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月亮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曼琳  页数:2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白银的月亮:阿赫玛托娃与茨维塔耶娃对比研究》结合对20世纪的时代背景和俄罗斯文化语境的观照,用对比的方法对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的创作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诗人的个性与命运、交往与生平出发,以她们在国外的流亡生活和国内的诗学流亡来透视20世纪俄国诗人的悲剧性命运和他们对诗歌和语言的忠诚。比较两位诗人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她们不同的创作意识和诗学特征,阐述两位诗人诗歌美学的独特构成,发掘她们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诗学观和审美倾向,探讨两位诗人对后世俄国诗坛产生的不同影响。

作者简介

  徐曼琳,女,1967年8月生于重庆市,汉族,文学博士,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1989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2000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学;2005年一2006年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访学;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布罗茨基眼中的阿赫玛托娃与茨维塔耶娃》、《从挚爱到疏离》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合作出版《俄语实战口译》教材一部。

书籍目录

绪论 白银的月亮第一节 俄罗斯学界对阿赫玛托娃的研究综述第二节 俄罗斯学界对茨维塔耶娃的研究综述第三节 国内学界对两位诗人的个体研究第四节 两位诗人的对比研究综述第一章 诗人与命运第一节 个性与命运第二节 通信与会面第三节 相互的献诗第二章 诗人与传统第一节 月亮辉映太阳之光一、阿赫玛托娃与普希金二、茨维塔耶娃与普希金第二节 象征主义的余音一、阿赫玛托娃与象征主义二、茨维塔耶娃与象征主义第三章 诗人与爱情第一节 爱情观之比较第二节 爱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第三节 爱情诗的情感表达第四节 爱情与创作第五节 女性诗歌--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第四章 诗人与城市第一节 莫斯科与彼得堡--对立与竞争一、莫斯科--一个城市的神话二、彼得堡--一个城市的梦呓三、对立与竞争第二节 彼得堡--苦涩的爱一、生命的摇篮二、文化的圣殿三、历史的记忆第三节 莫斯科--浴血的凤凰一、三塘巷时期的莫斯科二、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三、战争和革命中的莫斯科第五章 诗人与祖国第一节 动荡中的选择一、动荡的时代二、“我淡然不为所动三、“祖国是无可争辩的记忆与血液”第二节 天国的侨民与哀泣的缪斯一、流亡中的乡愁二、哀泣的缪斯第三节 诗人眼中的祖国形象一、“异地啊,我的祖国”二、故乡的泥土第六章 诗人与诗艺第一节 不同的诗学观一、阿克梅派的忠实践行者二、特立独行的个性诗人第二节 “维纳斯是双手的手艺”第三节 “手艺的秘密”总论第一节 诗歌精神一、对诗歌的忠诚二、对世界的“拒绝”与“接受”第二节 审美意识:诗画观与诗乐观第三节 两位诗人对后世的影响--以布罗茨基为例参考文献附录阿赫玛托娃与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大事记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个性与命运  安娜·阿赫玛托娃原名安娜·戈连科,1889年6月23日出生在奥德萨郊外一个海军机械工程师家里。她是六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在她还只有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全家就迁居到彼得堡郊外,先在巴甫罗夫斯克,然后又迁到皇村,之后她在这里成长。对于阿赫玛托娃来说,皇村总是和大诗人普希金的名字连在一起,这对她走上文学道路有很大的影响。童年的生活对于阿赫玛托娃来说是不幸的,因为她长期经受着虚弱身体的折磨,她的两个姐妹死于肺病。关于童年她曾这样写道:“没有什么玫瑰色的童年。”(《北方哀歌》之二,1955)玛琳娜·茨维塔耶娃比阿赫玛托娃小三岁,她于1892年10月8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教授家庭。茨维塔耶娃的童年也同样遭受了不幸,她自己虽然脸色红润身体健康,但她的母亲也像阿赫玛托娃的姐妹一样死于肺病。  两位女诗人都是在童年就爱上了诗歌。安娜·阿赫玛托娃十一岁就写出了第一首诗,但是却被父亲讽刺为“颓废派诗人”,而且不允许她用自己姓氏发表诗歌,“以免辱没了自己的姓氏”,因此,天赋的安娜以鞑靼外祖母的姓氏给自己取了笔名--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的母亲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她非常希望女儿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从女儿四岁起就开始教她学习音乐,但是,小玛琳娜从小就表现出诗人的天赋,六岁就开始写一些稚嫩的诗歌。关于这些,玛琳娜在回忆录《母亲与音乐》和《我的普希金》里都有很生动的记载。  茨维塔耶娃先于阿赫玛托娃进入诗坛。1910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黄昏纪念册》,两年后,阿赫玛托娃也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黄昏》,为什么两位女诗人在豆蔻年华都用“黄昏”来命名自己的处女作,是什么使两位女诗人在青春的花季就感觉到“黄昏”的来临呢?是少年维特式的烦恼还是感受到了世纪末的衰败之气?笔者以为两者兼而有之。两位诗人的处女作都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1912年,茨维塔耶娃出版了第二部诗集《神奇的灯》,两年后阿赫玛托娃也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不同的是茨维塔耶娃的第二部诗集受到评论界的批评,认为这部诗集是第一部的重复,勃留索夫甚至说,“茨维塔耶娃女士的第二本书《神奇的灯》,很遗憾令我们失望了。诗歌过度的、致命的轻浮……”,而阿赫玛托娃的第二部诗集却得到了更多的好评,确立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  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两人的前两部诗集都以爱情为主题。但是,她们的爱情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阿赫玛托娃从来没有过直接、狂热的爱情表白,她的爱情诗总是温婉的、含蓄的、忧伤的,好似藏在幕布之后隐约可听的歌声;而茨维塔耶娃却总是坦率表达真情,她像一个坐立不安的小女孩,挥舞着手臂,气喘吁吁地讲述着什么。如果说阿赫玛托娃是湖水,那么茨维塔耶娃就是旋风。  两位女诗人都在学生时代经历了自己的初恋,但都没有得到对方的青睐。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玛琳娜,今天我同你行走在首都午夜的街头,成千上万这样的人,走在我们身后,无声无息,丧葬的钟声在四周回响,莫斯科的暴风雪嘶哑的呜鸣,掩盖了我们的脚印。  ——安娜·阿赫玛托娃    我们得到了加冕,因为我和你脚踏的是同一块土地,头顶同一个蓝天!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正如未来在过去中成熟,过去也在未来中腐烂。  ——安娜·阿赫玛托娃    诗人--从远古携来语言,诗人--被语言带向远方。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编辑推荐

  她们的命运不同,但是苦难和不幸却是相同的;她们的风格不同,但是对诗歌的忠诚和挚爱却是相同的;她们的个性不同,但是与命运的抗争和对使命的坚守却是相同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银的月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