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看世界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孔寒冰  页数:358  字数:41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汇集的文字都不是论文,由不是论文的文字构成的这本书自然也就不是学术著作,写这样文字的我无疑也算不上学者了。    我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非常普通的教员。在自己与学院及学院的各位同事的关系上,我一直用这样一种比喻来说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好比是一个五星级涉外大酒店,各位老师多为擅做各国大菜的名厨,也就是研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外交的专家,如外交问题专家、国际政治专家、美国问题专家、欧洲问题专家、日本问题专家、非洲问题专家、俄罗斯问题专家、东南亚问题专家、国际组织问题专家、比较政治学专家、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可不是瞎说,只要看一下他们令人羡慕的学历,读一下他们的长篇大作,听一次他们的精彩讲课,看一看他们在电视上的优雅风采,您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讲了。我无疑也是这个大饭店的员工,但不是做大菜的名厨,而是在它大厅门口摆个摊,经营煎饼、油条、茶叶蛋之类的小吃。这也不是瞎说,您看,一则本书汇集的都是千字左右的短文,没有一篇是算得上学术的论文;二则这些短文的内容涉及极广,中国与世界,西欧与北美,日本与俄罗斯,甚至还有非洲,毫无专业深度可言。经营如此之广泛,以致在一次与新入校的研究生见面时,我所在小单位的负责人在介绍我的研究方向时竟有些为难,不知怎样形容我的学术专长,于是就说,让孔老师自己介绍吧!    然而,幸运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外少有的和谐大家庭,同事们不论职位大小和职称高低都能友善相待,和睦相处,少有尔虞我诈、互相挤兑、恶意竞争之事,而这些在许多地方都已成了常态。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20年中,我无时不感受着各位“大厨”的理解、包容和关爱,几乎从未遇到过谁的白眼或嘲讽。正因如此,我在“大饭店”里经营的“小本生意”才能如此兴隆,以至于如今我写的文字都能结集出版了。我忘不掉,每当我在《环球时报》或其他什么报刊上发表文字时,院里的许多领导和同事都会在第一时间对我说:小孔(或老孔),又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说他们都是赞扬我,那倒也未必,但我深信不疑的是,说这话的同事没有一个不是善意的。正是这种善意才激励着我能不断地写下去,到现在,到将来。曾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讲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人际环境如何和谐时,我的一位朋友认为我生活在“乌托邦”里。其实,这个“乌托邦”真的是现实的,我愿意在其中继续生活下去。    当然,我多少也有一些自己的长处。我所制作的各种小吃固然比不上各位名厨精心打造的美味佳肴,平心而论,却也有一些特色。比如,它们能以清淡、爽口的特殊风格调解读者在鱼肉大餐之后的油腻,让人们在学术的疲惫之后获得一点非学术的轻松,在严谨思想的痛苦之余感受一丝粗俗观点的乐趣。再比如,它们保准都是足斤足两,童叟无欺,都如实地反映了我的看法。所谓学术,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文字中要体现出作者本人的观点,文章写得再好,如果没有自我,我也不认为那是学术。至于如何评价这些观点,那是读者的权利,应由他们评判,作者不应王婆卖瓜似地自卖自夸自己文章观点有多么正确。本书汇集的文字,不论您如何评价,哪怕是您认为再肤浅、再粗俗、再幼稚,它们都带有“孔记”的标志。它们是我的,这对学术而言就足够了。书中收入的短文都是应编辑相邀而写的命题作文,多半发表在《环球时报》《东3-早报》《晶报》《世界知识》《国际先驱导报》等报刊上。虽然它们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时效性,但是,我还是尽可能借题发挥使它们更加泛化一些,将自己对许多现实问题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并且尽可能写全面、写深入一点,努力延长这些短文寿命。这也是我将它们结集出版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结集时,我尽可能地保持每篇文章的原始性,只是对时间和数据进行了必需的删改或更新,对不通顺的文字做了些许修改。    需要提出的是,集子中如下文章是孔源写的:《高加索,憎恨如同爱情绝无止境》《乌克兰:是欧洲边境,还是小俄罗斯》《做过“帮凶”要反思:奥地利》《土耳其“入欧之路”迢迢》《达尔富尔的“流民图”》《苏丹:不应是文明之间的裂谷》。另外,还有一些文章在发表前孔源帮助做过补充和修改,他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如今正在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亲父子,明算账,在本书付梓之前,这些话也得说清楚。    这些零散的文字能够结集出版,是与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首先,感谢齐惠卿校友。许多年来,她一直尽自己的能力默默地支持我对中东欧的教学与研究,前些年专门出资设立“惠卿东欧教学与研究基金”,对北京大学的中东欧教学与研究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就是由该基金资助出版的。其次,感谢原《环球时报》评论版编辑张萍和王文,《世界知识》编辑李巨川副编审。他们邀请我写了书中的大部分文章。其中,王文还建议我将这些短文汇集起来并帮我做了初选。最后,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齐书深先生、毕胜先生和本书的责任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我愿意将此书献给那些理解、包容和关爱我的各位“大厨”们,献给一直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们,献给喜欢看我的文章的读者们。    孔寒冰    2011年2月于北京大学燕北园

内容概要

《寒冰看世界》由孔寒冰著,是作者对当今世界的观感,涉及亚非欧美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描述了这些国家的独特历史和风土人情,是通俗的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的参考读物。作者在巡游各国的同时,经常将外国的人与事同中国作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取长补短,建设现代社会文明。《寒冰看世界》针对读者所关心的种种世界之谜,作了新颖的探讨和中肯的评论,还把当今许多世界大事,以一个个奇特的话题进行生动地述说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孔寒冰,1958年4月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克拉拉-蔡特金评传》、《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大国背景》、《历史瞬间——20世纪重大事件的起源及其影响》、《金桥——外资与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书籍目录

自序
卷一(上)——
1. 看世界应避免情绪化
2. 世界担心中国并不是坏事
3. 小心西方的挑拨性论调
4. 冷静看待刮向中国的阴风
5. 让世界适应中国速度
6. 中国纯内政问题将越来越少
7. 欲“崛起”,首先要有差距意识与危机意识
8. “没有问题”最可怕
9. 外交走近公众说明了什么?
10. 人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
11. 无形的主权更需要维护
12. 别踩着美国的鼓点走
13. 中国要敢当“被学习者”
14. 要经得住美国人的吹捧
15. 恰当地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使命
卷一(下)——
16. 30年后,中国和别人比什么?
17. 中国需要“为后代考虑”的战略
18. 要有鹰派,更要声音多元化
19. 负责任大国要内外兼修
20. 九一八,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
21. 摆脱悲情情结,加快中国复兴
22. 大国崛起,重要的是不出错或少出错
23. 中国人讲文明需要多长时间?
24. 媒体也别傍大款
25. 奔驰车、宝马车撑不起国民尊严
26. 人口多更是一种财富
27. 急速现代化别扔掉穷人
28. 祭孔不该搞成一场折腾
29. 我们比别人差在哪儿?
卷二——
30. “去道义化”战争的道义反思
31. 国际社会也应民主化
32. 恐怖主义需要美国认定吗?
33. 美国的“新闻自由”
34. 困境是美国总统的“肥料”
35. 良知VS政治:“深喉”现象的背后
36. 独立调查不过是场戏
37. 让数字来说明: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者
卷三——
38. 东北亚合作为啥走得慢
39. 岛屿之争影响亚洲一体化
40. 东亚打造自己的共同体
41. 别光唠叨日货风光不再
42. 如何应对日本的“极右势力”
43. 握紧对日外交主动权
44. 所谓的“朝核问题”
45. 对朝关系,韩国人心情最复杂
46. 首尔:人、路、车很和谐
47. 萨达姆早已错过了当“英雄”的机会
48.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卷四——
49. 从普京“晒”胸钓鱼谈起
50. 普京执政七周年的外交成绩单
51. 俄罗斯特工神秘之死及其背后
52. 问题不在于如何评价斯大林
53. “十月革命”遭遇“无害”处理
54. 用心打造一个活生生的苏联
55. 拜访逝者:赫鲁晓夫
56. 拜访逝者:米高扬
57. 拜访逝者:图波列夫
58. 拜访逝者:阿利卢耶娃
59. 独联体国家缘何纷纷延长总统的任期
60. 以史为鉴,理智地看待中俄之间的交往
61. 中俄关系:长久持续的友谊
62. 中俄关系的地基须进一步夯实
63. 俄德两国的爱恨情仇
64. 乌克兰:是欧洲边境,还是小俄罗斯
65.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在乌克兰境内爆炸
66. 高加索,憎恨如同爱情绝无止境
67. “彩色革命”与独联体的前途
卷五——
68. 欧盟,欢乐背后有烦恼
69. 诺曼底登陆:大国关系的多棱镜
70. 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葡萄牙
71. 为过去埋单:西班牙
72. 小国的内在之奇:荷兰
73. 一体化进程中的自我保留:英国
74. 高分名列第一:芬兰
75. 既能请神又能送神:意大利
76. 小国中的“援助大国”:挪威
77. 做过“帮凶”要反思:奥地利
78. 荷兰出了三位北约秘书长
79. 奇人贝卢斯科尼
80. 土耳其“入欧”之路迢迢
卷六——
81. 感受欧元的启动
82.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德国人
83. 德国大学对面的“红灯区”
84. “令人吃惊”的德国人
85. 在柏林听政治演说
86. 满大街的奔驰车、宝马车
87. “德国人看中国”图片展的缺憾
88. 超市里的小差别显出大差距
89. 苏格兰永恒的是什么?
90. 在法国谁能算名人
91. 哥本哈根的无政府城
92. 丹麦文版的“红宝书”
93. 丹麦人的“到公社去”
94. 一个丹麦的社会主义者
卷七——
95. 二战造就了东欧
96. 欲摆脱历史怪圈:伊拉克战争中的波兰
97. 最终倒霉的还得是波兰
98. 最漫长、最黑暗的一夜及其成因
99. 科索沃独立的后果和前景分析
100. 摩尔多瓦骚乱的性质及其背后
101. 黑山:与塞尔维亚最后分手的兄弟
102. 为什么要审判雅鲁泽尔斯基?
103. 卡达尔招谁惹谁了
104. 鲁戈瓦:壮志未酬人归西
105. 鲁戈瓦和米洛舍维奇“天堂”对话录
106. 其实,沃尔夫也算得上一个英雄
107. 约翰·保罗二世是谁
卷八——
108. 石油能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带来什么
109. 小学免费教育是非洲的希望之光
110. 达尔富尔的“流民图”
111. 联合国的决议解决不了苏丹“人道主义灾难”
112. 苏丹:不应是文明之间的裂谷
113. 穷国“脱贫”还得靠自己
114. 中国与苏丹的经济合作
115. 硬汉卡斯特罗是如何练成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宏观上看,上面讲的那些负面的事情与正面的事情相比,那些小事情与大事情相比无疑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但是,在对外人眼球的刺激方面,这些负面的、小的事情则会变成主要的和主导的,产生的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再把话说白了,世界舆论看一个大国,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在许多中、小国家看来,大国的小事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的大事。中国时时受到世界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上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被人如此关注,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由于它们有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于它们是小国寡民,对世界的影响有限。因此,世界对中国的担忧,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担忧,是对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中国人觉得不屑一顾的种种“小节”的担忧。 别人的担忧有时像保健医生 面对别人对中国的种种担忧,中国人应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别人的担忧有的时候就像一面对中国发展有益的镜子,或者是一位“保健医生”。 作为一面镜子,外国人的担忧可以用来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偏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做对中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大可不必事事都去责备这面镜子的持有者或镜子的本身,特别是在中国发展自身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的时候。 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外国人的担忧可以提醒中国预防可能发作的疾病或是尽快治疗正在出现的疾病,有些话听起来可能会不顺耳,开出的药方也很难吃,但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社会以后的健康发展。当然,有的医生的心术可能不正,有的药方中可能有毒,但中国不妨姑且听之,大不了没病不吃他们的药就是了。在这方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卡莱欧在《欧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观点值得注意。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时时刻刻都面对着批判,甚至是某一些思潮的诅咒和批评,但欧洲国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诅咒和批评当做一种敌意宣传,而是用来警示自己。于是,诅咒也好、批评也罢,都成了帮助西欧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良药或社会医生,正是这些诅咒“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有人担忧中国的崛起也并非是件坏事。 大国之道,从小事做起 但是,让他人担忧自己的发展总不能说是件好事。中国应当怎样做才能减少外人的担忧呢?答案无疑是多维的、多角度的和多层次的,但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首先,沿着已被证实了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发展都不平衡的大国,伤风感冒都会产生“国际效应”,而中国存在的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又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所以,只有坚持开放、坚持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人眼中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确定下来,担忧才能弱化。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中国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消除外人担忧的过程。面对中国在某些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世界上很多人曾经担忧中国会陷入混乱甚至分裂。但是,最终中国还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人的治理能力,让世界更加放心。 其次,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但有些反差必须要努力减弱。比如,缩小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之间的反差、勤政廉政与特权的反差、贫富的反差等等。对于这些反差,作为旁观者的外国人有时可能会比中国人看得还清楚。这样的反差在中国不应当是一种“常态”,它们的存在加重了外国人眼里中国社会发展的某些不确定性。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中国能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最后,需要培育国民的道德观念,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日本拥堵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排成长长的队,几乎没有鸣笛的,也没有走应急道的,其耐性令人可敬。在美国的自助餐馆中,顾客喝大碗汤还是喝小碗汤,喝一碗还是喝两碗,全凭结账时自己告诉给售货员,诚实得令人可敬。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诸如GDP总量、大都市的现代化等大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在诸如红灯停绿灯行、不随地吐痰、讲文明懂礼貌等小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编辑推荐

《寒冰看世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寒冰看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别人推荐的,一本好书
  •   无深度,而且年代错误不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