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新浪网"革命后代"博客网 编  页数:337  字数:418000  

前言

永恒不变的兵心    凝聚着我们心血和激情的《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一书,即将付梓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批怀有浓厚军旅情结的共和国老兵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献上的一份薄礼:一颗颗永恒不变的兵心。    这本书里的文章,完全出自我们这些曾经手握钢枪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老战士之手。曾经拥有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军旅生涯的老战士们,年轻时代足迹遍布海防边疆,在艰苦的历练中,铸就了铮铮的军人风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终生难忘的军旅故事。如今我们虽然离开了军营“解甲归田”,年过半百,身居各地,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儿孙绕膝,有的依然在不同的岗位为改革开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却依然未能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战士。我们继续学习,不敢稍有懈怠。我们带着满身的风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走进网络,建立博客,加入了以老兵为主的博客圈。藉此平台,我们孜孜不倦地抒发着军旅情怀、人生感悟。开博老战士中也有和平时期局部战争和我军一些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功臣、荣残军人,最长者有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高龄老人。    往往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用惯于操枪使炮的粗壮手指敲击着键盘,一个音一个音地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遣句,一句话一句话地排文。篇篇军旅回忆博文,饱含着对军营生活激情岁月的无限眷恋和酸甜苦辣的深沉感悟,以昂扬激励的格调抒发求索真理的博大情怀,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冷对人生起落世态炎凉,以饱蘸热情的笔墨关注民生疾苦和祖国美好未来……    我们时时为博客中战友们的真情实感所深深打动,梦想着有一天把这些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军旅回忆文章汇集成册,公之于众,以飨众人。史笔存世,昭示未来,以励后人。于是新浪网“革命后代”博客圈有博友提出倡议,编纂博客老兵文集,公开出版。从2011年5月开始,圈子管理团队率先参与,一个由老兵博友自发组织的《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编辑委员会开始在网络上运作了。    一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编辑们从初选、精选、编辑、修改,到把圈友们的军旅博文书稿送到国家正规出版社。大家隔屏相守,精益求精。和作者倾心交流,与博友热情互动。我们多次召开QQ群会议,将虚拟与现实牵手,将愿望付诸行动。2012年4月,全体编辑委员走下网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并推进了编辑工作。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全书分为“我的军营”、“我的征程”、“我的前辈”三个部分,共收入76位作者的诗文及戎装照、近照、博客域名,插入数十张珍贵的军旅生活老照片、数百条新浪博友的精彩评论,意在展现老兵亲历的战斗生活场景,素描他们的真实风貌:有对参战部队英烈荡气回肠的悲壮讴歌,也有对军人使命英勇豪迈的深刻诠释;有严格紧张连队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有对军中幽默趣事的难忘回忆;有对男兵憨厚性格的单线勾描,也有对女兵细腻情感的工笔描绘;有对战士青春砺志的默默赞许,也有对军官追求幸福的衷心祝福……文章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不论是关于戍边援外的使命完成,还是关于一首经典军歌的诞生过程;不论是缅怀革命前辈的言传身教,还是晚辈重走长征路的艰辛体验;不论是军人艰苦戍边的奉献点滴,还是关于军旅特殊经历的回味珍藏;不论是描写军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还是记录普通一兵百炼成钢的平凡故事,都让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虽然作者参军的年代不同,各人的军兵种、职务和军衔不同,经历的事件也不同,但大家无不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部队,无不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感到无比自豪。其中有三位没有从军经历的作者,也都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人民军队、对革命前辈无限热爱的肺腑之言。拜读着战友们的文章,我们耳边时时响起深情的呼唤:“八一”军旗将永远飘扬在老兵的心中,将是我们毕生的光荣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不仅仅是故事和回忆,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记忆,将永远烙刻在我们脑海里,美好如画。这精神,将前赴后继地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于是我们真诚地把来自网络的文字——这些真实的军旅生活记述捧给读者。或许你能从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触摸时代的脉搏,品味军人的甘苦,感受普通人美好的心灵。如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启迪和触动,我们将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新浪网为我们提供了博客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特别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感谢上海劳达尔公司总经理、曾经为军人的董金合先生,特别感谢众多关心支持《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编辑出版工作的新浪网博友、战友们!    向读者推荐本书之时,我们也感到一丝忐忑不安。由于我们是初次尝试网络编辑军旅书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战友不吝赐教。我们愿抛砖引玉,期待网络军旅文化更加灿烂的春天到来!    新浪网“革命后代”博客圈圈主  八月桂花(执笔)    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是作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敬献的一份薄礼,由新浪“革命后代”博客圈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2万字,书中收进了77名年过半百的老兵及军迷博友的75篇文章,文体有记叙文、散文、诗歌、漫画,内容涵盖缅怀前辈、军人情结、实战抗灾、连队生活、援外戍边、战友情深、家庭爱情、触景生情等。另有200多幅作者新旧照片及反映军营往事及该博客圈圈友活动的插页照片。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文图并茂的展现,铺开当代军人生龙活虎的生活画面,述说他们的大爱情怀、酸甜苦辣和奉献牺牲精神。希望本书带领读者走进各军兵种军人精彩回忆和情感抒发的网络空间,并帮助实现网络与现实的互动。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网络特点,适合广大复员转业军人和现正在服役的军人、青年军迷朋友阅读。

书籍目录

八月桂花(执笔)  永恒不变的兵心(序言)
一、我的军营
快乐老小伙 我的人生选择
芙蓉竹情缘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贺兰鹰 我就是要当兵
大头兵 漫画军营流行语
老兵76 想起当年入伍时
侦察排长 当兵就要当好兵
绿色一瞥 难忘我的新兵连
冷眼向洋 班长与嘉奖
上海猴哥 军舰“微山湖”的往事
老百姓LPC 我的主任“贾老头”
飘影yao 吃大包子的故事
红小鬼 手捧书卷享墨香
女兵肖梦 我与大山有个约会
中国经典 心中的朋友
难以忘怀 难忘蒙山沂水情
犀牛望月 夸夸俺自己
随风 苹果
柴英 女兵和狗
砺锋 苦乐年华
大漠胡杨 初次坦克射击的回想
老坦克兵 公坦克、母坦克、坦克崽儿
荒原小草 难忘的军校生活
炊烟漫舞 石老兵“叛变”趣事二则
渡东桥一号 烂眼新兵一颗星
肖庄 一场赛诗会
八月桂花 女子电影组的故事
我爱着蓝色的海洋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诞生记
草原骑兵 一件让全团兴奋的事
绿色原野 我是编外文艺兵
高原老兵0068 进军曲麻莱
苗淼 军装
太阳 暗恋
天路过客 爱我,请爱雪域西藏
再度择业 中秋月的情怀
人酒诗梦 三对夫妻一问房
晨星 超强震撼的刺杀表演
白山大郎 遭遇流感
井沿兵 军营加油站的故事
海军战士 小猪倌
翅膀7749 告别战友那一刻
妙晨 我心中的八一
二、我的征程
laojia396 亲历西沙海战
洛钊 林海雪原铁道兵
老兵新语 川藏线上的风雪七昼夜
凉水泡茶 我在伊拉克戴上防毒面具
一孔之见 我的“长江舰”
景观妙趣 我给俄罗斯坦克做胃镜
丝雨 我在老挝
柳絮 唐古拉山口的故事
辣笔老新 我在唐山抗震救灾
雪域军魂 今晚我站岗
聪慧树 千里野营练精兵
军中小白杨 生死战友情
关东情 静静的白桦林
温莎枫叶 化作山脉的人们
老兵李忠智 大山里的故事
流沙 英勇的壮举
梅子A 留下个背影给墨脱
缘分的季节 一张代替“遗书”的照片
北京瞧办主任 一路风尘祭英灵
日月星点 妈妈,您不要悄悄地流泪
三、我的前辈
夜深沉 难忘一九七六年那个九月九日
嘟嘟 我珍藏的一封家信
红光学生 想念爸爸
将军 爱骂人的父亲
喀秋莎 父亲,女儿心中的丰碑
蓝血军魂 父亲逝世十周年祭
铁翁 夜行千里的英雄
锐哥 俺们的红军老班长
曾曦 五爷
竹林子 老师长
大漠风沙 我的外祖母
西行 追寻着红军先辈的足迹
退思斋主 梦中军营的星光
路上老僧 月下军歌的雄壮(和吟退思斋主)
心路驿站 眸里戎装的闪亮(和吟退思斋主)
大漠风沙 遥远的星空(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没有想到,老班长把我的“发明”报告了新兵连领导,连长在全连晚点名会上,对我这种吃苦精神提出表扬。老班长看我是个可塑之才,向新兵营长极力推荐我去了他担任班长的营部标图班,营长也是标图班长、指挥排长出身,对我很是器重,在他们的栽培教育之下,我循着他们的脚步成长进步,一路走来。 冬去春来。入夏以后,我不幸又感染了严重的脚气,开始也没引起重视,照样在水里趟来趟去。结果先是奇痒无比,后来发展到奇痛无比,脚趾烂得都脱皮了,通红一片,血水渗透到脚指甲里,又引起甲沟炎,都不能下地走路了,卫生员急忙给我敷上纱布。我每天瘸着腿,照常参加训练,不愿休息。老班长对我呵护有加,每晚帮我换药消毒包扎,一个月后终于好转。 按理说自己从小跟随在空军部队的父亲转场大江南北,不会发生水土不服。当新兵战友们出现“烂裆”时,我还嘲笑过他们。等他们转好时,我却感到明显的不适,而且情况相当严重,下身血肉模糊,疼痛难忍,只能叉开双腿摇摆着走路。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敷药缠裹可用女同志的“月经带”。可我们怎么有那东西?眼见“烂裆”发展神速,时不我待,我只好买来手绢,用鞋带扎紧四角,吊在腰间,减少了皮肤黏贴、摩擦的疼痛,感觉舒服多了。只是小便时有点困难,宽衣解带的程序有些凌乱复杂。 早晨起床号一响,我着装奔跑着去集合,从没有落后过。革命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怕伤痛、怕吃苦吗? 就这样,我成长了。10个月的新兵集训就像是“十月怀胎”,结出了“丰硕果实”:获得报务员两项基本功收发报的“双料冠军”,还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和“五好战士”。 当排长就当标兵排长 1977年秋冬时节,我们去了延吉的安图县,参加国防施工,在大山深处打山洞。我先期抵达,参加施工队长(排级)集训。一个施工队,安全掘进是第一要素,施工队长又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哪怕进度慢点也无妨,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即便取得较快的掘进速度,也是前功尽弃。 每天的集训课程安排得很紧。想着集训完毕后的艰巨任务,每节课我都睁大眼睛盯着讲台,全神贯注听课,力求吃透内容,烂熟于心,唯恐遗漏重要内容。面对打山洞这个全新课题,我深知这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必须掌握严格的管理方法。集训期间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和侥幸。通过教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对施工的主要环节、关键节点总算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白天的授课内容是雷管、导火索、TNT炸药的使用。三者的关系式是导火索引爆雷管,再通过雷管引爆炸药。雷管本身就是一颗小小的爆炸物体,它的作用力完全可以炸掉一只手。手握七号电池大小的金属雷管,初次接触,心惊胆颤。

后记

遥远的星空    审完最后一篇文稿,我推开阳台门将自己拥入京城的夜空。    室外夜阑人静、寒气逼人,我美美地吸了一口凉丝丝的冷气,沁人心脾!抬头仰望,天空中繁星闪烁,像是几个月来稿子里的字,那些排列的文字还在眼前跳跃,那些往事的叙述还在耳边萦绕。    会发光的星星叫恒星,它们虽然遥远,但因为燃烧着巨量的炽热,所以被人们仰视和遥望。由此我想到,好在事情离现在并不遥远,好在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热能却有网络的神奇,我们可以把想说出来的话直播整个地球村!    于是,便有了讲故事的人。    其实,这几十篇文章,这几十个故事无论怎么讲怎么说,都很简单,也都容易让人理解,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只有四个字——“军人情结”或“兵心依旧”。    都说网络是虚拟的,可我感觉它是真实的,如身上的脉搏,涌动着,跳动着。这些网络故事也许并不完美,但让人觉得那就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没有刻意修饰的描述可能并不精彩,却因为深深地触动了心底而感动了阅读之后的每一个人。最让人不忘的是,那字里行间还带着一身戎装的眷恋和号角连营的思念,那蘸满激情的笔尖还深深地陷在军歌嘹亮的回荡之中。    处于职业习惯,我对全部作者的入伍时间进行了统计。横坐标是入伍时间,从1950年开始到1995年,纵坐标是作者的数量,从零到十几个人不等。于是,我在图表的中间看现了一座陡然隆起的山峰!我感觉自己禁不住地倒退了几步。我一直有过的一种直觉被证实了。这座山峰存在着,如雕塑,有一股铁水凝结般的力量,让人仰视,让人肃然起敬。我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年代,回到了大山里没有围墙的老营房,身边站满了当年的战友们。    我知道,有更多的战友、更多的故事还封尘在那些久远的页角已经泛黄的日记本里。在网络中,革命后代圈只是众多兵友圈子之一,这些作者也只是1000多名圈友的一小部分,如果与这段时期军人数量相比,他们更是沧海一粟。我不知道这些作者能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当兵人?他们站直了的身影是不是当年的风采?但我知道,这些故事是真实的。伴随着作者们手指在键盘上的敲击声,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那里面是年轻时候的自己。我想,每一个读者也都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面镜子。    从一开始参与策划这部书我就不断地自问,为什么他们有难以忘怀的军人情结?为什么他们早已脱去军装却兵心依旧?探究这些,是因为我对部队情有独钟,这种非同一般的情愫驱使着我去寻找它的答案。    我追随作者们的思绪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唐古拉山口抡着镐头嘴皮发紫的战士们,南疆指战员的战书誓言和血染的风采,帕米尔高原筑路工地旁边孤零零的坟茔,老挝热带丛林里的女兵交接夜岗时寒寒率率的响声,乌苏里江畔白桦林里人去琴空的余袅,西沙海战军舰甲板上炮弹的炸裂!……当我离开屏幕的时候,这些镜头还在我头脑里不停地播放,挥之不去!在漫长的边界线上,在无数个“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大门里,正是他们,用人生最宝贵的时间谱写了生命中最精彩的章节,用自己的骨肉之躯捍卫着共和国的尊严,用鲜血和生命证明自己是军人的诺言!    面对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作者和他们讲述的故事,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怀旧,其实不尽其然。我们并不是喜欢怀旧,也不是不愿意适应高速公路、快餐、短信的现代生活,或许恰恰相反,我们周末自驾郊游、过洋节吃火鸡腿碰高脚杯,也会戏称自己是路人甲,拉起摔了一跤的半大孩子问他是从哪儿穿越而来?指着玩不转iPhone4:的朋友说OUT!然而,生命的历史宛如一部内容丰富的书,可以翻页,却无法替代。现在的,让我们享受和快乐,过去的,让我们自豪和无愧!    1974年底,我们连最后一批69年兵复员了。离开连队的那天,他们在连部门前整整齐齐地列队,就像每天早晨出操一样。他们站在亲手盖起来的房屋前面,微微红肿的眼睛里充盈着泪水,面对即将离开如家一样的连队,面对情同手足的战友们,那场面让人揪心。我不敢抬头看他们,不敢把视线停留在前一天还缀着领章和别着帽徽的地方,哪怕是片刻。他们的领口上没有领章,帽子上没有帽徽!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被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感压抑着。这时我听到了他们的口令声:向右转!齐步走!我忽然释然了,全身放松了!我看到了没有领章帽徽的背影,大步迈向前方的背影!那队列动作,那直直的身板,还是响当当的兵!    倥偬人生,光阴荏苒,无论在哪里,每当面临艰巨任务和重要使命,我总想起军旅作家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的最后那句话:“要是那支队伍还在的话,干这活儿,一个顶十个!……”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没有领章帽徽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惊叹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不是一队人,是一群人,是一大群人!坚定不移大跨步地向前走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越来越小,却越来越亮,渐渐地变成了天上的繁星。    我把这些亮晶晶的星星用连线勾画出来,并期待着动人的一幕,在浩瀚的夜空上出现一个美丽的星座。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主编  大漠风沙    2012年2月于北京

编辑推荐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网络特点,适合广大复员转业军人和现正在服役的军人、青年军迷朋友阅读。新浪网“革命后代”博客圈自建立后,举行了数次“忆往昔五湖四海军兵种,聚今朝东西南北战友情”博文征文活动。在近5000篇的应征博文中精选出近80篇优秀文章予以表彰并集结成书。全书贯穿缅怀前辈情、生死战友情、官兵一心情、军民鱼水情、军嫂爱兵情,一个“情”字涵盖了军旅生涯的全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爱领章红领章红似火,我爱军装绿染得山河翠!
  •   都是博客,但是多数是50或60年代出生人写的,既没有想象中的激情燃烧,也没有现在的小清新,可能我买之前没有仔细看介绍,貌似与我的阅读类型有差距
  •   那时的军营那时的他们,是一群和父亲、母亲一样为祖国奉献了青春、汗水甚至是鲜血的人。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