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刊周易本义(上中下)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熹  页数:528  字数:33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福建自宋代起,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带动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而官学、私学的发达,闽学的创立与传播,科举的兴盛,以及雕版印刷资源的丰富和水上交通运输的便利,都促成福建刻书业的快速崛起。福建建阳随即与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并列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这种兴旺景象在元代得到持续发展,并一直延续到明末。

内容概要

  福建自宋代起,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带动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而官学、私学的发达,闽学的创立与传播,科举的兴盛,以及雕版印刷资源的丰富和水上交通运输的便利,都促成福建刻书业的快速崛起。福建建阳随即与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并列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这种兴旺景象在元代得到持续发展,并一直延续到明末。  宋元时期的福建刻书以其刻书数量多,营销范围广,影响整个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宋祝穆云“(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叶梦得言“福建本几遍天下”朱熹也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宋元之际熊禾亦谓“书籍高丽日本通”。从这些文字中不难想见当时的盛况。  宋元福建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其中的精华部分如:泉州州学刻《禹贡论》,蔡梦弼刻《史记集解索隐》、《杜工部草堂诗笺》,魏仲举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黄善夫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祝穆刻《方舆胜览》等,于百年来一直嘉惠士林。由于宋元闽刻古书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后人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时代早、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等人,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朱熹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李侗曾赞扬他:“颖悟绝人,力行可畏,其所诧难,体人切至,自是从游累年,精思实体,而学之所造亦深矣”。并说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罕有。”(《年谱》卷1)。其仕途生涯多艰,做官清正有为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书籍目录

宋刊周易本义:上宋刊周易本义:中宋刊周易本义:下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宋刊周易本义(上中下)》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刊周易本义(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此书三册,淡黄封面,红钤印,16开本,字迹清晰,字体饱满圆润。宋刊本就是漂亮,福建出版的书,纸质和版面设计也讲究,可谓独具匠心。这套丛书我一下子惓了十一册,非常喜欢。还有老子和中兴词等两种,当当网上无货,遗憾。只能等下次有货了再凑齐了。
  •   可惜是二印,但字刻得确实漂亮。
  •   朱子的书,作为宋易的典型代表,非常有必要一读,曾经因为看南怀瑾先生的书中,对朱子解易颇多微词,且认为朱子不懂易,从而当时也比较排斥,后来才转变过来自己的态度,其实对南先生有过于推崇了,他在某些方便确实是一位有修有证的成就者,但是他的书尤其是解读传统文化的书看得多了,便发现此人不过尔尔。《周易本义》从内容上没的说,但是板式上留空太多了。如果能够紧凑些换成小开本的会更好一些。
  •   应该给予十星的评论。这书非常好。字体端正,印刷精美,且为宋刊版本。能买到这样的书,对好书人来讲,是福份。
  •   这么好的书应该要封膜包装才是,价钱虽然不高,可是都是珍贵的影印古籍,也是对古代圣人的尊重吧
  •   书的确不错,值得一买
  •   虽然朱熹的很多理论我也有不同意见,但是总体来收还是非常好的。
  •   印刷清晰,精美,值得收藏,强烈推荐!
  •   好,挺轻
  •   书法,很不错的。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翬三先生。十九岁登进士第,一生叙任官职二十余次,但遭逢不遇,抑郁不得志。二十四岁时问学于其父同学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因得承袭洛学正统。与张栻、吕祖谦同出其时,过从甚密,人称“东南三贤”,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著述有《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释》、《家礼》、《释宫》、《孝经刊误》、《四书或问》、《论孟精义》、《或问小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四书问目》、《上蔡语录》、《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阴符经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原本韩文考异》、《楚辞集注》、《晦庵集》、《南岳倡酬集》、《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朱子全书》、《二程遗书》、《通鉴纲目》、《易学启蒙》、《卦考误》、《通书解》、《朱文公易说》。另有《朱子语类》也为朱熹言。“周易”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十翼”,进一步阐述了 “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周易”的义理。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理解《易》;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本义.朱熹注》卷首尚有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共九个图,与陈抟、郡雍象数学接近。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初稿名《易本义》,定稿历经二十余年。初稿《易本义》依吕祖谦《古周易》本分卷。上经和下经各一卷;十翼(即 :《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每翼为一卷 。“经”、“翼”共合十二卷。成书定稿,朱熹将书名定为《周易本义》,将原稿割裂,重组成四卷。上经,卷一;下经,卷二;《系辞传》,卷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为卷四;《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而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二千多年来,孔子受到官方的提倡和保护。历朝历代都尊孔,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1974年出生在台湾之孔垂长先生,为其79代嫡孙。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仁宗至和二(1055年)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自诞生朱熹注解《周易本义》的宋朝之后,历代朝廷或政府对孔子的尊崇,有赠无减。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1年1月11日,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立一尊重17吨、总高9.5米的青铜铸造的中国国家孔子像。其中“9.5米”乃易经中的九五中正之义。告诉人们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遍及世界各国。因此,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也就备受其之后历代朝廷或政府青睐。宋嘉泰年间,有朱熹注解的《易本义》稿本流传。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成书后,有朱鉴刊本,吴革刊本。《四库全书》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十二卷本,并附有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和《刘氏传经堂丛书》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十二卷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铅排本《四书五经》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易学丛刊》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本义.朱熹注》四卷单行本。另有阳明手抄本、元刊本、陆有明覆宋本、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刻本、江宁局复刻刘氏本、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有苏勇校注本、1994年广州出版社有廖名春标点本七种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因此其对中国“哲学”和“易学”研究也就影响很大。
  •   福建印的这套书不错。第一次看到宋版书,虽然不是真的。线装书现在算是奢侈品。
  •   宋版书好
  •   书不错,翻角了,邮政大爷可能心情不好,一不小心又给暴力运输了
  •   还没看完.其实我已有了新近出的这本书,我买它主要是收藏这个版本.
  •   用于收藏较为合适,阅读的话其它的版本会更好。
  •   商品不错,就是当当包装太**,书皮很脏,哪里像新书,希望以后改进,
  •   字体稍大,看着舒服。

    纸张再好点就好了。
  •   要是能完全“复古”,完全采用以前的形式就更好了。
  •   还是不错的,价格有点偏高。
  •   书本身不错的。就是外包装不好,收到时有好些脏污
  •   共三册,大小不一,一版二印,比一印的差了很多(字迹较深,看着不舒服……)!
  •   我收到的这几本书的印刷质量不好,越看越像盗版,我买这种书是用来珍藏的,不是随便看的,因为这种书市面上很少,所以我希望以后能够买到正版
  •   我买该套书是为了收藏,但是书寄来后,封面上有污垢,令人大为不爽,曾留言希望换一下,至今没有音讯。但是对于这套书还是很值得一买一读。
  •   字大,但字间距小,读起来有点费眼。
  •   各方面都好,没得说。
  •   朱熹的易学杰作,集有宋一代易学大成,这套宋刊周易本义,价格比还是比较实惠的,字体像是手写字体,也可当书法看,一本在手,两面受用,值得易学爱好者珍藏.
  •   2013年第三次印刷了。质量还是不错的,可能是根据中国书店1987年影印本再次影印。
  •   這套書還不錯,雖然不是宣紙,但是如果宣紙了價格就貴了,現在這樣,輕輕的,有古風。
  •   非一版一印,价格很不错,等大影印,有底本精神。天头地脚留白适中。
  •   2008年8月第一版,2009年6月第二次印刷。闭目释卷,手有余香,这套书的收获,于我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宋元闽刻精华,保证了这套书的成功!原版影印,“字大如钱”(引卓亚书友语),纸张优良,印刷清晰,有如原版宋书在手,实为参校研读易经之必备好书!此“宋元闽刻精华”第一辑8套中的《宋刊论语》、《宋刊老子道德经》亦准备入手!注意:有版本癖、爱收藏的书友不宜购买此二次印刷本。
  •   此书甚好,内容清晰,较好的还原古貌;书长短太不合比例了,有头重脚轻的感觉,除影印文字,上端空白,截去5cm不是更舒服么。内容还未细读,初读数十页,觉此书当可细细品味。可珍藏
  •   从外观上讲,这本书的封皮充满了古意,纸质厚重而又平滑,字体秀美细腻,版本选择的很好,印刷也很清晰,绝对是上品。从内容上讲,朱熹的注解很完备,囊括了河图与洛书,很是难得。虽然极个别观点鄙人不敢苟同,但是丝毫不影响朱熹的大家风范,绝对的佳作。
  •   这本书是影印无标点的竖版繁体宋刻本,不是简体中文,卓越介绍有误,同时卓越你把书的封面搞错了,繁体竖版的书书脊在封面的右侧,不是左侧。美中不足的是不是宣纸线装的,个人偏好宣纸线装本。不过看到宋刻本里面精美的字,还是决定买一套!
  •   本来是以为这是标点本的,收到以后发现是影印的雕版印刷本,真是喜出望外宋朝有浙、蜀、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一般来说是浙本优于蜀本优于闽本,虽然如此,其实宋版书本身就是非常精美的,即使被人们认为是“最劣”的闽刻本也已经远远优于后世的那种雕版印刷书籍了。本书影印了宋版原书,基本保持原貌,读来赏心悦目,真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阅读更多
  •   有经济实力的,可将福建的这套书购齐,以后可成为半古董,子孙后代都将受恩泽。可惜,种类太少,一买就全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