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儒柱石

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晖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年来西学东渐研究逐渐升温,而以往那些被人忽视的儒家基督徒学者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耶儒柱石:李之藻、杨廷筠传》的两位传主,均为亦耶亦儒的儒家基督徒。他们的生平与思想,很值得研究者深入地探讨和挖掘,希望《耶儒柱石:李之藻、杨廷筠传》能对此有所助益。  李之藻与徐光启为明末西学传人我国之祖;又与杨廷筠号称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合王徵为四贤。研究杨廷筠和李之藻的生平、思想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们在文化对话中所占的地位,他们处于早期中西方文化的接触点,也处于理学与基督宗教接触的核心。

作者简介

  赵晖,197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2005年获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洋人东来之后——地理大发现后的中西关系史专题研究》(合著),发表的论文有《“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张学良和蒋介石》、《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缘起》等。

书籍目录

引言李之藻传第一章  初窥西学家世与早年事迹初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第二章  由西学至西教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实学实用情感型皈依第三章  西炮、西历与西教波折重重的修历事业挽救大明危亡的努力第四章  西学东渐的推动者《名理探》与《寰有诠》景教碑适应路线之争嘉定会议《天学初函》北上修历第五章  中西交流的中坚西学翻译大师柱石与畴人李之藻大事年表杨廷筠传第一章  家世、地方官、御史台杨氏科第甲于武林治理地方御史台沉浮第二章  皈依天主教信仰的转变虔诚的信徒第三章  南京教案教案起因教案始末余波:鹗鸾不并鸣说第四章  辟佛与合儒辟佛之争合儒杨廷筠的最后岁月第五章  中国本位化天主教儒学的开创者耶儒互补的思想观中国本位化天主教儒学的产生杨廷筠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利玛窦融合中西文化的传教路线吸引了以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中的部分成员皈依天主教,这些中国基督徒为晚明时期耶稣会的在华传教事业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们在发生教案时挺身而出维护传教士,为他们提供藏身之所,平常则赞助教会进行的各种活动,为教会从事的各项事业慷慨解囊。他们热情地传播天主教教义,劝引他人加入天主教。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很难取得较大的进展和成功。  入华传教士们在知识传教的过程中,先后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天主教理论体系传人了中国。以徐光启、李之藻等为代表的儒家基督徒在接受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走在明末士人的前列。他们与传教士合作,翻译、编译了大批西方数学、天文学、逻辑学、地理学书籍,为中国学者接受西方古典科学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还力图将中西科学加以会通和融合。正如徐光启所言:“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在翻译和吸收大量西方古典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徐光启、李之藻等尝试以西算中的原理体系来补充、修正乃至改造中算体系。虽然他们在构建新的历算学体系方面未竞其功,但也极大推动了晚明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皈依天主教后,徐、李、杨等仍然保持着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信仰。在遵奉天主的同时,他们也尽量将传入的西方天主教教义和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将传人的西学和中学相融合。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可以补儒易佛”,天主教理论与儒学的结合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李之藻认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杨廷筠主张:“西学以万物本乎天,天惟一主,主惟一尊,此理至正至明,与吾经典一一吻合。”所以“夫‘钦崇天主’即吾儒昭事上帝也;‘爱人如己’即吾儒民我同胞也”。在三柱石看来,儒学与天主教教义并不冲突,天主教教义和儒学道统之间并无分歧,古儒所传儒学真诠与天主教教义无二。“儒者本天,故知天、事天、畏天、敬天,中华先圣治学也。诗书所称,炳如日星,可考镜已。自秦以来,天之尊始分,汉以后,天之尊始屈。千六百年天学几晦,而无有明其不然者。”杨廷筠这段带有复古主义色彩的叙述,反映了晚明儒家基督徒们承认天主教与儒学正统一致的共同心声。  正是基于认同天主教教义正统性的立场,晚明的儒家基督徒们开始有意识地以天主教的教义、理论来重新解释、评定乃至重构其原有的儒家文化传统。这种做法,与利玛窦以天主教传统解释儒家文化相类似。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对于利玛窦而言,他是以自己的基督教传统来解释、部分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而三柱石等则是以其接受的基督教思想观念,去解释、重估以及重建自己的思想传统,实现中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称这场交流“实际上是两个完全独立发展的伟大文明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对于这场交流取得的成果,国内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研究西方科技的传播,而把耶稣会士带来的基督教文化视为保守甚至是反动的,因此忽视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而国外学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当时的中西文化模式相差太远,中国士人是不可能全面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像谢和耐就认为:“不管怎样,中国人的智能传统、思维模式和世界观都显然不同于欧洲人。这些差异结合中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传统,对基督教文化构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西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差异,在西学东渐的100多年中也发生过两大文化的多次碰撞和冲突。但中国士人阶层对于传入西方文化的反应仍然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中国士大夫阶层中的保守力量对西学采取了极端排斥的立场,视天主教教义和各种西方思想为洪水猛兽。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士人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欢迎西学的传人,为西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似和一致而欢欣鼓舞。他们接受了天主教的理论,并把它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当我们深入研究三柱石等儒家基督徒的生平和思想时,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督教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是可能的。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如何在趋同和存异中取得某种平衡?如何在中国传统与世界发展潮流之间达成合理的取舍?深入研究探讨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历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之藻博学多通,时辈罕有其匹。其为文汪洋浩瀚,才气四溢,时西士寓书罗马者无不称之藻为此间才士,以故之藻于西土,殊有名。……其于圣教,未信时,不轻信,既信后,则拳拳服膺而弗失。其后半生精力,更尽瘁于译书刻书,输入西洋学术,以弘圣教,业亦伟矣,后人仅以畴人视之,浅乎哉!  ——陈垣  研究杨廷筠的生平、思想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在文化对话中所占的地位,他处于早期中西方文化的接触点,也处于理学与基督宗教接触的核心。  ——钟鸣旦

编辑推荐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如何在趋同和存异中取得某种平衡?如何在中国传统与世界发展潮流之间达成合理的取舍?深入研究探讨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历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耶儒柱石:李之藻、杨廷筠传》的两位传主,均为亦耶亦儒的儒家基督徒。他们的生平与思想,很值得研究者深入地探讨和挖掘,希望《耶儒柱石:李之藻、杨廷筠传》能对此有所助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耶儒柱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