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郝如一,池子华 主编  页数:315  

内容概要

《红十字运动研究》立足苏州,面向海内外。常设栏目:  理论园地:重在探索红十字运动发展规律、红十字会如何参与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红十字事业自身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  历史研究:力求再现不同时期中国红十字运行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场景,为红十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对各国红十字运动的历史以及比较研究,也为本栏目所欢迎。  百家争鸣:不同观占,不同学术流派,相互切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繁荣。  工作交流:为各级红十字组织交流工作经验提供平台,也使研究工作与现实需要真正对接起来。红十字运动与十字运动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观察思考:介绍国际及各国红十字运动的最新动态,以广见闻。  图书评论:展示红十字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对“过期”书刊,我们也将择要介绍。  文献资料:选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希望各级红十字会奉献珍藏史料,以期资源共享。  杂文随笔:凡与红十字运动有关的杂文、随笔,均表欢迎。  他山这石:虽非研究红十字运动的专论,但论域相近或对红十字运动研究有所启发的论文,亦表欢迎。

书籍目录

理论园地 为红十字运动插上理论的翅膀——写在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 红十字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现状及展望 关于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思考工作交流 创新救助思路 做大慈善品牌——苏州市红十字会“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携手人道 共创和谐——苏州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回眸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努力开创学校红十字工作新局面 弘扬红十字精神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的红十字会工作 立足校园凝聚爱心 面向社会播撒温情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构建昆山和谐社会——在苏州市创建“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推进会上的交流 太仓市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的实践和体会 弘扬红会精神 服务社区百姓——争创“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工作情况历史研究 甲午战争中的红十字会 金陵分会:江苏第一个基层红会组织 南京大屠杀与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 “复员时期”的红十字周与征募运动 建国初期江苏红会改组述论 两岸红十字会与《金门协议》 略述’98抗洪救灾中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募捐赈灾活动 略论苏州市红十字会’91抗洪救灾款物收发工作红会人物 有一个名字不该忘记——中国红十字会会徽图案设计者探秘 ……观察思考调研报告图书评论文献资料杂文随笔他山之石

章节摘录

  理论园地  为红十字运动插上理论的翅膀——写在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  百余年来,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但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  为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苏州市红十字会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联合创办了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近20人,先前已出版《百年红十字》、《红十字与近代中国》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一、 回顾成果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于2005年12月7日挂牌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奠定基础、稳健发展的两年历程。两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和江苏省红十字会领导的关怀指导之下,在全体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研究不断拓展,经验逐步积累,成果愈显丰硕。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对象的研究机构,中心成立并开通网站后,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学界之历史学和非政府组织研究领域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中国红十字会和江苏省红十字会领导到各地红会同行,从学术界部分专家学者到新闻界相关媒体,纷纷予以支持、祝贺与宣传,有的还发来论文参与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红十字报》、《苏州日报》、苏州广播电视以及多家网络媒体均及时关注和报道。  中心亦不负众望,在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其社会效应的发挥,致力于学术界与红十字系统的沟通与交流,致力于走一条同各方群策群力与社会携手发展之路。

编辑推荐

  为红十字运动插上理论的翅膀——《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写在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百余年来,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但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为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苏州市红十字会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联合创办了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十字运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