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

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逊 著  页数:304  字数:280000  译者:胡静  
Tag标签:无  

前言

  “贪婪”是种直入人心的侮辱。吃得过饱的孩子或是报酬过丰的董事也许会乞求人们用更加温和的词来形容他们,可是家长的鄙视和示威条幅的标题上所表达的还是这么一种看法。贪婪!这个词从不在脑中或心中无谓纠缠,而是直接刺进肚脐以下的部位。它听上去愤怒,讽刺且令人作呕。它大大减少了那些自恋狂、阔佬儿和当权者虚华的高谈阔论。它是弱者手中一件美妙的小武器。  贪婪是个告密者,在我们宁肯无视身体和本能或是否认它们关联的时候,偏偏要指出其存在。几百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更加体面的方式来谈论贪婪,可即使最成功的尝试(“自我利益”、“个人主义”)也仍然好像无力的狡辩。西方学者已不遗余力地教化我们的思想,把贪念从我们的身体里清除出去,其结果是我们关于“经济”、“历史”或“文化”的记载变得毫无生机、苍白乏味。更糟的是,我们制造出一种致命的错觉,以为现代化机构如银行、公司或政府已经超越了人类感情冲动的左右,因此可使我们免受非难了。  本书以大众对贪婪的理解为指针,使得情感因素回归到学术解释中去。贪婪监控着欲望与成长的关系,度量着我们与自己身体相冲突的不断膨胀的渴求。普通人都知道贪婪不仅只是一个念头,也是一种本能的感觉,但是我们,作为学者,是否能从这个常识性的概念中有所获益呢?

内容概要

为家庭积累更多的食物,为国家争得更多的财富,这些光荣的野心是不是就可以逃脱贪婪的指责?我们到底是因为现代而变得贪婪了,还是因为贪婪才变得现代了?成长可以作为贪婪的合理借口吗?公司或政府真的超越了人类感情冲动的左右了吗?它们可以因此而免受贪婪的指控了吗?贪婪就这样不怀好意地蹲伏在从兽到人的门槛上,拆剥着现代理论用“合理利己
”、“个人主义”等概念缝制的粉饰外衣。
这部生动新颖的作品广泛探讨了贪婪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在整个广阔的世界中运转的。西方哲学已经把人类激情学术化了,它把我们的扩展欲望解释为“理智的自我利益”而加以辩护。然而,对贪婪本能力量的审视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理论的冷漠乏味。这向我们显示出,在生物角度和历史角度之间制造虚假和埋藏道德危机的种种区别时,我们对成长的意义已经变得多么混淆不清。这本书以贪婪为向导,思索这些意义如何可以重新获得整合。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我们所说的贪婪是什么意思 语义学 本能 道德结构 字句的斟酌:需要,想望,应得 衡量贪婪第二章 兽性冲动与合理欲望 赋予思维以尊严 擦除感觉 创造理智的自我利益第三章 管教贪婪 贪婪与心理 贪婪与文化 贪婪与基因 脱离实体第四章 学者与白痴 常识 异邦贪婪 巫术 为愚蠢辩护 贪婪如何成长第五章 感觉与意义 成长着的身体 成长的意象 有意义的成长 成长与贪婪的意义第六章 成长与历史 需要和必要 瞬间、一生和时代 我们为什么想要更多第七章 贪吃的农民 农民与成长 饥饿、嫉妒和迟钝 饥饿和成长 历史与流动的农民第八章 贪财和养老者 黄金时代 老龄危机 世代战争? 误解成长第九章 贪财受贿的专业人士 薪俸阶层的崛起 薪水与工资 成长与递增 薪俸阶层的衰落 “管理人员报酬过丰”第十章 企业贪婪注释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正如克里斯托弗·白利在其著作《奢侈》中指出的那样,“要说个人可以在并不知道自己有多想要的情况下想望一件东西是不合情理的.但是如果说他们可以有些自己也没注意到的需要则是有道理的。”需要正是因为可以不依靠语言进行理解和交流而更为有力,但它们又并非思维活动,这就给为它们在贪婪中所起功用寻找一个理性的解释带来了一个基本困难。试着把需要开列成单就不可避免地把我们带离了身体感觉这一中心内容而进入了具体的语言、历史和地理环境。甚至是那张经典的需要清单——食物、衣服和住所——似乎也是靠不住的:它最早成文于北欧地区,衣服在那里当然要比在苏丹南部重要得多了。如果这张单子是按照先后顺序来的,它就又一次证实了这种从身体逐渐外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几乎可以无限地添加各种需求。布雷布卢克首先这样总结我们最基本的需要:“要与环境建立生命维持的关系,”食物和水、排泄、运动、休息和睡眠,还有其他种种“对于保持我们的身体在各个重要方面的完好是必不可少的”的东西。但他也不得不在这张单子中加上一些对于社会功能而非身体机能来说是必要的东西:陪伴,教育,“接受和认同感”,“性行为”,躲避骚扰和恐惧,以及娱乐——“消遣”。但是我们该如何在必需的和无需的娱乐之间划出界限?无疑是掂量一下人们自己说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在他们的身体或社会环境中寻找线索。  这种需要一想要的互动关系适合于做文字游戏。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想要得不得了,你可以把它放到维持生命需要的水平上。这样一来商业董事就能为他的豪华汽车和皮革地板做出合理解释,说这是他“谋生”所必需的。广告的内容大多如此。在这样的享乐主义时代里我可以鼓励你“放纵”自己,或用你“应得的”豪华汽车来犒劳自己,而如果我能令你相一信拥有一辆沃尔沃汽车对于你和你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件身体上的、关乎生死的大事,你能抗拒得了吗?只要我有足够的如簧巧舌,我可以把从番茄酱到移动电话的任何东西说得好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过于肆无忌惮地把想望说成是需要很快就使真正的必需贬值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贪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手头这本《贪婪》的作者叫做亚历山大?罗伯逊,现为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教授不同文人,所以这首先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书中的分析严谨而翔实;同时这又是一本痛快的书,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快乐——贪婪这个词,现在几乎人人都用来表达心中的郁闷,藉以寻求一种发泄的快感,或者至少在用相近的词,贪心,饕餮,欲望等等,意思都差不多,都可以用在那些看着你不顺眼的家伙身上。
      
      
      
      尽管人人都在使用,但对这个词的真正意思往往都却不甚了了。罗伯逊写这本书的缘起是在一个理发店里,他的理发师在详细思考之后告诉他,社会科学家最应当研究的一个题目是贪婪。也许在头顶晃来晃去的剃刀起了作用,也许罗伯逊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我们不可考证了——,所以有了现在手头的这本《贪婪》。
      
      
      
      大卫-芬奇在《七宗罪》中,将天主教典籍中所定义的七宗罪恶一一告诉世人,其中的第二宗,就是贪婪。这已经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罪名,但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在七宗罪中,贪婪还是和人的本能交织在一起的,它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动,将道德意涵上的贪吃、嫉妒、纵欲和动怒都勾联在了一起,我们甚至可以联想到佛教里的人生七苦,喜怒哀乐,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贪婪这个词,似乎越发显得罪恶并且面貌狰狞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意义上,贪婪是包含两种意思的,一种是身体上的意思,一种是道德上的意思。这种结合的形象无所不在存在,从贪吃的婴儿到老年的守财奴,从好利的商人到贪权的阴谋家。贪婪,正如基督教传统中的恶魔一样,行迹诡秘而无所不至,面貌可憎而欲壑难填。
      
      
      
       贪婪这个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贪婪最初在语义学上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罪恶以及过度。也就是说,在古人那里,身体的欲望是与道德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现在则不同了,罗伯逊之所以能够写这样一部著作,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贪婪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的本能,而已经脱离了我们的躯体。我们可以把玩这个词,可以随意将它从词典里挑出来,加上我们自己所憎恶的人,构成一个定语结构,比如我会对借我钱不还的张三说:张三,你这个贪婪的家伙,有钱吃水煮鱼都不还我。但是罗伯逊透过历史的帷幕,告诉我们他的发现,他说借钱吃水煮鱼其实是应当的,因为身体上的欲求,在现代的意义上来说,显然要大于道德上的欲求。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对人的身体欲望的合理化,以及对满足欲望之努力的高尚化。换句话说,真正的欲望本身,这个时候,似乎开始与道德无关。
      
      
      
      现代科学分开了精神意义上的科学和物质身体意义上的科学。这使得贪婪这个词的意思开始在两边摇摆,摇摆的结果是失去了许多原来浑然一体的含义。现代科学开始用许多堂而皇之的词语来表示这种概念,自我利益,个人主义,理性行为等等,尽管在老百姓那里,贪婪这个词语仍然保留着活生生的意思,既表示贪吃,又表示贪心;尽管民间的话语毫不留情地将学术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扯下来,告诉我们:那些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的人,其实在生活中也不外如此,只不过有所伪装罢了。华尔街的高级白领说:“我的报酬是过度丰厚了,但是它过度得还不厉害。”在民间话语那里,他们说得其实就是:我想赚更多的钱。但是学术界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驳:这是典型的美国语言,贪婪的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正是贪婪的商人造就了富裕的美国和富裕的美国人。现在贪婪似乎不仅仅是远离了恶名,更开始成为值得赞赏的品德。
      
      
      
      有关美国发家的原因,即使在心理层面上,历史学家们也已经讨论的够多了。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当然可以提出一箩筐严肃的学术观点来应对。但是罗伯逊借助贪婪这一词语的文化史意涵来表达的,显然不止于此。个人以为,罗伯逊在本书中的落脚点其实在于他对现代社会的提问。现代社会成型的漫长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组织与机构的出现与形成过程。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这些企业,机构,组织视为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我们已经习惯于将现代社会视为宗教一般的主宰,而不去考虑单个人与它的相互生成关系——我们对于现代社会的考虑已经迷失于意义的世界之外,而找不到归路。这样一条意义的不归路,现代政治与现代学术都认为,是人类社会的命运所在,我们不能够逃避,而只能去承受——这个世界本来如此。
      
      
      
      但是罗不逊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他想做那个小孩子。贪婪这个概念的威力在这里开始显现出来,“贪婪的奇特就在于,它能够刺穿这些幻想而直指我们脆弱的躯体,向我们提醒着带感觉的意义的存在——而那正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不遗余力所要否定的。”罗伯逊试图从学术的路途上来寻找这个世界丢失的意义,将现代社会重新置于一种意义的范畴下,这才是他在本书中所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尽管他自己也看到,这样一条救赎的道路危机四伏,绝难达到,但这就并非是贪婪的词语,也并非是本书所能够承载的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