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淳儒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浙江人民  作者:马晓坤  页数:3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俞樾,清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  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了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清季淳儒--俞樾。

作者简介

  马晓坤,女,1973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现在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趣闲而思远——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谢灵运诗境研究》等。

书籍目录

引言  乌巾山下旧居家第一章  初踏名场望已殷第二章  天风吹我下蓬莱第三章  烽烟稍远暂安居第四章  居然还我旧文衡第五章  琴书跌宕老作西湖长第六章  寡鳏孤独一家俱第七章  书生门户又传孙第八章  悠悠时局使人愁第九章  生前自定名山业结语  俞樾的学术成就及人生观俞樾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和李鸿章在南京见面后,俞樾心中一直记挂着一件事……  自从那次和李鸿章在南京见面聊天之后,俞樾心中一直记挂着一件事,他觉得自己应该给恩师曾国藩写一封信了。自中州罢免后俞樾便没有再和曾国藩联系过,不是不想,而是自惭。在他心中未曾有一刻忘怀恩师的知遇之恩,忘记他对自己“前途不可限量”的期许,但现实中他觉得自己仕途蹇滞,声名不著,全然对不起恩师的期望。所以总是提起笔又放下,不知从何说起,现实中的困难他不会向恩师诉说,而可以让恩师高兴的事又没有。将近10年的时间,他想恩师桃李满天下,可能也早已忘记自己了。和李鸿章见面时的谈话深深地震撼着他,他没想到恩师竟然还一直记着自己,还能背诵自己应试时的诗作。他觉得自己必须写一封信和恩师联系,告诉他自己的现状,毕竟经过数年的积累,自己的著述也已经有八十余卷,这也算是这些年来的小小成果吧。同治四年(1865)冬,俞樾终于提笔写了《上曾涤生揆帅》:“故废弃以来,未尝敢以一笺渎陈均听。……顷至金陵,晤李少荃前辈,述知去岁尚蒙齿及,垂问殷殷……”这才写信联系,下面又谈到自己现在以著述为业,所著《群经平议》还没有出版,所以就把其中已经刊刻的《考工记世室重屋明堂考》寄上。最后又回忆起昔日“花落春仍在”之语,表达愧对昔日“仰蒙奖借,期望甚殷”之意。曾国藩很快回信了,令俞樾非常感动。接着,曾国藩于同治五年(1866)重新回到两江总督任上后就邀请俞樾前去游玩,第二年五月,俞樾自上海乘威林密轮船到金陵(南京)去拜谒曾国藩。曾国藩见到俞樾也非常高兴,这么多年来身为阅卷官执掌天下文衡,阅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但俞荫甫的“花落春仍在”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在现实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困难,有时也会诵读这首诗以资自勉。当年听说他因事而被罢免时心中还是觉得有些可惜,现在听他说这些年著书立身的情形,又读了他的新著《群经平议》后还是满心欣慰,感觉到他并没有在现实中沉沦下去,而是又重新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之路。曾国藩就是欣赏这样的人,他的性格中也有永不言放弃的韧性,而这种韧性他又在这个门生身上看到了。  俞樾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曾国藩处理完公务后马上在后堂接见了他。师生两人已经有十余年没有见过面了,一见之下都心生感慨。在俞樾眼中,这位昔日座师面貌清癯,虽精神饱满,但不自觉中流露出一丝的疲惫。当时曾国藩刚从上海回到南京,在上海把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到了高昌庙,征地扩迁,增大规模。想来日日夜夜为国事操劳,身体的确劳累。曾国藩一眼见到俞樾也不禁心生感慨,昔日风华正茂的新科进士,学识渊博、风度清雅的翰林编修,现在在生活的磨砺之下几乎已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了。  当天夜里,俞樾便住在曾国藩的总督府里,两人秉烛夜谈……  当天夜里,俞樾便住在曾国藩的总督府里,二人秉烛夜谈,曾国藩仔细询问_r这些年来俞樾的生活状况和著述情形,鼓励他继续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初见曾国藩时俞樾还有“至今春色终何在,未免赧颜对绛帷”(《丁卯五月至金陵谒湘乡师相赋呈四律》)的不安,聊着聊着,在曾国藩嘉许的目光下,他完全放开了,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陈述自己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法。谈到这里,两人的共同话题就更多了,曾国藩说道:“我朝学术昌明,从初期顾炎武、戴震再到段玉裁、钱大昕诸位前辈先人的研究,的确可以发明古义,因文见道呀。”  俞樾接口说道:“是呀,但我最佩服的还是高邮王氏之学。”  曾国藩表示同意,又说道:“王氏父子精于古音,认为一字之意和声音有很大的关系,经籍中有许多假借字,后世不知,其实它的古代读音都是相同的呀。”  “是的,王氏父子便是在这方面用力最勤,释经典时注重句调是否相同,以彼释此,常常可以豁然而通。”俞樾接着兴致勃勃地说。  “对,王氏父子还注重从虚处领悟经义,严禁增字以解释经义,这和宋儒空谈无垠,经常臆改经书大不相同。而且他所立训必有确据,经常讥讽宋人望文生训,所以他在解释一字时会引数十个证据来反复证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人明白懂得。”  俞樾听了这番话,真是对恩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他一向认为老师日夜为国事操劳,繁忙的公务时刻相随,学问之事可能有所荒疏,没想到对于学术竟然有这么精辟的看法。  “荫甫呀,你做了这么多年的学问,有什么心得体会没有?”曾国藩又和蔼地问道。  “有的。”俞樾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读了这些书以后,学生觉得读古人之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三种方法。而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通假借之说,所以我现在所写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和《古书疑义举例》注重这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假借之说。”  “好,好,”曾国藩捻须微笑着说:“《群经平议》中的《考工记世室重屋明堂考》我看过了,射侯及明堂制的考订最为精确详实,有王氏《读书杂志》和《经义述闻》之风呀。”  “恩师过奖了,”俞樾谦虚地说了一句,然后又恭恭敬敬地呈上《群经平议》一书,说道:“现在《群经平议》全部已经刊刻成书了,请恩师指正。”  曾国藩接过书,微笑着说:“我一定仔细研读。太晚了,你也劳累了一天,赶快去休息吧。”  P94-97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季淳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有关俞樾老先生学术上的介绍和评价太少,或是作者学力不够吧。我期待着俞樾评传的出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