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本体论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曹明海 编  页数:435  字数:500000  

内容概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进行考察、审视和描述,展示这个理论前沿地带里鲜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创新的观点和各种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以及思想追求,对于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确实是一种颇有意义的事情,很值得下一番功夫来做。从其价值来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中,应当说语文历来是一个“热点”学科,对于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也一直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套较为权威的、厚重的,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可读性的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丛书。因此,编写这样一套“理论前沿”丛书,以其权威性阐释、创见性观点、开阔性论述,可以帮助他们消解困惑和疑虑,以弄清和把握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本质和规律问题。

作者简介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文教育文化学与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理论,以及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阅读本体论、语文阅读接受论、语文阅读体验论、语文阅读活动论和文学解读学理论。现已出版学术专著《文学解读学导论》、《语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理论前沿的考察、警醒与沉思第一篇 语文之蔽:“工具论”和“人文论” 一、“工具论”的历史渊源 二、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本体 三、言语表现:主体的突围 四、符号动物的悖论:规范与反规范 五、人文性是人文学科的共性 六、言语性才是语文学科的种差 七、言语:人文与存在的家第二篇 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成 一、语言与人的世界  (一)外部世界与人的内部世界  (二)人的内部世界的构建材料  (三)语言在内部世界中的作用  (四)语言概念的延伸及其扩展 二、语符的价值与意义    (一)语符的人类精神与文化内涵  (二)语符对人类精神文化的折射  (三)语符对人类精神意识的表现第三篇 语言的人文视界与本体论阐释 一、人之表征:语言是人的生命的呈现  (一)语言:人性的符号与映现  (二)语言: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三)语言:生命的吐纳与留痕  (四)语言对于人的本体论意义 二、世界的尺度:语言是世界的现身情态  (一)世界在语言中现身与驻留  (二)人通过语言与世界的遭遇  (三)语言在生活世界的鸣响  (四)语言在文本世界的铺陈  (五)语言与世界的存在论思考 三、民族的指纹: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化  (一)语言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  (二)语言与民族的意义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语言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持守  (四)语言与语文教学的民族性 四、文化的在场: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构成  (一)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与滥觞  (二)语言是文化的构成与存在  (三)文化理解与反思的语言性  (四)语言与文化的教学论透视第四篇 语文本体世界的多维化哲学透视 一、语文与世界  (一)澄明与遮蔽:语言是对存在的敞开  (二)倾听:此在对能在的最本真的敞开状态  (三)人·语言(世界):语文本体的多维向度 二、语文与生命  (一)“生命”的重构:语文教育的新境域  (二)语文教学的生命特质  (三)语文教学的生命凸显第四篇 语文本体世界的多维化哲学透视……第五篇 语文本体的文化阐释与教学追问第六篇 汉语文的文化性存在与教学思考第七篇 汉语文的诗性智慧与审美教学第八篇 汉语文本体构成的美学特征考察第九篇 “文化语文”论与“语感图式”观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文教学本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语文为生命奠基黄行福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换句话来说,为什么要学语文?这是目前很多人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作为一位农村语文教师,也和大家一样,被这个问题所缠绕,尽管平时有所思索,并形诸文字与人交流,但仍时常为它所困扰。最近,读了曹明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本体论》一书,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难,也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这本书共50万字,2007年4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出自多位作者之手,有番新和、姜宝玉那样的大家,也有普通的作者。全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从本体论的视野论述语文教学的本体之所在。二是从汉语文的角度,阐释汉语文的育人价值。语文教学的本体在哪里?这是语文教育哲学的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在哲学上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教育中的其它问题,都难以得到新的解答,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本书直接把语文教学的根本,确立在语言上,认为语文教学的本体就是语言。从最简单的意义上看来,语文教学的本体就是语言,好象有点同语反复,没有什么新的意义。但是,本书的作者们是在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立场上来阐释这一问题的。这样的视点就显得比较高了。我们知道,在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界,“语言论转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转向。这种转向,把哲学上的问题,统统归结为语言的问题。认为只要语言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书中告诉读者,人是在语言中生成的,离开了语言,人就不成其为人;人和人的生命既在语言中生成,又在语言中显现。在这个问题上,第三篇中的这么几个小标题比较枪眼:一、语言:人性的符号与映现二、语言: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三、语言:生命的吐纳与留痕四、语言对于人的本体论意义如果说这几条纲给了我们基本的观点,那么下面的论述就给了我们更具体的认识了:“语言对于人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并非是完全外在于人的客体与工具,而是内在于人,与人是一体的,它是人之为人的表征。语言是人性的符号与映现,正是在语言中人类获得了其存在的依据,展示了人之本性,语言实质上的人性的最高表现。语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是人类最后的家园。人与语言须臾不可分离,生存在语言中,并时时应和、体验于语言,倾听语言之道说。”“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对于人的唤醒、陶冶、建构、完善的过程,其旨归就在一个‘人’字上。”“语言是内在于人的,是人性的符号与映现,是人的存在方式,语言就是人本身。”这样的引用虽然显得有点冗长,但有了这样的引用,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中明白书中作者向我们所表明的:人在语言中生成;语文教育不能远离了人,远离了生命,否则,就难以担当为生命立本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用优美的语言作品去感染学生,去唤醒生命,从而让学生获得生命的感受,从而为生命的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作者因为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去阐释语言对人的生命生成的意义,就没有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在本体论的基点上,全书又用了近五分之三的篇幅,从文化的视野上论述了汉语文的文化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其基本观点是:“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文化的根,所以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的根,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反映本民族的精神、思想和信仰。学习汉语言就是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了解本民族的生活历史和情感,富有浓厚的人文性。”很明显,这个意义上的语文,是民族语言,这个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就是民族语文的教学。那么,作为民族语文的汉语文又具有哪一些文化的因素?作者从汉字,从汉语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各方面,向我们阐释了它深刻的汉文化的内涵,让我们对汉语言的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汉语文的教学,树立基本的文化观。如果说,作为一部以语文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论著,仅仅告诉读者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基本目的的活动,作者还有责任让读者明白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汉语文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这样的阐释,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汉语文作为文化的存在,其对语文教学的功能体现在那里哪?在“汉语文文化存在的功能”一节中,有这样的论述:一、培植学生传统
  •   暑假中培训时,专家推荐的,正在阅读中
  •   抽象了些,且各位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
  •   执笔人挺多,如果是个人专著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