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杜艳华  页数:383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丛书: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梳理中国共产党90年各个历史时期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交流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党际关系发展变化,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的经验和教训,展望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的前景。

书籍目录

总序杨振武引言党际交流书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华彩篇章/1一、何谓党际交流/2二、党际交流构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对外党际交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18四、前车之鉴/24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条重要旋律:为争取革命胜利开展党际交流(1921-1949)/30第一节 在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中的党际交流(1921-1937)/31一、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2二、党际交流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42三、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各有一套/56四、共产国际开始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5五、党际交流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8第二节 在“三国四方”复杂关系中的党际交流(1937-1949)/75一、延安引人注目并成为党际交流中心/76二、如何处理国共关系:中苏两党意见不同/84三、共产国际解散前后党际交流的新变化/87四、中国共产党联美抗日并牵制蒋介石/94五、在冷战因素作用下中苏两党的交流/99第三节 历史意义与经验/111一、党际交流与各条战线的斗争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的协奏曲/111二、党际交流中需将争取国际援助与坚持独立自主相结合/112第二章 国际舞台的新角色:为巩固政权和确立新中国国际地位开展党际交流(1949-1969)/115第一节 “一边倒”战略下的党际交流(1949-1956)/117一、中国共产党将苏联视为“老大哥”/117二、南斯拉夫:短暂的友谊/122三、中国共产党与亚洲国家政党的相互援助与交往/126四、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左翼政党的交往/128第二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时的党际交流(1956-1960)/132一、分歧初现/132二、裂痕加深/141第三节 中苏走向分裂过程中的党际交流(1960-1969)/145一、公开争论/146二、最终决裂/154三、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党的交往/158第四节 历史意义与经验/166一、维护国家利益,助力国际共运/166二、注重各党平等,承认国情差异,注意斗争方式/167第三章 理念转变的前奏:在“三个世界”中开展党际交流(1970-1978)/170第一节 与第三世界国家政党普遍开展党际交流/175一、“目标一致”:开创中朝执政党关系的新时期/175二、与罗马尼亚共产党关系稳定发展/179第四章 历史的重大转折:围绕改革开放开展党际交流(1978-2002)/228第五章 新的里程碑:21世纪党际交流的全面推进(2003年至今)/279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展望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利益、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对外交往活动,以及国际或地区政党组织(论坛)参与国际事务的活动。政党外交与党际交流都是指政党的跨国交往行为,但是二者并非同一概念,党际交流的外延显然要比政党外交大得多。党际交流泛指一国政党与他国政党进行的一切形式的往来。两者在三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一是在内容上,党际交流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而政党外交的着眼点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只有当政党与政党的交往中直接或间接包含有与国家关系的内容时,才可以称为政党外交。二是在交往对象上,党际交流与政党外交也不完全相同。政党外交的客体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是外国的执政党或有可能执政的主要在野党或反对党,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合法地位的小党。与他国非法政党的交往不属于政党外交的范畴,但可以看作是党际交流的内容。三是在交往方式上,政党外交虽然与党际交流一样形式灵活,但政党外交的方式更多体现“外交”色彩,而党际交流则不同。党际交流活动可以不受外交礼仪、原则限制,其活动的内容、方式、交流对象更加灵活、宽泛,其职能带有多重性,它可以起到政党外交的作用,甚至对政府外交起辅助作用,同时还能进行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无法从事的活动。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展党际交流的历史,即狭义上的党际交流。但鉴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及党政关系的特殊性,党际交流同外交活动高度重合,党际交流具有多重功能的特点,以及党际交流的实践对中国革命胜利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意义,我们把中国共产党与国外各种政党,以及代表一定政党利益的政府首脑、民间团体也都纳入考察范围。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是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