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宗教

出版时间:2006.08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韦思谛  页数:299  字数:296000  译者:陈仲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除了儒、释、道三家主流宗教之外,还存在着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大众宗教。这些通常不被重视的草根信仰,在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引发民众的反抗活动、制约百姓的行为方式、折射社会的发辰变化、构建各地的乡土文化,等等。通过对这些与精英层相对的下层民众宗教的研究,可以倾听到过去来自普通民众的声音,复原往昔生活的丰富图景。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大众宗教的优秀论文集,收录了美国汉学家研究此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共9篇,作者均为美国这一研究领域有成就的学者。书中各文,有的基于一手的田野调查,有的基于详备的历史文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白莲教、天后(妈祖)、关帝、碧霞神君、五通神等的崇拜,使读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信仰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这些信仰在中国古代民众中的影响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

韦思谛,198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先在肯阳学院历史系任教,后长期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历史系任教。在正式教职外,还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任访问学者,并于1991年任美国的《中华民国史》杂志主编。

书籍目录

序言反叛间的联系:清代中国的教派家族网中华帝国后期白莲教的传播神的标准化: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泰山女神信仰中的权力、性别与多元文化 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中的五通神 共有的信仰:清代台湾南部客家人的会所、社区与宗教 北京妙峰山进香:宗教组织与圣地 “孔子”与其汉文别称“孔夫子”的创造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众宗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从去年开始喜欢上刘东先生主编的这套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的丛书,对比之下,国内历史界对自身的研究大概还处于萌芽水平,这也是和GDP一致的。(抛开人为的观念束缚不说)
      
      近几天,北京天气很凉快,读这本《中国大众宗教》,特别有启发,对于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分析,还有北京门头沟妙峰山的宗教崇拜,因为距离自己地理位置比较近,就显得格外亲切,引起共鸣似的。
      
      说到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从宗教上就可以见一端倪,常常说儒、释、道,这只是官方认定的所谓正统说法,其实在民间,在绵延2000多年的全国各地,各种宗教崇拜此起彼伏,读这本论文集,可以略微窥伺一角吧!
      
      书越读,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想起蒙田那句:我知道什么?
  •   GOOD.
  •   本书是对中国民间宗教有独特见解的西方学者的论文集,通过本书的阅读能见识到跟中国学者不一样的研究路径以及表达方式,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开阔视野的书。但阅读本书需要一定的中国宗教学知识。
  •     时间关系,只好继续以管窥豹的方式看书,无论如何精读了老师要求的篇章:《神的标准化: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然后再快乐地翻翻其它的部分。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不少篇目都引人深思,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很多时候,宗教并不仅仅是信仰这么简单,在统治者手里,它会是一种加固统治的政治手段;在平民百姓心里,它可以是一种减压手段或者寄托希望的载体;而在宗族的角度,又可以是区分族群加强内部认同的途径;甚至在妇女、儿童等等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之间,它的意味也不尽相同。所以,宗教研究,其实不仅仅是宗教哲学的思辨,可以被引入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领域,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得出很多虔诚的信仰者想都没有想过的结论,这是多么有趣,又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啊!
      书里面很多篇目所关注的宗教,都是现在已经消亡的,比如说白莲教等等,但刚好我要精读的,是至今还存在,而且与我自身经历非常接近的天后信仰。作者把握的时间跨度非常大,960-1960,足足一个千年。
      在最开始的时间段里,作者简要介绍了天后信仰的起源(福建省莆田县湄洲沿海的林大姑信仰),比较了故事的口传文本和正式官方书面文本之间的差别,并且介绍了一些学者对天后来源与属于佛教还是道教系统的论述。
      然后,作者介绍了天后信仰是怎样被纳入国家神谱的过程,以及国家将天后信仰作为教化来推广,并借助台湾双重庙宇的模式来支撑主要论点,天后对不同的人代表了不同的信仰。此外,民间的自发推广过程也值得注意。
      此后,作者用了很重的篇幅介绍了香港新界两座天后庙以及天后信仰与当地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族群的联系。在这部分,作者先是将整个新界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分析天后信仰和对它崇拜的表达,是文家、邓家、和佃农们的选择与手段:首先,迁海令对地方的影响以及地方精英以崇拜天后表达他们对中央政权的忠诚并获取一定的权势;而后家族则将保护家族领地作为天后信仰的一个重要作用;以及保持天后的正统性以加强对领地的控制力等等。其中偶很感兴趣的是,天后“吃掉”沙江妈的过程,其实,就是所谓的正统宗教信仰取代淫祀的过程,不过,我个人觉得过程细节很重要,而各地细节的差异和不同人群对此的看法,其实还可以做出一篇文章(也许这是偶跟JX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然后作者将人群拆分,关心不同人群对天后的看法和理解,发现其中的差异和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最后,作者得出他的结论,有文化的精英人物在文化标准化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家也很聪明地利用结构而不是具体的内容进行文化整合。
      
      最最后,我觉得,看这本书的时候,看注释有着看正文差不多相等的乐趣和作用,通过注释,其实可以知道外国的汉学家阅读的文献范围和内容,很多跟我们掌握的文献是不同的,那就可以按图索骥地去找适合自己领域的文献,扩大眼界,起码,能为做个狐狸型学者添加资本嘛。
  •     阅读时间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下午16:00—18:30
      
       小时候,我和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总是很顽皮,经常玩着玩着就吵嘴或是打架,母亲每每在这个时候就会骂我“你可真是一个‘五显菩萨仔’”。每每她这样说了以后,我就停手或住嘴了,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谓“五显菩萨仔”到底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总归是不好的东西。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中国大众宗教》,其中一篇“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上的五通神”让我突然明白母亲所说的“五显菩萨仔”是什么了。读到这篇论文时,我非常激动、非常亲切。
  •   偶然在读书过程中发现一些来自童年和家乡的细节,我甚至会觉得非常感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