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学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水涌,周英雄 编  页数:34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族大一统政治文化体制并积极为之作出贡献,又不时地超越传统与现实的规范与约束;既有步人之后的自卑心理,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意识;既力图在边陲区域传承和固守中华文化早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了诸如乡族组织、帮派仁义式的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可以把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人文因素,有机地磨合和交错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闽南区域文化及其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命力,从而使得闽南社会及其文化影响区域能够在坚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有所发扬,有所开拓。我们通过对于闽南二元结构文化结合体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对于中华文化演化史的宏观审视。  三、闽南文化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从地理概念上说,所谓闽南区域,指的是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的区域。由于面临大海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征,使得闽南文化在长期的传承演变历程中,不断地向东南的海洋地带传播。不用说祖国大陆的浙江温州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沿海,以及祖国的宝岛台湾,深深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是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闽南文化的影响所及,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闽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同时又是带有一定的世界性的。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之下,研究闽南文化尤其显得深具意。

内容概要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族大一统政治文化体制并积极为之作出贡献,又不时地超越传统与现实的规范与约束;既有步人之后的自卑心理,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意识;既力图在边陲区域传承和固守中华文化早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了诸如乡族组织、帮派仁义式的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可以把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人文因素,有机地磨合和交错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闽南区域文化及其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命力,从而使得闽南社会及其文化影响区域能够在坚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有所发扬,有所开拓。我们通过对于闽南二元结构文化结合体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对于中华文化演化史的宏观审视。  三、闽南文化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从地理概念上说,所谓闽南区域,指的是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的区域。由于面临大海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征,使得闽南文化在长期的传承演变历程中,不断地向东南的海洋地带传播。不用说祖国大陆的浙江温州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沿海,以及祖国的宝岛台湾,深深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是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闽南文化的影响所及,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闽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同时又是带有一定的世界性的。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之下,研究闽南文化尤其显得深具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闽南文学的特征第一节 文化血缘与闽南文学形象的审美性格一、仁义精神与闽南文学形象二、忠义精神与闽南文学形象三、侠义精神与闽南文学形象第二节 海洋环境与闽南文学的创作意识一、闽南海洋文化的形成二、发现海洋:诗意与写实的交融三、自由·包容·创新第三节 闽南文学与台湾文学的亲缘一、移民高潮与台湾文学的产生二、台湾新文学的发生与闽南文学的关系三、厦门大学校友中的当代台湾文坛名家第二章 唐宋时期闽南文学第一节 中原文化南移与闽南文学生成一、中原文化的南移轨迹二、从中州到闽南第二节 唐宋时期泉州文学一、唐代有影响的泉州作家二、两宋时期泉州作家第三节 唐宋时期漳州文学一、漳州举子先导周匡物和潘实存二、宋代漳州诗文第四节 唐宋时期厦门文学一、陈黯的作品二、宋代厦门文学的崛起第五节 闽南文学的启明星欧阳詹一、欧阳詹的生平与古文创作二、欧阳詹的诗赋第六节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诗第七节 贤相苏颂的诗文一、苏颂的创作二、《前使辽诗》与《后使辽诗》第八节 朱熹对闽南文学的贡献一、“紫阳过化”的闽南二、朱熹在闽南的诗作第三章 明清时期闽南文学第一节 明清时期闽南经济与文化一、明清时期闽南港口经济二、明清时期闽南文化的特点第二节 明清时期泉州文学一、明代泉州诗文二、清代泉州诗文三、明清时期泉州的小说、戏剧第三节 明清时期漳州文学一、明代漳州诗文二、清代漳州诗文第四节 明清时期厦门文学一、“海都四才子”与明代厦门文学二、清代厦门诗歌与小说《台湾外记》第五节 “唐宋派”代表王慎中一、王慎中的生平与思想二、王慎中的文学主张三、王慎中的诗文创作第六节 李贽的文学理论与创作一、李贽的生平与思想二、李贽新异的文学见解三、李贽的诗文创作第七节 黄道周与闽南“遗民文学”一、遗民与遗民文学二、黄道周的忠贞爱国诗篇三、匡复王朝之臣与隐逸世外之士的创作第八节 明清时期闽南文学社团一、位云诗社、“海外几社”等明代文学社团二、清代闽南诗社、文社第四章 现代闽南文学第一节 近代闽南作家的创作一、先于内陆的现代化脚步二、感时伤世的近代闽南爱国诗文第二节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一、《语丝》与《论语》时期的散文创作二、林语堂的小说创作第三节 风格独特的许地山一、许地山的前后期小说二、“落花生”的散文第四节 左联诗人杨骚一、孤独的追梦者二、现实主义的战斗者第五节 七月诗人鲁藜一、鲁藜生平与诗歌创作二、鲁藜“泥土”诗歌的艺术特色第六节 林撼、林林与陈桂琛等抗战诗人一、乡土诗人林撼二、学者型作家林林三、闽南抗战诗人第七节 厦门诗歌会等现代闽南文学社团一、厦门诗歌会二、初社和菽庄吟社第五章 当代闽南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当代闽南诗歌二、当代闽南小说三、当代闽南散文第二节 个性诗人蔡其矫第三节 高云览与《小城春秋》第四节 司马文森的小说与报告文学第五节 新时期的代表诗人舒婷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闽南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文化血缘与闽南文学形象的审美性格  “闽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福建南部区域,即现在的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任何一个地域文学的产生、存在、发展和传承都离不开一片文化的沃土。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至12世纪宋室南迁的800年间,闽南大地接受了数次中原大规模的移民高潮。中原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累积成为闽南文化的主体。因而,就文化血缘上看,闽南文化脱胎于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这一母体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这种不可分割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闽南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唐宋以前汉族北方话的原貌。这种在闽台等地广泛使用的方言,系由中原辗转迁徙而来,是中华文化在闽南文化中传承与发展的生动体现。二是闽南的经济文化和风土习俗,源于中原文化。现在的闽南地区,其工商文化和风土习俗,保留着与中原文化非常密切的乡土遗迹,梨园戏、高甲戏、南音(南曲)等戏曲艺术,至今仍显露着出晋唐时期的艺术风韵,漳州、泉州的掌上木偶和提线木偶,依然留下了河洛唱腔的音律,闽南一带的寺庙,其名称大多也来源于中原寺庙,众多的石刻基碑,亦都留有中州、固始等河南府郡的名称。闽南文学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自然是脱胎于中原传统文化,闽南文学形象的审美性格必然带有母体文化的基因。仁义忠孝、古道热肠、慷慨豪迈,这些由自然经济基础形成的从黄河血脉流淌出来的文化品性,一样成为东南沿海一带的文化性格,投射在闽南文学的影像中,构成闽南文学形象的主导美学性格。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南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