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伟希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清华大学人文素质课《中国哲学讲座》所用的教材。其特点如下:第一,通俗易懂。本书对历史上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叙述与分析,采取夹叙夹议、亦谐亦庄的方式娓娓道来;并以讲解故事、勾画人物个性的形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形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发生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氛围;在叙事方式上,注重与受众的对话与沟通,并采用口语体。第二,重点突出。本书简略的篇幅,展示2000多年来中国哲学的历史画卷;在对中国哲学家、哲学流派以及哲学思潮的选择与把握上,都力求突出重点;而对于中国哲学基本概念的分析和与梳理,则采用“强干弱支”的方式加以处理,使人读后能对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发展线索获有鲜明的印象。

作者简介

胡伟希,男,生于1948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生导师胡伟希教授。主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伦理思想史。目前的研究专题有: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中西哲学比较。出版的著作有:《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金岳霖哲学思想》、《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的兴起》等。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性质  一、什么是哲学?  二、什么是中国哲学?  三、哲学的追问:中西哲学之比较  四、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境界与人生  五、中国哲学的问题与历史发展  六、怎样学习中国哲学?第二讲 孔子:“仁者爱人”  一、孔子和他的时代  二、“仁”的境界  三、“为仁”之方  四、“君子”论第三讲 孟子:性与天道  一、孟子和他的时代  二、居仁由义  三、性与天道  四、圣人论第四讲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一、老子其人  二、道之境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  四、“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第五讲 庄子:逍遥之境  一、庄子和他的朝代  二、庄子“三论”  三、庄子的超融人生  四、庄子的审美人生第六讲 荀子:“隆礼”与“天人之分”  一、荀子思想的形成  二、“隆礼”  三、“化性起伪”  四、明于天人之分  五、知识论与解蔽第七讲 先秦其他学派:法家、墨家与名辩思潮  一、韩非子与法家  二、墨子的“兼爱”思想  三、名辩思潮第八讲 先秦的形而上学:《易传》  一、《易经》与《易传》  二、《易传》与生命哲学  三、从《易经》看中国人的辩证思维第九讲 魏晋玄学与儒道之会通第十讲 隋唐佛学,涅槃与染净之辩第十一讲 宋明理学:本体与功夫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哲学:断裂与继承主要参考著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的一种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这就是它重视人生哲学的探讨,视哲学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本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为经,以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为纬,展示中国哲学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所在。本书对中国哲学的介绍以先秦哲学作为重点,然后依次叙及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中国现代哲学。在叙事风格上,本书力避堆砌专业性的用语,而试图将高深的哲学玄思以口语化的形式加以讲解与诠释。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国哲学教材,适合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爱好哲学的社会人士阅读。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的一种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这就是它重视人生哲学的探讨,视哲学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为经,以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为纬,展示中国哲学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对中国哲学的介绍以先秦哲学作为重点,然后依次叙及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中国现代哲学。在叙事风格上,《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力避堆砌专业性的用语,而试图将高深的哲学玄思以口语化的形式加以讲解与诠释。《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是一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国哲学教材,适合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爱好哲学的社会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人之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长期以来,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简编》被许多学者推荐为中国哲学史入门读物。今天我觉得可以在入门读物中加上这本《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了。
  •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理哲学也是很有趣的东西
  •   讲中国哲学讲得比较通透
  •   胡伟希这个书写得不好,清华的做这个还是要差一点
  •   书的内容挺不错,据说,作者在此书的基础上又出了本《中国哲学概论》,内容大同小异。但由于此书存库较长,略显陈旧。
  •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浅显,上手容易。是初学者的比较好的选择。它的体系非常完美,将中国哲学的精神神韵揭示出来,因此对于哲学教师来讲,也是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