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和同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江西人民  作者:熊申英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礼”的研究、对于“礼”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甚而出现了专门的“礼学”研究,但对于与“礼”并称的“乐”思想的研究,对乐在中国礼乐文化中的地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可拓展的空间。《乐以和同:东周之前的乐思想研究》对东周之前的乐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先秦诸子乐思想产生的文化资源,对于丰富先秦礼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言1.1 东周之前的乐:关于本书的研究意义1.1.1 关于“礼坏乐崩”与“礼崩乐坏”之说1.1.2 “乐崩”:宗法秩序的解体与人文精神的弘扬1.1.3 东周之前的乐:诸子乐思想的文化资源1.2 有关东周之前的材料:本书资料的选择1.3 “双重证据法”:本书研究之主要方法1.4 关于本书的结构第2章 “通神明”:从巫术性到人文性2.1 “八音克谐,神人以和”:通神的工具2.1.1 来自文字学家的考察2.1.2 原始社会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分析2.1.3 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2.1.4 “神人以和”:原始乐作为通神工具的终极目标及思想意义2.2 《桑林》:由祭祀求雨乐舞所见殷人的“帝”观念2.2.1 雩舞:甲骨文中的祭祀求雨乐舞2.2.2 由祭祀求雨乐舞所见殷人的“帝”观念2.3 以德配天:祭祀诗乐中周人与帝相通的现实路径2.3.1 分乐而序之:周人祀神的礼制化2.3.2 以德配天:祭祀诗乐中周人与帝相通的现实路径2.4 小结第3章 “心和欲得则乐”:纵情与节乐3.1 原始乐:个体情感的宣泄与提升3.1.1 生理快感的宣泄3.1.2 个性情感的表达3.1.3 情感的提升3.2 乐者,乐也:个体精神愉悦的追求3.2.1 个体精神情感的表达3.2.2 个体追求精神愉悦的客体3.2.3 个体追求精神愉悦的陷阱3.3 乐者,所以道(导)乐也:西周礼制下的节乐3.4 小结第4章 “广博易良”:乐之教4.1 歌《南风》之诗:舜时代的乐教4.2 万舞:夏商乐教对乐舞的理解4.3 由“艺”而“道”:西周礼的传承与传播4.3.1 “数”教与乐教4.3.2 “艺”教:理解“乐”之符号意义的基础4.3.3 由“艺”而“道”:“礼”的传承与传播4.4 小结第5章 “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乐律与法5.1 吹律:战时的占卜5.1.1 由先秦卜筮之风及甲骨文、《周易》之共同特征来分析5.1.2 由“师”之义及“乐师”之功能来分析5.1.3 历史上思想家的分析5.2 从“律”到“法5.2.1 战争中的“律法5.2.2 乐律与度、量、衡5.2.3 乐律与田法5.3 小结第6章 “政教平而乐音和”:音乐与政治6.1 “尽美”与“尽善”:乐舞与政治6.1.1 “尽美”与“尽善”:乐舞的政治诠释6.1.2 由文献中的《韶》乐看舜的治国之道及孔子的政治理想6.1.3 《大武》乐:政治权力的象征6.2 乐官与政治6.2.1 乐官机构:作为政治制度的存在6.2.2 乐官的政治职能6.3 乐的礼制化6.3.1 乐礼制化的背景分析6.3.2 乐礼制化的制度表现6.3.3 乐礼制化的物化表现6.4 小结第7章 “礼坏乐崩”:乐在东周的传承与批省7.1 个体愉悦情感追求的再度兴起7.2 非乐:对纵乐的否定7.3 《咸池》:庄子对天乐的描述7.4 “郁郁手文哉!吾从周”:儒家乐的现实归旨7.4.1 情与教:儒家乐教的理论诠释7.4.2 乐和:乐治的理论基础7.4.3 乐治:乐的现实归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而且,有一个突出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商代的镛大都是单件窖藏品。从出土情况来看,商代之镛主要出土于江南,而江南又大多出于湖南,湖南出土大镛30多种,占全国出土大镛总数的一半以上。湖南出土的大镛都是窖藏的,且都是在山之巅、水之滨出土的。殷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巨镛窖藏呢?《礼记.祭法》中记有一种“埋”的祭祀方式,即在祭祀之后,把祭祀过的东西就地埋藏下来,而且甲骨文卜辞中有大量的对名山大川、日月星辰的祭祀的记载,二者联系于一起,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殷人的神本主义特色。同时,青铜乐器作为礼器所具有的礼制性也在这里得到了证明。  对表2和表3资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  其一,从铜铃到庸再到镛,青铜乐器的体积、重量在不断增大,到商末达到了高潮。结合后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延续到了西周初期,但周以后很少有一个从体积到重量能与之相抗衡的时代。这实际上也与商代青铜文明发展到达高峰时期相吻合。而我们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这些体积、重量不断增大的青铜乐器是用来娱人的实用乐器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乐以和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