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杀的解析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孟潮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后记  这集子里的文章大多数是2000—2005年写的,大多数写作目的是谋生。文章写得很“杂志化”。  也曾经想过,要再把小说写得更“完美”一点。  比如说很多细节、对话很粗糙,很多精神分析理论也没说透,朱丹心、马知良的个性还是不够鲜明,兰坡和吴梦娟基本上没有进行人物塑造,对于犯罪刑侦过程的很多必要环节交代也不清楚,比如说法医、灵媒、易经、测谎,这些有趣的侦破手段都没有提……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修补这些硬伤,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么下去的话,我必须全职从事这小说的创作才行。  首先要系统学习文学写作,其次还要系统学习犯罪心理学和法医学外,最好到公安局实习一年,到FBI进修一年。据说《沉默的羔羊》的作者就是这么干的,那叫做专业。  我的专业是临床精神分析,而不是写作。  虽然临床精神分析从某种t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一种口头文学或民间戏剧,但是毕竟不是写作,不是推理小说或爱情小说的写作。  我想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回来修订一下这个集子的文章,有可能大动干戈,有可能只是修修补补。  目前,就只能这样了。  文章收到过不少评论和反馈。  有个问题是一定要回答了,那就是,“朱丹心是不是你本人,那些案例是不是真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应该是,“这个问题你要问你自己,如果别人问你,你昨晚梦中梦到的那些人那些故事是真的吗,你梦中的你是你本人吗?你会如何回答?”  人类总是需要梦的,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是爱的梦,还是恨的梦。  据说,胎儿出生之时,就处于梦境状态中,这样方可通过产道挤压,进入人间。  李孟潮  2010-4-14

内容概要

   《抹杀的解析:精神分析小说集》由李孟潮著,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破案的关键在于一些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偶然性的事件当然是罪犯潜意识中的疏忽。在罪犯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被抓住的渴望,或者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就像通奸者往往会指引他人来抓奸一样。罪犯的道德和良心会让他们在犯罪过程中不经意留下蛛丝马迹,沿着这些道德和良心——也就是精神分析专业术语说的“超我”——留下的轨迹,我们就可以抓住罪犯。   《抹杀的解析:精神分析小说集》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孟潮,精神科主治工程师,个人执业,专业方向为成人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及整合性精神分析。

书籍目录

1. 地图2. 杀机3. 解梦4. 若希5. 粪土6. 双死7. 耳环8. 纵火9. 绑架10. 杀机11. 天阉12. 知良13. 弱者14. 天使15. 重叠16. 夜行后记

章节摘录

  地图  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众目睽暌之下,心理医生朱丹心被几个警察塞进一辆警车,呼啸而去。  左邻右舍议论纷纷:“小朱这人平常挺老实的啊,这次是犯什么事儿了?”  满脸长满红彤彤青春豆的雷奎愤愤地说:“还能有什么事情,还不是和那些找他的漂亮女人乱搞,你说说,那些女人那么高级、那么漂亮,凭什么一星期就要去那个脏兮兮的心理医院看那小白脸朱丹心一次?还要交钱?凭什么啊?肯定是和他有一腿嘛!”  说完愤愤地朝地下吐了一口痰,饱含着不平和妒忌。  朱丹心望着马知良紧锁的眉头,笑了。  “原来是这事啊?我还以为我犯案了。”  马知良从美国回来,参观完大名鼎鼎FBI的行为科学部后,对美国人借助精神分析家的心理轮廓描述破案技术推崇备至。  正好这次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就把朱丹心请来了。  案子缘起于四月之前的一天清晨,在正义路百货商场露台上,有人用长绳子拴了一个女人头挂在上面,幸亏被早起的治安人员发现了,才没造成群众的恐慌。  一月之后,又有人在一家发廊的招牌上挂上了女人的乳房和下身,用针线把它们缝在一起,把发廊老板都吓跑了。  那个老板走前还对警察发誓说,如果他再来此市做生意,就让他立即肝脑涂地、横尸街头。  就在一周之前,一截人体的腰部又被挂在了一家超市的入口处,这一次被很多人都看到了。  这一截人的腰部被仔细清洗过,整具腰部被划得就如超市卖的鱿鱼卷一般。  “这是一桩连环杀人案,鉴定发现,这三截尸体是三个不同女人的。”马知良皱着眉头说,“这个人很可能是心理变态,我们找您来,就是需要您用您的专业知识告诉我们,这个罪犯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需要所有的资料,你这里连法医的鉴定报告都没有。”朱丹心指着薄薄的卷宗不满地说。  马处长考虑了一会,说:“行,不过您要保密,这是纪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朱丹心冷冷地说。  四个不眠之夜过去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心理轮廓描述报告放在了马处长的办公桌上。  三天之后,朱丹心又被呼啸的警车带到了公安局。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一群警察左歪右倒。  上楼的时候,马知良告诉朱丹心,他觉得报告很有价值,可是太专业了,底下的人看不懂,希望这一次朱丹心能解释解释,同时也更多地协助侦破工作。  朱丹心看看警察们疲惫的脸和讥讽的眼神,知道警察们不是看不懂报告,而是不相信他。  他说:“正如我们知道的,虽然罪犯形形色色,但他们都有类似的特点,所以总结许多犯罪行为的共有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侦破案件和预测犯罪。有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数据库。”  “我们国家也建立了这样的数据库。”马知良插话说,“但像这样的案子,目前我们的数据还太少。”  “对我来说,罪犯这样的人并不罕见。”朱丹心慢条斯理地说。  “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和这个罪犯心理结构相似的人。他们都是正常人,甚至是成功的,有些人就是警察。  但当我进入他们潜意识的深处,进入他们心灵最黑暗的角落的时候,一幅幅和这几起谋杀很相近的情景就会呈现在我的眼前。  其实,罪犯和我们很相似的,如果我们不受法律、道德的约束,我们完全可能做出和罪犯一模一样的事情。”  警察们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面带不屑的讥笑。  “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充满了兽性。罪犯和正常人不同的是,他把自己的兽性付诸行动了。  所以,只要了解人类的潜意识,就可以知道罪犯的心理轮廓。  这个罪犯对大家来说很陌生,对我来说却像个老朋友。我已经在人们的梦中、幻想中,无数次地见到过这样的犯罪场景。”  “罪犯隐藏在你的病人中?”黑黑的法医兰坡两眼放光认真地问,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也许吧。我的意思是我这次做的工作和临床工作是相反的。临床工作中,我首先看到一个人,然后了解他可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再帮助他唤醒人性的力量,把他的兽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的行为。  而这一次是从一个人的行为推断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是个相反的过程。好,我们来看看这个罪犯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丹心顿了一顿,若有所思地看着一柱透过窗帘照到地上的光,春天的阳光中无数灰尘如芸芸众生在翩翩起舞。  他的声音缓缓响起——  “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够抓住这个罪犯,因为他很希望我们抓住他,他甚至有些不耐烦了,对于我们还没有抓住他。  其实,绝大部分罪犯都会留下破案的线索,等待我们去抓住他,也就是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  几个警官有些坐立不安,正准备窃窃私语,却被朱丹心突然提高的声音吸引住了。  “大家可能觉得难理解。其实这很简单。大家想一想,一个连环杀手,能够杀很多人而又没被抓住。  这说明他身上有两种能力,他能够把自己残暴的兽性动机实现,这说明他具有杀戮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除了要具有体力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智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抹杀的解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恭喜李老师这本书终于正式出版,因为还没有见到实体书,不知道正式出版的会不会是删节版的。
      因为是几年前写的文章,所以现在看来有些理论的运用似乎有些陈旧了,例如提及犯罪动机时使用潜意识的兽性冲动这样的词语,认为罪犯的道德和良心(超我)要阻止犯罪所以留下蛛丝马迹,这些都有很明显的佛洛依德经典理论的影响。如果现在再写,以李老师今时今日的修为,当不止于此。至少,也会玩一下客体关系理论吧。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得说,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立意已经超出其他号称犯罪心理小说或一些胡编乱造的所谓精神病人访谈太多了。其实,我倒觉得不应该仅仅把这本书当做犯罪小说来读,里面更有意味的是对于一些社会文化现象的解析,例如,第二篇《杀机》里面写到罪犯在几次作案时吹口哨吹的几首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无地自容》、《龙拳》,李老师借小说主人公朱丹心之口分别用“对无所不能、强大有力的父亲形象的依附和认同”、“对世界和自己的全盘否定”、“一种形同自恋的自我认同”来进行评论,这也是对于时代精神的简练刻画。唔唔,不知道我这样说是不是有过度诠释的嫌疑。
      从表面来看,李老师在书中的对应形象应该是朱丹心,不过看到那么多对于犯罪细节的描写,我也真忍不住猜测,这里面又有多少是李老师在自我分析时发掘到的自己的阴影面。当然,书里面其实一开始就写了:“罪犯和我们很相似的,只要我们不受法律、道德的约束,我们完全可能做出和罪犯一模一样的事情。”基于此,我准备查阅一下近些年昆明和武汉有没有迄今未破获的连环变态案件…唔唔。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好看,喜欢精神分析的、对犯罪心理有兴趣的,值得一读。不过我真担心销量问题,以今时今日李老师的声名,还是太小众了啊,什么时候像乐嘉一样到电视上主持个节目玩个票什么的,那这本书也就有望畅销,前提是,再狠狠地删节一下,把所有心理健康人士、自知力完整人士不宜的内容删节掉,直到最后就剩下标题“抹杀”这两个字,嗯嗯,这两个字是抹杀不了的…
      
      
      
  •     这集子里的文章大多数是2000-2005年写的,大多数写作目的是谋生。文章写的很“杂志化”。
        也曾经想过,要再把小说写得更“完美”一点。
        比如说很多细节、对话很粗糙,很多精神分析理论也没说透,朱丹心、马知良的个性还是不够鲜明,兰坡和吴梦娟基本上没有进行人物塑造,对于犯罪刑侦过程的很多必要环节交代也不清楚,比如说法医,灵媒、易经、测谎,这些有趣的侦破手段都没有提……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修补这些硬伤,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么下去的话,我必须全职从事这小说的创作才行。
        首先要系统学习文学写作,其次还要系统学习犯罪心理学和法医学外,最好到公安局实习一年,到FBI进修一年。据说《沉默的羔羊》的作者就是这么干的,那叫做专业。
        我的专业是临床精神分析,而不是写作。
        虽然临床精神分析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一种口头文学或民间戏剧,但是毕竟不是写作,不是推理小说或爱情小说的写作。
        我想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回来修订一下这个集子的文章,有可能大动干戈,有可能只是修修补补。
        目前,就只能这样了。
        文章收到过不少评论和反馈。
        有个问题是一定要回答了,那就是,“朱丹心是不是你本人,那些案例是不是真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应该是,“这个问题你要问你自己,如果别人问你,你昨晚梦中梦到的那些人那些故事是真的吗,你梦中的你是你本人吗?你会如何回答?”
        人类总是需要梦的,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是爱的梦,还是恨的梦。
        据说,胎儿出生之时,就处于梦境状态中,这样方可通过产道挤压,进入人间。
        李孟潮
        2010-4-14  
      
      
  •   其实第一篇吓着我了orz……LZ最后一段亮了0.0
  •   什么时候有实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