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为民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柔刚  

内容概要

本书所要记述的,是一位在江滨农村出生、在江涛声中成长的长江之子,一个在时代的大潮中胸怀人民的公仆的种种故事。他就是曾任江苏省常务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高德正。
在他勇立潮头、踏浪前行的近五十年里,他那敏锐智慧的超前意识、始终如一的创业精神、为民造福的拓荒牛胆略和无私无畏的纯朴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感动着当年与他共同奋斗的人们,影响着、感动着广大干部群众。
吴仁宝和秦振华这两个闪光的名字都与他紧密相连,他们是亲密的战友。率真执著,忠诚果敢,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敢拼善为,是他们共同的特点。高德正称得上既是沙洲县发展乡镇企业的开创者,又是沙洲县“治穷致富”的奠基人;既是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实践者,又是苏北乡镇企业“耿车模式
”的开创人;既是苏州市跳跃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着力开创者,又是江苏省蓬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得力推动人。诸多熟悉他的人说,他像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像他,高风,大德,至正。真所谓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从外形上看,他那一米七九的个头,腰杆挺直的身姿,加上开阔圆润的脸颊,两个大耳垂相配,也确实挺拔俊朗、气度不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争当潮流先锋
一 从小立下报国志
二 从“地下少先队员”到青年团员
三 崭露头角的佼佼者
四 拾野粪的公社书记
五 中央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第二章 沙洲“治穷致富”奠基人
一 从治“胎里穷”入手
二 “春天的故事”
三 “小鸡吃米”粒粒下肚
四 社队企业与农业比翼齐飞
五 打下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
六 一次震动全县的“扳艄”大会
七 轧花厂出“奇材”
八 尼龙纸糊窗引发“揪心事”
九 汽修厂蹦出特异“小汽车”
十 校办企业功不可没
十一 “苏南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十二 “沙洲精神”源远流长
十三 慧眼识人
十四 二十件好事感人肺腑
十五 “农民戏”演进中南海
十六 沙洲巨变名扬海内外
十七 三次遇险
十八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第三章 开创“耿车模式”
一 一朵报春花——“耿车模式”
二 国有企业跃上新台阶
三 市政建设常抓不懈
四 惜别淮阴
第四章 创建镇江新业
一 开创城乡工业新局面
二 抓住外向经济带动内向经济
三 创出“中山路精神”
四 以港兴市活水来
五 着力抓好公路建设
六 发展旅游事业
七 关心茅山老区
八 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长
第五章 建设人间新天堂
一 紧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突破口
二 抓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机遇
三 力争外贸进出口自营权
四 尽心着力发展三资企业
五 因势利导发展外经经济
六 严格保护老市区,悉心筹划新市区
七 树立榜样,弘扬先进
八 “牛鼻子经济”谱新篇
九 昆山开发区的由来
十 坚韧不拔抓企业改革
十一 张区长的呼声唤醒城区旧貌换新颜
十二 “四大名旦”显威力
第六章 推进江苏外向型经济大发展
一 推动外向型经济跳跃式发展
二 让外商独资企业通行无阻
三 推进开发区建设
四 苏州工业园区的由来
五 推进全省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六 发展大交通
七 一件遗憾之事
八 江阴长江大桥在“搁置”中获得新生
九 禄口机场在排除万难中诞生
十 争建我国第一个内河港保税区
十一 日理万机显真情
第七章 悉心立法谱新篇
一 人大工作任重道远
二 把好立法质量关
三 做好评议监督工作
第八章 满目青山夕照明
一 一生为民办四事
二 晚年定居苏州
三 一个温暖的家庭
后记

后记

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思考得最多的是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政治风貌,努力完成好省委交给的担任“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这个任务,一心一意,尽心着力,必要时也要流一些小汗,把“文化中心”这个组织建设好,把这项工作做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为省委挑好这个担子,争取在全国不落后,绝不给省委添麻烦,让省委放心。回顾离开工作岗位的10年,自己认为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基本及格。国家指导单位对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的工作表示满意,确认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在全国兄弟单位中名列前茅。因为退下来以后一直在为搞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而忙碌,没有想过要写一本记事的书。自己感到工作虽经历近50个年头,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但那是微不足道的,是一个人民公仆应该做的。写书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价值。近几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老领导、老首长的鼓励,得到老战友、老“知心”的启发,萌生了写书的愿望。回想起费孝通老先生对我深情的谈话:“你是‘做书’的,我是写书的,我们联起手来,必将产生巨大的效应。”这一席话对我启发教育很深,顿时增添了我写书的信心。总起来说,将个人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所做的事如实地写出来,像电视剧一样,一幕一幕地看过去,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一定会有相当意思,也一定会有相当价值。可以看到自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组织上是怎样爱护、选拔、培养的?经历过哪些历练和锻炼?见过哪些世面?经受过哪些风浪和风险?经历过哪些曲折和坎坷?克服了哪些困难?渡过了哪些难关?取得了哪些业绩?为人民做了哪些好事?实际工作中有何经验教训?有何不足和毛病?组织和领导有何评价?干部群众有何反响?如此等等。综观起来,原以为没什么意思的事,现在感到挺有意思;原以为没什么价值的事,现在感到挺有人生价值。而且趁现在对事情仍记得住、想得起、拎得清的时候,把主题确定下来,把专题罗列出来,把素材收集起来。如今后身体老化不堪,到那时再想起写书的事为时已晚,将后悔莫及。我仔细尽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为千金难买,确为含义深长,这真如对我击了诚恳的一掌,从而激起了我写书的心念,坚定了我写书的信心和决心。回顾自己一生为人民办了四件事。现在将这些事扼要地写出来,交给组织,留给后代,献给社会。交给组织,作为较系统的一份工作汇报;留给后代,让后代认识父辈、认识长辈,期望他们能汲取某种营养,得到某种教益;献给社会,祈使父老乡亲晓得江苏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一心为老百姓热心办事的人民公仆,以利得到某种启发。我在如何写好这本传记的思考中,特为此约法三章:第一,弘扬正气,感谢人民,不谋私利,不图虚名。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叙实事,写真情,不添油加醋,更不搞空穴来风。第三,写实写真,不是为了宣扬个人,恰恰相反,主要是要让读者通过一件件实事,透过一桩桩真情,从领悟中国革命来之不易,到了解搞好地方建设也来之不易;从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了解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过着小康生活的幸运之情;从领悟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到了解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群众的精神是伟大的;从领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了解社会实践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深刻性。我把握以上三条,不求这本书成为完美之作,但求引起良知者看了再看,为把我们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添砖加瓦。决心来源于认识。认识解决了,决心也有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这本平凡的传记,总算同读者见面了。    传记中所叙事实和观点,做到实事求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对某些事情的做法,难免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就当时而言是正确的,而且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也许已成为非正确的。凡此种种,相信读者一定会理解此情。写传略,难就难在必须叙实事、写真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作者务必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深入实地,深入群众,将一件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无半点随意性。因此,在这里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传略的作者孙柔刚老师。他刻苦认真,一丝不苟,顶烈日,耐酷暑,从苏南到苏北,从省、市到县、镇(乡),从机关到企业、学校,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工作。他前后听取我八个半天的工作情况介绍,共同商量了五个半天;到一地采访结束后,都要共同商量一次。我要深深地感谢他。苏州日报社老社长徐国宝同志,接受我委托,为写好传略出谋划策出了大力,也在此深表感谢。近百位接受采访及直接提供资料的领导、战友、朋友和同志,为传略的写作提供和积聚了大量的重要素材,打下了传略丰富的物质基础,共同为写好传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在这里对各位一一深表感谢。曾经随我一道工作过的孟焕民主任、郑太白秘书长,为写好传略,不辞辛劳,尽心着力,出了大力,也特一并在此深表感谢。我有好多爱护和关心我的老领导、老首长。此次请省委老书记、老领导、老首长韩培信同志为传略作序,缘于在我的革命生涯中,他与我接触最多,对我最了解,无论在政治上、工作上以至生活上,都对我很关心、很爱护。与其说他是看着我逐步成长的,倒不如说我是在他一贯的关心和爱护下逐步成长的。韩老书记为传略作序,他对情况了如指掌,最有发言权。而且,他欣然接受我的恳请,仔细听取我的汇报,认真地翻阅传略的草稿,接着再次听取我的补充汇报,花了较长时间,为传略写出了有分量的序。这是又一次对我最深刻、最全面的教育,我衷心地向韩老书记致敬!深深地向韩老书记致谢!高德正2008年6月30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厚德为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