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西立  页数:329  

前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战略,它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深刻分析和全面把握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基本内涵、内在联系和重大意义,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展开和深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又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具体的安排。

内容概要

  2006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策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丛书”五种,其中包括笔者写的这本《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从文化建设的角度阐释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要求,以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和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及其方向,可以说是这本小册子的一个基本着眼点。而如何结合具体章节的写作深入理解和领会“和谐文化”的内涵、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无疑是《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一大着力点。

书籍目录

导论 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意义第一章 不断增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根本指导思想的客观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使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生二、正确理解文化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论的关系三、发展繁荣当代中国文化必须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第二节 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一、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龙头,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第三节 深刻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从思想理论建设上看“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及其新发展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第四节 切实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和引导一、社会思潮及其演变特点二、深入认识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客观形势三、当前需要密切关注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四、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五、进一步做好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和引导工作第五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一、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卓越成果和集中体现二、科学发展观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第二章 坚持“三贴近”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第一节 宣传思想工作的神圣使命一、构建和谐社会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二、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第二节 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一、“三贴近”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必须继承和发扬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三、抓住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机遇,抢占舆论制高点四、切实改进文风第三节 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一、主流媒体及其在舆论引导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客观审视我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现状三、从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能力高度切实增强我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第四节 舆情信息工作一、新形势下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其任务二、我国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现状及有待改进的主要环节三、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第三章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一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伟大变革时代的道德共识二、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第二节 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党员干部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二、思想道德风范是党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修养第三节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二、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纽带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第四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第一节 新的文化发展观一、新的文化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二、深刻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三、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第二节 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二、产品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三、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不成体系……第五章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第六章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第七章 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第八章 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第九章 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十章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和谐文化建设的营养第十一章 立足中国国情科学对待西方文化第十二章 努力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结束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所谓“舆情”,是指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对某些社会现实和现象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意识、思想、意见和要求等的综合表现。舆情信息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中一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思想多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民间舆论,密切关注人们的口头舆论场,加强舆情收集和研判,有效疏导消极的、情绪化的因素,及时消除各种噪音、杂音的影响,把公众情绪引入理智、平和、建设性的轨道,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从而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一、新形势下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其任务  新的历史条件下,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舆情信息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和综合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舆情信息工作担负着收集报送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担负着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况,以及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反应等社会舆情的重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其三,舆情信息工作肩负着调研新情况,提出好建议,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把握规律性的特殊工作职责,是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侦察兵”和前哨部队,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参谋”、“助手”和“耳目”。  (一)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而要达到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首要的就是要深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舆情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意见、看法和观点,其存在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只要有社会生活的存在,就会有舆情。所以,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舆情,既会有正面的,也会有反面的。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舆情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社会舆情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以更好地发现、捕捉、搜集和引导舆情,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交织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因为各种利益纠纷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身处不同利益环境的人们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议论;党和国家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颁布实施了若干政策方针,对这些路线方针政策,不同利益环境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系数都在增加,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也比以往要强得多,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就会呈现出更多的变动性和应急性;在对外开放不断加大步伐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与国际社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国际上的情况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很快反映到国内来,在部分民众和利益集团那里产生这样那样的反响和反映,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宣传思想部门给予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以便通过适当的渠道收集上报,为党和政府作出及时正确的应对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否则,我们的工作就将滞后和被动。现实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情绪和愿望心中无数,对社会舆情视而不见,事到临头只好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决策,结果很容易坏事;有的对重大社会舆情若明若暗,缺乏预警,等到事态发展成突发性事件后又手足无措,简单地把专政机关推到第一线,既加重了群众的对抗情绪,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以便能够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这就鲜明地把舆情信息工作提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高度,同时指明了舆情信息工作下一步需要着力抓好的环节所在。  实践证明,在社会高速发展和经济急剧转型的时期,对于负面舆论,如果能够在其萌芽状态即迅速预警、高度重视、果断处置,就会稳定公众心理,平息社会谣言,防止舆论激化,控制南不良信息引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否则,负面舆论带来的巨大而恶劣的社会影响,将是极其可怕的。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之所以会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乌克兰官方对于美国情报人员制造小道消息、煽动民众情绪的举动毫无觉察。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事件,之所以后来演变成大规模的疫情,也与我们在“非典”爆发初期,对其苗头性的情况掌握不及时有直接关系。总之,诸多事实无不在提醒我们,即使在和平时期,因为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系数在增加,我们在注意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舆情信息工作。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