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觉红楼梦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河南人民  作者:古耜 编  页数:331  
Tag标签:无  

前言

  综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古典长篇小说的《红楼梦》,堪称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存在。  之所以说《红楼梦》的存在特殊,这是因为:五四以降的现当代中国作家,面对着从“西风东渐”到“全球化”浪潮的强劲冲击,出于“别求新声于异邦”的良好愿望,大都将艺术借鉴和审美汲纳的目光投向了国外文坛,其中特别是投向了西方文学;而对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他们一般都表现出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忽略、轻视,乃至贬抑和冷漠。而在这方面,《红楼梦》无疑是个特例。这部于清代乾隆年间甫一问世即不胫而走的长篇说部,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不仅没有因为社会变迁和西风弥漫而淡出文坛;相反,它凭借自身非凡的审美成就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始终扮演着久负盛誉、独领风骚的角色,进而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进行艺术探求时,绕不过去的创作营养和文学资源。

内容概要

  《百年一觉红楼梦》主要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读《红楼》、谈穴红楼移、品穴红楼移,大都是率性而为,有感而发,少禁忌,无框框;更多地带有文学的目光,更切合创作的实际;见他人所未见,言他人所未言;饱含着艺术的气质,有一种美的感染力。

书籍目录

人情小说《红楼梦》《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一种解释论晴雯的头发节本《红楼梦》导言《红楼梦》写作技巧一斑小红——《红楼梦》今读之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红楼梦》的风格读《红楼梦》后的一点感想《(石头记)交响曲》序“觚腿耸”和“点犀盂”——关于《红楼梦》注释一点商榷葫芦庙与馒头庵——《红楼梦》杂谈之一小红论想入非非《红楼梦》与南京的关系读了红楼梦贾宝玉的出家(节录)漫谈“大观园”门外谈“红”红学献疑读《红楼梦》管窥论《红楼梦》(节录)《曹雪芹》前言《红楼梦》杂说《红楼》文化有“三纲”恭王府小记生小说红楼红楼梦插曲之一——高鹗、袭人与畹君该是更好地读《红楼梦》的时候了宝玉为什么不喜读书?说不清的曹雪芹(节录)一门挣脱枷锁的学问应该学习的东西我写《红楼梦断》《红楼梦》笔谈《红楼梦》人物赞《金瓶梅》与《红楼梦》红楼非梦抄录“脂评”贾宝玉与“第三种人”时间是多重的吗?《红楼梦》对《游园惊梦》的影响秦可卿原型揭秘域外人谈红楼史湘云是“禄蠹”吗?恭王府花园寻梦何来群芳聚《红楼》意淫的哀伤——读《红楼梦》随想漫谈《红楼梦》后记

章节摘录

  文章有典雅的,有闲适的。女人打扮有浓妆的,有淡抹的。做人有规矩的,有天真的。处世有认真的,有飘逸的。谁也知道,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而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读《红楼梦》的人,或偏于黛玉,或偏于宝钗。偏于黛玉的人,也必喜欢晴雯,而恶宝钗,兼恶袭人。女子读者当中,做贤妻良母好媳妇的人,却常同情于宝钗,而深恶晴雯,完全与王夫人同意。这里头就有人生处世的真理存焉。大抵而论,阮籍、嵇康之辈,必喜欢黛玉,喜欢晴雯;叔孙通二程之流,必喜欢宝钗,而兼喜欢袭人。袭人后来嫁蒋玉函,许多男人读者唾骂,那是另一件事,是理学妖孽之所为,因为与理学之贞节观念冲突。大概袭人若终身不嫁,或学鸳鸯上吊自尽,必博得那些儒者的恭维。这是话外不提。我认为袭人之行为人品,比大观园任何男子还强。何以《红楼梦》的男子,都那样不行,都是泥做的(贾政在内,贾赦、贾琏,更不必说),这又是话外。宝钗与黛玉相对的典型,或者依个人的好恶,认为真伪之别,但是不是真伪二字可了。飘逸与世故,闲适与谨饬,自在与拘束,守礼与放逸,本是生活的两方面,也就是儒、道二教要点不同所在。人生也本应有此二者的调剂,不然,三千年叩头鞠躬,这民族就完了。讲究礼法,待人接物,宝钗得之,袭人也得之。任性孤行,归真返璞,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反对礼法,反对文化,反对拘束,赞成存真,失德然后仁,失仁然后义——这些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此黛玉及晴雯之所以不得不死,得多少读者挥同情之泪。若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我们犹念念不忘。所以读者爱晴雯的多。但是做人道理,也不能以孤芳自赏为满足。我想思想本老庄,行为崇孔孟,差为得之。梭罗(Thoreau)有一句沉痛的话:“我们在过成年人的生活,想要说出童年时的梦境,但是未找到怎样说法以前,这梦境已经幻灭了。”(他日记里的话)这也是《归去来辞》,勿以身为形役,何以存真,何以养生,何以保身的根本处世问题。蘧伯玉行年五十,尔后知四十九年之非,也是迷梦中的幻觉吧。

编辑推荐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品《红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比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年一觉红楼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