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哲学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上海世纪(上海人民)  作者:蔡铮云著  页数:208  字数:1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后现代这个名词红得发紫,但是真正弄得懂、说得出那是甚麽的人却寥寥无几。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以贴近当今现实生活和普通读者的方式,着力厘清后现代的文化逻辑,并由此反思当代哲学,重新阐述哲学的一些固有议题,如现代社会与启蒙运动、资本主义与后现代文化、逻辑与解构、真理与游戏、存有与拟像、伦理与欲望、艺术与意识形态,从而成就出一种既颠覆传统哲学而又不外于现有对哲学看法的“另类哲学”。本书不仅是一本探讨后现代文化的书,更是一本全新观点的哲学概论,是台湾学者蔡铮云教授继《从现象学到后现代》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专著。

作者简介

蔡铮云,祖籍上海,1952年生于台北。美国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主要著作有:《从现象学到后现代》、《现象学导论》、《医院里的危机时刻》,另有学术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2006年新版序前言 从文化逻辑出发 1. 迷宫 2. 叙事/批判 3. 简明与精要之间的吊诡附记 再论后现代 1.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2. 通俗文化vs.精致文化 3. 后现代的疑惑 4. 另类的解读I. 哲学的终结与另类哲学 1. 也是一种哲学概论 2. 为何另类? 3. “哲学的终结!?” 4. 哲学的反思 5. 哲学的另类与另类哲学 6. 传统的好奇 7. 现代的追寻 8. 后现代的颠覆II. 现代社会与启蒙运动 1. 形成现代社会的启蒙理性 2. 科学反省的真谛 3. 三种基本的论述典范 4. 马克思的宏观说明 5. 韦伯的微观分析 6. 启蒙运动的人文意义 7. 弗洛依德的第三类方式III. 资本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1. 走出解释模式的圈套 2. 资本主义变奏的三部曲 3. 从历史走到现状的资本主义社会 4. 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后现代文化 5. 后现代文化展现出的样态 6. 这种流行样态的哲学意涵IV. 逻辑与解构 ……V. 真理与游戏VI. 存有与拟象VII. 伦理与欲望VIII. 艺术与意识形态结论 艺术的终结与生活世界后记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另类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书中已提到了【后现代】的吊诡性,表现在它排斥体系,反对传统的宏大叙事,反对元理论,于是怎样展现后现代的风貌是一个写作难点,正儿巴经写的话未免枯燥,不符合后现代的跳跃流变的风格,但若稍不用里就写得太浅,跟本书一样,也许它本来就定位不高吧。
      
      台湾作家写的哲学社评之类的东西表现得很好,比大陆噼里啪啦的知识分子淡定多了,且文风啊~~~哎~~不说这个,大陆差距太大鸟。
      
      再说这本书。其实只花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虽然写的流畅,但是延展不多,例子也懒得举,罗列套话也多了点,凑合看吧。有时我真觉得欧陆哲学太凌波微步了,搞毛啊。
  •     後現代之名人人都聽過,但是什麼是後現代?誰說得出來?中文學界對於這種極度現代西方的文化/思想現象的掌握,非常薄弱。很多學者喜歡在文章中夸夸其談後現代,或者有些自居為現代性的學者,大肆批評後現代,可是我看來多是打混戰,人云亦云居多。我曾經聽聞一個人對我說,當初我在德國就讀的那所大學的建築物,她不喜歡,「因為太後現代了」。問題是,那並非後現代的建築,而是極度的現代主義產物,因為整間學校都走著Bauhaus風格。無法辨清現代與後現代之差異,都因於我們太少認真地閱讀。
      
      我常常聽見批評後現代的人,說後現代太「輕浮」、「遊戲」,然而後現代所認真暴露的那些現代性之限制,所認真地與現代性對話的那些哲學工作,這些人可曾認真地讀過?
      
      我建議,停止對後現代「想當然爾」。後現代是高度現代社會思想的一個無可迴避的對話對象,後現代不是anything goes這麼簡單而不負責任的定義,而是反省現代性。後現代不會把嬰兒連同洗澡水倒掉,它批判現代性的同時也慾望著現代性,也發展出一種更正視差異與邊緣的倫理觀。
      
      這本書正是仔細閱讀後現代的一個好起點(德國學者Wolfgang Welsch的我們的後現代的現代[Unsere postmoderne Moderne]是一本比較學術化的清楚說明後現代意義之作,但也許對於比較少深入哲學理論的讀者來說不易掌握)。蔡教授厚積薄發,以多年現象學研究學養,從現代之後的角度,思索社會的另一種可能。他對後現代各種經典掌握深刻,並以清楚簡明的文字引介這些原來不好讀的西方思潮。尤其在現代與後現代的曖昧關係的生動說明,最見作者功力。
  •   我最近觉得,现在的学术风气(大陆的)有些轻浮,安于沉默做学问的气氛很淡薄。那些镇日里写时评的,不仅把别人批驳地毫无是处,反过来也把自己弄的没了嘴脸。基于如此的轻浮,想一部分人能塌实地关注和阅读后现代,有些难吧。这个地方,我隐隐觉得,似乎提醒一个现代-后现代,在移植过程中的暂时断裂,需要把自身的浇灌进去来一个反观。。。
  •   我看台灣也不脫此窘境。學術一事,在海德格那裡如此生死交關,wissenschaftliche Menschen被他置於要思想Leben-sein或Mensch-sein的核心位置。我看來Foucault, Derrida等人一派被輕易冠上後現代嬉戲之流的思想家,其實繼承著海德格這種深刻思想者的氣質。只是,在今日學術界誰在乎?誰真正深刻閱讀,在後現代一詞被根本不夠格的人(不管是支持或反對它的人)濫用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