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类学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页数:305  字数:190000  译者:邓晓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袖珍经典”中的一种。原著者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康德在担任哲学教职期间,曾连续三十多年举办了两种以获得世界知识为宗旨的讲座,本书即为冬季学期讲授人类学的讲义。所谓“实用”人类学,指的是对人类记忆之类的能力以及相关基础因素做深入研究所得来的并需要加以运用的人的知识。由此前提,故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教学法,论述了人的认识、情感与欲望能力;第二部分为人类学的特性,对人类在个体、性别、民族、种族、种类方面的特性作了简要探讨。

书籍目录

中译本再版序言前言第一部分 人类学教授法  论认识人的内心和外表的方式  第一卷 论认识能力    自我意识    个人主义    观念的任意性意识    自我观察    我们所具有而未意识到的观念    被意识到的观念的清晰或不清晰    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感性的辩护    就一般认识能力而言的可行性    带有感性假象的人为的活动    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五种感官    内感官    官感程度增减的原因    感官机能的受阻、削弱和丧失    想象力    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性创造力    通过想象力回忆过去和预见将来的能力    健康状态下的不随意虚构,即做梦    标记能力()    建立于知性之上的认识能力划分    对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间的人类学的比较    灵魂在认识能力上的衰弱和疾病    在认识能力中的各种禀赋    比较的机智和玄想的机智之间的特殊差别  第二卷 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    划分    感性的愉快    关于鉴赏的人类学注解    论奢侈  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与情欲相对置而论激情    专论激情    论情欲    最高的自然的善    最高的道德一自然的善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论从外部来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  A. 论个人的特性    I. 天性    II. 气质    III. 作为思想方式的个性  B. 论性别的特性  C. 论民族的特性  D. 论种族的特性  E. 论种类的特笥    描述人类特性的基本要点  索引    一、 词目索引    二、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实用人类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袖珍经典"中的一种。原著者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康德在担任哲学教职期间,曾连续三十多年举办了两种以获得世界知识为宗旨的讲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用人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是康德比较容易读的书,可对我来说不可能一两次就能全明白的,我将预用一年两年精读的书,这为大师的书是需要用心去读的而不仅仅是眼,我相信到时收获是很大的
  •   康德较为平民化的作品,深入浅出分析了人精神层面的不同境界,详细阐述了人的各种情感和想法,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这是康德晚期的一部著作,也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归宿,
  •   很好的一本书,康德的书总是值得推荐的
  •   康德的书,译者写错了,应该是邓晓芒译的。
  •   康德的思辨精神值得我们敬畏!
  •   译者是邓晓芒老师,不是刘。
    开本很小,很便携,相对的,字也不大,不过做的很精致。
    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的。
  •   很神奇的一本书,呵呵
  •   袖珍版的书很好,有收藏价值
  •   比较厚的小册子,邓正来译,值得信赖,塑封还在,品相十分不错。
  •   书小,携带方便,不便宜。
  •   原先从图书馆借来没看几页就还了,现在就要认真细致地品读才是。
  •   康德的书一向比较难懂,这一本算是很入门的了~还不错!
  •      前言
      
       根据人类自己的定义把人类作为具有天赋理性的地球生物来认识,这是特别值得称之为世界知识的。
       对思维的客体进行深思,他必须承认思维是运动的,但是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他的身体只是旁观者,只提供思考的载体,而不干涉思考本身。
       利用思考来改进思考,这就是人类学而非人体学。
       真正实用的人类学是指能用在人类自身身上的,用于改善人的认识的,并最终应用于实践的。
       人类学是一门向外追寻的学科,探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通过向外探寻得出结论并应用于人类自身,致力于人的幸福。
       康德的哲学是目的导向,知道做什么才能做什么,做了才有,才能形成一门学科,盲目是不可取的。
      
      人类学研究的困难:1、人本能的不愿意被人看透,被人研究
       2、研究者不够乐观
       3、假定一致性,用相似取代不同。
      (其实我想系统整理我所有的笔记,可是一直没时间。我总是很着急,着急读新的,着急去寻找新的,总是容易忽略身边的和旧的。)
      
       第一卷 论认知能力被意识到的观念的清晰或不清晰
      
       如果要把一般认识能力称为知性,它就必须包括:对给予的观念的把握能力(attentio注意),以产生直观;对许多实物共同的抽象的能力(abstractio),以产生概念;以及思考能力(reflexio反思),以产生对象的知识。
       人们把这些能力上占有优势的人被称为有头脑的人,把在这之上天赋很差的人称为蠢才(因为他永远要由别人来引导),而称那些运用这些能力时甚至具有独创性的人(他凭借这些能力从自身中产生出那通常必须由别人引导而学得的东西)为天才。
      
       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就观念的状态而言,人的心灵要么是行动的,表现出能力(facultas),要么是接受的,存在于感受性(receptivitas)之中。
      
       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所以,一种极其有害的感情是,由于心灵在不断追求的那些感觉方面的空虚,由于无聊,然而却同时感到惰性地沉重性,从而产生出对自身存在的厌恶,对一切与辛劳结合着因而可称之为劳动,并能驱散那些厌恶地工作发生厌倦。它的原因仅仅在于队安逸的本能地意向。但是,哪怕理性建立起来人的法则的目的是当人们什么也不干时,可以因为他没有干任何事情而自鸣得意,就此来看这种意向也是欺骗性的。而对于这种意向再加以欺骗,就叫做消遣。
      
       对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间的人类学比较
      
       正确的知性、熟练的判断力和周密的理性构成了知性认识能力的整个领域。
       正确的知性,它包含着使这些概念与对象的知识、因而与真理的把握相适合的能力和技巧。
       如果说知性是发现规则的能力,判断力是发现那属于这规则的特殊情况的能力,那么理性就是把特殊的实物从普遍的东西推导出来,因而按照原理和必然性来设想事物的能力。所以也可以把理性解释为根据选择做判断(在实践的考虑中)采取行动的能力。在一个道德判断(因而也是在宗教判断)上人都需要理性,而不能够以条文和已有的习惯为准。
       智慧作为在实践中合规律而完美的理性运用的理念,对人也许是要求太高了;哪怕是在最小的程度上,人也不能由别人灌输理性,而必须由他从自身中产生出理性来。达到理性的规范包括三条引导性的规律:(1)自己的思考,(2)在旁人的地位上(通过与人交流)来思考,(3)任何时候都自身一致的思考。
      
       第二卷 论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感情
      
       划分为感性的愉快,智性得愉快。前者通过感官(快乐)或者通过想象力(鉴赏)而表现出来。(我觉得愉快不愉快都是感性的,智性没有愉快不愉快)我们,也可以由对自己状态的感觉在心灵上所产生的作用来解释这些感情。凡是直接(通过感官)驱使我离开(从中走出)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不快的,就使我痛苦;同样,凡是驱使我维持(留在)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快适的,就给我快乐。也没有一种快乐能直接跟随着另一种快乐,在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之间必定夹杂着痛苦。鉴赏力就是在想象中对外部对象做出社会性评价的能力。
      
      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欲求(appttitio)是一个主体通过有关某种自身力量的未来结果的观念,而对自身的自觉。
       与情欲相对置而论激情
       激情是使心灵失去自制的那种感觉的突袭,所以它是冲动的,也就是说,它使感情迅速膨胀到不可能进行思考的程度(踏实不审慎的)。
       激情有如酒醉酣然,情欲则可看做一种癫狂,它执着于一个观念,使之越来越深地盘踞心头。爱一个人也许同样能同时保持正常的视觉,但迷恋一个人却不可避免地对所爱对象的缺点视若无睹,尽管通常在婚后过了一个星期,这个对象就使他重新恢复了视觉。
      
       专论激情
      
       促使主体停留于原状的感情是快适的,而推动他离开原状的感情是不快的。当联系到意识时,前者称为快乐,后者称为烦恼。作为激情,前者叫做快乐,后者叫做悲伤。放纵得高兴(不通过对某种痛苦,得忧虑来缓和)和沉陷于悲伤(而不通过希望来减轻),即悲痛不已……
       激情在刹那间造成队自由和自我控制的破坏。
      
       恐惧和勇敢
      
       缺乏勇敢是怯懦,缺乏无畏是胆怯。
       有胆气的人是不惊慌的人,有勇气的人是考虑到危险而不退缩的人……
      
       论情欲
      
       在作某种选择时,阻碍理性将它与一切意向的总和相比较的那种意向,就是情欲。
       情欲(passio animi)可以和最冷静的思考相结合—因而不会像激情那样轻率,也不是暴风雨般地转瞬即逝,而是根深蒂固的,甚至能与玄想共存的—所以它对自由有最大的破坏。
       人们用一个“癖”字来称呼情欲(荣誉癖,复仇癖,统治癖等等),却把那种没有陷入迷恋的爱得情欲除外。这是因为,当后面这种欲求(通过享受)被满足时,至少对同一个人来说,这种需求就停止了。
       情欲放弃自由和自由控制,到奴隶意识种寻找自己的愉快和满足。它是纯粹理性的绝症。而一切情欲永远都只是人对人的欲求,而非对物的欲求。
       情欲只能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意向,因为这些意向是指向相互协调或是相互对立的那些目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爱或者恨,所以它比起友爱得概念来,是一个远为重要、远为强有力地推动着意志的动力。
      
       最高的自然的善
       完全不掺杂有厌恶之情的最大得感官享受是在健康状态下劳动之余得休息。在健康状态下并无劳动在先缺贪图休息就是懒惰。
       最高的道德—自然的善
      
       这两种善,即自然的善和道德的善,是不能够混淆在一起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会相互抵消,而根本达不到真正极乐的目的。反之,处在冲突中的过舒适生活的意向和道德的意向,以及后者对前者得选择上的节制,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分在感性上、另一部分在道德的智性上有教养得人的总目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