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胡嚼文人

出版时间:2003-03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曾祺 汪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最近一两年,坊间关于饮食文化的书籍颇多,其中不乏一些好书。被称为“美食文学革命家”的沈宏非写的《写食主义》,还有赵珩老先生的《老饕漫笔》都算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特别是那本《老饕漫笔》,光文章标题就十分诱人,譬如蜜汁红苕、中山公园的藤萝饼、辉县吃海参、镇江端午鲥鱼肥、塔尔寺酸奶、药羹鲈脍的寂寞等,还有很多。至于那些
菜名则更加诱人,看书看得流口水毕竟不是什么雅事,就暂且作罢。
而对于一本谈吃的书来说,不仅写的必须是美味,更要写得好看,把其中的精髓点出来。汪朗在《财经》杂志上写专栏,便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及极至。虽说他不是赵珩老先生那样吃遍大江南北几十年的老食客,但用书本知识来弥补实践经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更何况,汪朗引经据典,把吃写得活灵活现,极其好看。其中的笔调,隐约中又与他的父亲汪曾祺老先生有几分相似。
加之这是一本“父子书”,一本书这边是父亲的文章,翻过来,另一边则是儿子的文章。“汪氏父子闲说饮食”的名头,也使得阅读的兴趣陡增。
汪曾祺老先生的小说素来以艺术品位见长,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名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描写的风景简单而素朴。艺术价值曾经在很长时间内被人忽视,因而,汪曾祺、废名等人的小说被人重拾,也算是一件幸事。而这一风格,在谈饮食的《四方食事》里亦十分明显,小说家的笔法写此类散文,也受到不同寻常的效果,更何况汪曾祺这样的作家向来对生活有着细心的观察。而汪朗的风格,较之父亲,在闲情之余还多了些发散性的东西。谈吃的间隙,汪朗常常不经意却又像是行文中刻意的伏笔,一个散发就讲出些微言大意来,这大概便是他的文风。而汪曾祺则多半在吃言吃,间或着讲点人情故事,也是别有情趣。
文人谈吃,进而时常做一些闲情文章,是惯有的事情。在闲情方面,梁秋实的散文历来被人称道,周作人写散文谈北京的茶食,也有别样的意味。至于这本汪氏父子书――《胡嚼文人》和《四方食事》,显现的仍是精致和有趣。
文化随笔,沉重的历史感是一种风格,轻松闲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风格。

书籍目录

五味
四方食事
寻常茶话
吃食和文学
做饭
菌小谱
鱼我所欲也
肉豆饮水斋闲菜
食道旧寻
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食物
豆腐
干丝
手把羊肉
豆汁儿
面茶
贴秋膘
韭菜花
宋朝人的吃喝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方食事·胡嚼文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