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页数:202  译者:陈天群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勒庞是个真正的先知,在书中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乌合之众”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此次随书收录的《欧洲历史上的几次群众性狂潮》,比他描绘的群体更“乌合之众”。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战争心理学》等。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作者自序引论:群体时代第一卷:群体心理  1.群体的一般特征  2.群体的情感和道德  3.群体的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4.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第二卷:群体的主张和信念  1.群体的主张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2.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3.群体的领袖及其说服人的手段  4.群体的信念和主张的变化限度第三卷:群体时代  1.群体的分类  2.作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3.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4.选民群体  5.议会中的群体附录:欧洲历史上的几次群众性狂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乌合之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5条)

 
 

  •   值得反复阅读的一部好书!
    勒庞是个真正的先知,在书中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乌合之众”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此次随书收录的《欧洲历史上的几次群众性狂潮》,比他描绘的群体更“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战争心理学》等。
    人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中的一员,他表现出来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觉的个性的丧失,情感和思想转到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去。但要明确的是,群体不意味着一定要有一群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例如国家大事引发的激烈情感,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各自独立的个体获得心理意义上的群体特质。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可以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就相互影响,并很快地聚集起来,由此立即获得群体行为的属性。有时,五六个人站在一起即可以构成一个心理群体.
    例如法国大革命,还有我国大到文革的群众运动,小到抢购热潮不一而足......
    一个美国人援助法国革命,最后也是群情激昂地杀了许多人。
    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其中的个体思想感情会全部朝一个共同的方向进发。于是个性特征不见了,一种集体心理由此形成。毫无疑问,集体心理是
    暂时的,却有自己一些确定无疑的鲜明特性。个人聚集成群体后,会进入到一种状态。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名著,初次出版于1895年。该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诸种特点及其成因。全书分为三卷(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依次分析了“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意见”,“群体领袖”等,深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这部著作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曾评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评价说:“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社会学家墨顿评价?: “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与任何学术著作一样,该书也有其局限性,如作者因群体的非理性性质和表现而对它持鄙视和恐惧的态度。他说:“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但同时他又认为群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但这种内在矛盾并未减损其思想学术价值,而是为后来者开启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间。这部著作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研究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这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   一看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乌合之众,但是我翻开书的前言时,他说,这个乌合之众只是单纯的指群众,并不带有贬义。

    我却不这样认为,勒庞写这本书的时候或许的确没有想过贬义,但是书中告诉我的道理,却都是充满了贬义,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而且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定格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与21世纪的中国极其相似,或者说目前的中国就是在延续法国大革命的步伐。

    书中前半部是对群众的定义,总的来说就这几个:1.无知,2.愚昧,3.轻信,4.带有破坏性。

    最经典的一句是在第40页:“个人只要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的智力水平就会立刻急剧下降。”说得很对,你们有没有发现,到你进入一个集体后,会发现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会变成极其复杂的事,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开班会的时候,明明一件2个人用1个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到了10的时候,反而用5个小时都还没弄清楚!

    这也可以反映当今一些办事效率低下的单位,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核心领导,一盘散沙,人越多,反而事情越糟糕。

    这只是其中一个面,另外一个面就是愚昧和轻信,喜欢捕风捉影,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就算是很聪明的人,融入到群体后,也和蠢人没区别了,你们的智商已经被拉成一条线了。

    特别是轻信这一点,如果你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会觉得好笑,但身在其中的群众,却已经大脑发热,这时候的智力已经减到最低。书中举例攻占巴士底狱时,由于群众失控,失去了分辨能力,又无统一的领袖,这时候疯狂的群众滥杀无故,还以为自己做的是正义的事业。

    这些都表明了,群众必须接受领导,否则他们的破坏性会随时随地爆发出来,毁灭一切东西。这也验证了为什么在大混乱时期必须要独裁者,因为只有独裁者的野性和能力才能压制住几乎失控的群众,带领他们走出误区。

    书中有40页还特别说明了法国当时的教育制度,看到这里,我就笑了,和中国目前的状况一模一样,文化普及率越高,犯罪率随之增高。因为学校只教会了你知识,却没教会你做人,在分数是王道(当年法国也如此)的世界里,道德显得一文不值。从而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增加了更多的乌合之众,而且这些乌合之众还是接受过教育的高智商人士。犯罪人群也由低等犯罪,变成了高智商犯罪。这哪里是在教育,完全是在捣乱,漏洞百出的体制最终只会被淘汰。

    最后,书里例举了几次欧洲群众性狂潮,因为某人预言世界末日的到来,外加上一些愚昧人群的宣传,群众们居然全部相信了,整个巴黎陷入混乱,群众全部逃离了这个受到诅咒的城市,直到预言过后,愤怒的人群回来要杀掉预言者泄愤,但是他们有真正的想过自身的原因吗?

    现在的中国也如此,只要发生了瘟疫,说什么醋可以预防瘟疫,就有无数的人去抢购醋。前阵子又说什么盐能抵御某种疾病,又全部去抢购盐。呵呵,对此,我只想说一群乌合之众,无可救药。

    那么,是否2012这个虚幻的电影,大肆宣传后,大家都要逃到外太空去,直到2013年没发生什么事,又回到地球?算了吧,我看还是继续留在火星,去做火星人吧。

    呵,乌合之众!
  •   虽然国内出版社的翻译了多个版本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但这个版面可能是最好的。译者陈天群本人就是心理学博士,不仅把勒庞的原著精髓传神的翻了出来,而且文字翻的也非常到位。绝对值得收藏。江西出版社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个系列绝对是精品。
  •   经典就是经典。《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著作,作者对于社会群体心理的分析,言简意赅,切中实际。认真研读这本书,对于现实工作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它集中讲座的问题就是群体心理学。此书虽然年代颇为久远,但现在来看亦韵味无穷,对理解人类的行为十分有益。
  •   《乌合之众》亦可算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世界名著了。本版附录有《欧洲历史上的几次群众性狂潮》,乃是查尔斯·麦基的名著《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中的段落。
  •   我在上大学时学过历史心理学,但只是在教书过程中用过,今天读过《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后觉着很有用处,受益匪浅。
  •      上午醒来,躺着,读完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之后刷牙洗脸,出来吃午饭,才发现,原来下雨了,很冷很冷~吃过午饭上自习室,补了一觉,在自习室睡觉的感觉永远都是这么好。还好,没流口水
       那是一本完成于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他给了我们不同的看待群体、或者我们称之为“人民群众”的视角。且不评论对错,姑且择其一二作为记录。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缔造者,但几乎每次社会进步和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从小,我们接受的哲学教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一定会有很多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可是,那些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叔叔大伯阿妈们是如何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Le Bon通过大量历史事件,论述了往往是社会精英发现了新的规律、创造了新的事物、表达了新的观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通过精英阶层的宣传,这些新的事物、观念,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最终植根于人民的大脑中。因此,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接受者,当然,有时候,仅靠精英阶层无法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他们就想到了发动广大工农阶级来推动文明的发展。因此,当一个社会岌岌可危的时候,谁获得了人民群众,谁就可以站在新秩序的金字塔顶,群众往往最擅长落井下石的各路招数。
      
       每一个群体,都是不理性的,甚至是弱智的。
       在18xx年的法国人眼里至少在Le Bon看来,攻占巴士底狱的动乱,并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样是一伟大的革命,太多人在这个革命中失去了生命,太多原本普普通通的市井之士变成了残暴无比的杀手,而,他们原本都是善良的。一个无所事事的屠夫,仅仅是因为好奇随着人流走向巴士底狱。当人们抓住狱长并将他围在中间折磨时,没有人会想过他与一个看守果园的农民大伯没什么两样,没有人会不同意将他处死,如果有人敢说不处死他,那么这个人多半也会挂掉。在反抗中,狱长踢到了一个人。瞬间就有人提议,由这个被踢到的人割断狱长的喉咙,并在瞬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于是,被踢到的人,割下了狱长的头颅。被踢到的人,正是那个好奇的屠夫。而,就算在后来,他也未曾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做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应该做的光荣的事情。不要试图用理性来解释群体的行为,因为,从他们组成群体的那一刻起,个体就已变得极其感性,毫无大脑,彼时的大脑空无一物。有句话,“不要和SB争辩,因为他们会把你拉低到同一水平线,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呵呵,修改一下,“不要和SB呆在一起,不然你也会变成SB”。群体的智力水平并不取决于其中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个体,而取决于水平更低的那一大群人。这个有点像水桶理论啊。那,智力水平都高的人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很理性了?看看各国议会里对骂甚至操起桌椅打架的现象,我们大概就能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加入任何群体都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对群体性质影响力最大的是种族/种群,制度、艺术等都只不过是群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种族的潜意识发生变化才会带来本质的社会变化,否则,变革只不过是换一件衣服穿而已。
       种族的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它的修正和改良是那么的漫长,如同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一样,如果将信教的人归类为一个种群,在2000多年前一个木匠成为圣人之后,不管经历过多少场宗教变革,人们依然在信奉着他,核心的内容未曾有任何本质的改变。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让人敬仰的院士、严谨的科学家,都不能幸免,因为,同样的他/她也处于某个种族之中,他/她的观点必然也带着某个种族的印记,只有那个名字叫做没有人的人可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唯物。因此,只有时间才是最最强大的(正如唯有它可以治愈各种感情创伤一样),唯有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意识改良的量变,最终引起的质变导致的非暴力变革才是有意义的,也是代价最小的,否则,革命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推翻现有然后由另外一群人重新再建立起同样秩序的过程,因为,种群对秩序要求的口味并没有变。
      
       该吃晚饭去了,都6点半了
  •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与他那个时代的众生相比,其智慧体现出来的超然高度,俨然先知!
    本书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就是这么一位。
    做为天朝的一介P民,愤懑迷惘总是难免的。那么,读读勒庞吧,他让你的思想大汗淋漓!
    比如这一段,也许能对我们今日价值观混乱做个解释。
    第2卷 4.群体的信念和主张的变化限度(P127):
    目前,群体多变的见解主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过去的信仰...的衰落提供了一个空间,很多没有历史传统,谈不上未来前景的见解主张偶然间填补了上去;第二、群体的力量不断增加,以至于愈发没有一个可以对它现成制衡的力量;第三、在近来不断发展的报业,把完全对立的思想见解不断地呈现在群体眼前。
    (P129)由于主导性的力量并不存在,还有基本信仰的毁灭,最终的结局就是人们所有的观念无不存在深刻的分歧。这使得群体只对那些明确无误地触及他们的直接利益的事情牵肠挂肚。
    如果把上述文字里的“报业”换成“网络”,那么你觉得勒庞在说的是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呢,还是我们的现在?
    百多年后看,勒庞对法兰西民族的未来太悲观了。想起了《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
    是的,我们也是,混沌才是人类的常态,生命如此,社会亦如此。
    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中国人民!
  •   虽然作者并非心理学科班出身,但是论述大众心理可谓入木三分,本书盛行半个多世纪长久不衰就能看书其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
    我所能说的,也就是本书的版本了,还是可以肯定,本版本是相当不错的,相对于其他译本本书语言通俗,可读性也比较强,算是不错的版本,推荐。
    另外,附赠的几次心理学群体事件一共就2个,而且论述不是很详尽,请大家注意。
  •   乌合之众,这个词在我看到这个书名之前,一直就只知道它是一个贬义词,没想到心理学上还有这么一本经典的著作。
  •   当你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理所当然地置身其中。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即将进入的时代,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早已经到来,而我们有意无意的都是群体的一分子。虽然这是一本学术性的著作,却一反众多阐述理论名著的枯燥;它提出的众多观点都能引起读者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并且用于论证理论的事例也很贴切易懂。虽说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更倾向于其社会学和无意识活动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本不错的书
  •   挺专业的一本书,关于大众心理学,勒庞是永远的经典。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令人大开眼界,开始明白什么是乌合之众了!
  •   很好的一本书。。。大众的心理本就是乌合之众的心理。。。
  •   虽然还没有仔细阅读,但是喜欢这类的心理学书籍,想了解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通过这个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
  •   古斯塔夫群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大师级作品,值得一读。
  •   本来没对这本书有太多期待,没想到里面很透彻的分析了群体心理学的产生。作为一个传播系的来讲,毕业三年才看这本书实在惭愧。启发很大,尤其是结合最近的几个比较大的网络新闻传播和放大。有时候会觉得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营销者,如何通过创作一个合适条件,影响一个群体,还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   心理学专著,大众心理的经典
  •   群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书的装帧还可以,活动时买很划算
  •   不错的书,群体心理学
  •   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本书初步了解大众心理学的的内容。 以此希望能 看到一些群众性运动背后的关键 所在。 这本书没让我失望。
  •   勒庞的心理史学很经典
  •   非常值得一读,特别是正好读完的时候,社会上发生了西安、深圳等地砸车打人的事件,更能深刻体会到乌合之众一词的含义。
  •   非常经典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看了两遍还是喜欢!
  •   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政治和哲学的也值得推荐一读。
  •   乌合之众难得的好书
  •   乌合之众 角度不错
  •   最近一直对心理学有兴趣,买了不少,大众心理学第一次买,学习学习
  •   社会心理学的著作,超赞,价格也很便宜,书的排版也不错哦
  •   大众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   大众心理学读完,对于中国历次革命狂热运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人性的悲哀而感到愤恨。
  •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作者对群体心理和现象的观察和把握绝对让你吃惊
  •   精英在群体狂热中也许会因为自保而选择逃避自由。越是难解释的概念则越有潜力成为口号,民众不会去了解它的真正含义,只是去把它当作旗帜划分敌我。对于集体至上,每个个体都开始抛开自己的责任,于是政府的规模和民众的麻木同时增长,迫使政府承担一切
    群体对于个体有着极端放大和缩小的能力,可以没有责任的暴虐成为暴民,也可以用高尚情感使之舍生赴死。对于激发群体狂热来说,理性谈论是不行的,必须用宗教般的方式去让群体去产生崇拜,他们受到了道德净化,成为了反对不道德的利剑
    群体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要求是不一致的,个人道德要求在于遵守风俗利己而不害他,群体的道德要求却是泯灭自己达到群体能量最大。领袖能够将群氓变成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拥有他们追求的却不具备的高尚品格,所以他成了一个贩卖稀缺品德的商人,群众自然对其崇拜
    需求是群体的内心存在了之后再于政治活动表达还是这些根本就是在政治运动中被制造出来
    也许让人特别失望的是,要打动群众需要言之凿凿出言不逊信誓旦旦的重复和强大意志感染,理性只能走到台下
  •   很好的一本书,相比其他所谓的学术巨著,这本书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很好的分析群体的很多特性,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交通便捷的时代,我们早就躲不开,逃不掉,而且时不时、有意或无意地,自己就成了群体中的一份子。人多了,聚在一起,肯定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正面的说法就是“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负面来讲,就是“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群体这个能量场,如何调控好,绝不是一个加减法那么简单。并且你会在书中发现很多对群体的定义现在还可以用上,值得阅读!
  •   这是社会学著作也是心理学著作,读后会有很多感触,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
  •   社会心理学的一部经典书
  •   内容值得阅读,54、文革、而至当下,阅读本书可以更深刻理解群体心理。
  •   个体研究,往往不及大众群体研究更能帮助扩展思维,人类的成就往往是要通过大众来实现,对此深入做些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   后面的“欧洲历史上的几次群众性狂潮”就两个啊!
  •   基本的大众心理学
  •   大众心理学教育读本。价格实惠
  •   朋友极力推荐的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对群体心理能有一定的了解,受益匪浅!
  •   绝对值得一看的关于大众和群体的经典书
  •   很适合喜欢心理学的人,讲的有点深,不过细细体会还是可以理解。
    想必影响力,这本书显得更理论一些。

    书到的很快,从确认到收获仅3天
    包装完好无破损~
  •   看完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华和前瞻性,书中很多事例在今天的中国也到处可见,也从侧面反映中国比欧洲国家落后很多年,虽然书中有些理论过于绝对而且有谬论的嫌疑,但是不能否认是本反映大众心理的权威!
  •   大师的作品不同一般,虽然国情不同,但可以借鉴的太多,无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心理学层面,都是可读可学的,强烈推荐。
  •   内容不用说啦,社会心理学必读之作。纸质就一般了
  •   蛮有意思的,前提是对社会心理学什么的感兴趣~
  •   社会现实 能帮助人们很好的了解大众心理
  •   读完这本书 似乎瞬间明白了 社会上的一些群体现象 以便提醒自己 要时刻跳出人群 观望
  •   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学习都可以用到的书
    经典之作
    快递非常给力
  •   心理学的确会让人学到很多东西,而这本书的确可以说是经典。
  •   还没读,但都是老师介绍的,社会学方面,心理学方面,相信很不错,值得收藏
  •   群众心理学,是门大学问。
  •   作为一部研究大众心理的好书
  •   这本书是买来送给朋友的,她说看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一本很好的书,关于心理学的。
  •   好书,大家都应该读一读想明白好多社会目前群体事件的问题在读中不错推荐
  •   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书里的内容页很通俗易懂,非常推荐
  •   书质量还不错,很轻,价格便宜!内容当然是本很好的心理学书了!
  •   书不错,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初学者
  •   我本人很喜欢心理学类书,这本书值得一看
  •   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要谈论群体思维模式,这本书是绕不开的。里面谈到个体精神特质可能与群体精神特质完全不同,让人深思,也可以去揣测严谨的德国人如何变成疯狂的法西斯信徒的。
  •   听别人谈到过这本书,有些好奇,碰到活动,随便选的。 书的质量让我满意,里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边看边回想所读到过的历史事件,以及自己身边的一些群体事件,真是对作者佩服。洞见力很强的,是本好书。
  •   对学习心理学很有帮助
  •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共计三本,这是其中的一本。从设计到质量,都很不错。内容就不要说了,不论是学心理学还是学传播学,都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   好书,喜欢心理学的人不可错过
  •   心理学硕士的作者深刻的分析,但有些观点不太认同
  •   不错,心理学通俗读本
  •   好书便宜,学点心理学
  •   读了这本书,我对于现今社会的某些现象有了些许自己的看法了,为什么卡扎菲政权如此快的倒台,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这边厢还在高呼伟人的英明,倡导个人崇拜,那边厢却领导反叛一举推翻半个世纪的枭雄。群众的心理现象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   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观点犀利且值得深思。群体弱化了个体特征,强化了个体力量。虽然是老书,但是里面的观点一点也不过时,不浅显,不易懂,享受到了思考的乐趣。
  •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对群体有种盲目的崇敬,所以,往往失去了思辨的精神。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思考视角,所以,非常推荐,尤其是希望了解心里学的知识的读者非常推荐。
  •   大众心理误区的真实还原
  •   对大众心理有了一些了解
  •   对于教育者,管理者,很有必要学一点大众心理。
  •   内容不错,对了解大众心理有帮助,
  •   可以更好的把握大众心理,我觉得对我的创业很有帮助。
  •   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大众心理,对一些社会性问题也有了比较深的探讨,值得阅读的好书。
  •   群体、个体,很值得玩味
  •   群体无意识!
  •   对普通人的社会心理做了很好的解释
  •   从众心理的经典之作,不得不看。
  •   经典心理书籍 读来获益匪浅
  •   社會心理學的書,值得一讀
  •   看到自己的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让人反思,入骨三分
  •   大概的让我了解了一些心理知识
  •   翻译者确实高,忠实原文,通俗易懂,真实地反映了一般人的从众心理
  •   好书,最权威的经典版本
  •   看看网上关于各种热门话题的大众跟风,我从着本书中学到人再高尚也是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也让我自己受益匪浅!
  •   对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可以找到一些参考
  •   超经典心里学著作,希望看后有收获。
  •   所谓大众,不一定就是人民,而人民也并不都是理性的,
    读此可以解释中国的很多事情。
  •   作为大众的一分子,了解我们大众的伟大、无知与困惑
  •   先发展,再民主;还是先民主,再发展?

    大众 = 有灵魂的细胞的集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