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刘三姐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黎学锐  页数:125  

前言

在恢弘壮阔的中华文明史中,广西无疑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传奇。    这片被北回归线横穿的土地,峰峦清奇,江海瑰丽,更兼有丰饶的物产,绚烂的风情。早在远古时代,广西文化即从骆越发轫,而后几经浴火重生,终至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五千年的文明流变构筑成一幅连锦不断的时间图景,在其中,我们看到忧伤的柳宗元,不羁的黄庭坚:寂寞的苏轼和孤独的秦观,还有寄情山水的颜延之和浪迹天涯的徐霞客……他们由北而来,以流放者之名,更以中华文明传播者之名;我们看到思考的牟子,行动的陈宏谋,多情的王半塘和多才的石涛,还有指点江山的石达开和镇守边关的刘永福……他们由南而去,以广西人之名,更以中华文明缔造者之名。    风云际会,英雄来去,历史在时光的流逝中成为永恒。历史之价值何在?孔夫子一句“温故而知新”足矣。然而它却只呈现于有历史感的人——历史感又由何而来?这首先是一种责任感,是对于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它给予我们以文化身份,解释我们“从哪里来”,又昭示我们“到哪里去”,是我们得以安身立命于当下、运筹帷幄于将来的根本。    一个伟大的民族从不缺乏历史文化责任感。在现代文明勃兴的今天,唤醒历史意识,倡导文化认同,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广西历史文化出版工程”的一个重大项目,《广西文库》旨在对广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文库以延绵五千年的广西历史文化为背景,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遗迹、风物、景观等进行全景式扫描,从中梳理出最具学术文化价值的亮点,着力对之进行学术性的书写和通俗性的呈现,以“点”的精彩,表现“面”的厚重。我们的意图是通过对历史的重现与文化的复原,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的价值,重构广西人的精神文化故园。    阿尔卑斯山脉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停一下,等等我的灵魂!”出版《广西文库》,何尝不是出于同样的用心!

内容概要

  《刘三姐歌谣》以刘三姐山歌为线索,开始追寻山歌在壮族人历史前行中的步伐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作者通过对深入壮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民俗习惯,让读者对刘三姐传说的摇篮——壮乡有清晰的了解。跟随着图书记录的方向前行,读者会愈发感觉自己深处在歌的海洋,读到最后,自然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经典歌谣产生于勤劳勇敢的壮乡人民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作者简介

  黎学锐,于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长期研究广西民俗文化,对广西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了解,是广西新生代地方文化研究者代表。

书籍目录

一、岭南风物育歌才,人人生来爱唱歌
二、歌圩造就刘三姐,唱好山歌得登仙
三、三姐歌谣出宜山,传遍天下名远扬
四、既是仙家又是神,三姐歌谣非凡尘
五、三姐歌谣讲韵律,句式结构成一体
六、三姐成仙歌还在,千年万代唱不完

章节摘录

“歌谣”这个词其实是到了汉代才出现,汉代之前,“歌”和“谣”两者是分开的。《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日:“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注本《毛传》是这么解释“歌”和“谣”的:“曲合乐日歌,徒歌日谣。”也就是说“歌”和“谣”的区别在于,“歌”可以合琴瑟之乐而唱,“谣”不合乐徒歌而已。  经过几千年的语义演变,今天我们所说的歌谣主要是指:    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集诗歌与音乐于一体的作品。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叠句、和曲调等形式特征,形体比较短小,字句比较整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    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谣各有特点,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唱的歌谣也是各不相同。比如草原民族蒙古族的歌谣粗犷辽远,海洋民族京族的歌谣则清脆甜美;而同是汉族歌谣,北方的较为直率豪放,南方的则以柔美含蓄见长。    位于南方的广西古为百越之地,属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歌谣。其中最优秀、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三姐歌谣,它是广西各民族歌谣精华部分的结晶。    要说刘三姐歌谣,必须得先了解孕育刘三姐歌谣的环境。    在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前,百越大地上早就有不同部落的人群在繁衍生息。在这片峰峦叠嶂、江河密布。、瘴气充塞、野兽横行的土地上,先民们经过漫长岁月的拼搏与斗争,逐渐孕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气质与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中爱唱歌便是百越人最突出的气质特征。    说到百越人民爱唱歌,有一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越人歌》不得不提,这首歌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中有记载: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一首和王子的故事有关的歌。    王子的大名叫熊子皙,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孙子,因后来被封为鄂君,人称鄂君子皙。不过,和自己功勋卓绝的老祖父相比,鄂君子皙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最后还因为和自己的亲兄弟争王位落败而不得不自杀,因此在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关于他的事迹只有寥寥几笔。    本来鄂君子皙是注定要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谁知一首《越人歌》却让他得以咸鱼翻身,名字一再被后人提起,风头反倒比他那几个先后夺得王位的亲兄弟强劲得多。    话说鄂君子皙长得人高马大、风流倜傥,有一天,他坐船出游,给他划船的越人船夫见他貌形俱美,不由心生爱慕,抱着船桨唱起歌来:    滥兮□草滥予?昌□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慢随河湖。    越人船夫的歌声缠绵悱恻,悠扬婉转,娓娓动听。鄂君子皙虽然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被歌声打动,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越人歌》)。当听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时,鄂君子皙早已了然于胸,即刻回应以行动:“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后来,“鄂君绣被”便和“断袖余桃”、“龙阳之癖”成为同义词。    不过后世好事者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将越人船夫换成了越女,并将它塑造成了中国古代版的“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由此故事得以更广泛流传。    当然,故事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故事中的那首歌。当故事中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烟消云散,千百年来,只有《越人歌》依然在历史长河中绵绵流淌,传唱至今。    当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地把玩这首歌时,心中肯定都在想,那个开口一唱就让平日里听惯王室音乐那种金钟叠奏、玉磬和鸣交响声乐的楚国王子神魂颠倒的越人到底是谁,他当时唱的到底是什么歌呢?    两千多年来这一直是不解之谜。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壮族语言学家韦庆稳先生根据自己多年对壮语的研究,发现《越人歌》原歌记音以及翻译后的句式都与壮语语音、句式相近,并将之与壮语对比,作了词对词、句对句的直译。    《越人歌》原文记音:    滥兮□草滥予?    昌□泽予?    昌州州谌。    州焉乎秦胥胥,    缦予乎昭澶秦逾渗。    惺随河湖。    壮语直译:    晚今是晚哪?    正中船位哪?    正中王府王子到达。    王子会见赏识我小人感激感激。    天哪知王子与我小人游玩,    小人喉中感受。    汉语译文:    今晚是什么佳节?    舟游如此隆重。    船正中坐的是谁呀?    是王府中大人。    王子接待又赏识,    我只有感激。    但不知何日能与您再来游,    我内心感受您的厚意。    韦庆稳先生根据对比结果,指出这首《越人歌》是一首古壮族山歌。最明显的相同点是《越人歌》的起兴句“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和现今仍在传唱的许多壮语山歌起兴句如出一辙。在今天的壮语山歌中,“罕尼罕嘎玛”(今夕何夕兮)、“稳尼稳嘎玛”(今日何日兮)、“比尼比嘎玛”(今岁何岁兮)仍然是常见到的起兴句式,由这种句式引发出对今晚、今日、今岁景象的感慨抒情。至今仍广泛流传的壮族经典歌谣《嘹歌》里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山歌:    今日什么日?    抽烟没有艾。    没有艾打火,    没有人解愁。    今晚什么晚?    浓云罩大地。    走路不见路,    进妹家歇息。P2-7

编辑推荐

一个伟大的民族从不缺乏历史文化责任感。在现代文明勃兴的今天,唤醒历史意识,倡导文化认同,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广西历史文化出版工程”的一个重大项目,《广西文库》旨在对广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    这本由黎学锐编写的《天国的西山》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歌谣刘三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刘三姐,她的歌谣更是耳熟能详
  •   内容不错,比较适合做论文研究时的参考文献
  •   送货很快,包装不错,印刷很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