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阿尔多·拉切奇尼 等  页数:269  译者: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希望读者注意弗农·史密斯的思路转换。他因在“实验经济学”方面长期且卓越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转入“神经元经济学”研究后,成为哈耶克思想的几乎最热烈的当代推崇者。在晚近发表的一篇鼓吹哈耶克思想的文章里,他指出,哈耶克毕生试图论证这样一套看法: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其一是心智的网络,其二是市场的网络。关于心智网络的研究,是哈耶克早年的工作,最初只是一篇高中学生的论文,后来拓展为一部不大的著作,即《感知的秩序》。尽管这足被哈耶克视为他自己“惟一的”学术著作,但至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史密斯的热烈鼓吹之前,我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课堂上对哈耶克这部著作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后来收入我的著作《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Ⅰ:自然与制度现象》和《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Ⅱ:社会思想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占据了哈耶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直至晚年,他发表了《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这一工作才以初步奠基的方式宣告结束。

内容概要

  神经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借助于现代脑科学的技术与手段,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正试图重构古典经济学、决策理论和博弈论,以提供一个可以完整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拉切奇尼(Rust-ichini,A.) (美国)格林切尔(Glimcher,P.) 译者: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编者:汪丁丁 叶航 罗卫东阿尔多·拉切奇尼(Aldo Rustichini):1987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鲁汶天主教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为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已在《经济理论学报》、《经济学季刊》、《计量经济学》等权威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经济理论学报》、《数理经济学报》等学刊的学术编辑。 保罗·格林切尔(Paul Gilmcher):198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副教授。他已在《自然》、《科学》等权威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专著《选择、不确定性与大脑》(MIT出版社)。

书籍目录

演化社会理论的必要环节——为《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序 导读: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神经元经济学:现状和未来 神经元经济学:神经科学如何为经济学塑型?神经元经济学:对决策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生理效用理论和选择的神经元经济学神经元经济学:眶前额叶皮层的基数效用?社会交往过程中他心理论的神经机制附录:怎样科学地研究意识?译名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最后一个基本点是,同情更主要地是在对涉及他人事件的观察中引发出来的,而不是在对他人在事件发生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观察中引发出来的。这就是说,同情来自对真实发生的事件的观察。举例来说,作为被观察者的他人,其肉体被施加某种痛苦后,旁观者进行推测,根据推测在自己内心建立起这一痛苦加诸于自身后的内心状态。然后,旁观者从这一个推论可能进一步推测出有关被观察者将会选择采取哪种行为的有用信息。我们将会看到,这和现代发展起来的对同情的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在现代,我们是从对一个行为或者一种情感反应开始观察的,而且我们只是对那一个很可能已经在外部有所表征的内在心理状态进行推测。虽然“在一些场合,同情似乎只是来自(旁观者)对他人某种特定情绪的观察,……但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形,或者并不是每一种激情都是如此”(TMS,I.I.7)。斯密观察到,另外一些情绪,不能激起任何同情,反而可能诱发出同情的对立面。例如,当我们观察一个发怒的人,但又丝毫不了解他之所以愤怒的理由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不仅如此,对某些情感,如哀伤或喜乐的同情,虽然比较容易确认,但这种同情仍然是极不完全的,除非我们知道他们哀伤或喜乐的原因。“同情不是因看到他人的激情而产生出来的,而是从激发这种激情的情境中产生出来的。”

后记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与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考虑到首次正式使用“Neuroeconomics”,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1990年代后期出现、至今还未收入牛津大词典的英文合成词作一个说明。根据唐孝威院士的意见, “Neuroeconomics”应该直译成“神经经济学”。但我们最后仍然把它译成“神经元经济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199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创新、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fMRI)的出现和应用,现代神经科学已经从关注较为宏观的神经网络现象深入到神经系统的内部组织(神经元);第二,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与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

编辑推荐

《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论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经元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论文集,不如下原版更好。
  •   拉切奇尼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格林切尔现为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副教授。神经经济学无论对于经济学还是神经科学都是新的。面对这样一个典型的新交叉科学,一本好的总论性质的书对想了解它的人非常有益。而《神经元经济学》恰是这样一本书。从本质上说,这本书是汪丁丁教授组织人翻译的拉切奇尼等人的论文集,但由于汪教授是浙江大学搞经济学的,所以在本书的翻译上就偏向经济学方面。我草草地翻了一下,一眼能看出的不妥之处还是有的,我觉得像这样的书还是要严谨些才好。
  •   翻译的不错,文章也很好,适合入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