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学金言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秉颐,李季林 主编  页数:241  

内容概要

中国的古典逻辑叫名学,也可称作辩学。    我国古代社会,和古希腊一样,在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家园中,开满了丰富多彩的逻辑智慧的花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各有自己的逻辑,名家辩者(在中国古代,名家又称作辩者,他们是一批以辩论为职业的人,在辩论中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名家即我们现在所称的逻辑学家)辈出,一群极为聪慧、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理性之光的“辩者”,精于逻辑,能言善辩,为我们留下非常宝贵的逻辑著作或资料。特别是墨家作为一个学派,依靠集体的智慧撰写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墨经》,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系统的逻辑思想。从战国时期至西汉前期,这是中国古典逻辑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儒、墨、道等学派相继出现。学派之间互相争论、互相批判,这种“相訾(相互诋毁)”“相应”的风气孕育着名辩思潮的发展,直至惠施、公孙龙这样一批名家的出现,逻辑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及至两汉,中国的逻辑思想不断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辩”之风复又昌盛,为中国古典逻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岁月虽然流逝,中国古代关于逻辑思维的金言烁句和逻辑故事却始终散发着光芒,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所有时代的人类的共同财富。今日笔者撰写《辩学金言》,意在摘取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那些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智慧之花,点缀我们今天的思维园地,启迪现代人的逻辑智慧,开发现代人的思维潜能和精神资源。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逻辑著作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予以注释、翻译和评说,有的则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发,期望能帮助读者朋友在趣味性阅读中领略先哲的逻辑思想精髓,汲取思维的智慧营养。

书籍目录

一、圣人孔子与《论语》 1.告往知来 2.由己推人 3.温故知新 4.举一反三 《论语》中的逻辑故事  1.名正言顺  2.敬为“孝”  3.文献证明  4.闻一知十二、名家始祖邓析与《邓析子》 1.按实定名 2.循其理 3.区别事物的同异 4.不可“以人为据” 《邓析子》的逻辑故事  1.两可之说三、亚圣孟子与《孟子》 1.同类相似 2.不知轻重 3.己欲达人 《孟子》中的逻辑故事  1.王顾左右而言他  2.色与礼孰重  3.见秋毫不见舆薪  4.缘木求鱼四、浪漫洒脱的庄子与《庄子》  1.名者实之宾 2.物谓之而然 3.万物相通 4.小偷和大盗 5.部分与整体 6.至乐无乐 7.辩无胜 《庄子》中的逻辑故事  1.望洋兴叹  2.大天地而小毫末  3.小胜与大胜  4.鱼乐之辩五、博学多才的惠子 1.最大与最小 2.无厚不可积 3.山与泽平 4.方生方死 5.毕同毕异 6.无穷有穷 7.适越昔来 8.连环可解 9.天下之中央 10.天地一体 关于惠子的逻辑故事  1.善譬  2.魏王更葬  3.恺悌新妇六、名家第二人尹文与《尹文子》 1.名不可不辨 2.名形要相符 3.形名不可混 4.善恶各有名 5.形名不可不正 6.“好”与“牛” 7.名形相应是原则 8.以名别物 《尹文子》中的逻辑故事  1.侮而不斗  2.郑“玉”周“鼠”  3.“丑”女美妻  4.宣王好射  5.鸡非凤凰  6.何为“善搏”  7.因“盗”被“殴”  8.田文弃玉七、能言善辩的公孙龙与《公孙龙子》 1.正其名 2.“彼”与“此” 3.彼此要分明 4.称谓不可乱 5.帝王的伟大 6.“牛”不是“马” 7.白马非马 8.白马不是黑马 9.马与白马 《公孙龙子》中的逻辑故事  1.孔穿无言  2.秦赵之约八、“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墨子与《墨经》九、“绝顶的聪明人”韩非子与《韩非子》十、杰出辩者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十一、反对诡辩的荀子与《荀子》十二、博雅善思的刘安与《淮南子》十三、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十四、墨家逻辑的弘扬者鲁胜十五、重意轻言的王弼与“言不尽意论”十六、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十七、中国逻辑史上著名的诡辩命题结语

章节摘录

插图:一、圣人孔子与《论语》《论语》中的逻辑故事1.名正言顺子路①曰:“卫君②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③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注释】①子路:即仲由,是孔子的学生。②卫君:指卫灵公的孙子出公辄。辄的父亲蒯聩是灵公的太子,因罪逃往国外,灵公卒,由辄继为卫君。后来蒯聩回国,取得君位,辄则出奔,因此称为出公辄。③名:名分、名称、称谓。④阙(que)如:空缺。⑤顺:合理、通顺。⑥错:如④也。名不正,则言不顺⑤;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⑥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⑦而已矣。”(《论语·子路》)通“措”。放置,安放。⑦苟:马虎、草率。【译文】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国君等待着夫子您去辅助他治国,不知您将首先做什么?”孔子回答:“那一定是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子路说:“是这样的吗?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呢?”孔子说:“仲由啊,你怎么这样粗野!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一般采取搁置、存疑、保留的态度(你怎么能够乱说呢?)。语词、概念不正确,道理就讲不通;道理讲不通,则办事不能成功;事情办不成功,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用之不当,百姓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运用的词语,一定要能够合乎道理地说得出来;如果能顺理成章的话,也必能行得通。君子措词说话可千万不能有一点马虎和草率啊。”【评说】孔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名和言的关系,认为言有赖于名,名不正,言就不能顺,正名是言论合理的前提和条件。在中国历史上,是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说话用“词”(语词、概念)必须清楚确切的问题。孔子提出的“正名”(使语词、概念正确),要求名称和实际相符合,保持语词.含义的确定性和确指性,“名不正”是不行的,因为那就是语词脱离了所指的对象,就是名不符实。言辞(概念)、语句(判断)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决不能含混不清或错误,只有有了正确的名称,说起话来,做起事来,才属正当,并且才会产生预计的效果,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编辑推荐

《辩学金言》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辩学金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其实内容挺充实的,就是有的时候逻辑上有点抽象。不过你看书的标题啊,本来这个就是逻辑方面的书,总不能让人家给你讲经济方面的问题吧?看了个开头,感觉还是挺好的,至少跟期待的差的不是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