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慧创新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了然  页数:246  

前言

  经过和作者相谈,又拜读了他的《拓慧创新》的书稿,较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到,他开展“学知、化智、创新”这个系列研究的起因、内涵与作用,殊受启迪。原来,他在很长时间里,甚至在上大学期间,就不知不觉的这么在做,只是尚未明确凝炼为理念,就连刚走上教学岗位,也不晓得启迪学生这么去做。后来用对话的方式,检查学生自我研学的情况,才有所感悟。譬如有的学生提的质疑,并不是所学知识有啥问题,而是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产生的疑问,但一经点拨,往往出现恍然大悟的神态,主动深研,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当然,有的质疑,是所学知识本身存在的问题,一经解疑,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之感。这类疑,也就成了创新课题,加以深化研究,便能做出新的学问来。  要知道,不论解答这儿所说的哪种疑,师生思想都在产生激烈的碰撞,即有多种“中介”在起着拓智的作用。而且不论产生哪种疑的知识,往往又是所学知识的重点或精华,所以把它升华为智慧,对所学的系统知识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拓智作用。  他有了这类认识,又意识到,凡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实践,都含有内在规律性的理论因素,何况师生所共同活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更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把它含有的内在规律性提炼出来,形成理论,再用以指导相关实践的开展,才能夺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内容概要

  《拓慧创新》在学习知识进行“甚解”中,怎样转化知识为智慧与能力;在化知为智中,怎样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遴选为课题;在开展课题研究或做实验中,怎样做出新的学问。综上内容为6个字则是:“学知、化智、创新。”这,既发展了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论,又培养了创造的才能。

作者简介

  何了然,1937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在铁道部《锦铁消息》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在《辽宁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艺通讯、短篇小说多篇。1980年返母校任教,并从事高教理论研究,曾任安徽师大高教科研室主任、安徽《高教新探》杂志副主编。出版理论专著《创造新知的艺术》,长篇小说《纱灯魂》、《醒杜鹃》,诗词集《云上吟》,及高教理论著作19部(合著)、文学作品134S(舍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委会理事、作家、功勋作家,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一级作家,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当代国学家,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与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传略入剑桥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人物》、《世界名人录》、《中国教育专家名典》等辞书中。书法作品在第七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书画展中荣获“国际艺术金爵奖”。(作者本人供稿)

书籍目录

序第一 信念幅一、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兼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二、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党的重点对象三、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四、再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第二 做人幅一、弘扬祖德写新篇——浅谈太始祖何城“三德”修养及对后裔的良好影响二、课程评估应重视怎样挖掘思想性因素去育人三、揭示雷锋思想源泉,更加有效的发挥榜样作用第三 管理幅一、要学用高教体制改革的理论二、怎样解决高校教学责任制的问题三、同友人探讨学用高教管理理论的问题四、我国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起源第四 行家幅一、大学校长必须是教育家二、师专教师怎样努力提高学术业务水平三、关于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问题四、必须全面解决高教研究期刊的重点读者的问题五、办刊,要立足于新第五 开智幅一、高等教育贵在培养智慧二、开拓智慧的心智术三、启迪智慧的新书第六 创新幅一、应当怎样看待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二、把高校放到研究科技理论发展的前哨去办三、引导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四、落实教育战略重点,大力改革高等师范教育五、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加强“三风”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七 书评幅一、闪耀着邓小平教育思想光辉的论著二、愿《高等教育学》闪耀出思想光华三、《论学习》是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力作四、为《思想政治工作实例析评》叫好五、为《高校科技开发管理》说几句推荐的话六、《创造新知的艺术》有哪些启迪七、向《创造新知的艺术》读者致意第八 散论幅一、放眼视觉新二、天都更待聚鸾凰三、学子新添羽翼四、春风化雨润心田五、学科首创壮东方六、为何不唱妙清音七、小谈罗邺诗的妙注八、为《诗海》作序附录创新,就是艺术生命的火花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 信念幅  我在从教、办刊、带研究人员中,从事科研的中心课题是:开展“学知、化智、创新”的系列研究,所产出的产品,都是先以论文的形式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以后再综合编写成为专著,送去出版发行的。1994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创造新知的艺术》一书,就是这样问世的。  此著所研究的对象,当时是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学情调查、研究与学习指导”而展开的。到了1995年在总结题会上评为一等奖,次年通过国家鉴定,被选入《中国百科成果全书》,反响较大。  在此过程中与以后,又相继发表近40篇论文,也是深化“学知、化智、创新”的系列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奈因退休后,我便将主要的精力,用去抓编修诗词集《云上吟》与长篇小说《纱灯魂》,并先后抓其出版发行,又紧接从事新的长篇小说《醒杜鹃》的创作,现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所以至今才能腾出手来,将前述的论文,综合编修成《拓慧创新》,也就是前著《创造新知的艺术》的姊妹篇。  其实,编入《拓慧创新》中的有不少篇的论文,已应邀被编入多部文集,如《弘扬祖德写新篇——浅谈太始祖何城“三德”修养及对后裔的良好影响》,发表于香港国际《当代教育》杂志,还被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奖”评委会,评为“国际金奖”。特别是《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兼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怎样看待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起,被编入中央党校和北京大学合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前文《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又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编入《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精典》,影响广泛。如被世界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联络处总干事刘天先生惠读,特别提名推荐,开展评选的情况与评语如下:“经世界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学术交流协会等单位组成的学术理论成果评选委员会,在评选活动中,进行严格审定、筛选,评为‘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获奖档案号G1KX07081,全文编入《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获奖精典》一书,您被评为‘1999~2008十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荣誉称号。”并在评选中,专家们强调指出:“《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具有很高的科学理论价值及指导意义,并在认识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具有新发现、新思维、新观点。取得了革新性的结论和重大发现,已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准。”对此文尚有来自各方面的较高评价,还有多篇也受到多方面的类似赞誉。  这就说明了,我开展“学知、化智、创新”的系列研究所产出的理论,早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应有的反响。而且我又把这类理论,作为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作长篇小说《醒杜鹃》中人物性格冲突的思想灵魂,即把逻辑思维所产出的理论专著,变为形象思维所产出的小说作品,更为海内外读者所喜闻乐见,爱读易懂,消化为智慧灼见。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回首,若不是洞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留意周围世界发展的特点,明确为人群造福的方向,怎么能以持久而顽强的毅力,坚持笔耕不辍?这是值得自我再接再厉的!  一、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兼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如何推动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加快发展?这就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中心内容,也是其所造就的知识分子的新使命。倘若不能如此地去认识问题,虽然社会生产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其前进的,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潜有滞缓其发展的可能性,并为史实所证明。尤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有丝毫的疏忽,而应当为其阔步前进开辟道路,才是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声,高歌前进!  (一)知识分子是生产力的代表者  究竟怎样看待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其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如何?尤其以电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群的出现、兴起,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支配地位。诸如电子科技、宇航科技、海洋科技和生物科技,更成为各国注重开拓的拳头事业,并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加快发展,综合国力与日增强。显然,以新技术革命群为代表的最新社会生产力之如此地迅猛的发展,业已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力量,那么学习它、使用它和发展它的不同层次的知识分子,也就成为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命运的基本动力。这种最新社会生产力所表现出的伟大时代特征,则是“知识发现知识,技术创造技术,科学发明科学”,也奏出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主旋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知识化或智能化社会了;已由以体力劳动为主体特征的旧时代进入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特征的新时代,人类社会成员的结构也发生了飞跃性的新变化。如原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不是消亡或削弱了,而是更加文明、壮大和发展了。整个人类社会成员将由三部分文化人所组成:工业知识工人、农业知识工人、服务知识工人。这就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所形成的人类社会成员的新结构。人们常说,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看来只有在这个新结构下的社会成员,才有品格、才有知识、才有才干,当国家真正的主人,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名副其实的主角。而且这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造成的社会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如果有谁硬要阻挡,只能变成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蝗臂。  当然,这里所谈的除美国进入知识化社会外,只是一种社会趋势,尤其在发展中的国家,并非全部呈现在眼前的光辉现实。虽然知识工人阶级在不同的国家里,在不同的程度上,已经不断的发挥出这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但是并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我们之所以期望高校将所造就的知识分子的新使命即把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制定培养目标的中心内容,目的就是要及早的从理论上解决这个认识问题,既有利于推动最新社会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知识工人阶级在全球范围内当家作主的迷人岁月的早日到来。  为何出现这种知识工人所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脱节的现象呢?这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原因。有的主要是社会制度的问题,有的主要是经济的问题,有的主要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问题;而且不论属于何种情形,还都有传统的社会意识中不健康因素影响的问题。只有及早地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加快知识工人的作用与其地位相统一的进程。  据报载,西方学者研究指出:“在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将不再是自然资源、资本或劳动力,而是知识。”虽说知识或知识分子的作用如此,而美国业已进入知识化社会,即整个社会成员都成为上论的三部分知识工人,可是这类知识工人并没有真正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把握国家的发展命运。从表面上看,掌握国家机器的是知识分子,殊不知道这些知识分子,有的就是资产阶级分子,有的则挤入统治阶层,有的为了谋生而依附,从而变成统治机构所需要的成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去武装这个机构以外的三部分知识工人的头脑,起来奋斗,夺取政权,才能以主人翁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遵循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阔步前进。  那么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形?大部分或部分也已达到知识化的程度,而且全面进入智能化社会亦为期不会遥远,可能比先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所用的时问还要短得多。何以见得?人类历史发展到国际间交往频繁的伟大现代,当以电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群在发达国家一经兴起,就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蓬勃的发展,且走上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支配地位,从而更为有效的推动其自身加快步伐的前进,加上科学或科研又不分国界,随着愈走向国际化,相互交流得也就愈决愈广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拓慧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