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法律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春莲  页数:364  字数:301000  

内容概要

郭春莲编著的《韩非法律思想研究》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韩非法律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哲学基础、人性基础、法治理论等等开展研究,以期系统介绍韩非法律思想。作者对韩非法律思想,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以期能让读者从另一层面了解韩非。本书共分十章分别是:导言,本章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为界,回顾总结历代学者对于韩非法律思想的研究。第一章为时代背景。第二章为韩非法律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三章为韩非法律思想的道家思想基础。第四章为韩非法律思想的人性思想基础。第五章为韩非法律思想概述。第六章为韩非法治思想。第七章为韩非重刑思想。第八章为韩非法律思想与道德的关系。第九章为韩非法律思想的现代反思。

作者简介

郭春莲,女,1975年4月生。1999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9午至今在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工作,现任法制办副主任和公安中级教官,主要从事公安法律实务研究和牧学科研工作。曾先后在多部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
本书序(一)
本书序(二)
导言
第一章 韩非法律思想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现实基础
一、社会转型对韩非绝对君权思想的影响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功利价值观对韩非法律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实践基础
第三节 地理文化基础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战争频繁,形成重法传统
二、与戎狄毗邻的地理环境,形成尚功尚战传统
三、远离西周的地理环境,形成轻礼传统
四、内陆与海洋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法律思想
第二章 韩非法律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三章 韩非法律思想的道家思想基础
第四章 韩非法律思想的人性思想基础
第五章 韩非法律思想概述
第六章 韩非“法治”思想
第七章 韩非重刑思想
第八章 韩非法律思想与道德关系
第九章 韩非法律思想的现代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功利价值观,使韩非放弃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之所以被后人评论为“见以为迂远而阔于时期”,这完全是与其脱离社会实践,空谈仁义道德所致。儒家学说继承西周的“礼治”,在价值观上提倡“重义轻利”,孔子曾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放于利而行,多怨”之说,认为利的取得必须完全符合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则更进一步,将义利之争提高到国家存亡的高度,《孟子·告子下》中说:“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因此治国“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法后王”的荀子虽在现实面前,承认利的合理性,但是也羞于言利,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因此儒家是以义作为首要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义”呢,儒家常将仁与义并列,董仲舒解释为“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义者,谓宜在我者。”义是指人能够遵循礼作出合宜的价值判断,因此在义利冲突,即是获得利违背了仁时,儒家坚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甚至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的义利观对后世影响很大,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但在战国整个社会都陷入疯狂利益争夺的形势下,空谈仁义无济于事,因此韩非认为儒家思想,完全脱离社会实践,是以西周时的治国经验来解决已经变化的社会现状,毫无功效,“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先王之成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韩非法律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