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

出版时间:2004-05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霍妮(Homey,K.)  页数:214  字数:178000  译者:许泽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果说《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的问世标志着霍妮精神分析体系的诞生,那么《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的相继出版,则是对其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自我分析”是霍妮在总结自己,及其同行和患者经历的基础上,为治疗轻度神经症设计出来的方法。它把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分析师和患者两个角色的适用部分合二为一,交由患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因此,“它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的尝试。    当今世界是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在适应环境、相互交往、面对自己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压力很容易会造成精神障碍。在这方面,尤其在专业精神分析至少暂时还难以为每一个有求于它的人所用的情况下,“自我分析”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引言第1章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与合意性第2章 神经症的驱力第3章 精神分析理解的诸阶段第4章 患者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承担的工作第5章 分析师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承担的工作第6章 间或自我分析第7章 系统自我分析初步第8章 一例病态依赖性的系统自我分析第9章 系统自我分析的精神实质和守则第10章 抗拒的处理第11章 自我分析的局限索引

章节摘录

  在这种情形下,克莱尔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发展自信心的好机会。家庭中并不存在明显的不公,以激起持久的反叛,但她变得不满、发怒、抱怨。结果,她因总是觉得自己是个苦人儿而受到别人戏弄。她觉-导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一点无论母亲还是哥哥从来就不是一无所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她的态度就是可恶性情的表现。由于从未感到过安全,克莱尔也就很容易屈从于多数人对她的看法,开始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与母亲相比,人人都羡慕母亲的漂亮和魅力;与哥哥相比,哥哥又快活又聪明。她却是丑小鸭。她深信自己讨人嫌。  从基本上真实有据的受人指责,到基本上不真实、毫无道理的自责,这一转变具有影响深远的后果,正如我们稍后将看到的那样。此杉外,这一转变还不仅仅必然需要承认多数人对她的评价,还意味着她压抑了她对母亲的一切不满。如果一切都是她的错,她对母亲产生怨恨的根据就从她的心底下被抽走。从这样压抑敌意到加人仰慕母亲的那些人之列,小步。在这样进一步屈从于多数人的看法的过程中,尤其从母亲对除了全心爱慕她的人以外的一切都采取敌对态度这件事中,她得到了强烈的激励: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比从母亲身上找要安全得多。如果她也仰慕母亲,她就不必再觉得孤独,不再被排除在外,而是有望得到某种感情慰藉,或至少被接受。她对感情的希冀并未实现,但是,她得到了一份价值可疑的礼物。母亲像其他靠别人的爱慕发达起来的人一样,慷慨地也以爱慕回报崇拜她的人。克莱尔不再是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了;她成了一位绝妙妈妈的绝妙女儿。就这样,她拾掇起她那目支离破碎的自信心在外来爱慕的浮台上建立起 一抹虚荣。  通过这一从真反叛到假爱慕的转变,克莱尔连她原有的那一丝微弱的自信心,都丧失殆尽。用一句有点含混的话说就是,她迷失了自己。在仰慕她实际上怨恨的东西时,她从她自身的感情中疏离出来了。她不再知道,她本人喜欢或渴望或恐惧或不满什么;她丧失一切张扬她的爱欲或甚至任何欲望的能力。尽管她表面上显得骄傲,但她讨人嫌这种确信实际上加深了。因此,当后来这个或那个人喜欢上她的时候,她无法按表面价值接受那份感情,并以各种方式摒弃它。有 时,她认为这样的人误会了她,把她视为另一个人。有时,她把那份感情归结于别人感谢她的帮助,或归结于别人希望将来得到她的帮助。这种怀疑严重地妨碍她参与的每一层人际关系,她也丧失了批判性判断力,她的种种行为都以自己的无意识信条为基础,即:仰慕别人比批评别人安全。这种态度限制了她的智力发挥,是她觉得自己蠢笨的重大原因。但实际上,她的智力是相当高的。  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三种神经症倾向形成了。其一是她在处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方面的强迫性谦卑。这必然形成一种趋势,使她把自己置于次要地位,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设想得少,认为别人正确,自己错误。然而,甚至在这个受到局限的范围内,她也感觉不到安全,除非有人能充当她的靠山,能保护她、呵护她,能给她提出建议,激励她,赞赏她,为她负责,给她提供她所需的一切。她需要这一切,因为她丧失了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的能力。因此,她养成了对“伙伴”——朋友、情侣、丈夫——的需要,以便她能有所依靠。她要服从他,就像她曾经服从于她的母亲那样。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要倾心忠诚于她,为她恢复破碎的尊严。第三种神经症倾向——超过别人、胜过别人的强迫性需要——同样针对自尊心的恢复,但还要吸收掉所有通过伤害和羞辱累积起来的报每情绪。  让我们把刚才的比较继续进行下去,并对我们意在说明的东西作一总结。那位雇员和儿童都发展出应对情况的策略,两者的手法都是把自我置于背景中,对权威人物采取仰慕的态度。因此,他们的反应看来似乎大致相同,但实际上却迥然有别。雇员并未丧失自尊,没有放弃自己的批判性判断,没有压抑自己的不满。然而,儿童却丧失了自尊,压抑了自己的敌意,抛弃了自己的批判力而变得湮没自己。简言之,那位成年人单纯调节了自己的行为,而儿童则改变了自己的人格。  神经症倾向的顽固性、全面的弥漫性,对治疗具有意味深长的含义。患者们常常希望,一旦探测到自己的强迫性需要,他们就能把它们消除。于是,如果支配他们的这些倾向持续不退,强度未见减小,他们就觉得失望。诚然,这砦希望不全是幻想。在病症轻微的情况下,神经症倾向确实有可能在被辨认出来以后消失,就如我们在关于“间或自我分析”那一章引用的数个病例之一中讨论的情形那样。但是,在所有较复杂的神经症中,这样的期望只是空想,就像希望诸如失业这样的社会问题一旦被认识到就会自动消失一样,纯属一厢情愿的幻想。在每一个实例中,无论社会的还是个体的,[有可能的话]重要的是研究影响那些生成破坏性倾向并使这种倾向持续下去的力量。  我曾经强调过种种神经症倾向带来的安全感。正如此前提到过的,这一属性是它们具有强迫性的原因。但是,它们在使患者产生满足感或使患者产生对满足的希冀方面所起的作用却不应低估。这种感觉或希望永不消失,尽管它的强度变化万千。在某些神经症倾向中。比如强迫性完美倾向或强迫性谦卑,它们的防卫一面具有支配性。在其他倾向中,通过奋斗成功而得到或希望得到的满足感可以十分强烈,以致这种奋斗具有吞噬性热情的特点。例如,具有神经症性依赖需要的人,通常会强烈地期待与某个人相处的幸福,指望那个人能把他的生活掌管起来。如果一种神经症倾向得到满足,或有望得到满足,这种倾向将愈加难以治疗。  神经症倾向可以按多种不同方式分类。那些必须寻求与别人建立密切关系的倾向,可以与那些寻求躲避或寻求距离的倾向形成对照。那些迫切寻求这种或那种依赖的倾向可以归并在一起,而与那些强调不求人的倾向形成反差。具有扩张性的倾向与那些尽力压缩人生的倾向相对立。力图突出个人癖性的倾向可以与那些目的在于改变或抹除个体自我的倾向进行对比。那些自我膨胀的倾向可以与那些强迫性轻视自我的倾向相比较。然而,把这样的分类全部罗列出来  并不会使图画更清晰,因为各种类型之间互有重合。因此,我将只列举那些现时比较突出、成为可以描述的实体的倾向。我敢肯定。这个清单既不全面,其轮廓也不鲜明,还要补上一些其他的倾向。而且。一个被描述为自成一体的倾向,到头来很可能完全属于另一类。如果对各种倾向详加描述,那将超出本章的范围,即使这样的知识是可取的。它们之中,有一些在以前出版的书中已经有过较详细的描述。在此,我把它们列举出来,并大致提一提它们的主要特点就必定足够了。  1.对感情和认可的神经症性需要(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第六章“关于感情需要”):  不加区别地取悦于他人、讨好他人和希望他人认可的需要;  不由自主地迎合别人的想法;  引力中心在于别人,而不在于自我,把别人的愿望和意见视为惟一重要的事情;  害怕张扬自我;  害怕别人的敌意或自我内部的敌意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译者序  1906年,当卡伦·霍妮不顾严厉的父亲反对,不屑当时德国上流社会的流行看法,执意就读于弗赖堡大学医学院,成为全所大学三千多位在校学生中的五十八位女生之一时(德国的大学1900年起才正式招收女生),她的独立不羁与执著,不仅早早就显示出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开拓者所必需的品质,也似乎让人看到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预示着未来将出现一位“惟一开创一个精神分析思想流派的女学者”。如今,霍妮已经进入标准教科书,成为被有些人喻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神经症学说”的创立人。  霍妮出身于富裕之家,但她对自己的童年似乎并不满意。她的前半生,历经诸多磨难,屡次陷入严重精神抑郁之中。霍妮1885年9月16日生于当时德国汉堡近郊的一个小村子里,她的母亲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是霍妮的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两者年龄相差几近二十岁。她的父亲,原来是一位挪威犹太裔船长,后取得德国国籍,航行于德国与南美西海岸的乌拉圭、智利和秘鲁之间,每次航程达六个月。据说,他的船是最早悬挂德国国旗航行于该航线的轮船之一。霍妮的父亲笃信宗教,是个非常专制刻板的人。他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霍妮觉得他偏爱她的哥哥,所以,尽管他每次出海归来,都给她捎带大量礼物,甚至曾三次亲自带她踏上漫漫海程,但她并不喜欢父亲,而是特别依恋母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她还得面对她并无好感的四个异母兄姐。更有甚者,当她还在九岁左右的时候,她竟爱上自己的亲哥哥,并当然受到后者的冷待,小小年纪就遭受人生第一次沉重的、影响其随后整个人生的抑郁症打击。于是,万念俱灰的她把全副精力转到学习上来,觉得“终究还是学习好”。  在霍妮逐渐步入成年期的过程中,困难与不幸接踵而来。1904年,在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以后,她的母亲与父亲离异,把两个孩子留给父亲。其后,她经历转学(至哥廷根大学)、结婚(1909年)、六年内连续生下三个女儿、母亲逝世、在柏林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转而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等较大人生事件,这对于既要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又要在学习上努力拼搏,并且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成功和选择的人生道路正确的霍妮而言,无疑是异乎寻常的严峻挑战,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结果,她不得不背着医学院的导师,求助于精神分析。接着,正当她在事业上稍有所成,在柏林一家精神分析研究院的诊所开业接收病人,并声誉日隆之际,另一场更大的打击向她袭来。1923年,她的丈夫得了脑炎,变成废人,生意倒闭,她自小钟爱的哥哥也于同年因患肺炎去世。在此双重打击之下,她的抑郁症发展至极点,她曾经独自漂流海上寻求自杀。三年后,当霍妮终于从这一痛苦经历中缓过气来以后,她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丈夫家,并最终于1932年离开德国,投奔美国,开创了一番事业,直至她于1952年去世。  尽管霍妮所学的医学专业与精神分析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后者的必要基础,但是,霍妮最终选择精神分析人微言轻自己的毕生事业,似乎与她本人的经历有关。她在读大学时(1911年她母亲逝世时),就不得不求助于精神分析,这一事件必定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此外,她本身曾多次深受抑郁证之苦,她本人是女性,这些也使她对精神分析这个一直由男从统治的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统观点持有不同的另一层理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我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心理学与文学》/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类及其表征》/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生活的科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哈里·斯塔克·沙利文《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埃利希·弗洛姆《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人性能达的境界》A.H.马斯洛《爱与意志》/罗洛·梅《分裂的自我》/莱恩《变态人格心理分析》/S.K.曼格尔
  •   霍妮的书非常喜欢尤其中意贵州人民的版本这个版本已经很难找了拿到书的时候真的泪汪汪~—~
  •   对心理学或精神分析有兴趣的,都适合看看。
  •   多读点原著对治疗更有好处
  •   真正的好书,国内一些所谓的心理学专家看到这样的书后,再看看他们自己出的书,如果他们能有内省的话就真该脸红,
  •   很不错的书,就是印数太少,翻译得很精准
  •   对自我分析可行性进行讨论,提出相关方法;翻译方面也比国际出版社好多了。霍妮是新精神分析的女性代表,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她的书都挺喜欢~~~
  •   看了一半,嗯,修炼还不到,懂的不是很多。
  •   霍尼的东西支持。。从她第一本书开始一直看,可以看到她的成长。感觉不错。
  •   还不错,在当当购物挺方便的!还能送货上门,如果以后有需要我还会再来买的,想尝试网上购物的朋友可以尝试下哦!
  •   严重错页,7,8章跑到第4章后面了,买书第一次出现这个情况,以后出货的时候还希望仔细检查一下,作为一个买书者收到这样的书还是不舒服的,并且阅读起来也麻烦。
  •   非心理学专业不建议买
  •   这本书翻译的还行,质量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