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词史(上下)

出版时间:2003-5  出版社:福建人民  作者:黄拔荆  页数:1186  字数:10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词,原称“曲子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这种配乐而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后,西域和外国音乐陆续传人,它们与中原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相结合,便产生了一种新型的音乐——燕乐。到了唐代,燕乐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里所说的“胡夷里巷之曲”,就是指燕乐。最初,它只在民间流行。为了给这种新乐配上歌词,于是民间开始了填词的尝试,敦煌曲子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唐代民间的创作。中唐之间,一些接近民间的诗人感到这种新声的美听,开始依声定词,按曲拍为句,创作新词,从此便出现了文人词。经过晚唐五代一批专业词人的努力,它才逐渐定型,并由民间正式登上文坛。到了两宋,词进入了全盛时代。词人乡众.风格流派之多样。艺术性之高,都是无与伦比的。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永远放射出炫目的光彩。金元之后,曲从北方兴起,词开始降为从属地位,但并没有衰亡,而是以不同的面目、新的姿态进一步发展。从明代初年到中叶,因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法网密布,知识分子思想受到高压,词坛曾一度出现萧条景象。可是到了明末,由于异族入侵,爱国思想高涨,词的创作又出现了新的生机。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词人辈出,各种风格流派争妍斗艳,蔚为奇观,词人、词作之多,其数量远远超过宋代。因此,可以说,词自隋唐兴起直至近代,始终没有丧失其活力。它虽然历尽高低起伏的变化,走过迂回曲折的道路,但一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风貌,按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继续发展和流传。  (二)  词作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式样,它既区别于传统的诗,又不同于金元间新兴的曲。在我国诗坛上,诗、词、曲三者鼎立,各自独标一格。从艺术角度看,在我国一切形式的诗歌中,相对地说,词是最纯粹的艺术品,它具有曲折、含蓄、优美、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诸特点,最少公式化与概念化,是我国优秀诗歌遗产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  随着词的产生、发展、兴盛、演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对它的研究。自宋以来,每个朝代都有人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特别到了清代,词学更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内容概要

该书是由黄拔荆花费数十年心血汇集而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上下卷,是我国第一部词通史著作。全书梳理了词的起源、发展、成熟、繁荣、转变、中衰直至复兴的全过程,共收集了我国唐代至清末1000多位词作者的上万部作品。和以前出版的词类著作相比,该书把民间词提到突出地位,并提高了女词人在词史中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收集了大量明代词作品,使该书填补了过去明代词在学术研究中的空白地带。     除该书外,厦大陈支平、詹石窗教授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一书也荣获该奖。

作者简介

黄拔荆 1932年1月生,福建省闽清县人。 原名拔金。解放前投身革命时曾化名倍 坚、佩坚,笔名有再青等。1948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地下斗争,为当代著名词人和词学家。他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师从林庚、吴组缃、王季思等著名教授,专攻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和小

书籍目录

中国词史 上 前言 壹 第一章 词和词的起源  第一节 词和词的名称  第二节 词的起源 第二章 唐五代词  第一节 唐代民间词  第二节 唐代早期文人词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和其他花间派词人  第四节 李煜及南唐其他词人 第三章 北宋文人词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人  第二节 慢词的奠基者柳永  第三节 “指出向上一路,开创一代词风”的苏轼  第四节 秦观、贺铸以及北宋后期其他词人  第五节 北宋词的殿军周邦彦以及其他大晟词人 第四章 南宋文人词  第一节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以及朱淑真等其他南宋女词人  第二节 张孝祥和南渡前期其他词人  第三节 爱国词人辛弃疾  第四节 陆游和南宋其他爱国词人  第五节 姜夔、吴文英以及其他格律派词人  第六节 南襟末期主要词人 第五章 两宋民间词  第一节 两宋民间的人  第二节 两宋民间词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两宋民间词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金元词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 金朝词的发展概况及其初期、中期主要词人  第二节 元好问及金末其他词人  第三节 元代前期主要词人  第四节 元代中后期主要词人中国词史 下  ……

章节摘录

  中国词史 上  第一章 词和词的起源  第二节 词的起源  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几百年来争论不休。从本章第一节所列举的词的名称来看,无论是“曲子词”、“诗余”、“乐府”、“乐章”、“歌曲”等等,都说明它与音乐有关。词作为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它的产生与城市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有密切关系。  具体地说,与词所合之音乐,是隋唐以来兴起的雅郑不分、中外合流的新型的音乐——燕乐。正是这种新乐,直接导致了词体的产生。因此,要探讨词的起源,首先必须弄清燕乐与词的关系。  燕乐亦称做“嚥乐”或“宴乐”,是因经常在宴会上演奏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说:“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先王之乐”之雅乐是秦代以前的旧乐,“前世新声”之清乐是汉魏六朝的乐府,“胡夷里巷之曲”之燕乐是隋唐时代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相融合之后而产生的新音乐。就具体的音乐文学史来说,配雅乐的歌词保存到现在的有《诗经》,配清乐的歌词有《乐府诗》,配唐代燕乐的歌词则是“曲词”或“曲子词”,又简称“词”。说到这里,必须回顾一下雅乐、清乐消亡的情况。  所谓先王之雅乐,指的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代音乐。经过战国之乱,工伎渐缺,传于后世者,已经寥寥无几。及汉魏之际,即便号称娴谙旧乐之杜夔所传古声辞亦不过《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曲。魏明帝时,左延年又改其后三曲,自作声节,文虽并存。声则异古。其余一曲亦亡于晋代。  隋唐之后,历代用于郊庙之宫中钟罄之类,当时亦名雅乐,乐律虽袭古制,乐器多儒生按古法所制,其实是名存实亡了。为了区别雅郑淆杂,隋文帝时分雅俗二部,唐亦如此划分。雅乐除祭享外,一般人根本不欣赏。元稹《立部伎》诗云:“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惉滞难会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白居易《立部伎》诗自注:“太常选坐部伎,无性识者,退人立部伎。又选立部伎,绝无性识者,退入雅乐部。则雅声可知矣!”可以看出,雅乐不受欢迎到何等地步。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洪适奏议云:“……窃谓古今不相沿乐,金石八音不入俗耳,通国鲜习其艺,而听之则倦且寐,独以古乐尝用之郊庙尔。……”任何一种艺术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音乐当然也不例外。  前面已述,雅乐之余波,虽至晋代始绝,其实自西汉初年即有一种新乐起而代之,到汉武帝设立乐府而集其大成。这种新乐就是“乐府”,对当时的“雅乐”来说,被视为“郑卫”;对隋唐的“燕乐”而言,则谓之“清乐”。

编辑推荐

  作者将词的萌芽、发展、兴盛、衰微、复兴跌宕变化的历史进行了钩陈与爬梳,勾画出一幅波澜起伏的历史长卷,是一部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全史。  第一部较详尽的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全史  舒展中国词绵延千年的心灵历史  呈现历经萌芽、成长、巅峰、中衰、复兴的跌宕变化  以词心体察烟波浩渺的词人词作  披示云波诡谲的流派风格,绮罗香泽,绸缪婉转,激昂排宕,慷慨悲凉  跨越明词“死亡地带”,发掘“静极思动”端倪  深入词的原生态,展示民间词朴素的内容、迥异的风格之美  关怀女性内心世界,女子词作为重要一翼加以书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词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