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华

出版时间:2004-0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建林 编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前言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赵建林君打来电话,告知他选编了两本书,分别是有关北大和清华的文章或重要文献,并且做了一些编后点评,想请我为这两本书写个序。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便是自己不够资格来写这样的序。因为要为有关这样两所中国最高学府的文献选编写序,理应邀请德高望重且曾在这两所学校长期任教的老先生赐墨才显得厚重和审慎。既然没有推辞掉,便只好说些肤浅的话来为这样有价值的选编整理工作喝彩。当然也要乘着这机会抒发些个人的感慨。  我对赵建林君的了解源自一次暑期实践考察。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双学位课程学生先后讲授“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引起不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热情。我还指导学生在课后组织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讨论,准备在条件成熟时组织学生实习考察。2001年夏天,其中的一位学生殷浩在北大校团委的支持下,组织了大学生暑期实践东北企业考察团,考察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于是我被邀请作为带队指导老师一同前往东北考察访问。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与赵建林交谈的机会很多,交谈过程中我感觉他有些少年老成,虽然脸上的稚气尚未褪尽,但其思维和语言似乎要比他同龄人成熟很多。此外,从他的谈吐中亦可看出其国学功底也远超出一般文科本科生,并且还给自己起了诸如“行枚居士”、“芷园散客”、“清园散客”这样的雅号。当时他透露出自己将追随葛兆光先生治学,我很为他高兴,并且就我知识所及给予他一点参考意见。我们的交谈没有特定的主题,但凡兴之所至,无不涉猎。在他面前,我也没有所谓“师道尊严”之虑,就像是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因此我们的谈舌可以说是尽兴而不设防。从火车硬座到颠簸的大巴后排,再到海轮上闷热的五等舱散席,旅途中有了这样的谈话,时间便消逝得很快。  这两本书中选编了不少珍贵而富有长远价值和意义的文献,其中有些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如果没有建林君的勤奋努力,我们大家恐怕准以较为集中地读到这样有分量的文字,也就少一些受到思想感染和隋神激荡的机会。建林的文字较为凝练,选编和点评的侧重点自然也有他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为我们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参照点。  当然,这项工作也并非全无可以改进之处,我对这两本书中的“大事记”就不太认同,无论是事件的选取,年份的取舍还是表述的角度和语言,都还有可供商榷之处。比如“1948年北大解放”,“1974一年蒋南翔被解放”,“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后来朱镕基总理出任院长”,“1987年全国名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名第一”,“2003年清华大学是为新时代中国最高学府”这样的表述和词句恐怕就难以被许多严肃的学者或读者所接受。  身处大学之中,尤其是任教于这样两所世界闻名的大学之中,我们当然会感到自豪和责任重大。今天国内的大学虽然在设施条件和信息传播方面比过去进步了许多,但在人文精神、学术自由、治学敬业、诲人不倦以及行政管理、教学科研辅助与后勤服务的态度方面仍然差强人意。  “象牙塔”中的人们似乎越来越向权势和名利靠拢,看起来有些人得到的越来越多,实际上他们已经离真正的学人越来越远,因此他们实际上所失去的也越来越多。学术尊严在官僚等级和种种实惠面前常常是节节败退,就连院士也需要攀附上“副部级”待遇才算是修成正果。这也是近年来人们更加追思和怀恋20世纪20至40年代北大、清华令人向往之人文学术环境的原因之一。  窃以为所谓“大学之魂”在于特定大学或所有大学所普遍追求的独立价值观,不为时世权势所转移,不为金钱、虚荣所诱惑,不为压力而折腰。凡学人皆应以追求真理学问和社会共同福祉为己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独为稻粱或名利所谋乃君子之度,不以个人私利为重而持天下之公论者,当为天下所重。  吾辈虽晚,亦不应甘落先贤之后,自当集天下有志有识有才者之力,重振大学人文精神之风,树学人自由傲视之风骨。21世纪的大学不应是没有大学独立自由之灵魂和风骨的教条传播之所,而应是探究真理,论辩学问,开社会风气之先的思想之源。  重温这两本书中的重要文献和新近文章,会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引领和启迪,更会使我们鼓起勇气,增强信心,要让大学成为全社会所依赖和敬重的精神家园,能够补充营养和动力的加油站,在这里他们可以寻求到一片追求学问与真理的净土,可以自由地思想和质疑的空间。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学,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失去?  2004年2月29日于北大燕北园

内容概要

  清华被层层理想化,清华被掏空了内容,清华被当作参照物,清华被割断于自己的历史之外,真实的清华是什么样子?   一个曾就读于北大、清华两校的普通学子,心里刻着两所大学的精神烙印,经过七年的碰撞与契合,铸造出一种朴实而超迈的性格,他奖以他的视角向我们解读清华。   重温这本书中的重要文献和新近文章,会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引领和启迪,更会使我们鼓起勇气,增强信心,要让大学成为全社会所依赖和敬重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们可以寻求一片追求学问与真理的净土,可以自由思想和质疑的空间,能够补充营养和动力的加油站。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学,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失去?

作者简介

  赵建林,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200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攻读中国思想史硕士研究生,兼习法律。著有诗集《芷园诗存》、散文集《芷园心史》、读书札记《芷园沉思录》等。

书籍目录

追寻大学之魂(夏业良)第一篇:清华精神梁任公先生演说词(梁启超)学问独立与清华第二期事业(梁启超)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罗家伦)大学一解(梅贻琦)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梅贻琦)清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冯友兰)论大学教育(冯友兰)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徐葆耕)校歌与清华传统(徐葆耕)清华校格(清华梦忆)(季羡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浅析(刘鄂培)第二篇:名师掠影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孙敦恒)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劳 干)一代学人赵元任(黄延复)传统文化的浪漫主义者——吴宓教授(孙敦恒)清华才子钱钟书(孔庆茂)金岳霖先生(汪曾祺)冯友兰在清华(李中华)在曹禺墓前(宗 璞)激情的归途——谈闻一多(许纪霖)朱佩弦先生二三事(吴小如)吴晗与清华(苏双碧 王宏志)一代名师雷海宗(齐世荣)潘光旦执教清华19年(孙敦恒)我在清华教体育(马约翰)我的老师吴有训(于光远)仁者风骨——记顾毓诱先生(邢霄若)一代宗师梁思成(吴良镛)华罗庚在清华(刘文渊)钱学森印象(胡士弘)杨振宁情系清华园(徐胜蓝 孟东明)第三篇:清园琐忆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虞佩曹)清华八年(节选)(梁实秋)三年清华生活的回忆(傅葆琛)校园中的“家”——忆八级女同学在静斋(郑 秀)旧清华杂记(陶葆楷)回忆在清华的岁月(张岱年)清华记趣(邓云乡)校园乐声(程不时)萤火(宗 璞)在清华的日子里(柳至和)毕业十年漫记(范宝龙)可识清灵华秀女(诸葛越)清华五年(燕 儿)两岸倪维斗(倪维斗)第四篇:清华风物清华园(黄延复)清华学堂(黄延复)二校门(黄延复)水木清华(黄延复)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黄延复)科学馆(黄延复)大礼堂·同方部(黄延复)大图书馆(黄延复)清华园90年的变迁(苗日新)第五篇:清华新视角清华园感言三则(葛兆光)人文清华(尹 鸿)认同与感受(万俊人)以清华校史见中国命运(张天蔚)90年锻造清华精神(牛金荣)清华文科:能否再造辉煌(宋晓梦)北大人的自由与清华人的自由(徐晋如)审视“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赵建林)附录:清华大学史志简编(赵建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读清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