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振锁,乔连生,乌兰图雅  页数:381  字数:31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田庆立和程永明编著的《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6卷(1972—2010)》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作者简介

田庆立,200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2009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发表有关日本研究的论文多篇。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和日本外交。
程永明,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历史及中日经济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当代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2—1978年)
一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自民党内围绕中日复交的论争
2.在野党的对华认识和行动
3.田中角荣的中国观
4.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
5.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行动
二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日本经济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2.积极推动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
3.冈崎嘉平太的中国观
三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舆论调查所见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者的“文革”观
3.日本舆论界及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二章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9—1992年)
一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其外交实践
2.中曾根的国际国家构想及其中国观
3.冷战末期日本政界的国际观及对华认识
二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对中国经济调整及外贸体制的关注
2.对中日合办企业的各种论争
3.理解和体谅对方——稻山嘉宽的对华认识
三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界的中国研究及对华认识
3.日本各界围绕天皇访华的论争
第三章 冷战结束后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93—2000年)
一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冷战后日本对华合作思想的继承
2.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主要举措
3.“中国威胁论”的滋生和蔓延
4.冷战后日本对华战略思想的转变
二 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2.对华投资环境的不同认识
三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日本国民对华认识趋于警惕和消极
2.日本舆论界与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四章 新世纪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2001—2010年)
一 新世纪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小泉内阁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2.新生代政治家的国际观、中国观及历史观
3.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
4.后小泉时代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二 新世纪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盛行
2.“政冷经热”时期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3.经济界人士的历史观
4.对近年来中日关系的认识
三 新世纪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新世纪日本国民对华认识日益恶化
2.新世纪日本学界的对华认识
3.大众传媒的中国报道和舆论诱导
第五章 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演进趋势及主要特征(1972—2010年)
一 日本政界对华认识的演进及特征
二 日本经济界对华认识的嬗变及特征
三 日本国民对华认识的变迁及特征
四 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互动与整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舆论调查所见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战后日本国民对中国抱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寄托,主要是由于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防卫等领域受到美国的深刻影响,因此日本人就将中国视为亚洲的领导者,并将中国作为反美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20世纪60-70年代,毛泽东思想成为日本新左翼运动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倡导城市文明具有局限性的人们而言,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也成为效仿的模式之一。执政党内部的反主流派也将实现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作为重要主张之一,这也是与在野党能够产生为数不多的共鸣之处。正如日本学者中岛岭雄所指出的,“战后日本外交的重要事件当中,只有中日建交是执政党和在野党都非常支持和非常欢迎的事情”。 自1972年中日复交时起,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开始由“讨厌”向“喜欢”方向转化,这种情感的变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密切相关。1972年8月,田中角荣首相决定访华,“喜欢”首次超过了“讨厌”,9月25日至30日,田中首相访华并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0月的舆论调查结果表明,“喜欢”比“讨厌”的比例更大了。 日本国民赞成与中国恢复邦交的社会舆论,可以追溯到1952年日本与台湾缔结《日台和约》时期,当时就有五成以上统计数字的日本国民赞成与中国复交。由此可见,赞成派还是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的。显然,如果与中国恢复邦交,就必须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日本国民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这可以从1970年《朝日新闻》社进行的社会舆论调查中窥见一斑。对于“日本与台湾国民党政府已经建交,与中国尚未建交,你认为日本应该正式与中国建交吗?或者不认为?”回答“应该建交的”64%、“不认为”的11%、“其他”的5%、“没回答”的为20%。针对“有一种意见是为了与中国建交,不得不与台湾断绝关系,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的设问,回答赞成的为19%、表示反对的占46%、其他的10%、没回答的为25%。这种倾向在1971年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确认。对于“你认为是尽快恢复中日邦交为好,还是认为不着急慎重为宜?”认为尽快的占27%、表示慎重的为57%、其他的3%、没回答的为13%。由此可见,日本国民一方面主张应该与中国恢复邦交,另一方面又对断绝同台湾的关系表露了疑虑,充分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在有关恢复与中国邦交问题上既渴望复交又心存顾虑的矛盾心态。 此后,《朝日新闻》决定针对中国问题对国民进行全方位的“教育”。1971年1月,报纸利用整整两个版面,呼吁停止维持台湾在联合国代表席位的努力,促进与北京政府间的交涉,恢复日中间的正式外交关系。

编辑推荐

《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6卷)(1972-2010)》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