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传说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缨  页数:259  译者:龙瑜宬,彭珊珊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透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个系列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内容概要

  晚清民初,以一种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现代性焦虑为背景,中国“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种话语与实践的纠缠混合下,逐渐浮现。而作为对话的桥梁,翻译无疑为探究这一生成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作者通过考察各种文体、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并置、比较形象类型,对“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及“罗兰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产、流传以至移植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追踪。这些经典“传说”都将成为建构中国“新女性”的重要资源;而通过对它们的生动剖析,《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从整体上也构成了一个展示中西文化对撞、磨合与再生,凸显想象他者与自我再想象之复杂关系的精彩“传说”。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鸣谢导言 浮现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第一章 《孽海花》:一个跨界传说第二章 移植“茶花女”第三章 从索菲亚到苏菲亚第四章 罗兰夫人及其中国姐妹结语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梁启超将其对语言的选择定义为对那些传统文体的对抗,后者包括桐城派所提倡的古文,以及文选派倡导的骈文,它们在当时仍处于优势地位。在其近代中国知识史论述中的一节自传性插语中,梁启超形容其提倡的“新文体”为“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由此,梁启超的新文体形态可以说被有意识地定位为对古典文体的一种否定,因为“老辈”据说已经“痛恨”这种文体,并将其“诋为野狐”①。外国词汇(主要是日本复合词)所发挥的作用,是拓展陈腐的中文表达所固有的狭窄边界。在这一语境下,翻译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即让中文受到日语的强烈影响,并经由日语而受到欧洲语言的作用。通过嫁接这些新鲜的,而且迥然相异的元素,古老的中国语言将获得新生。而梁启超赋予自己的使命,则是熔铸出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其受众远非局限于接受了经典教育的文人阶层。梁启超论点中的内在矛盾,也许可以以“俗”变动不居的意义为例来加以阐述:作为一种论争的姿态,新文体是相对于由传统文体铸就的雅文学而提出的,从这一点看,它也许可以被理解为“通俗的”;但它大量运用“外国语法”,很难为半文盲所接受,因此它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通俗”文体。事实上,它很难在广大的、受过教育的阅读大众(reading public)中流行,后者在当时是由那些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人群所构成的。②用新文体写成的作品销售量之有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编辑推荐

《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翻译的传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