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向荣  页数:156  
Tag标签:无  

前言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更是帮助求知者打开了知识之门,有什么不明白的似乎Google一下就解决了。如此背景下,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我首先要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时代发展到今天阅读那些语言难懂、内容古典的著作,还有必要吗?其实,这里似乎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认为时代变了古典的著作就已经完全过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经典著作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特别是那些文化元典著作,更是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文化基因。只要民族血脉延续着,这些著作就不会过时。虽然岁月流逝了几千年,当代人的生活也和古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对生命价值的探讨是亘古未变的,古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借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典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更是古人的永恒智慧和生命精神。冯友兰曾经这样评价经典阅读:“阅读就是发现可能存在的世界,而这是人所能享受到的最为持久的乐趣。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就好比是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与伟大的民族心灵实现最真切的交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智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浸润着人的心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胸襟和眼界,修炼了意志和品格。经典需要读,关键是怎样读。我们之所以策划出版这套《国学解读丛书》,就是要给那些渴望读书的朋友提供一个基本的阅读书目,借助于专家们的“解读”指导,开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接续起民族文化的血脉,给自己的文化生命带来充盈丰富的体验。名之为“国学”但并不是包含了国学所有的门类,主要选择了包含中国文化元典在内的人文经典。为了起到对阅读者的“导读”作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除了包含同类书籍具有的导读、注释、经典原意等栏目之外,出版策划者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栏目。比如:当代阐释:在经典原意的基础上,从当代人的视域出发,将文化元典的阐释与当代阐释水平相契合,不做纯粹封闭式的自说自话式独语。惟有体现出“经典”的“当代性”,才是找到了重读经典的当下语境以实现其当代价值。这种阐释体现出了多元理解和当代精神,对青少年有励志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多元思想。国学故事、文化常识:“国学故事”与“文化常识”两部分内容,紧紧围绕着经典相关原文内容,或穿插讲述相关具体历史故事,或提炼一定的文化常识进行解释,对读者理解经典内容很有帮助和启发。所有这些内容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具体的帮助,也体现了我们这套“解读丛书”的个性生命。文化经典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的文化生存中,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找到这个文化的契合点,打破时空界限,在众多作者富有创造的导读、评析、阐释中,古为今用,以今释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价值,凸显这套丛书的意义所在。阅读经典才能把深厚的文化沉淀在个体的心灵中,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中,从而熔炼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实现文化生命的自觉,建设自己安身立命的心灵家园。

内容概要

  一部伟大的著作横空出世,势必会被后代的雄才大略者高高仰视。《孙子兵法》这部千古奇书带着弥漫的硝烟与战火,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展现出了它的不凡魅力。武者如曹操,文者如罗贯中,相距百年却因《兵法》而联系。何人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兵法》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作者简介

张向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诗经学等。有《楚辞解读》(合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总序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序言  历史中的王者之道计篇第——兵者大道,胜从计出作战篇第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攻篇第三——上兵伐谋,百战不殆形篇第四——藏于九地,动于九天势篇第五——奇正相生,出奇制胜虚实篇第六——避实击虚,因敌致胜军争篇第七——风林火山,勇者必胜九变篇第八——随机应变,出神人化行军篇第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地形篇第十——知天知地,所向披靡九地篇第十——破釜沉舟,死而后生火攻篇第十二——巧出奇计,谨慎发兵用间篇第十三——五问俱起,上智为问

章节摘录

【国学故事】兵者,诡道也:诸葛亮三擒孟获作为中国的传统智慧,孙子兵法的应用在古代比比皆是。就以大家十分熟悉的《三国演义》来说,这本小说中的每一场战争、每一个计谋都有孙子兵法的影子。而诸葛亮,就是三国故事中智慧的化身。孙子说:“兵者,诡道也。”这句话,逐渐在历史中被浓缩成一个成语,即“兵不厌诈”。意思就是说,战争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计谋或诈术,谁胜谁负,就看谁的兵法更出神入化。在三国故事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兵者,诡道”的精彩应用。蜀汉建兴三年,也就是公元225年夏天,诸葛亮通过强攻和智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七次俘虏了西南蛮族的叛乱首领孟获,最终迫使孟获投降。这七次战斗中,最富诈术色彩的就是第三次。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刚刚俘虏了孟获,还没有把他放回去的时候。诸葛亮南征,时间恰好是5月。这时的西南边陲十分炎热,许多蜀汉的兵士都因此中暑且病倒了。于是,随军的医生找到统帅诸葛亮,希望他能想想办法。古时候,没有我们今天的各种各样的避暑设备。除了把营帐设在阴凉的地方,找不到别的办法了。诸葛亮想了想,给军队下了一道军令,让士兵们重新安营扎寨。新的基地选在了哪里呢?是一处背后靠着山,旁边靠着树林的地方。军队就在山的背阴面和枝繁叶茂的树林下安营扎寨了。果然,山的阴面,太阳在早晨和下午都照不到;树林里面,太阳在中午也照不到。士兵们都觉得凉爽无比,医生也称赞诸葛亮爱兵如子。医生高兴了,谋士却紧张起来了。诸葛亮一向称赞的蒋琬就很紧张,一看这依山傍林的地形就觉得不对头,赶忙去找诸葛亮,说:“丞相今天选的宿营地,恰好犯了当年先帝在东吴被打败的错误啊!”蒋琬所言,并不是多虑。当年,刘备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的时候,也是在一个依山傍林的地形扎下七百里连营。结果,刘备的连营被东吴将军陆逊放了一把火。因为靠着山,军队不容易疏散;又因为挨着树林,夏天特别容易着火,这把火把刘备烧了个全军覆没,狼狈地回到了成都。不久,刘备就心生郁闷而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一段惨痛的教训,不由得让蒋琬对诸葛亮的安排有些忐忑。不料,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我这样安排,其实是有意为之,你还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诸葛亮命令兵士把在押的孟获请到面前来。问:“将军,这次被俘,你服气吗?”孟获说:“当然不服!”诸葛亮假装大怒,说:“领你看看我们汉朝军队的威武,你就服气了!”于是命令兵士押着孟获跟着自己检阅了营寨里的部队。诸葛亮对孟获说:“看见了吗?这是我们的军队,装备多么精良!”又走到粮草库和马厩,诸葛亮又说:“看,这是我们的粮仓和马厩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你难道还不服气吗?”孟获虽然被押着,眼睛却没闲着,四处打量诸葛亮的营地。他发现,这个营地依山傍林,如果用火攻,那么蜀汉军队一定会大败。并且,诸葛亮刚刚把粮仓和马厩指给了自己看,这可是营寨里最薄弱的地方啊。孟获悄悄地把粮仓和马厩的地点记得清清楚楚,于是说:“我不服气!上次失败,是因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虚实。如今承蒙您领我看了一个究竟,哼,不过如此。若是放我回去,下次我一定能打败你!”诸葛亮哈哈大笑,说:“好!那我们战场上再见!”就吩咐兵士把孟获放了回去。旁边的将军都很不解,又不敢问,只能立在旁边默不作声。蒋琬也颇有些纳闷地皱着眉头。孟获回去后,非常得意。对他的弟弟孟优说:“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看也不多如此。今天他一时得意,竟然让我把营寨的里里外外看了个够。”孟优一听,也很兴奋。觉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问哥哥怎么个打法。孟获说:“他们的营寨靠山又靠树林,火攻的话一个都跑不了,我有个主意……”过了几天,诸葛亮帐前来了一个将军,领着一些兵马自称要投降。诸葛亮把他请进来之后,来将自称是孟优。孟优对诸葛亮说了一大堆孟获的不是,还说早就知道蜀汉军队是仁义之师,诸葛亮是人中卧龙,所以专门来投降的。诸葛亮很高兴,请孟优前去歇息。等孟优一走,就连忙悄悄召集了将士前来商议。这天晚上,营寨里,只有几盏灯亮着,显得宁静无比,没有丝毫杀机。突然,一队兵马悄悄逼近了营寨,正是孟获的军队。原来,孟优前几天是诈降,是他派进蜀军营寨的。商量好了这天孟获前来偷袭,就以孟优在营寨里放火为号,里应外合,一举打败诸葛亮。可是,等了许久,还是不见营寨里起火。孟获等不及了,就命令士兵举着火把冲进营寨去放火。突然,四面杀声四起,树林里登时灯火通明起来,山上也站满了军队。孟获赶紧撤退,可是来不及了,到处都是伏兵,孟获再次被捉,和早就被捉住的弟弟孟优会合了。这就是诸葛亮的诡道,诡道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为了给军队避暑是虚,迷惑孟获是实;领孟获看粮仓和马厩是假,让孟获受骗是真;接纳孟优投降是虚,让孟获吃定心丸是实;最后让营寨休养生息是假,埋下伏兵是真。这些真假虚实交织起来,终于成功达到了迷惑孟获的目的,并最终取胜。未战先胜——汉高祖智杀英布英布起初,他是西楚霸王项羽帐下的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来背叛项羽归顺刘邦,又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汉王十一年,吕后诛杀淮阴侯韩信,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同年夏,又杀梁王彭越,将他剁成肉酱,分赐给诸侯。英布得到后,大为恐慌,怕祸及自身,于是暗中聚合部队,随时注意邻郡的动静。谁知道,越是小心,越是容易出错。树欲静而风不止。英布得罪了一个叫贲赫的人,这人想陷害英布,就上书告发英布谋反,并偷偷赶往长安去汇报。英布发现贲赫已逃,还给皇帝上书,再加上汉朝使者前来查验,于是觉得自身难保,就杀了贲赫全家,索性起兵反叛了。消息传到长安,一片哗然。刘邦召集诸侯讨论如何应变,诸将都说:“出兵攻打他,活埋了这小子!”汝阳侯滕公夏侯婴请教前楚国令尹薛公。薛公说:“去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这三个人为国家建树的功劳相当。而前两个相继被杀,英布自知杀身之祸随时会降到自己头上,所以造反。”夏侯婴觉得很受启发,于是向刘邦举荐薛公。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汉高祖道:“何以见得?”薛公道:“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策略可供他选择。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面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汉高祖急忙问:“那么中策呢?”“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此乃中策。”薛公看汉高祖听得出了神,于是继续不慌不忙地说:“而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此乃下策。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那么,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庙算结束,战争拉开序幕。果然,不出薛公之谋,英布的确走了下计:他东击荆,荆王刘贾战死于富陵。英布尽收其兵,渡淮水击楚。又打败了楚王刘交,然后把军队布防在淮南一带。刘邦也亲率十二万大军征讨,两军对峙庸城。刘邦看见英布军的列阵如项羽的军队,觉得非常厌恶,远远地对英布说:“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呢?”英布说:“哈哈哈,我也想当皇帝!”刘邦大怒,故意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打得英布落荒而逃。英布是刘邦的大臣吴芮的儿女亲家,所以吴芮的孙子让人欺骗英布,假装同他逃跑,诱使英布逃向南越,英布相信了,同使者去番阳。番阳人在兹乡一个农户家将英布杀死,英布终于被灭掉。这场叛乱就结束了。【文化常识】“七擒孟获”的历史真相在历史确实有孟获其入。蜀先主刘备去世前后,益州郡的豪强地主雍阎起兵背叛蜀汉,并且煽动当地的夷人跟随他叛乱。据《汉晋春秋》记载,其时蜀南夷人的统帅正是孟获,而孟获也就跟随雍阎进行叛乱。诸葛亮来到南中,百战百捷,听说这个孟获同时被本地的夷、汉族所尊重,于是想通过生擒他来制止叛乱,后来诸葛亮果然擒孟获于盘东。也就平息了叛乱。虽然如此,孟获的生卒时间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了,现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不过,《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恐怕没有这么巧。这是根据《华阳国志》的一段记载敷衍而成的故事,属于民间传说的范畴。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解读》为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