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浪漫派

出版时间:2004-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施米特  页数:225  字数:246000  译者:冯克利/刘锋  
Tag标签:无  

前言

用词语形成一个易于处理的简单名称,使人不必费多少力气就能达成.一致,德国人不擅长于此道。不错,在我们中间,一种说法很快就能变成老生常谈,然而却不易变成实践上和合理意义上的约定俗成。凡是表面上依然客观,因此需要更进一步规定的概念,都会被拖入歧义丛生之地,引发文字之争;谁要从混乱中寻找客观明晰性,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永恒的交谈和毫无成果的喋喋不休。浪漫派(Romantik)这个题目便意味着这类思考,不惟对我们德国人如此。在法国人、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讨论中,混乱同样严重。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到法语文字的简洁,心生模仿之意。不是可以简单地说,浪漫派就是指从born6 naturelle的观念——换言之,人天性是善的观念——产生的一切心理学的和思想性的东西吗?法国人提出这个定义,显然认为它特别有说服力,在塞利埃尔(seilliere)讨论神秘派和浪漫派的许多著作中,对此也有详细阐述和论证。它的确给大量浪漫派现象提供了令人满足的尺度,也可以出色地适用于琐屑的日常心情和事务。我们不妨设想,有人正在城市街道上散步或在集市上闲逛,他看着农妇在兜售自己的货物,家庭主妇在买东西。这些十分投入地交易着鲜果佳肴的人,令他大为感动;可爱的小孩、专注的母亲、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身板笔挺的男人和庄重的长者,都让他着迷。

内容概要

《政治浪漫派》一书由《政治的浪漫派》和《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主要阐述施米特对德国浪漫主义的基本看法,他从德国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出发,讨论浪漫派在思想史上的位置,阐明了浪漫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看法,并表明了它的本质是一种关于政治的趣味。《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同样是从现实问题入手,揭示自由民主的议会制在思想史上的形而上学基础。总得来说,本书着力在思想史的脉络里整理弥漫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自由民主的议会制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思想史力作。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施米特(Schmitt,C) 译者:冯克利 刘锋 丛书主编:刘小枫施米特,1888年出生在德国西部的一个小镇,天主教徒,从小喜好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神学。在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一边研究新康德主义法理学,一边写论瓦格纳的华彩文章。1916年,施米特发表了一部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诗人多伯勒的长诗《北极光》的专著,从此开始了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思想生涯。

书籍目录

政治的浪漫派(冯克利 刘锋译)  再版前言(1924)  导论    德国人的观点:政治浪漫派作为反动和复辟的意识形态    法国的人观点:浪漫派作为革命原则;卢梭主义    从浪漫精神和古典精神角度解释革命    政治浪漫派概念的混乱和定义的途径一、表面状况  德国浪漫派作家个人的政治意义  施莱格尔在政治上无足轻重  缪勒的政治生涯:在哥延根是亲英派:在柏林是封建主和等级  保守主义的反集权派:在蒂罗尔是绝对王权的集权国家职员二、浪漫精神的结构  1.寻求实在  时代的哲学问题:思想与存在的对立与实在的非理性  四种反对现代理性主义的类型  上帝(旧形而上学的最高实在)及其两种替代上帝的新实在:全人类(人民)和历史  全人类作为革命派的造物主,历史作为保守派的造物主  浪漫的主体与这些新的实在  可能性与实在性的对立  人民和历史的浪漫化  反讽和密谋  实在性和总体性  对大全的浪漫使用  2.浪漫派的机缘论结构  主体主义的幻灭  “机缘”作为“起因”之反题的意义:机缘作为主观的与幻想的东西之间的关联  旧机缘论的本质:靠更高的第三者扬弃对立  靠更高的他者浪漫地扬弃对立:真正的实在及各种对实在的权利主张者(自我、人民、历史、神)  结果:每一他者都是更高的,而且是这些概念的杂凑  浪漫的创造性:世界作为体验的动因,及这种创造性的审美方式  理智主义的浪漫派人士地精神领域的杂糅三、政治的浪漫派  1796年以后国家学说的发展概述  浪漫派国家观与反革命国家观和正统论国家观的差别  国家和国王是浪漫旨趣的机缘论对象  浪漫派在伦理和法律评价上的无能  政治哲学中的浪漫化观念  缪勒的创造力:其论证是对有意义的印象的修辞式回应:其反题是修辞对比  一切被浪漫化了的对象的机缘性质  扼要说明政治浪漫派与浪漫派政治的区别  对后者来说,结果而非原因是机缘性的  附论:按自由派市民阶级的看法,浪漫派是一种政治类型,以施特劳斯的《叛教者儒略》为例结语:政治浪漫派作为政治过程的伴生性情绪反应当今议会制的确思想史状况(冯克利译)  引论:论议会制与民主制的抵牾(1926)  导言(1923)一、民主制和议会制  (民主思想的规范的同一性观念和政治现实中取代这些观念的同一性)二、议会制原理  (公开性与辩论:分权与制衡:真正的议会制的法律观:议会制理论的相对理性主义)三、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专政  (专政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学证据:无产阶级专政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四、直接运用暴力的非理性学说  (索雷尔的神话理论:资产阶级的神话比喻:布尔什维克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对立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神话)附录:  论议会制的意识形态(1925)

章节摘录

政治浪漫派概念的混乱和定义的途径看到这种混乱,如果干脆放弃使用这个词,固然方便,却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个词往来穿梭于政治斗争和变幻无常的历史-政治讨论之间,如果它在肤浅的对立命题的机制下从一边转到另一边,那么,在被称之为浪漫派的复合体的历史和思想关系中,就仍有必要——大概也有可能——确定那些可被恰切地称为政治浪漫派的东西的特性。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的困难首先在于,“浪漫”并未成为一个为人们接受的党派政治的标志。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正确地注意到,“政党的名称绝非十分准确”。然而,像“自由派”、“保守派”、“激进派”这些称呼,都有其可以从历史上搞清楚的相关内容,尽管并非绝对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词源学会让我们马上看到种种困难。从词源学上说,“浪漫”(Romantisch)的意思是“romanhaft”(“想像的”或“虚构的”——中译者注),这个词来自Roman(“小说”、“虚构作品”或“传奇”——中译者注),作为一个叙事文学的大概念(epischen Oberbegriff)的变异,它也许有着可用这个词本身来解释的丰富含义。本书要讨论的这个定义,就这个词的含义而言是恰切的,而且,克勒姆佩雷尔(Victor Klemperer)的语义学和文学史的有趣研究还给它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辩护。然而不幸的是,近百年来,浪漫派一词一直处于可怕的混乱状态,成了用来塞满各种不断变化的内容的空洞容器。为了说明这种混乱状态,我们可以想一想另一叙事性概念——“寓言”(Fabel)的类似用法。今天,假如有一场艺术或文学运动自称为“寓言的”(fabelhafte),把“寓言的”艺术定义为真正的、更高、绝对真实、活生生的整体艺术,把“寓言的”定义为更高的活动、整体和形而上学;假如它认为自己的独特性仅仅在于“寓言的”,这会让人想到许多浪漫派的定义。这场运动也许有可能取得成功,并利用某些技巧赋予这个词以具体的历史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把寓言派的艺术标准或思想方式从这个词的语言用法的意义中剔除出去,未免愚蠢。然而,更愚蠢的是,从这场运动的纲领中看到了一切,却惟独看不到它拒绝一切明确的区分。所以,如果只把浪漫派说成一种神秘主义的扩张冲动、对更高境界的渴慕、素朴与沉思的混合、无意识的支配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却不提浪漫主义的自我定义(“浪漫的诗学是一种渐进的普遍诗学”,它“涵盖纯诗意的一切,从最宏大的艺术体系——包括它本身的未来体系,到诗意的孩童在朴素歌谣中发出的叹息和亲吻”),是不会有任何建树的。

编辑推荐

《政治的浪漫派》乃施米特的成名作,开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之先河,晚期的浪漫主义哲学研究(如伯林)尚不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1924年,施米特对该著作了“许多──尽管并非伤筋动骨──的改动和扩充”,增添了新的研究文献,并称学界的浪漫派研究的新进展(尤其对米勒的政治思想的称颂)并不足以推翻其基本论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的浪漫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要研究浪漫派和浪漫主义的人可以看一看,基本上就是批判浪漫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盲目扩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