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编访谈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冯艳冰  页数:206  

前言

  编辑就是力量 冯艳冰 世界原来是“编辑”出来的。 经验经过编辑成了知识,知识经过编辑出现了学问,学问经过编辑成了 思想,思想经过编辑就成了学说,学说经过编辑就成了学派,社会经过编辑 就出现了集团,集团经过编辑就出现了政权,政权经过编辑就出现了国家, 国家经过编辑出现了联盟,等等。 在人类整个的文明时代,广义的编辑是人类面对世界改变世界的一种极 为普遍的手法和技巧,它运用分类、编码、组合等整合的方法处理不断累积 起来的经验、知识以至社会能量,形成新的知识和能量,这样,才有效地记 忆和梳理了人类科学技术方面的思想和创造发明。编辑就是生产力,是文化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世界的确是编辑出来的,如果说知识改变了世 界,那么,我们都不难同时得到一个逻辑结论:编辑改变了世界! 就文学而言,文学编辑不仅是在作家完成其创作后的文本编辑,而且是 文学产品的经营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参与者和文学产 品的最终完成者。不论就发现好稿还是编出好稿,没有伟大的文学编辑,就 不会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作家只能完成他的创作却不能完成他的作品,完成 他作品的人还有编辑。编辑不仅要从文字修辞审美学的角度完成作品创作的 最后一道工序,而且要为这一作品设计一个环境空间,比如栏目的空间、整 刊整书的空间、艺术潮流的空间、理论空间、读者空间甚至未来空间。所以 ,文学编辑不仅编辑作品,他们还编辑了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因为编辑系统不仅直接切人单体的作品,还更大意义地影响着文学发展的速 度和进程。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与五四时期新文学有着同样崇高地位、注定在中国 的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当代新时期文学,从最正面的角度看,它的起点 正是从文学刊物开始的,同样,刊物的起点恰恰又是从编辑开始的。这份崇 高和光荣,不仅是属于作家的,同时也是属于文学编辑的。 2003年末,仅始于一个较为简单的灵感,在编辑部支持下,我提出、策 划并着手创办了“名编访谈”这一栏目。当时连我自己也深感心有余而力不 足,抱着一试水深的念头,生怕别人不搭理、不接茬、不给稿,难以继日。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大多与我素昧平生的国内文学界当下顶级的著名编辑, 基本是从我打通的第一个电话开始,就给了我信心和暖意。更使我意外的是 ,这一栏目推出后,竞在文学界引起了反响。于是,我欲罢不能,这个栏目 一下就持续了八个年头,共有二十三位名编接受了我的采访。随着访谈范围 的不断扩展和主题提炼的逐渐深化,组稿计划也日渐严密,我似乎也从最初 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的窘境中解脱出来,从简单提问、交流不多、不敢伸 张辩解的心结情境转到有问、有述、有论、有商榷的自由状态中。 高贵而谦逊,睿智而忠厚,宽容而矜持,是这些各大刊物的名编给我留 下最深刻的印象和精神感染。大家就是大家,名家就是名家!我相信,读者 从他们的谈吐中也不难领略到他们的方家风范。他们大多为中国当代文学编 辑队伍“第二代”领军人,在编辑的岗位上亲历和见证了中国当代新时期文 学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下的初潮、大潮等几个发展时期 的历史事实。在新时期文坛上和新世纪文坛上,他们不仅是影响了中国文学 的一线编辑,他们几乎同时也是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作家甚至是一线的著名作 家。他们学识渊博而不据典不化迂腐泥古,其专业深度也是具有学界高度的 。与他们的对话,涉及了当下文学面临的最基本的主要问题,涉及了文学思 潮、理论、创作、作家、流派以及文学艺术产业、社会发展等各种学科理论 和实践现状。在文学的舞台上,我们能见到的大多只有作家和作品,文学编 辑几乎一直都是站在舞台后面,当然,他们的信念是通过刊物说话。这次大 面积的访谈,多少使我们得以从有几分私密的角度看到了他们的个人抱负、 审美情趣、生活格调,使人不无目睹高人真容的快感。因而可以说,这本书 从一个不容忽略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当代文学的全息现实,它为研究当代中国 文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读本。 这场持续了近八年的采访,至今似乎还意犹未尽,因为由于各种条件限 制,许多应采访的大家还未及采访。说实在的,我真想使我的采访不断地继 续下去,无终无了,因为与他们对话是一种精气神都受益的深度享受。 衷心感谢名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内容概要

  《名编访谈》以笔谈对话形式,由国内文学期刊著名编辑 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走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名 编访谈》内容涉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当代文学 思潮的发生与变化、文学期刊办刊策略和市场定位、当代文学作品问题的解 读与分析等等。在这一系列精彩的问答中,青年写作们还可循着这些名编的 心理轨迹,管窥文学创作的规律。

书籍目录

生活比文学更重要——《小说选刊》原副主编冯敏访谈录(冯敏冯艳冰)主编的刊物——《小说月报》主编马津海访谈录(马津海冯艳冰)双重视阈——《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访谈录(王干徐则臣吴玄)力求经典的刊物——《新华文摘》陈汉萍副编审访谈录(陈汉萍冯艳冰)发现之旅——《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访谈录(李敬泽冯艳冰)且与岁月慢慢行——《山西文学》原主编韩石山访谈录(韩石山 冯艳冰)立在文学发展的潮头——《作家》主编宗仁发访谈录(宗仁发冯艳冰)编辑与写作的完美追求——《十月》副主编周晓枫访谈录(周晓枫冯艳冰)把每一期杂志当成创刊号来办——《天涯》主编李少君访谈录(李少君冯艳冰)共同度过——《收获》副主编钟红明访谈录(钟红明 冯艳冰)做最好的汉语文学杂志——《钟山》原执行主编贾梦玮访谈录(贾梦玮 冯艳冰)无奈·困惑·徘徊——《时代文学》原主编李广鼐访谈录(李广鼐 冯艳冰)对当下时代要保持清醒——《黄河》原副主编谢泳访谈录(谢泳冯艳冰)坚守花城——《花城》主编田瑛访谈录(田 瑛冯艳冰)激情和责任——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章德宁访谈录(章德宁 冯艳冰)袁敏的江南——《江南》主编袁敏访谈录(袁敏冯艳冰)烟花三月下扬州——《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访谈录(程永新冯艳冰)就《当代》答客问——《当代》主编潘凯雄访谈录(潘凯雄冯艳冰)诗歌:选择爱、良善、智慧和正义——《诗选刊》主编郁葱访谈录(郁葱冯艳冰)文学杂志仅有文学理想是不够的——《美文》常务副主编穆涛访谈录(穆涛冯艳冰)我的写作与生命同在——《星星》诗刊主编梁平访谈录(粱平 冯艳冰)妹娃要过河:遥远而明亮的路——《民族文学》主编叶梅访谈录(叶梅冯艳冰)一个以文学为信仰的编辑家——《山花》原主编何锐访谈录(何锐冯艳冰)

章节摘录

  冯艳冰:艺术要求小说具备的艺术特质可能很多,但总有一些是必备元 素,就此而言,小说艺术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可以举例分析吗? 冯敏:第一位的当然是它的思想艺术内涵了。一部优秀叙事作品所表现 的,一定是一个民族的风俗史和心灵史。它首先属于这个民族——从这里走 向世界,走近人类普遍的经验和情感形式,这一点很重要。对域外优秀文学 的借鉴学习,一定要有本土化的过程,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只能永远跟 在别人后面爬行,我们会丧失想象力。从技术层面上说,有两个问题应该尽 快解决:语言关和叙述关。写小说和写散文不同,写小说需要训练,不断的 自我训练。散文无法,而小说有法。能否把创作者所闻所见以及内心感受用 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写小说的人是个考验。我们面对的世界 是有结构的,各式各样的结构。作家如何面对它?叙述关就是结构作品的能 力,是一个能否将故事进行到底的问题。有的年轻作家写了几个短篇出了名 ,马上急功近利地去写长篇,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作品一拉长,经验长度 不够,结构乱哄哄,所发议论也多属常识性的一一诸如猴子变人之类。这样 的作品可以上排行榜,却永远不具备独立的文本意义。我看小说,首先看语 言,语言不美难为一流。语言是小说小元素中的基本元素,是盐。小说文本 无法被影视作品替代,原因在此。影视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把高雅向通俗方 向阐释,把通俗向高雅方向阐释。一流小说是对母语的贡献,所以一流小说 改编影视都不成功,也无法超过原作,倒是二三流作品比较适合改编。 要我举例,我还是首先举语言的例子。好语言以一当十,是经过锤炼的 ,汉语如此,外语亦然。去年我在鲁院作家班讲过这样的观点:书写工具的 进步带给我们的却是语言感觉的退步。当时我开玩笑说,每人发给半间屋子 的竹简,码蜂窝煤似地码上。然后宣布大家可以刻小说了——精练了。用电 脑写作无可厚非,用毛笔用钢笔用电脑写都无所谓,重要的还是语感。你是 作家,我们就要对你的语言有要求。钟阿城的语言好,会用动词,动词不够 用时,他就活化词性,把名词形容词动词化。我之所以特别看重作家用动词 的能力,是因为动词最具有穿透力,最能抓住描写对象。当一个小说家在小 说中写“今天天气多么晴朗”时,他等于什么都没说。影视脚本可以这样写 ——怎么晴朗,可由导演分镜头去解决。写小说不行,小说家自己看不到的 东西,读者也不会看到。 冯艳冰:《小说选刊》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选刊,而您作为资深的编辑, 在日常的选稿当中,一方面,有没有因坚持选稿原则而得罪一些作者,甚至 是个人关系很不错的朋友;另一方面,又出于一些别的什么原因照顾过什么 稿子?选稿时您是否对一些文化大省比较关注而对一些边缘的省市有所忽略 ? 冯敏:我明白你问这个问题的用意,要害是我上没上过关系稿,有没有 过照顾?明确地回答:有照顾,不止一次。但是我只照顾刊物,不照顾作家 。在可上可不上的作品中,我们的确考虑过刊物之间的均衡。没有原发刊物 编辑们的辛苦劳作,我们选什么?因此我对原发刊物的编辑同仁,始终有种 感激之情。在作品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的确有过照顾。我在作家里有一 些朋友,越是这些人,下他们的稿子心理越没负担——朋友嘛,应该互相理 解。从我当《小说选刊》编辑起,就负责许多边远省份的刊物,我对它们没 有忽略过。那上面有些作品如果发在中心城市的大刊名刊上,也许我不会考 虑。但是发在边远省份的刊物上,就要细读要权衡。当然,它必须是达到转 载底线的要求。如果不选谁的作品就是得罪了谁,那真是别无选择。好在我 不是个内心很脆弱的人一一别人怎么评价,我不是很在意。 冯艳冰:广西近年的创作可谓热闹非凡,但让人感觉似乎总有一个断层 ,您对东西、鬼子之后的其他后起之秀有什么更多的建议?  ……

编辑推荐

  《名编访谈》从一个不容忽略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当代文学的全息现实,它为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读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编访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