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佩珀·舒瓦茨  页数:289  译者:唐小达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根本观点是,一些被广为流传的关于爱情和性爱的谬论,的确是“谬”不可言。有些事情我们不断地听到是这样,因此认为它们就是这样,而从不自己去思考,“也许这些规则并非真理,或者更准确地说,也许它们对我来说不是真理。”我们一辈子都要接受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固定模式,因此在处理恋爱关系方面要想有原创的思维是很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这些模式看起来不怎么适合我们,或者彻底让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努力用老办法来应对,哪怕它们显然是不起作用的。我想帮助你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许多被奉若神明的东西。如果你发现我说的事情中有一些非常准确,不要因为你在面对这些谬误时没有三思而感到惭愧。我们都会和朋友聊天,看杂志文章和社会调查结果,我们记得妈妈对我们说的话,当我们成年后,总的来说我们总会确立(或试图寻找)恋爱关系。我们对这一“智慧”的接受基本上是无意识的。我们不会质疑那些我们认为是“事实”的东西。这意味着,不论是否有意,我们都会强迫自己或者我们的另一半去遵循某种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规则或行为,哪怕它们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者、教授、记者和情感咨询专栏作家,我曾经和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交谈过,他们在“黄金法则”的指引下寻找并试图留住他们一生的伴侣,而这法则其实什么也不是。我也看到过类似的忠告,我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来这些指导的。但我知道有些忠告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性格、年龄,还有目的。所以,我希望能帮助人们进行“离经叛道”的思考,更多地考虑实际情况,'而不是考虑是否和主流意识相符。在本书中,我挑出了一些备受欢迎,但事实上有可能在伤害我们的“谬论”,揭示我们为什么会坚持这些想法,以及我们为什么应该抛弃它们。本书包含的信息来源,有通过临床和学术研究得来的知识,也有一名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逾25载的职业经历。但我也会从其他地方收获一些东西。我自己的生活无疑是一个方面。我满怀热情地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激情生活,结了两次婚,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两个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不过,书中的有些看法则是直接来自一些我熟悉的人,或是曾向我吐露他们爱情和性爱生活秘密的人,他们日复一日地让我意识到,一个关于男女关系的问题,完满的解答远非只有一个。我如何去爱,如何被爱?我怎样才能快乐,怎样才能让他人快乐?对于这两个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总是能听到人们给出独特而又出色的答案。本书选择了25个我认为重要的观念。这25个“谬论”,如果囫囵吞下,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快乐心情和恋爱关系带来毁灭性的损伤。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我的建议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完美的指南。但我希望你能从每一章节中得到足够多的提示,让你对这一领域作一番检视,看看是否需要重新思考。我讨论了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这些观点,为什么它们并不总是(或者从来未曾)正确的,同时我还提出了一些替代的建议。有些东西我是希望你始终牢记在心,但不会在书中反复念叨的,那就是你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健康和安全。这本书不是关于避孕、安全的,我不想说太多约会或男女关系的阴暗面。但这不表示我完全不考虑类似“我应该不会中招吧”或“他不会再打我了吧”这样的想法,这些正是在约会和男女相处中让男人和女人担心的问题。请照顾好你自己——要知道我的某些建议甚至意味着更加小心翼翼地进行安全的性爱;同时,考虑到本书的目的,我假定你已经明白,当你的伴侣对你施行真正意义上的口头或肢体虐待时,惟一正确的应对是尽快抽身离开。现在说说我关心的话题吧。我知道其中一些话是有争议的,但请尽量克制住那种对我破口大骂的下意识反应,花一点时间考虑一下。也许我在写的时候用了点幽默感,但我对我所说的都深信不疑。我真心希望书里至少有观点能帮助你排解真正的困惑。如果的确做到了,请告诉我。或者更进一步地,如果你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所谓的“谬论”,我很想听听。我觉得“谬论”被揭露得越多越好。人生已经够艰难的了。我们不需要用谎言来维持(或者无意地告诉别人这些谎言)。我们需要真实面对,了解男女关系的需求,找到符合自我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样的方式。直觉告诉我们,为爱与性的问题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答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实在太扭曲和自以为是,以致认为可以用某种惟一的方式来指导我们的性爱和情感生活。聆听你的内心,你会在我说的话中找到许多共鸣。当然谈不上全部,但应该足够让你重塑一种更适合你的情爱生活。

内容概要

关于爱情与两性的话题,我们往往信奉一些未被证实的“真理”,这些所谓真理如果囫囵吞下,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快乐心情和恋爱关系带来毁灭性的损伤。本书作者即从众多的“真理”中筛选出了最“谬不可言”的25条,逐一提出质疑并进行论述,同时列举了大量社会学调查实例,这些无不在警醒我们,在爱与性的问题上我们原本错得是多么厉害。通过这些反思,让那些“在爱中的人们”睁开眼睛,打破谬论,用更坦诚、开放和宽容的心,迎接真正的幸福。作者笔锋幽默犀利,论述直截了当,几令读者汗下。然而颠覆传统之后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的确句句皆为真知灼见。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属于原创思想者的时代,本书正是一本新世代爱情与两性生活的经典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美】佩珀•舒瓦茨(Pepper Schwartz)博士
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撰写、合著了大量关于爱和性方面的书籍,包括《美满性爱周末》等。在《魅力》杂志(Glamour)开设了七年专栏,频繁出现在各种电台、电视节目中,其中包括著名的“奥普拉脱口秀”,以及“约会热线”(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谬论:爱人=最好的朋友第二章     谬论: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第三章     谬论:当“那个他/她”出现时,你能感觉到第四章     谬论:爱必疯狂第五章     谬论:要想有认真的感情,就只能找有可能结婚的人第六章     谬论:你和伴侣应该是相似的人第七章     谬论:要找就找那种曾经四处留情,而今愿意和你相守的人第八章     谬论:爱人的嫉妒心是一种荣耀第九章     谬论:第一次约会绝不能上床第十章     谬论:即使一开始不怎么样,以后还是可以改善的第十一章   谬论:自慰意味着关系出现问题第十二章   谬论:女人对情趣用品、色情片和性幻想都没兴趣第十三章   谬论:男人的天性不是一夫一妻的,女人是第十四章   谬论:没有性交就不可能感受美满性爱第十五章   谬论:如果你对别人有欲望,说明你们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第十六章   谬论:别带着愤怒上床第十七章   谬论:哪怕只是一次不忠,也将永远无法忘怀第十八章   谬论:你应该情愿为你的爱人做任何事第十九章   谬论:在长期关系中有点烦人的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第二十章   谬论:结婚前都应该同居,这么做只会有好处第二十一章 谬论:已许下承诺的两个人(尤其是已婚夫妇)应该共用钱财第二十二章 谬论:你永远都要百分之百地对伴侣说实话第二十三章 谬论:离婚意味着失败,婚姻应该是终生的第二十四章 谬论:孩子能增进夫妻感情第二十五章 谬论:结婚的人应该住在一起

章节摘录

很难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你想要的一切也许头号恋人有许多值得去爱的地方。他擅长床笫之事,或者她是世上最棒的母亲,或者你可以非常称职地担当家庭和朋友的纽带。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地方,否则你就不可能当上头号恋人了。但是一个人拥有全部的优点是非常、非常、非常罕见的。有时他或她的价值所在(他是一个安全的港湾,让我无需再漂泊)也许恰恰又是缺陷(他完全没有冒险精神——今后25年的生活已经全无悬念)。当一个人爱上别人的时候,通常不会选择一个跟现在正相处的人完全一样的对象。他们通常会去寻找某种自己的伴侣不具备的品质。我知道好多道学家(更别说你们的心理医生了)会说:“呃,真糟糕。你这个自私的家伙。不就是在床上不够生猛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安定下来吧,成熟一点,不要背弃别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个中肯的警告。这么说一般是错不了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难得多。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却面临着一辈子都跟某种重要的但是他或她不具备的东西无缘,这时如果你见到某人正好具备那种品质,是很难掉转头的。事实上,尽管没人能做到这一点,但许多人正是因为坚持要求他们的爱人能够具备一切品质,这才选择分手的。还有,在相处中要求对方给予一切是很困难的。有时这种要求会让你的伴侣付出代价。长期关系是要经历许多的阶段并不断发掘的。人会变,他们可能对冒险不再感兴趣,或者他们会变胖,或者他们决定当一个职业马球运动员而不是医生。即便没有重大的变化,当初那些可以容忍的东西也会开始损耗彼此的关系。许多人从纯友谊的朋友那里寻求弥补,这有时是管用的——但如果缺失的是性、浪漫,或者想要一个“灵魂伴侣”,那就不行了。在家庭“内部”对这种局面的补救措施有三种:一笑而过;隐忍不发;走人,因为无法满足你的一切需求而惩罚你的伴侣。不幸的是,最后一个方法是最常用的。相互保持忠诚的夫妻为了一些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事情折磨对方,这样的情景我们见的还少吗?他不是个“上进”的人,而她就在晚宴上对此作出刻薄的评论。要么就是她对他很在乎的兴趣爱好嗤之以鼻,而他则愤恨地说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如何之少。然而,如果你还爱着另一个人,他正好有着这些缺失的品质呢?有时这有助于完善男女关系,同时也让你不再为了你的伴侣的毛病(或者不具备的优点)而去惩罚他或她。让我们看看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吧:如果你通过寻求建立另一个关系来弥补现有关系的缺陷,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因为负罪感而在第一段感情中表现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妻子们在不是圣诞节、情人节或者生日的日子里收到礼物,总是会感到有些担忧)。你本能地想给你那蒙在鼓里的、宽宏大量的伴侣留下好印象,除非你是某种未曾进化的人类,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还要为此去折磨你的伴侣。(如果你这么做了,有可能你只是对当前的局势束手无策,希望能摆脱其中的一段情。)爱上两个人意味着这两人都得到了更多私人空间你是世界上需求最高、最没安全感的人吗?你是否无法忍受与爱人的别离?你是不是会因为过分依赖感情而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吓跑?显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找到你为什么如此需要安全感的原因,从而学会降低你的需求。如果这样不管用,还有个很实用的建议:允许你自己爱上两个人,对每个人只抱一半的希望,这样就依据你个人的心理需求建立了一种完整的、彼此互不干涉的关系。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冷血——但如果别人总是在与你的关系中感到幽闭恐惧,这个方法也许能起些作用。然而,这个解决方案只在你真正严肃地爱上两个人时才有效。如果你爱着其中一个,而在利用另外一个,那就有点丑恶和自私了。你不能把人论资排辈地区分开来,况且这样是不可能的。当你真正需要的那人出现时,你会把排名第二的那位像烫手的山芋一样扔掉——这会把你苦心经营的心理平衡彻底打破。不,必须是来真的:两个让你的人生圆满的人——不管是独立开来还是在一起,都是这样。这可能是你的天性你可能就是那种永远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的人。承认吧,别再让一个又一个比你传统的人心碎了,公开坦然地承认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到两个愿意分享你的人——相信我,有这样的人的——或者干脆找两个人(他们一定要是那种不嫉妒、不好奇、信任你的人),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两个。这样或许也非良策,但只和一个人在一起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这么做也许还会有个机会。人生无常在我为了研究案例而采访过的人当中,没有谁是有意爱上不止一个人的。他们大多一辈子规规矩矩,除了建立一个相互忠诚的一夫一妻制关系外别无他求,很少会去做什么出格的事,至少在当时是这样想的。但他们和一些特殊的人相遇或者重逢了,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他们让这种关系发展了下去,却没有终止其他的责任——或者停止对之前的伴侣的爱。是什么让这种双重关系得以继续下去?或许支持他们的爱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一个是亲切和谐的,另一个是激情澎湃的。又或许是因为只有一段关系是建立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之上的,而其他的情人给予的东西只有控制在小范围、低频率的时候才最好,这样一来第二段关系得以存活下来,而第一段关系也没有被毁灭。有趣的是,通常人们都会说,如果你深深陷入婚外情,意味着原来的爱情必将完结。我觉得事情并非总是如此。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同时爱两个人的巨大风险就不存在了。不利因素(为什么不能同时爱两个人)我将违背我的誓言的确如此。而这至少是许多人绝对不能允许自己同时爱上不止一个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请记住,这份新的恋情不一定要包含性关系——亲密而彼此相爱,但又不发生性行为的关系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和朋友的关系就是如此)。只分享深刻的感情,但没有性爱,这样做也许能让同时爱两个人这个念头显得更容易接受,并且不那么卑鄙。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想想:其他的承诺你也都能兑现吗?你够格当一个让别人珍视的伴侣吗?将来你还会是一个好的伴侣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也许你对自己的承诺的兑现已经足以让自己满意了。(如果是否定的,你该好好想想哪里出了问题了。)不过,如果誓言对你来说神圣不可侵犯,你自然也就不能“抛弃他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即便你的第二段关系并没有发展成为性关系,负罪感也将如影随形。你也许不能、不应该同时爱上两个人。谎言让我浑身不自在,我不擅长撒谎好吧,那你真的不适合这么干了。因为绝大多数相互毫无隐瞒的开放式婚姻都是行不通的,即便两人觉得自己做得到。我不是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的确认识一些人是做到这一点的,远不止我在本章中提到的这几位。但问题是,在所有作出尝试的人中,获得成功的几率非常之低,而会去尝试的人本身就不多,因为人们知道他们光是交谈这一关就过不去。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开地爱上两个人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两段关系都存在性爱。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是旧爱重逢,或者是在生命中的某个短暂瞬间遇到了另一个爱人,然后很快因为这影响到了他们的婚姻、占主要地位的恋情,或者个人的心理健康而结束。还记得《廊桥遗梦》这本书吧?为什么它会那么畅销?因为我们都知道婚姻是可以有价值的,但不会是激动人心的。一个躲藏在中西部某个不知名地带的家庭主妇,在她的爱情生活中奏上一段深挚而浪漫的插曲,然而又没有破坏她对家庭的责任,读者喜欢这样的想法。读者希望女主人公能和一个真正的爱人一起,领略什么叫做激情,什么叫做刻骨铭心的灵魂交流——同时又不逃离婚姻,从而保留了尊严。这种混合恰到好处:可以得到另一份爱,另一种激情,但不是另一种生活。你看,谁说人生简单而安逸?我们是复杂的动物。在人生中我们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个爱,这就是我们愿意去相信的假说。但这不是事实。我们的心和欲望比声称的要大得多。我对其中一个人的爱会更强烈,促使我抛弃那段已经有所承诺的感情这一点需要认真对待。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多数人在相恋的时候都觉得他们应该作出选择。其实人们很少会打算持续稳定地同时爱两个人。(我是这么认为的,但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有着不为人知的感情呢!这种事人们可不愿意整天挂在嘴边。你总不能随机抽取样本,每隔三个人就问他或她有没有和不止一个人保持着长期的恋情吧。)多数人似乎更希望是连续性的一夫一妻关系。爱一个人就够他们忙的了。两个人意味着他们得选其一。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只有那些例外的人才会遇到此类问题。

后记

一些总结关于爱和性有许多谬论,或者是半错半对的说法。我还能想到很多,也许在下一本书里可以讲讲。但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所讨论的,是我觉得起误导作用最为巨大的。当然,每一个清单里面都会藏着另一份清单,也就是这一系列危险中最凶险者。因此,有鉴于咱们的注意力都坚持不了多久,我在这里有五个特别重要的提醒:(一)留神那个孩子会让你们走到一起的谬论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之前已经警告过了。没有孩子的人——甚至有些有孩子的人——是无法想像孩子会给性和爱情造成多大困难的。人应该有孩子,因为他们爱孩子、需要孩子,想要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出一份力。但不要以为这不算什么牺牲。这将是你一生作出的最大牺牲。抚养孩子将让你受益匪浅,但也要作好思想准备,有一阵子你们的感情会付出很大代价——如果你不小心行事,也许会是永久性的损失。(二)好好留意一下同居的原则和价值短期同居,没问题。长期的话,每个人都会只考虑自己。我认为长期的同居会让我们变得对他人不够宽容——这将让我们的感情付出巨大代价,影响我们成为好伴侣的机会。(三)注意前车之鉴有好几个谬论都假定,只要他或她遇到了你,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改头换面的人。别信。性、价值观、习惯是可以被新的感情改变的,但多数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我们都希望一个人能改掉我们不喜欢的那部分——但我们不能指望太多。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要么就接受,要么就离开。(四)妥协是“有必要”的但从另一方面看,你不过就是爱上了某人,没必要为此失去你最珍视的东西。我讨厌那些蒙骗人们的谬论,让他们以为爱就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如果你爱某人,某人也爱你,那你们就该齐心协力不要让彼此最重要的梦想破灭。(五)想清楚什么时候该吵,什么时候不该吵凡事三思而后行,对建立成功的感情关系总是起到很大帮助。有些事我们明知不该做,但为了尽快缓解心中的焦虑还是做了。我想单就这个问题我就可以出本书了。在吵架这个问题上,三思而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都能这么做,许多争吵压根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到那时我也准备更充分,心态更理智,没有被逼上绝路的感觉了。我们的争吵效果会更好、更干净,也许能得出更有效的对策。我想不出在感情关系中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这也就带出了本书最后一个忠告。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往往了解的比自己的多。我们会有一些固守的原则,但有时候遵循起来还是很困难。无论我们对人生的普遍认识多么地透彻或内行,在爱、性、承诺的问题上还是很难保持完美无缺的智慧的。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了!我们需要把彼此的直觉、观察、知识融合起来;也许,只是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某人、留住某人、快乐地生活。我希望本书能够向你提供一些额外的见解,帮助你打理自己的爱情生活,让它符合你的需求和个性,而不是去继续依赖那些也许不适合你的风俗习惯或意识形态——其实真正适合这些的人是很少的。我们需要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原创思想者,爱和性对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用更坚定的头脑去思考这最最柔软、美丽的话题,也许会帮助我们在未来几年中更好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许多人的生活和选择总是基于一些未经证实的,甚至无中生有的谬论。佩珀•舒瓦茨博士这本令人愉快的书,扫去了人们心中的困惑,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情感专栏作家 约翰•高特曼对每一个正要开始一段长期关系,或者希望重新确定一段感情的价值与理想的人,这本书将会非常有用。——亚马逊网站

编辑推荐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爱人=最好的朋友,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爱人的嫉妒心是一种荣耀,别带着愤怒上床,你应该慵愿为你的爱人做任何事,离婚意味着失败。爱必疯狂,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你和伴侣应该是相似的人,永远都要百分之百地对伴侣说实话,孩子能增进夫妻感情,全球热销超过百万册!二十一世纪原创思想时代,万千情侣打破教条收获幸福的至爱经典。回顾一下你约会过的人——或者结过婚的人,如果有的话。要是你真的聪明到无所不知,那为什么现在你还没能过上快乐的婚姻或者同居生活?我没见过有谁的交往记录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也没有。然后再想想那些在高中时被你嗤之以鼻的呆子、乡巴佬,或是别的什么被你拒绝或抛弃的“物种”。是不是发现你对有些人看走了眼?有的人变得充满魅力,有的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让你对他们刮目相看,不是吗?认了吧,你犯过许多错误。我的回答是:你的确需要“浪费”些时间。你的确需要假定自己并不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结识什么人才算有价值。快扔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吧!难道你还活在中世纪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7条)

 
 

  •   这本书再次体现了美国人的实证精神和原创能力。看国内许多两性的书籍都是偶有一两个闪光点,这本书颠覆了许多观念,有经历的人看了会明白这书最贴近事实。
  •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   对婚姻和两性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有很多新观点,但是很贴合实际,值得思考。
  •   我只能说,如果我在22岁以前就读过这本书,那么无论我对今天的生活能否感到更幸福,我一定会感到我生活得更明白了。
    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能在right time遇到right良师益友,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本书就是。
  •   总觉得自己该找到点什么来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这本书的观点很新颖却很贴切,说到心坎里去了!!!!
  •   我对他的评论和《被劫持的私生活》一样
    讲了大众理解的25个事情的误区
    大家都这么理解 所以大家都犯了一样的错误
    然而这本书给了新的观点
    虽然褒贬不一
    但还是强烈推荐
  •   用另一角度去看爱情,很不错,也许现在是时候接受这种看法,那些旧的爱情观,可以先放在一旁
  •   观察、思考、听这本书怎么说,走适合自己的路。
  •   其实人类的感情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自己弄不明白,并且没有适合的人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来及时的帮你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本书我觉得是可以在你很困惑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引导,从而让你做出的一些决定更符合你内心的想法。值得推荐哦!
  •   这本书很好!!一边是道德底线,一边是人的本能需求,两者相互纠缠,让人们处在矛盾的漩涡之中……
  •   不错的书,确实更正了我以前的很多观点。
  •   作者思想很活跃~~还不错~~
  •   很有见解,颠覆认识
  •   这本书能在中国上市,太好了。中国人实在是幸运能见到它。树的内容看过一点,但是就是一滴点,都是那么给人启发,选个时间把它全部读完
  •   透过种种实例说明白很多一直以来的误区
  •   开阔眼界,扫清一些陈见!
  •   在很多方面国内都没研究也不敢研究,所以国外的这类书就尤为重要了。国内的感情分析书也很好,可是这种专业的,更好。
  •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好奇买来看看。
  •   看到署名的兴趣,对于内容的深悉
  •   好多心得 都是自己经历的 有益
  •   快递服务很好,就是书有点磨损
  •   速度很快,书的质感很好,服务态度好
  •   没有复杂的长篇叙说,简单易懂.
  •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很好.表扬.
  •   和电影一样好看,快递也很好
  •   值得一看。看看关于爱与性还有另一种说法。帮你推翻以前固有的一些看法,走出迷茫与困惑。
  •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 好多关于爱的"常识"都是错滴 受益匪浅
  •   大概看了看,觉得很多观点还是不错的。。
  •   关于夫妻关系的讲解,蛮到位的。
  •   标题很吸引,内容其实很普通吧,就是一些大家都知道又容易忽略的东西而已
  •   还没看完,写得很详细。
  •   但有些不合适自己!
  •   思维上有点出入,看的有点累。。。
  •   是在一本时尚杂志的推荐下买的。书的内容一般,可能是翻译的缘故。当当的服务很好~
  •   这书不错,但是没我期待的好。
    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最精彩内容就是它的书名。对,你要知道,你所知道的并不一定是对的。
  •   很一般的一本书,更适合美国社会。就这样看看吧。
  •   只看了两三页,很个人的思想,偏激了点。
  •   如题 没什么可说的
  •   迎合年轻性开放人群,有背常识,如果不加选择接受,会迷乱
  •   书中的一些观点确实十分的精辟,但某些观点就我个人来说还是不能接受的。
  •   当谈起爱情观、性观念、生活态度时候,我们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因为这些是很个人化的话题。但这本书不是单纯的说教,更多是作者从业多年的观察和感悟,即便你不认同她的看法,还是值得看看她的书。
  •   内容很有创新性,值得一读。
  •   这本书很多观点不是新观点,但在于敢承认人性的真实!有些也不符合目前中国主流观点,但主流从来都是处于变化中的!!
  •   这本书在我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帮助了我,我认为这本书对有需要的人、对在情感某些方面有疑问的人,是有帮助的。
  •   這類型的書,只是作者的單方看法想法,咱們可觀看閱讀,但不必投入全身心去學習。總得來說,可以作為認識一個不同類型朋友來看待!!
  •   当做随手读物,这本书还是有些意思的。你会读到一些新颖的观点,促发你思考你对两性关系的一些成见到底合不合理。
  •   在线试读了几章 收到货后2天时间看完了 内容很好 和传统的两性关系的书不同 本书对任何一个常见两性关系的观点 都从好处和坏处进行了分析 可以说不偏不倚这个书其实男性也应该看一下 毕竟两性关系 不是女人有了觉悟就能有完美结果的对现代依然为感情迷惑 在曲折前进 不知道幸福何在的男男女女都是让你能有所感悟的书
  •   该宝贝挺好的,主要是发货速度快,纸张也不错!!所以给个好评
  •   我以为有什么标新立异海阔天空的高谈。读了几十页,犯困的厉害。不值得买。每个人对性和爱都有自己的理解,作者用这般传教士式的方式宣扬一种反传统的思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是不合时宜的。缺乏给人交流的思考空间。
  •   有点噱头,利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名号,其实内容很空泛,至少我觉得《男》好看多了,有意思多了,有深度多了~这本书实在是~没什么深度,只适合不了解两性关系的初学者
  •   去书店的时候有扫了这本书一下 感觉内容还不错 想问看过的感觉这书怎么样 还有期待价格低一点。和和
  •   这本书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   这个价可说是网购最便宜的了,书很不错。
  •     老实说虽然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具体涉猎,但并不是每个PART每个段落都有仔细阅读。作者title中看似偏离正常伦理的结论在阅读完之后相信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所以仅凭小标一瞥就断定书的性质,这样做真的合理吗。当然这是题外话。作者用词基本都日常而通俗,风格读起来更像是专栏连载,个案的辅助使可读性提高。
      
      总的来说,作为人类情感研究的小读物,是值得一读的,而书中的观点你认同与否没必要太纠结。书中的主流倡导,仍然是积极健康的情感观,有些对陷入爱情中的人的提醒温暖且实用。
      
      书中观念对我虽没有起到重塑爱情观这么重大的影响,却在我对性的认识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原始动物性需求到添加爱情佐料的生理精神双愉悦,对性的认识不可说全面周到,至少渐渐丰满起来。好的爱情一定有好的性爱,但完美的性爱却不一定能成就好的爱情。正面自己的需求,享受这件事,学会在动物性本能的基础上,用一些社会性的小技巧让它变得多彩而愉悦。
      
      但我同样认为爱情乃至婚姻是一桩牵涉了许多很神奇的因素的情感事件,不同的相处模式、人、年龄、经历多寡、甚至环境都能对之产生很微妙的影响。抛开研究需要不说,将其他因素假设不变,而着眼研究某一单一因素,这样在许多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模式真是适合情感研究么?每个个例通常有每个个例独特之处,每段感情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能说得清,当我们来到某个案例面前就将之归类至某种情况下,这样的合理性还真不好说,所以对书中个案的评价我还是留有余地的。
  •      此书读完,给了四颗星,原因是作者呈现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有的人天性会爱上两个人,有的人天性四处留情,哪怕婚后都无法改变。
      
       首先,读书的过程很愉快,很认可作者的态度,她有很强的包容性,哪怕针对每一篇谬论的批判,也列举了依从这种理论并非不可以的情况,只要能够过得幸福。而是针对那些盲目顺从,完全没有批判思考是否适合自身情况,而导致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提出的建议,是时候尝试另外一种可能了。
      
       关于爱情的一些讨论,我十分赞同双方互相给予一定的空间,长时间相处再做决定,而非被荷尔蒙所主导这些理论。伴侣之间一定的差异性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而并非一定要找相似的人,当然她所列举的几个主流价值观还是尽量一致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鉴于国内目前性开放的程度,不可避免的在书评区看到了一些负面评价。哈哈,只要觉得享受就好,完全听从身体的欲望,这是典型美式思维。这部分依据个人及伴侣可接受程度来执行吧,不剧透了。
      
       婚姻部分,关于孩子的存在会影响夫妻感情那一章的确需要注意,作为父母后,失去了爱人和夫妻的身份,这点也是值得广大女同胞警醒的问题。
      
       我相信作者写书的初衷是拯救已陷入痛苦中的人,以及警告爱情、性、婚姻中的陷阱。做出改变总是最难的事情,我们需要有一颗追求幸福的心,假如对自己有着得过且过,忍耐的态度,那么此书不读也罢。
  •     谬论二 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 p019
      
      这张讲的是我们能同时爱上自己的儿子和父母,但是这种爱分明不是爱情的爱。作者这里硬要将爱情与亲情混为一谈,实在是有点牵强。
      
      谬论七 要找就找那种曾四处留情,而今愿意和你相守的人 p079
      
      作者说这是一个谬论,谬论就是这是错的,那么有没有那种四处留情之后,真的与你相守的人呢?当然是有的,这就与作者的这个观点相违背了。这说明要么翻译的不好,要么作者这个人用词太不谨慎。作者意在表达的是这种思想倾向的不正确,而不是四处留情的人真的就会依旧不改从前。作者以偏概全,真的让我很失望。
      
      谬论八 爱人的嫉妒心是一种荣耀 p087
      
      嫉妒心太重的确可以解释为一种对对方的不尊重和不信任,但是作者在说明这些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有从人的内心本质去分析问题,而是就现象而讨论。现象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嫉妒心太重的人或许是从小或长大后受到过一些心理伤害,内心没有安全感,已经很可怜了,作者还要让那些人跟嫉妒心太重的人分手,而不是去开导他们,这本身就是一种太过自私的想法。
  •     1. 我们知道浪漫关系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总是希望把友谊中的亲密和情义复制到爱情和婚姻中去。p09
      2. 维持最好的友谊需要小心别越过界——性就是其中之一。p10
      3. 有两个理由可以证明,你知道眼前的他/她就是“那个他/她”其实是一种假象:假阳性(她看上去就是“那个她”,但其实并非如此)和假阴性(他不适合我——但后来发现其实是适合的)。p32
      4. 过分强调只有某一个人是你的理想伴侣,或者强调通过某种化学反应或者奇迹般的心眼顿开来告诉我们,这个人将和你一起度过下半辈子,这挺浪漫,但不明智。p41
      5. 人在爱情方面只会越来越衰老,不会越来越睿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加不擅长谈情说爱,因为越老越会强调自己已经“步入固定轨道”了,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p53
      6. 你的确需要“浪费”些时间。你的确需要假定自己并不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结识什么人才算有价值。p56
      7. 在你的一生中,多和一些在你看来无关紧要的人打交道是件好事,哪怕有时他们的确无关紧要。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个人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除非花上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p57
      8. 别先入为主地以为你和上周的你是同一个人。给自己留一些成长的空间,通过和其他人打交道来提高自己,拓宽你的视野。你也许给自我和人生套上了一道枷锁,你能够——或许是应该——去挣脱它。p59
      9. 如果一个人嫉妒心真的特别重,那他会吃所有人的醋:你的兄弟姐妹、朋友、狗。这是毫无逻辑可言的,也跟爱无关。p93
      10. 不要和什么天赋也没有的人一起太长久。p112
      11. 性和其他东西一样:一切正常的时候不觉得多么要紧,出现问题时就变得极其重要。p116
      12. 我们对女性性意识的看法充满了矛盾:要么是荡妇、要么是忠贞不二的妻子——前者是一只不知节制的野猫;后者是任劳任怨的妇女模范,做爱是必须小心对待她,好像她是陶瓷做的似的。p131
      13. 前戏就是你被性伴侣忘掉之前的戏。p154
      14. 如果你作出牺牲已经太久太久,那说明你的伴侣对你的爱不及你的期待,你需要面对这个现实。p202
      15. 我们就是有这种荒唐可笑的欲望叫做“倾诉”。有点个人小秘密没什么不对的呀。p244
      
      一些总结
      
      1. 留神那个孩子会让你们走到一起的谬论
      2. 好好留意一下同居的原则和价值
      3. 注意前车之鉴
      4. 妥协是“有必要”的
      5. 想清楚什么时候该吵,什么时候不该吵
      
      最后一个忠告: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往往了解得比自己的多。我们会有一些固定的原则,但有时候遵循起来还是很困难。无论我们对人生的普遍认识多么地透彻或内行,在爱、性、承诺的问题上还是很难保持完美无缺的智慧的。
      
      也许,只是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某人、留住某人、快乐地生活。
  •     这是《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给出的最后的忠告。    阳问,那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书中,提到的谬论,都是常人的习惯性思维下的活动。一个又一个的例子,真实的摆在你面前。从第三方的的角度来诠释,爱与性,在恋人的关系中的作用。    之前,我和大博总是闹别扭。他也主动承认,吵架的焦点无非就是我觉得他不够关心我罢了。他也狡辩着说,一个人的习惯,二十几年已经成形。想改变,难。(也就是问我,你接受还是不接受?)  我问,那你改还是不改。  他答,改。  我知道,这“改”字其中的改的含量能有多少呢。微乎其微吧。  结果,又轮到我来答,到底我要不要接受呢。  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最后,能不能一起生活,不是看别的,而是看两个人的生活习惯到底能不能融洽。(这句,也不是我说的。)    所以,阳啊,要记得现在不后悔才是重要的。
  •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对于爱和性总是茫然。很多女生对于性的接受,并不如男生那样来的容易。更多的,是出于对性的羞怯。我身边的很多女生,对性的话题总是羞于启齿,总是觉得性很不堪,但却有强烈的好奇。这样的情绪,似乎并怎么应该出现在20多岁的女生身上。但,事实却是如此。
      对于性,我从来不避讳。这是人类甚至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如果觉得羞耻,那么,觉得羞耻的人本身也是羞耻着并且不成熟的。可为什么,在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着对性的两极分化的心理呢?一方面保守着,一方面又肆意着……其实,值得我们深思的很多很多。
      书中有个观点,我并不是很赞同。这应该也是地域文化差异所导致。作者赞同跟随自己的感官,可以同时拥有2个爱人,并且认为别人也应当理解。而于我本身,这种观点是在根本上的一种不成立。首先承认,人这一辈子,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就算是有了结婚的那一纸凭证,也不能保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够始终如一。我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代表没有,而是想说明这很困难。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我们来说,如果仅仅依靠着感官本能去行事,那很可能都乱套了。人类,本来就是活在这个社会的种种约束之中,其中包括了心理束缚。是的,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爱人心中有着另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的爱人在身体上享受着另一个人带来的高潮。既然,已经许诺,那么,就应当将许诺作为信条来约束自己。并不否认,异性的荷尔蒙对于我们总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特别是美丽的异性,但这样的异性太多太多,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着思想和灵魂。
      
      因为性的话题,和很多男生朋友产生了分歧。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我是大女人主义,所以相对大男人主义会很排斥。从古至今,女人的地位,可能也只有在最原始的母系社会才在地位上凌驾于男人之上。我并不认为女人应该比男人更甚一筹,我只认为,两性在地位上应该平等。
      而在性事上,女人,至少是大多数的中国女人,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总是跟随着男人的脚步,而压抑自己。很多很多的传统,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者一些相夫教子的挂念束缚了女人。女人,应该主动地去享受(并不是让女人淫乱)。
      然而,总是有很多的男人来反驳我。我总是反问,为什么男人可以一夜风流,女人419就是淫荡?为什么男人可以随意勾引女人,女人勾引男人就叫风骚?我并不是说419和勾引(不正当的)是正确的,只是利用这个丑恶的现象来反驳而已。为什么男人可以终于自己身体的原始欲望,而女人不能?
      两性之间,不应该是谁去驾驭谁,不是吗?
  •      我没有看,but as someone majoring in psychology,I do think such a title is not on the way ..........
       just this night ,I spent four hours alone in darkness because of electricity-controling, and I thougt about almost everything in my past 24 years.........sense and sensibility,wat I understood is that fairness is never fair to the whole world,any one of us need to live a strong life so that it's not unfair to the life God given to u ................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伴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大地的时候,自由恋爱已经遍地开花,关于性与爱的讨论也开始被搬上了桌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影响的国人们也开始将这种避而不谈和遮遮掩掩光明正大的大谈特谈,女人与女人的对话总少不了男人,而男人与男人的对话也总会穿插入女人,男女之间的对话也总会影射到感情,而就是这种思想的开化之后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爱情不信任了,对异性没有信心了,婚姻也开始变得摇摆不定,关于爱与性的争论也变得无止无休。
      
       这本书的25个观点被作者自嘲为“谬论”,是关于性与爱的露骨描述和大胆言论,仔细看了下作者原来是美国人,这也倒不足为怪,向来西方人的思想总会比中国的封建思想要先进许多,当中国的孩子问及父母自己从哪里来,而获得如出一辙的答案“捡来的”时,国外的小学生课堂上已经有了性教育,这是东西方的差异,在国外当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决定担当为人父的责任时可能会成为媒介一时的焦点,而在国内,这样的孩子一定是天理不容该被诛之。儿时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成年人的不同价值观念和对错的衡量标尺。
      
       看这本书不能用有没有情节有没有文采来看,当然更不能用色情的目光去欣赏,此时的你应该像摄影家面对一具裸体雕塑时用艺术的眼光去审美,文中指出的一些观念有些会让人摇头有些会让人颔首,一些是大胆前卫的看似放荡不羁的形式(诸如第一眼不喜欢的人也要试着去交往,为以后遇见喜欢的人时表现自若而准备),而有些则是推翻了时下流行的一种行为方式(诸如婚前必须同居的观念),这其中也许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或者愤愤,而这些其实都不是主要的,因为作者无论论证了怎样的观点,也无论这些论据是否充分,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立足,最关键的一点是,作者的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能够找到性与爱之间平衡点,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中国普遍流行着一种负心汉的说法,大多是因为男人感性的性与理性的爱是分居的,而女人则可以为爱而性,因性而爱,但无论是那一种,我都想说的是,书中的一些理论固然是社会焦点也是很潮的思想,但不同的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还是有着个体差异的,不能盲目的去尝试或者突破,相信无论你坚守哪种都会有与你同路的人一样在守候,这本书只是一种美国式思维与中国式伦理的思想争锋,而不能作为掌握幸福的科教书去应用。美国式思维与中国式伦理的对话
  •     首先说一句,译者翻译得太白话,感觉不是特别好。
      在两个人的感情世界中,如果能够跳出来省视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其实我们还是非常容易受到舆论的干扰的,由此看来,坚持原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     作者在这本书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调情和做爱技巧高超的话,是值得大大表彰一番的,其荣誉应该不逊于普利策奖。
      作者说得很真诚,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我想,床上功夫好的人之所以没有获普利策奖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一个可公开的标准去评选,有些事情不好做,比如找一定量的异性去尝试,列出所获快感的等级,给出分数,所有选手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求所获分数之和,这项操作肯定是有违人伦的,干不了;或者评委自己去试,由于发生了关系,又恐评委的配偶不愿意,所以很难办。其二,要评这个奖,至少一届有两个,男性女性各有一名,甚至,还要评出最佳同志奖,那就得三个,有点多。
  •     或许你会发现书里的某些观点有些难于接受,但是实际上,作者自始至终都不是要灌输给你什么观点。本书的根本愿望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找到在处理两性问题时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相信传统或所谓真理,更不是什么他人的普遍意见。
      
      “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往往了解得比自己的多。我们会有一些固守的原则,但有时候遵循起来还是很困难。无论我们对人生的普遍认识多么地透彻或内行,在爱、性、承诺的问题上还是很难保持完美无缺的智慧的。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了!我们需要把彼此的直觉、观察、知识融合起来;也许,只是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某人、留住某人、快乐地生活。我希望本书能够向你提供一些额外的见解,帮助你打理自己的爱情生活,让它符合你的需求和个性,而不是去继续依赖那些也许不适合你的风俗习惯或意识形态——其实真正适合这些的人是很少的。我们需要做一个21 世纪的原创思想者,爱和性对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用更坚定的头脑去思考这最最柔软、美丽的话题,也许会帮助我们在未来几年中更好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本书作者 佩珀·舒瓦茨
  •      虽然没看过这么一本书,可是本人收藏了一本和此书极其相似的著作,也是美国的心理学专家写的。从头看到尾,对于处在两性感情当中的人们,特别是感情经常出现问题和争吵的人来说,此类书籍可谓是济世良药。看过之后,在十秒钟之后,马上会做出改变,而且会豁然开朗的感觉,比起高中时,做出一道极难的数学或者物理题目后的成就感,此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朋友们都在疑惑,为什么两个人实际上是很恩爱的,可怎么就是不能和平相处、平日里风平浪静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讲的清楚其中的缘由来,不是自吹是心理专家,当然单凭一两本书也是不够的,不过那种拨的云开见日出的成就感也好,满足感也好,都是足以自享的。
       好了,别的就不多说了,赶快去感受吧!
  •   可能得归结为历史遗留问题……
  •   是啊,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没有过去,历史正在进行……
  •   历史也许会被我们改变,嘿嘿。。。
  •   或许会成为一个蝴蝶效应。改变了这个,别的很多很多也会相应改变,包括那些你想要和不想要改变的。
  •   我在微博上这样看到的,我觉得很形象。当然,我想说,并不是反对你的说法。男的这样的比喻,他说一把钥匙能开很多锁头,那那把钥匙就叫万能钥匙。要是所有的要是都能开同样的一把锁头,那这把锁就是破锁了。
  •   所以,请问你的意识是?可以有万能钥匙?但是不能有破锁?其实,男人用锁和钥匙来比喻男女,我认为本身就并不是正确的。在性事上,男人并不是锁,他不是用来开启女人,而是为了让双方都产生愉悦。而女人,也不见得就是锁头,不是在隐藏着什么。钥匙与锁的比喻,本身而言,我认为,是男人站在男人的立场上而对性进行的思考。在钥匙和锁之间,钥匙可以开锁,但锁不能开钥匙,锁只能等待那把适合的钥匙。因此,在本质上,就没有公平而言。我所想要表达的,是从性出发,看待两性平等,并非要女人或者男人滥交之类。在这个社会中,我也提到了,我们是有着理性和灵魂,有着感情和思想的人类。
  •   “女人勾引男人就叫风骚?”我想就这句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女人是矛盾的,你别看她现在勾引你,等你过去了,她有说你色狼臭不要脸……这,很淡腾的。
    其次,我想过一个问题,类似于为什么风流可以激起人的好的感觉,风骚却激起了坏的感觉。所以关键不是在于哪个词而是在于那个词下面隐藏的感觉。比如国骂,你妈¥#¥%%,那么如果是一个外国人被骂了假使骂他/她的那个人是用英语的,那么外国人他/她就会想“我妈妈的生殖器怎么了呢?"所以他/她没什么感觉。如果国人听了这种,他/她就会愤怒,因为他/她自己承认了被骂的那个语言是一个很不堪的语言。所以你感到不快和反对的那个词“风骚”正是你自己接受了过去的性文化认为不堪的词,你越是反对这个词就越不堪用来骂人就越好用,正如你越生气他就越喜欢骂你。而事实正好证明了这一点,风骚这个词并不因为女人过去一直都反对就消失了。反之,现在风骚这个词逐渐要变成个中性词了甚至有成为褒义词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女人反对的结果吗?显然不是,而是女人“我就风骚我怕谁"的气势和以风骚性感为自豪的心理给这个词赋予了新的感觉。至此男人不能够再用这个词传达他的侮辱。这不是通过一个女人的行为就能促成的而是要通过大多数女人不再接受过去的性文化才能做到的。
  •   根据我的观点,去反对那个能指“风骚”是毫无必要的,不如去改变它的所指。
  •   而这要靠你们女人自己去清除你们自己思想里的封建部分。
  •   的确,但光靠女人自己的努力也不够。也需要男人去清楚他们思想中强加于女人的种种封建的束缚
  •   改变了这个,别的很多很多也会相应改变,包括那些你想要和不想要改变的。
    +1
  •   我是来看你写的……此贴必火,先留名
  •   深受其害!!!!
  •   标题有语法错误。。。
  •   你好,我不太赞同“男人感性的性与理性的爱是分居”的这个观点,对男人而言“肉欲”和“灵爱”也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爱”的“性”完全就是一种发泄,不会给人带来长久的幸福,一番发泄之后是更长的空虚。不否认,社会上有很多乱性的男人,但可以做一个统计分析,这些人占多少呢?比例并不大。而且,很多男人选择另一半时也会考虑,两人的兴趣爱好,人生志向是否相符。所以男人的性与爱也是同居的。
    书中的观点并没有反人性,而是更加尊重人性,尊重个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权利。声明一下,第二章“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我没有看,我也无法接受同时爱上多人的观点。但第一章“友情不等同于爱情”,能够解释很多很常见的恋人之间的困惑。第二章“当那个“他、她”出现时,你能感觉到”,讲的是面对“一见钟情”,你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对于“非他/她不要”,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第三章“爱必疯狂”写的就更好了,现代社会把爱拔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认为人生要是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算是白活了,所以很多大学生爱的死去活来,美其名曰“青春”,但是又有几人学会了如何保持好距离去爱一个人。生活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其它的元素。
    综上,这本书并不是“好莱坞”式的大片,而是书本身充满了思考,充满了理性。
    欢迎楼主讨论。
  •   这个奖项的设立在某些开放国家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吧....
  •   那我们一起努力促成这个事吧——
  •   不管是哪方面的能力如果达到了一个高度又为什么不嘉奖呢? 一个人若在那方面很高超 虽然在一个大众范围内不能获得荣耀 但他会活得快乐
  •   够屌~
  •   ..其实吧,,不系奖项多,也不系人不够用,,系感受的记忆不好计量。。
    冷场没咩
  •   very true! ppl who is good in bed, always make the other half fall in love more easier and deeper.
  •   这是一门学问~~~~~~~~~!!!!!!!! 也是很需要技术的!!!!!!!
  •   研究下普利策奖
  •   作者认真,你更认真。呵呵,我认真了……!
  •   戳中笑点了 - -
  •   是啊,很可惜,最大的优点木没有多少人知道啊。
  •   其实就是为了直面自己让自己获得幸福,抛开那些卫道士般的束缚。也许并非每种自由你都能享受,但至少我们要活得明白一些。
  •   收藏的那本书是什么?
  •   同上一样,请问你收藏的那本书是?
  •   乔治城大学语言学教授Deborah Tannen的《男女亲密对话》。主要针对男女意识形态不同导致的种种分歧。卓越有卖: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86273576&asin=B0015HQO2A&sr=1-1
  •   所以您在这里干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