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沁与柯勒律治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作者:约翰·穆勒  页数:122  译者:白利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论边沁与柯勒律治》是有关19世纪英国文学和思想的名著,也是有关这一段文学史的基本读物。在书,穆勒富于创见地将文学家柯勒律治和哲学家边沁相提并论,分析了19世纪英国乃至西欧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内在矛盾,抓住了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并结合自身的精神发展历程予以评价,语言平易,切中要害,时有新颖之见,备受20世纪各派文评家推崇。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约翰·穆勒 译者:白利兵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卓著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早年受边沁学说影响,深入研究功利主义和心理学,积极投入社会活动,担任《伦敦评论》、《国会评论》主笔。后研究政治经济学,关注社会问题及分配制度,著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晚年热衷于民主政府,著有《功利主义》及赫赫有名的《论自由》一书(严复译为《群己权界论》引入中国)。

书籍目录

论边沁论柯勒律治

章节摘录

最近去世的两位人士,不但在他们那个时代思想界流行的大多数重要理念上,而且在其通行的思维和研究模式的变革上,都对其国家作出了贡献。这两位,在所有其他方面都迥然不同,但有一点,他们同样是深居简出的研究者——由于环境和性格的原因,他们都从世界的事务与交际中耐人寻味地退隐。这两位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中,都被那些引导观点潮流的人们(当偶然听到这两位时)轻蔑地对待。但这两位总是要重申那些每一个时代给予人们的、常常被忽视的教训,借以说明,表面上看起来远离生活事务和人们物质利益的思辨哲学,实际上对人们的影响最大。除了那些它自己必须遵从的力量,思辨哲学最终要超过其余任何力量。我们所讲的这两位作者从来没有得到广泛的阅读;他们的读者很少,而且只知道去看他们最无足轻重的作品。但是,他们是老师的老师。在英国,很难找到一个思想界的重要人物(无论他后来采纳了什么观点)没有最先向这两位学习如何思考。虽然他们的影响通过这些媒介渠道开始扩散到了整个社会,但是几乎没有面向受教育阶层的重要出版物。可就算没有这些受教育的人,他们著作的地位也不会改变。这两位就是边沁(Jeremy Bentham)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那一时代英国的两大原创思想家。这里不是要比较这两位伟人的思想或影响。除非首先建立了对各自分别的、完善的评判,否则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的意图是尝试对其中一位进行评价;只有这位作家的全集正在编撰之中。在对所有作家作出的进步论者和保守论者的分类中,他与我们自己属于同一类。尽管这两位的成就远远不能被上述两种称谓之一来正确界定,但总体上来说,边沁是一位进步主义哲学家,柯勒律治是一位保守主义哲学家。前者的影响主要在进步论者中间,后者的影响主要在保守论者中间。他们激起的两个同心圆体系,在思想的海洋中扩散,才刚刚开始相遇和相交。他们两位的作品中都包含着对自己一方深陷其中的许多错误和缺点的严肃反省。但是,边沁更倾向于细致地辨析那些与现有学说和制度相左的真理;柯勒律治则更倾向于辨析那些现有学说和制度所忽视的真理。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以实用才华和睿智在同时代的官员中享有最高的声望(他本人不是边沁的信徒,也不是任何偏狭或排外的学派的信徒),他曾告诉我们他的观察结果:在边沁这里比其他任何来源更能看出怀疑精神的踪迹,即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为什么的一种脾性,这种精神在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壮大并产生了重要后果。对这一论断越加审查,就越发现它是正确的。边沁是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对现有事物的怀疑大师。他的作品通过思维方式的影响,被灌输给了许多思想家。权威的桎梏被打破,以前传统认为无可争辩的无数观点,现在陷入了要为自己辩护的境地,被要求给出自身的解释。边沁之前(无论在细节上可能有什么矛盾),谁敢明目张胆地对英国宪法或法律如此无礼?但边沁这样做了,他的论据和事例一起鼓励了其他人。我们并不是说他的作品导致了选举法修正案,也不是说他是议会席位分配条款之父:我们的制度中已经发生的变化以及将要发生的更大的变化,不是哲学家们的成果,而是最近壮大起来的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和本能的成果。边沁表达了这些利益和本能:在他说出来之前,有人已经发现,我们的制度不适合这些利益和本能,但他们不敢这样去说,也不敢下意识地这样去想,他们从未听到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们质疑这些制度的优点;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本性上不会去抵制受教育者们的一致权威。

编辑推荐

《论边沁与柯勒律治》是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边沁与柯勒律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边沁和柯勒律治一个时代两种思想的阐述者,同时代的人无可避免的必持其一,而由于这两人将其思想发展至极致,被作者认为是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代表。 虽然作者也肯定了边沁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严密理性推导的积极意义,但不难发现作者对于柯勒律治式“保守主义”的偏爱。这里的“保守主义”并非指僵化的维护既得利益,而是指在现存体制中重新发觉被埋没的真理,那些被既得利益者忘却,而被自由主义者忽略的真理。体制的形成必然产生于对真理理想的追求,柯勒律治试图使人们发现并珍视那真理的内核,使之实现,并使体制形式回归正轨,反对以废除一切现有体制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变革中产生的问题。作者约翰.穆勒正是借助评述他们来展现自己思想的精华。 这里激进与保守所支配的力量形成一种巨大进步力量的两级。作者不敢说作出了充分阐述,但希望向一些以前未曾意识到的人证明,柯勒律治和他的学派中,有些东西值得进一步了解。约翰.穆勒行文朴实流畅,多有警句,本书不愧为“袖珍经典”。
  •   这本书不是要比较这两位伟人的思想或影响。除非首先建立了对各自分别的、完善的评判,否则这是不可能的。作者的意图是尝试对其中一位进行评价;只有这位作家的全集正在编撰之中。在对所有作家作出的进步论者和保守论者的分类中,他们与作者自己属于同一类。尽管这两位的成就远远不能被上述两种称谓之一来正确界定,但总体上来说,边沁是一位进步主义哲学家,柯勒律治是一位保守主义哲学家。前者的影响主要在进步论者中间,后者的影响主要在保守论者中间。他们激起的两个同心圆体系,在思想的海洋中扩散,才刚刚开始相遇和相交。他们两位的作品中都包含着对自己一方深陷其中的许多错误和缺点的严肃反省。但是,边沁更倾向于细致地辨析那些与现有学说和制度相左的真理;柯勒律治则更倾向于辨析那些现有学说和制度所忽视的真理。 这本书对两位大作家的理解有帮助。
  •   翻得很好,但书中的内容一般,密尔看来不善于写这样的东西。
  •     時光如水。最近读了约翰·密尔的《论边沁与柯勒律治》,深感此书厘清了一些哲学问题,解决了不少心头的困惑。细思之,密尔缜密细致的条理逻辑颇让人心折。
      
      边沁与柯勒律治都是对哲学领域极具贡献的原创思想家,边沁就在西方哲学更是占有一席之地。约翰·密尔以其精微而深入浅出的笔端如汨汨泉涌,细梳了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和柯勒律治保守主义哲学的精髄与疏失、错谬之处。
      
      以密尔论边沁体系的代议制相关阐述为例,边沁认为政府中存在三大问题:什么权威能为其管辖的民众谋福利?如何引导民众遵从这一权威?运用何种手段阻止这一权威的滥用?而边沁致力於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第三大问题。密尔说,“认同代议制的人们,不得不同意边沁。”在《第一原则》当中边沁指出:“在每个政治社群当中政府的正确和适当的目的是所有构成它的个人的最大幸福。”密尔支持和赞赏边沁体系的精细与缜密,对代议制政府、三权分立的态度也是认同和倡导的。然而,约翰·密尔对边沁的代议制政府思想也有所质疑,认为边沁论代议制容易走向“多数人暴政”的趋向,对自由的边界有所怵惕。“对于处在自身多数的绝对权威之下的人类都有好处吗?我们所说的权威不只是政治权威,因为假设任何凌驾于人的身体之上的绝对力量不会凌驾于其精神之上……”但是,他也清醒的看到“不会消灭所有书籍、所有学校、所有个人联合起来影响社会的,以保持与其精神不同的精神活动为目的的组织,只是一个空想。”边沁论代议制政府虽有许多不足,但对“权力的滥用”有所警惕和注意,仅从这一点而言,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尊重的。
      
      另外,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是承继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哲学,有一些观念值得我们借鉴分析。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意即他所说的“最大快乐原则”。密尔写道,“边沁认为,人是一种对快乐和痛苦都很敏感的存在物”,人异于一般生物的特殊之处在於感受力,这么说并非指向人类是万物之灵的说法,只是人类的知觉、感受能力比动物更敏感,可以形诸於文字、音乐、艺术等手段传达。鉴于对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不甚熟悉,此处不再展开。但在伯林多元价值的观照下,我认为其仍然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
      
      密尔认为,边沁的思想是极具合成性的。他所有的探索都始於对主题的一无所知的假设,并从头开始重建所有哲学,不去参照前人的观点。这种思想的独创性,在于他不是先设一个标准命题和成见,用自身的经验来判断。自洛克的经验哲学以来,边沁、休谟等人无不以洛克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休谟亦认为,人类心灵的一切知觉(perception)都可分为印象和观念。从而,可以说,边沁的哲学思想是从现实经验出发的,虽然经验是人类行为的知识总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思想的原创性使边沁也避免了沿袭前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苏格拉底强调刻在德尔菲神庙的古老箴言:“认识你自己”,认为哲学是人认识自身的知识,认识人自身的局限,也认识人类智识的优越。沉浸於哲学的逻辑思辨中,许多过去想不通的事体,现在均有所体认了。边沁哲学体系是从法律伦理中逐渐得出的经验,也正是人类行为和智识中思维火花的提炼,值得我们细思。
      
      约翰·密尔并不讳言英国智识人、哲学家的缺失,“英国人的心中,从思考到实践,都有一种强烈的从所有极端的有益退缩。”密尔虽对柯勒密治—德国古典浪漫主义哲学多有负面的评判,但亦不否认英国人的哲学思辨不甚发达,可谓是立论公允。
      
      柯勒律治的保守主义哲学对经验主义亦有不太公正的讨论:“经验主义既没有对事实进行解释,也没有说明,只是事实的列举和排序。”柯勒律治的诗歌、诗论的天才是举世公认,可在当时,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人可以给出客观的评判。实际上,柯勒律治的宗教观念是值得思索的,鉴于篇幅和个人能力有限,不能细述,有心者可自去阅读体会。
      
      约翰·密尔对三权分立的宪政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学力尚浅不敢述评,引文如下: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已经产生,使得我们的宪法的优点在于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更少危害。政府总体上被认为是邪恶的,被要求隐藏自身,让人们尽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这也是英国人偏於严谨审慎的行动而不擅逻辑思辨的原因所在,是因为在大宪章、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已基本实现宪政,制度设计使“政府之恶”被压缩到最小,国民性格趋于平缓,偏重行动,故而哲学思维较法、德较为后进。不过这也正是英国人性格的优势,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的叙述也已有过充分观察和说明,在此就不赘言了。
      
      岁月不居。话不絮烦,言尽於此。思之涯,读书阅世,冷眼旁观,人生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只有静默时光,才能体悟人生的至境。哲学之功用,也许就是打开心窗,让灵魂看见自由之风罢。远山掩映,曲水缓流,幽思不尽赴心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