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干部读本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维庆 编  页数:430  字数:300000  

前言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中央先是召开计划生育座谈会,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座谈会,后是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淡会,中央领导同志都要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2003年召开的座谈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对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重要指示。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忠实履行对联合国1992年环境与发展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的承诺,率先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际社会中产生良好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之一,备受瞩目,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  为了推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学习和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编写了《人口、资源、环境勺叮持续发展干部读本》一书。特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座谈会卜的讲话放在卷首,作为本书代序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K解振华出任主编。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资源经济学家、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关风峻和环境科学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彭近新担任副主编。  本书撰写分工如下:绪论:田雪原;第一篇:田雪原、周丽苹、杨文庄、朱尧耿;第二篇:关凤峻、贺冰清、尤孝才、贾文龙、孟祥舟;第三篇:彭近新、舒庆、凌江、原庆丹、冯妍。  全书最后由田雪原研究员统一协调,李嘉岩博士前期协助做了一些事务性工作,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楼贤俊和副总编辑杨林海,以及责任编辑等做了细致的工作。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诚请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给予批评和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任主编,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关凤峻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彭近新任副主编。     该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首次全文刊登《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作为本书代序言。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位置,对于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和环境保护压力大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该书由国家三个部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共同担任主编,这在我国是少有的。这三个单位是国家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管部门。该书的出版既体现国家积极宣传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要性,又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材料。三是该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资料全面新颖,力求图文并茂,又紧密结合实际,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建议新办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读者全面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关系具有很大帮助。     与会者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全方位适度人口论 (三)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稀缺资源论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论第一篇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 人口现状与特点  (一)人口数量持续增大  (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突出  (三)人口转变速度加快  (四)人口质量显著提高  (五)人口城市化提速  (六)人口地区分布失衡 二 人口对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一)对消费的制约与影响  (二)对就业的制约与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制约与影响  (四)对城乡经济结构的制约与影响  (五)对生产力布局的制约与影响  (六)对技术进步的制约与影响 三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一)三代领导集体的有关指示和论述  (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三)全方位适度人口论  (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选择  (一)人口的数量控制  (二)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人口结构的调整  (四)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改革第二篇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章节摘录

  二、人口对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中国人口学界讨论“两种生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决定的作用,人口生产也有一定的作用,促进或者延缓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如今讨论可持续发展,仅仅考虑人口因素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影响显然是不够了,还必须考虑到对科技、社会、文化等的影响。与此同时,尽管人口对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涉及许许多多领域和方面,但是对社会经济以及同社会经济相关联的社会进步的影响依然是基本的方面,具有基础的性质。本书主要立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考察。  上述世界特别是我国的人口现状,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二重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由于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的调整也有显著进展,减少了许多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创造了不断改善的人口条件;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仅仅是“减少压力”、“改善条件”而已,人口压力还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人口条件也远未完成由不利到有利的转变,还存在许多制约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结合“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着眼于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第三步发展目标,对制约发展的人口问题,分几个方面作出阐述。  (一)对消费的制约与影响  人口作为居住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的总体人群,其作用、影响和问题首先在于它的数量,在于总体人口的数量变动。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消费为经济活动的终点,消费品为最终产品,因而总体人口增长与消费水平的变动,可以在宏观上概括地反映出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  1.人口增长与消费水平  人口作为一种抽象,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不过,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则是无条件的,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必须生产满足可供全体居民需要的消费资料,都必须使总体人口需要同物质生活资料保持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首先依赖于人口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衡量人口变动的指标是确定的,衡量国民经济增长指标则可借助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多种价值指标,它们均可同人口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不过在这种比较中,一般情况下总是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人口增长速度许多。那么,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就协调了呢?不一定,它还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系数。如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系数在3.0左右,这个投资系数即成为人口投资增长的倍率,即保持原有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率。1999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O.88%,要使居民生活水平不致下降,人口投资增长速度应在2.64%左右。实际国民收入等指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此,才有居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我们在进行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时,还应注意到原有的基础和已形成的水平。在一个人口平均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度,即使消费资料增长速度低一些,人口增长速度稍高一些,两者之间的比例很可能还是适当的;相反,在一些人口平均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短期内消费资料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也不能改变人口过剩的态势。一般说来,不经历一个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仿的时间,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人口过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这是基本国情的主要特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改变人口过剩的基本现状,人口增长对消费水平的制约还将长期存在。  其次,要注意生活资料增长的实物形态,特别是关系到人口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以粮食为例,1980年中国生产粮食32056万吨,1999年增加到50839万吨,增长58.6%;然而,由于同期人口增长27.6%,致使人均占有粮食仅由325千克提高到404千克,仅增长24.3%。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 Watch Institute)1994年和1995年接连在其年刊《世界状况》(State of the World)发表该所所长布朗(Lester R.Brown)等人的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末直到2030年的世界人口、粮食、水产品、经济增长作出分析和预测,提醒21世纪将面临食物无保障危机。布朗还专门撰文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说2030年中国将在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2.16亿—3.78亿吨的缺口,这一缺口是人口增长、食物构成改变引起需求增长过快而粮食生产又面临下降这一涨一落造成的必然结果。世界观察研究所这些文章的发表在各国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中国有关方面的重视。  人口增长引起的粮食问题,早为世人所关注。众所周知,马尔萨斯在他的《人口原理》中,提出了在无妨碍条件下食物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规律”,尽管当今世界早已使“两个级数”增长的神话破灭,但是阴影犹在,人口与粮食不断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影响食物供给的因素颇多,直接取决于粮食、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的生产量,基础是粮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很快,但是近10年来发生减慢现象。  资料来源:《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其中苏联1995年的数字为俄罗斯的数字。  1950—1965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平均增加123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4%;1965—1975年年平均增加3107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4%;1975—1985年年平均增加5714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8%。1950—1985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平均增加3049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0%。同期世界人口增加232659万,年平均增加6647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89%,,低于粮食增长速度0.61个百分点。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由307千克提高到389千克,提高了26.3%,取得了在人口较快增长情况下人均占有粮食产量的提高。1985年以后情况则有很大不同,1985—1995年世界粮食年平均增加仅为40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只有O.22%;同期世界人口增加87010万,年平均增加8701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66%,高出粮食增长率1.44个百分点,致使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跌至1995年的330千克,较1985年下降15.2%,出现某种程度的粮食紧张状况。  在欧洲,1996年1月5曰法国《回声报》载文《欧洲小麦的决斗场》,称小麦价格上扬创15年来纪录,源于世界小麦减产,库存量山1992年的1.36亿吨减至当今的9300万吨,仅够6个星期的消费。  在美国,1996年1月17日美联社播发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1995年美国玉米产量要比1994年的101亿蒲式耳降低27%,大豆比25.2亿蒲式耳降低14%,而这两种谷物的库存量分别比上一年度降低24%和13%。  在俄罗斯,1995年第51期《经济与生活》周报载文《俄罗斯农村年终形势》,指出俄农村正处于艰难时期,农业生产下降10%至12%,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农业都是极其危险的。全年谷物产量6209万吨,降到30年来最低点。各地储备粮几乎用光,而收购任务仅完成10%左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干部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