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谱系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凤阳  页数:4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张凤阳所著的《现代性的谱系》从错综复杂的现代性图谱中抽离出“世俗趣味”、“工具理性”、“个性表现”三种典型取向,并将“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看作为其提供合法性证明的三种主要社会思潮,《现代性的谱系》通过一种复调叙事,为跨学科的现代性研究搭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意味的观察平台。

作者简介

  张凤阳
男,1962年生,山东利津人。哲学硕士,法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出版有《世俗的胜利》、《政治哲学关键词》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绪论 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性
上篇 世俗趣味的高涨和自由秩序的扩展
 引言
 第一章 价值标尺的重构
  一、传统伦理范式
  二、市民德行的滥觞
  三、为个性解放声辩
  四、宗教精神的世俗转型
 第二章 现代生活形态的合法性论证
  一、感性个体的本原地位
  二、契约伦理的型构
  三、私域和公域的衡平
  四、法治、宪政与民主
 第三章 在自由与平等之间
  一、从功利谋划到物竞天择
  二、被冷落的“博爱”
  三、变“消极”为“积极”
  四、“致命的自负”
  五、价值优先序列的设计与论争
 第四章 为个性自由把脉
  一、物质崇拜与感觉革命
  二、文化保守的积极解读
  三、合理约束自然欲望
  四、道德生态的失衡与重建
中篇 自然的数学化和行动的合理化
 引言
 第五章 “哥白尼革命”及其文化意蕴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二、太阳神的降l临
  三、数学推理与经验观察
  四、宇宙新秩序
 第六章 科学方法的人文移植
  一、唯“理”与求“实”
  二、“政治算术”
  三、“机器人”的苦乐计量
  四、启蒙精神的乐观与自傲
 第七章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一、非理性承诺与合理化行动
  二、“经济是逻辑的母体”
  三、工厂体系与人的角色还原
  四、法理统治形式下的科层行政
  五、管理革命与专家治国
 第八章 从解除魔咒到价值迷失
  一、魅力的平凡化
  二、“问题”与“主义”的吊诡
  三、规训与惩罚
  四、技术时代的数字化生存
下篇 漂泊的性灵和放纵的肉身
 引言
 第九章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
  一、醉生与弃世
  二、主体自觉的悖谬
  三、信仰对科学
  四、历史必然与道德义愤
 第十章 浪漫诉求及其效应
  一、“自然”的价值优先性
  二、启蒙的再反思
  三、我感觉,故我在
  四、激进文人与革命风暴
 第十一章 物化世界的审美超越
  一、虔敬与皈依
  二、寻找精神家园
  三、诗与现实的紧张
  四、从个性表现到英雄崇拜
 第十二章 价值重估与酒神精神
  一、“上帝死了”
  二、超于善恶之外
  三、狄奥尼索斯情结
  四、天才的民主化
 第十三章 本能冲动的公开造反
  一、感性的审美生成
  二、大批判与大拒绝
  三、文化革命的战略谋划
  四、快感冲锋的越界与流俗
 结语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伯林看来,这种混乱可能导致的最大后患,即在于过于看轻个人自由的分量,以致把它视作某种为了所谓更高目的而可以放弃或牺牲的东西。自由本身的局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担忧。哈耶克指出,不论自由的价值多么值得信护,它毕竟不能代表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自由并不意味着一切善物,甚或亦不意味着一切弊端或恶行之不存在。”我们可能是自由的,同时也可能是悲苦的。而一旦自由与悲苦的并存成为生活的实况,消除悲苦的善良愿望和允诺,就会对人产生诱惑,甚而被人看作是放弃或牺牲自由的正当根据。可是哈耶克质问说:流浪汉虽身无分文却可以在起码意义上自主行动,但为了求得荣华富贵,难道就应该把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封建朝臣看作更好的生命归宿吗? 对“积极”自由观的倡导者来讲,这样的质问显得过于强烈。因为他们并不希望把社会成员变成享有生活保障但丧失选择自由的封建朝臣或应征士兵。其理论代言人,如霍布豪斯,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论点是:良好的社会组织应建立在个性的“自我指引力”之上,即使是代表公共意志的国家权威,若企图用强迫手段来形成个性也无异于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但新自由主义思想家同时强调,个性的成长毕竟需要扶持。倘使个人的自主抉择外显为“做值得做的事情”的道德行动,从而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由得以安全地共存和有益地共享,则尤其需要对它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引和积极的外部支援。这便是强化国家功能的基本理由。在这个意义上,“国家虽然不能使人们具有道德,但它能做许多事去创造社会条件,人们据此可以为自己造就有责任心的道德品质”。如果国家职能的积极行使总是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约束和干预,那么,只要这种约束和干预实质上有助于个性成长和公共幸福,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家看来就应给予充分的确认。“自由和控制之间没有真正的对立,因为每一种自由都依赖一种相应的控制。真正的对立是在妨害个人生活和精神秩序的控制以及旨在创造使个人生活和精神秩序自由发展的外部物质条件的控制之间。”但是,哈耶克认为,主张加强国家控制却又指望不妨碍个人自由,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亦此亦彼的中问道路终究是一种理论虚构,一旦落实为实际的制度选择,它只能成为非此即彼的一种。在这个意义上,霍布豪斯那部题为《自由主义》的著作,其实应称为《社会主义》才更加确切。从“原教旨”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再加上投身“意识形态”论战的固执,哈耶克等人对这种向社会主义献媚的自由主义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在他们看来,不论“新”自由主义者怎样以追求社会公正或共同幸福之类的美好言辞给国家干预作辩护,问题的要害在于,一旦国家被赋予道德属性并为人们广泛接受,实际情况就会背离原初的善良意愿而变得异常糟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代性的谱系》一书,以西方社会文化变迁为背景,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有些迷乱的事象置入一个融逻辑和历史于一体的叙事框架,理论地再现了现代性的复式结构。很难把这本书的讨论划归某一学科,它所呈现的不是单一线索的时间流程,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历史写真。在一定意义上,这是现代性思想史的重理或重写。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异宾    张凤阳教授这部书是晚近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著述。它展现了现代性错综纠结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形态,揭示了现代性充满张力的内在文化逻辑,对现代性纷繁复杂的谱系做了清晰的梳理与甄别。其广阔恢弘的理论视角,严谨深入的逻辑论证,丰富翔实的文本分析,使阅读本书成为一种亲历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思想探险。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宪

编辑推荐

《现代性的谱系》以西方社会文化变迁为背景,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有些迷乱的事象置入一个融逻辑和历史于一体的叙事框架,理论地再现了现代性的复式结构。很难把这本书的讨论划归某一学科,它所呈现的不是单一线索的时间流程,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历史写真。在一定意义上,这是现代性思想史的重理或重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性的谱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现代性的谱系》以前看过,看的是电子图书,很想买一本纸质的,但一直缺货,现在终于看到了,刚下订单。以前还看过张先生等人写的《政治哲学关键词》,其中的“自由”“民主、“人权”、“共和”等辞条都是张先生写的,论证深刻、全面,逻辑性极强,语言学术味极浓且好看,很喜欢!强烈推荐!
  •   书很好,是现代性思想史研究的一本好书
  •   中国学者的研究中,一本必不可少的现代性解读
  •   对于现代性的很多概念和悖论,以前只是有隐约的感觉,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这本书不但把它们说出来了,还说得很明白、很深刻、很系统。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现代人静静阅读、细细体味的书。我看了一遍,感觉还意犹未尽,准备看第二遍。
  •   算的上对现代性发展历程进行细致梳理的一部优秀作品~~
  •   看了张凤阳老师给米洛格的《政治的历史与边界》写的序言,扎实功底可见一斑。好书。
  •   国内的学术书要么太“政治化”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书第一版出于十年前,早就卖完了,这次听说出了新版,就赶紧买了,也给朋友买了一本。
    这本书重要的不仅是书本身,从这本书展开的思考更多。
  •   书很好,印刷清晰,正版!
  •   蛮不错的一本书,写的很好,有视角
  •   内容不错,有参考价值!
  •   我比较喜欢的老师推荐我看 南大博导的作品
  •   没有塑料薄膜的包装,不过看上去还不错
  •   很好读。梳理也比较全面
  •   没看起来好
  •   一直喜欢政治哲学,张凤阳绝对的当代政治学大家,书的内容很好。可惜送来的书破损严重,当当网换货成本太高,敬请改进。
  •   张凤阳的代表作,很有启发的书
  •   内容不错,纸质也很好,是正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