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研究(第9卷)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徐显明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徐显明 编  页数:343  

前言

“人权”,乃是人因其为人即应享有的权利,它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最能唤起内心激情与理想的词汇。人权,在今天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已成为一门需要熟虑慎思的学问。在呼吁人权的激情稍稍冷却的时候,挑战我们的智慧与理性的时代已经来临。近代以来国人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总难摆脱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夙愿,曾经的救亡图存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始终是我们面对“西方”人权观念时挥之不去的顾虑。在个人与社群、公民与国家、自由与秩序、普适价值与特殊国情之间,我们一直在做艰难的抉择。也正因此,为人权理想奔走呼号的人士固然可敬,那些秉持真诚的保留态度的人们也值得尊重。人权不但张扬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也代表着一种不同于两千年中国法制传统的“现代”政治制度,它所依托的话语体系,既需要融合我们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对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严峻挑战。当意识到必须以一种近乎全新的政治法律制度迎接人权时代的来临之时,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自己脱胎换骨、破旧立新的方式。当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一个古老的中国无疑遇到了新的问题。在这种格局下,人权的支持者和怀疑者都需要交待内心的理由:人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于渴望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人权对公共权力的规训是否意味着削弱我们行动的能力?对于一个缺乏个人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人权对个人价值的强调是否意味着鼓励放纵?对于一个较少理性主义的国家来说,人权是否意味着将割裂我们为之眷恋的传统之根?对于这一源自“西方”的观念,我们又如何既尊重其普适价值又能不罔顾国情?诸如此类的问题,人权主义者必须做出回答,批评者亦必须做出回应。人权既是美好的理想,又是政府行动的底线标准。

内容概要

  人权不但张扬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也代表着一种不同于两千年中国法制传统的“现代”政治制度,它所依托的话语体系,既需要融合我们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对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严峻挑战。当意识到必须以一种近乎全新的政治法律制度迎接人权时代的来临之时,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自己脱胎换骨、破旧立新的方式。当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一个古老的中国无疑遇到了新的问题。

书籍目录

权利本位理论:语境、局限与价值一、权利本位理论的主张、批评与竞争二、权利本位理论的内涵三、主张权利本位的理由四、权利本位理论的进步性与相对性五、结论论《世界人权宣言》的实体内容及历史局限性一、《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内容二、《世界人权宣言》的正文内容三、《世界人权宣言》内容的历史局限性四、结束语学术史论:罗隆基人权理论研究考察一、引言:本文学术史的界定二、知人论世:学术问题及其意义三、知世论人:学术史的回顾与评估四、尾论:如何研究罗隆基人权理论宪法基本权利规范的中国特色——以私有财产权条款为例一、引言二、解读的起点三、私有财产权条款的规范结构四、私有财产权条款的规范功能五、结语三种典型的财产权观念研究一、导言二、德性财产观三、意志财产观四、公益财产观五、结语:财产权的衰落与新财产观的探求时代变迁中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九修正案一、引言二、第九修正案的理论争议三、宪法实践中的第九修正案四、结语关于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国际法律标准一、标准的确立二、内容三、接受与实施四、结语人体试验受试者权利保护研究一、人体试验及其历史发展二、人体试验的伦理学三、人体试验伦理法律规范现状四、人体试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与法律关系五、受试者保护的主要机制——伦理审查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七、受试者损害救济八、跨国人体试验中的受试者保护九、结语:对我国人体试验立法的展望论环境权的规范效力一、环境权对立法权的规范效力二、环境权对行政权的规范效力三、环境权对司法权的规范效力逮捕权司法实践研究——以捕后轻刑为视角一、导言二、司法现状三、捕后轻刑原因分析四、控制轻刑逮捕率的初步设想五、结语健康权的可诉性研究一、健康权与“尊重、保护和实现”的国家义务二、健康权的国际可诉性三、健康权的国内可诉性四、结语农民信贷权益的保障问题——以对村镇银行资金短缺困局的分析为例一、农民贷款难题与村镇银行的推出二、村镇银行投资比例限制与其资金短缺之困三、政府作为村镇银行投资主体的再分析四、强制贷款者储蓄投资可行性分析: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借鉴五、民间资本:村镇银行最为重要的投资主体六、余论:村镇银行的具体设立可因地制宜论灭绝种族罪及其国内法化一、灭绝种族的人罪化:1648~1948二、《罗马规约》对灭绝种族罪的具体规定三、灭绝种族罪的国内立法:模式与内容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观念史考察——以当代中国法学界为对象一、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观念的流变二、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观念与“权利本位论三、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观念与人权观念国际工运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工会——以劳工权益保护为中心一、引言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工运的发展趋势三、中国工会所面临的艰难困局四、中国工会的应对策略选择五、结语人权的相对普遍性内容中立作为言论自由的核心:在联邦最高法院适用的若干问题一、言论自由分析的核心原则:内容中立二、观点歧视的狭义界定三、以内容为基础向内容中立的转化:以一个可允许的目的四、不受保护言论类型的区别对待五、结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价值分析一、救助基金的人权价值二、救助基金的秩序价值三、救助基金权的效益价值

章节摘录

3.权利本位理论伴随着人类法治理想的成长与发展。有些学者批评我们的理论家理论创新的能力不足,认为权利本位理论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是否需要什么理论、我们自身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理论。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许是需要伟大理论也能产生出伟大理论的时代。现实中的困境与难题会促动有识之士去创建新的理论,促动有志之士去进行大胆的实践,但是自人类产生至今,这样的时代并不多见,这样的理论也就不多见。在没有进入艰难困顿的情况下,新的理论可能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如果单纯为了理论创新而进行理论创新,不啻为无病呻吟,或者画蛇添足。更为危险的是,很可能像中国曾有过的“大跃进、放卫星”一样,不仅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会浪费和破坏社会的稀缺资源。所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真正的优秀理论、杰出学说要么是反复思考时代困厄的产物,要么是反复论辩、彼此砥砺和激发的结果,要么是妙手偶得的机遇之作。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能够清晰地阐发一项理论,或者在理论的成熟过程中添砖加瓦,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因而,也就大可不必以“古已有之”或者“洋亦有之”这样的理由进行责备;同时也就没有必要在理论出现不适或缺漏时就以为已经到了重新规划的时候,或者认为已经可以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了。对理论进行反思、完善同样也是一种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利本位理论至今并未失去其进步的意义和朴厚的光华,对于理论法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仍有着明晰的指导意义,在对一些基本观念进行完善和补充之后,仍然是中国法学理论的重要范式,仍然是中国法学界对世界法律文化的重要贡献,在进一步论证和拓展之后会对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作用。

编辑推荐

《人权研究(第9卷)》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权研究(第9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