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与汉代经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解丽霞  页数:456  字数:35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解丽霞编著的《扬雄与汉代经学》。《扬雄与汉代经学》的内容简介如下:
在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纷争的情势下,扬雄的经学独立于官方经学传承谱系,表现为“既批判今文经学又吸取其知识资源、既偏重古文经学又与其为学目的不同”的特点,他与汉代经学的复杂关系也由此展开。扬雄提出“要合五经”的经学立场、“《易》为经首”的经典次序、“约卓艰深”的释经原则;他“综参古《易》”,建构了与汉易主流不同的易学体系;他仿《论语)作《法言》,从“儒道互补”转向“醇儒”。扬雄的“恶虚妄”与与西汉孟京象数易学、董仲舒今文春秋学、谶纬学说的“好灾异”形成鲜明对比;而扬雄的“学为道”与刘歆、王莽的“学为术”也完全不同;他承传了汉代费直古文《易》学“义理释经”的传统,影响了汉末魏初《易》义理学的兴起。

作者简介

  解丽霞女,1973年生,山西万荣人。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在《哲学动态》、《现代哲学》、《学术研究》、《周易研究》、《孔子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主持多项省厅局级项目。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今古之间:扬雄的经学史定位
一、从赋到经:“壮夫不为”的辍赋因由
二、今古纷争:模拟经典的经学背景
三、“要合五经”:扬雄经学的基本观念
第二章 经学建构:拟《易》作《玄》
一、综参古易:《太玄》的易学渊源
二、经传分立:《太玄》的解易方式
三、重构象数:《太玄》的赞易之道
四、取道宗儒:《太玄》的义理诠释
第三章 经学转向:仿《论语》作《法言》
一、《易》到《论语》的转向解读
二、释《论语》:尊孔举颜与君子之道
三、仿《春秋》:品评历史与《史记》《新论》
第四章 恶虚妄与好灾异:扬雄与汉代今文经学
一、同象数别义理:《太玄》与孟、京易学
二、建体系别天人:扬雄与董子经学
三、取《易纬》驳谶符:扬雄与谶纬学说
第五章 学为道与学为术:扬雄与汉代古文经学
一、正今文倡古学:扬雄与刘歆古文经学
二、道不同不为谋:扬雄与王莽古文经学
三、承传“义理释《易》”:《太玄》与《易》古文经学
结语
附录一 《太玄》史料汇集
一、古代学者论《玄》辑要
二、古代学者《太玄注》序、说
附录二 扬雄思想研究综述
一、关于扬雄《太玄》的研究
二、关于扬雄《法言》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后记

章节摘录

  对象的研究彰显的是方法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是通向真理的路途”,说明中西哲人对研究方法的重视,而近年来学术界不断追问的“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再把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引借西方哲学的研究框架、解释方法似乎必然造成中国哲学的“变形”;回归传统的中国经学研究方式,在中国哲学现代学科范式已经成熟的时代下,回归就显得不太可能和不合时宜。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中西哲学研究方式,其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在方法论上的差异的体现。在对“扬雄与汉代经学”的研究中,我一直思考如何综合运用中西哲学研究方法,现将本书在方法论上的结论和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看法简述如下:  (1)就经典的研究而言,重在解释,中国传统的解释学和西方现代的解释学理论有相通之处。比如中国古典解释学讲“知人论世”,西方解释学讲“文本和作者的历史背景”;中国古典解释学讲“言意之辩”,西方解释学讲“语言在说”;中国古典解释学讲“以意逆志”,西方解释学讲“视域融合”。就二者在理论上的相通性来讲,说明我们至少在解释学方法上没必要刻意寻找二者的差异,这也就为我们在经典解释中融合中西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2)对于长期浸染在西方思想与方法氛围中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下的工作是要重新审视并重视中国古典的解释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崇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扬雄与汉代经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