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论之后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胤  页数:286  字数:261000  

前言

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虽仍困难重重,问题重重,但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已经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希望使人激动与兴奋;困难又使人焦虑与迷惘。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迫切需要智慧的思想——哲学,这是历史对处于命运转折点的当代中国人提出的时代要求。的确,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崇尚实利的思潮,在此情势下,似乎没什么比谈论哲学更不合时宜了。但是,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它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全人类命运的思考,它指引人类理智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和趋向的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哲学的民族更是注定不会有远大的前途。王国维讲,哲学是“人类一日存,此学即不能一日亡也”,正是指明了这一点。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中国,不能没有,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处于历史巨变中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哲学家为之深思和前瞻;崛起的中华民族,应该再次给人类提供自己的智慧和思想。我们生活的时代,正由“国际化”向“全球化”发展。我们不仅面临自己的特殊问题,而且也面临人类的共同问题。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人类文明正处于一个紧要关头。一方面,现代科技和经济制度第一次向人类展示了永久摆脱贫困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人类在其精神生活和价值体系上从未像现在这么不定和迷惘。各种社会冲突乃至战乱不断向人类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进入下一个一千年?

内容概要

《理念论之后》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实用主义的早期意义理论、现象学、形而上学、皮尔士思想的当代性。从某种意义而言,皮尔士实用主义意义理论是一种有关本质的批判理论,而不是一种有关本质的知识理论。一个对象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是一个确定认识过程所赋予的知识形式,而是该对象在它所处的生存环境中,其他对象对它所施加的影响,以及它能对其他对象产生的影响。意义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知识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生存实践。考察意义并不能基于一个知识的世界和认识的世界,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意志创造。皮尔士实用主义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信念”以及有关意义的创造性生成。皮尔士从建立实用主义意义理论到确立现象学,其中的基本观念立场是完全一致的。对意义的分析以及对词的分析所依据的“新范畴表”,必然也是对意识现象进行分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性范畴。对现象学的研究必然引申出对人类观念活动的描述,这就是从现象学研究到形而上学研究的必然发展。皮尔士晚期的形而上学研究真正贯彻了其意义分析和现象学分析所具有的“实用化主义”精神。他晚年驳斥有些人盗用实用主义观念,歪曲实用主义理论,以至于重新确定实用化主义概念,彻底树立批判常识主义理论。由“偶成论”、“连续论”、“神爱论”三部分所构成的形而上学理论与“新范畴表”以及现象学三大范畴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正反映了皮尔士已经描述出了人类思想观念中最深层次的东西。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导论 皮尔士生平及其实用主义观念 第一节 皮尔士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 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的特征第一章 从知识的确定性到行动的现实性 第一节 皮尔士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实在:一种具体现实的“常识 第三节 新范畴表:从“是”的存在到“如何”去实现存在第二章 从作为存在论的逻辑学到作为美学、诗学的逻辑学 第一节 逻辑作为一种推理艺术 第二节 信念、清晰性和诗意化第三章 皮尔士的现象学 第一节 从知识对象到“生活形态”:现象学端倪 第二节 皮尔士的现象概念 第三节 第一性范畴 第四节 第二性范畴 第五节 第三性范畴第四章 对“存在”问题的挽救 第一节 存在的遗忘 第二节 存在的家园:走向形而上学之路第五章 偶成论、连续论、神爱论:皮尔士的形而上学观念 第一节 绝对机会的偶成方式 第二节 连续扩散和感情特质:快乐主义形式 第三节 作为“求真意志”的“神爱论第六章 生命、艺术、智慧和爱:回归哲学本源 第一节 艺术化的实践智慧 第二节 自由、进化和爱第七章 当代语境中的皮尔士哲学 第一节 反思和超越 第二节 皮尔士哲学的当代性 第三节 皮尔士主义与尼采主义:高贵性而非神性,创造性而非先验性结论: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体验世界的本质和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从知识的确定性到行动的现实性第一节 皮尔士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二、思想的现实建构性。而不是先验的确定性皮尔士在1868年写了三篇著名的文章:《有关人被称为具有确定能力的问题》、《四种无能力的后果》和《逻辑规律有效性的基础》。在这三篇论文中,皮尔士认为,笛卡尔主义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障碍。反笛卡尔主义就是要重新检讨一些基本的哲学概念,使它们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在《四种无能力的后果》一文中,皮尔士开门见山谈论“笛卡尔主义精神”。在这里,皮尔士把有关笛卡尔主义在知识性质和哲学方法上的四种错误与所谓经院哲学相比较,作为理性尚未被正式确定的经院哲学恰恰表明了有关知识及其方法的社会化方式,以此揭示知识及其方法的现实性方式。现实性的活动过程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理性不是知识的来源和标准。(1)它教导哲学必须开始于普遍怀疑,而经院哲学从来没有提及过本质。(2)它教导确定性的最终检验只能依赖于个体意识,而经院哲学依赖于圣人的证明和《圣经》教会中上帝的箴言。(3)中世纪多样性的争论被一种依赖于难以察觉的前提的一股简单推理所取代。(4)经院哲学有其神秘的信念并且以此进行对创造物的解释活动。但是,笛卡尔主义有许多因素不仅没有解释,反而给出一些绝对的不可说明的东西,除非说“上帝使它们如此”,以此作为一种解释。(5·264)

后记

本书即将出版,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长期研究皮尔士哲学的结果,而且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皮尔士思想的专著。甚至,书中所持有的观点,也就是在理念论崩溃之后的皮尔士的思想特点,即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思想,同时又与理念论式微之后的另一位思想大师尼采,进行思想观念的对比,从而烘托出一种后理念论的思想氛围。这种研究,据我了解,在目前国际的皮尔士哲学研究中,都是比较少的。在长期的皮尔士哲学研究中,我深深感到,随着社会职业的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分化,当今人们的思维行为和思维方式也高度分化。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之间的思想进行对比似乎越来越显示出某种不合理性和不合法性。某种过度的专业洁癖症完全阻碍和泯灭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之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种研究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某位西方哲学家思想的研究可能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显然,针对高度分工和分化的大工业社会,人类的思想境界反而日趋狭隘和退化,这正是皮尔士对十九世纪末西方工业化时代所奉行的实证主义的强烈批判。科学的专业化分工,如果导致思想领域的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分庭抗礼,自立门户,每个人只看护好自留地,那么,这种“学术研究的农耕方式”必然导致人类生命创造力的停滞。

编辑推荐

《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哲学》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念论之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