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夷家

出版时间:2003-1-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耀华  页数:121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名《凉山夷家》,凉山为地理区域,夷家却有双关的意义,广义的夷家指整个落落社会,狭义的夷家指落落的家族组织。第一章区域标明年察的地理范围,第二章到第五章叙述社会团体从大到小的机构,因氏族、亲属、家族与婚姻乃系夷家一个连串的组织。第六章到第九章描写夷家几方面主要的生活枢纽、经济、阶级、冤家与巫术,都有特点的表现。  《凉山夷家)是一部实地考察的报告,依据作者亲自搜集的材料,叙述以家族为中心,当然关联到与家族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生活,不是如此即将流于概况调查,不能深刻表现生活的内容。则量夷人体质的材料,一时无从统计考核,待将来另成一篇发表。尚有夷文经典的翻译并夷人个别的传记,也须等待整理,再行问世。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区域第二章 氏族 第三章 亲属第四章 家族第五章 婚姻第六章 经济第七章 阶级第八章 冤家第九章 巫术附录一 落落亲属名词附录二 川边考察纪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凉山夷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旧版书系”是一套很有史料价值的书。文笔优美,学养深厚,是西南联大时期云南文化繁荣的见证
  •   林耀华先生的经典之作。
  •   珍贵
  •   林耀华早年的好书
  •   冲着林耀华先生,没有不买的理由。
  •   对林耀华先生著作很喜爱。
  •   找了好久,终于找着了。林耀华老师的书,必须买!
  •   这个系列的书,质量都不错
  •     好看的一本,第一章区域看得有点晕,后面都还好,看得很顺,语言非常平实流畅
      印象比较深的是阶级制度和婚姻制度
      阶级制度是黑夷(统治阶级)和白夷(奴隶阶级)的关系,其实是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几乎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一章与之前历史课上的众多教育自然是很不同,记号
      
      婚姻制度里提到“坐家”的风俗,这样的风俗并不是夷家特有,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风俗,大意是某男与某女经过一大堆仪式聘礼等结婚后,女至夫家三天(这三天均由小姐妹陪伴与丈夫几乎不可能接触,洞房之夜也是不同房的),后返娘家居住,可以与丈夫来往,当然也可以不怎么来往,同时享有相当大的性的自由,直到怀孕,正式至丈夫家居住,于是这第一个孩子很有可能并不是丈夫的,但是丈夫必须要认下抚养
      这个风俗一直是我比较迷茫的,网上搜了一下,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其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时代末期由母系制度到父系制度的过渡期发生,以延缓那种变革,延长母系制度的寿命。”
      认为是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的产物,因为在母系社会的婚姻是女子居所不变,男子发生变动,而父系则相反,女子嫁出去男子娶进来,所以坐家风俗是一个过渡,是女子不情愿过渡到父系社会的纠结着的产物
      不过我不太信服这个解释,我觉得这么解释有点牵强,因为怎么能够过渡那么久都过渡不过去呢?!父权足够强大,没有必要允许坐家的啊
      而且大概受功能主义影响比较大,我觉得大凡风俗都该有个实际用途才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个坐家究竟有什么用我还没想出来,如果说为了检验女子能不能受孕,可是若女子不受孕,也并非退还彩礼,所以这个解释说不通。。。
      唉,真困惑啊~记号
      
      84页有个地方很有意思
      “罗罗社会杜宇自然界的观念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超自然力,属于没有生命的物质,诸如石头、银子、衣服等物,附有精灵。另一种是超自然人,属于生命的有人格的食物,好像山脉之有神灵,人死之有鬼灵。这两种观念的方式在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结果。人类对于宇宙的观念自两套不同的类比:一套类比关于超自然力的产生,乃是依照物质之有的特性,诸如物之颜色、形状、重量与坚硬等,而发展为精灵主义(Animatism),另一套类比则是依照人类本身之有意志、倾向与目标,而发展为灵魂主意的信仰或是神鬼(Spirit)的信仰”
      这两种区分林耀华说得很清楚,但是这两种观念在宗教发展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是不是比如说,精灵主义由于精灵是会变动的,比如用什么东西的指甲就有什么样的效用之类,会发展出技术派的巫术?而神鬼主义,由于神鬼是稳定的,比照人类自身特点而形成的,所以会发展成宗教?
      
      书后的附录<川边考察行纪>非常赞,整篇讲了入凉山考察的始末,语言极为平实,有的地方寥寥几笔就风貌全出,而且写到考察的困难处并不渲染,只是简单描述这件事
      话说真是不由得不感叹,过去人做学问的扎实和翻山越岭的不易
      且不说后来再山上的各种险况,就说去凉山之前,所有当地的人极力劝阻,将要成行,又有一突发事件,几乎不能成行,“我心上非常焦急,因已不顾一切劝告,决心入凉山一趟,我想凉山虽然危险,总不至比前线更厉害,多少同胞在抗战期中浴血战场,我又何必自惜生命,并且罗罗也不随便杀人,至多捆为娃子,尚有补救的办法”,娃子就是奴隶
      看到这里既笑,也感叹
      真是让人很钦佩啊~
  •     一部实地考察报告,约10万字,作者是我国20世纪伟大的民族学专家,留学哈佛,归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他1943年夏率团用一个半月考察大凉山黄茅埂两边的雷波和美姑,次年成书。夷族是解放前的称呼,“彝”是解放后开始使用的。林耀华考察的是凉山彝族的以诺部分,不涉及另外的圣乍、所地两个部分,他们之间习俗有不同,读者需留意。书的内容包括区域、氏族、亲属、家族、婚姻、经济、阶级、冤家、巫术共九章,条理分明,述说清楚,冷静中立,细节丰富,实地感强,风雷暗吼,并时有与北美、南亚一些土著民族的对比印证,引用国外人类学理论加以说明,不愧为哈佛出来的人类学博士。林耀华认为黑彝是真正的彝族,白彝是历代黑彝掳掠的汉族娃子逐渐演变成的,并举出不少考察中搜集的实例。这是关于凉山阶级制度(血统为基础的种姓制度)的他的一个鲜明说法,而这一点向来最敏感,至今容易引起感情激动的争论,包括彝人内部争论。
      
      现在的出版社眼光放在创收上,不大可能出版这样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显然不是被普通大众关注的,但确实有它宝贵之处和出版价值,而且有可读性。我确实很想知道,当时的出版社在经济收益方面是怎么考虑和经营的?
  •   那个“坐家”会不会是嫌新媳妇年纪太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