2008年黑龙江教育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尹晓岚,刘惠林 编  页数:752  

内容概要

  《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发展报告》以两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为基本内容,是一部专著性的报告。  上篇是尹晓岚同志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编号:FFBOlll53)。该课题针对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证研究为特色,对各省区教育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层次、科类专业、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课题并以黑龙江省为案例,对省域内不同层面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刘惠林、吴国安、张润林、王淑云、于潇、安立华、王薇等同志。  中篇是刘惠林同志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研究》(课题编号:DFB010583)。该课题从财政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认真研究了中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分析比较了国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财政体制,对我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张少杰、金敏、刘磊、杨宇、董慧、赵滨、吴晓丽等同志。  下篇是对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投人与使用情况的研究。编写人员如下:吴国安(下篇第一章)、安立华(下篇第二章)、杨宇(下篇第三章)、董慧(下篇第四章)、金敏(下篇第五章)、崔多立、刘磊(下篇第六章)。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二、意义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二、国外研究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二、研究方法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资源的概念二、教育资源的概念三、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概念五、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第二章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三、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四、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第三节 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_二、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意义三、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四、启示第五节 公平效率理论第三章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第一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一、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的内涵和特点二、各配置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一、政治因素二、经济因素三、社会因素第三节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一、集权的计划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二、市场调节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三、混合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第四节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一、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二、基本保证区域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三、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四、政府要成为教育资源供给的主体第四章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省际分析第一节 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背景一、全国各省区GDP总量与人均GDP情况二、人均CDP和人均收支情况三、各省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四、各省区占全国财政收人和财政支出的比重五、各省区人均财力第二节 我国区域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省际分析一、我国各省区地方教育经费一般情况分析二、我国各省区地方教育经费收入的来源分析第三节 我国各省区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分析一、全国各省区教育经费总支出学校类别分析二、全国各省区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学校类别分析三、全国各省区地方教育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学校类别分析四、全国各省区教育事业费与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个人与公用部分比例分析五、全国各省区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地方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重第四节 区域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省际差异分析一、区域普通高等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省际差异分析二、区域基础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省际差异分析……中篇:中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研究下篇: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分析

章节摘录

  三、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①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③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四、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坚持六个协调: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互协调;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年黑龙江教育经济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