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美国老兵昆明印象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云南人民  作者:金飞豹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前言

2004年1月31日,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引起了时任云南探险旅行社总经理金飞豹的关注。那是一位名叫葛瑞格·米莱特的美国人希望到昆明旅游以及打算在昆明旅行期间举办一个小型幻灯片展览的邮件。喜爱摄影的金飞豹对此有些好奇,随即请对方先发几幅照片过来看看。这一看让金飞豹震惊了:照片上所呈现的是他非常熟悉的城市,从那些依稀可辨的街景,可以看出照片是在1950年以前拍摄的。金飞豹上网查询,一条信息告诉他:1942年全世界才首次推出使用照片反转片的彩色胶片。金飞豹敏感地认识到这些非常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很可能就是记录云南昆明的第一批彩色照片资料。    珍贵的历史照片让葛瑞格在金飞豹眼中变得神秘起来:他何以会有昆明的老照片?葛瑞格答复金飞豹:照片是他的父亲克林顿·米莱特于1944年一1945年期间在昆明拍摄的,共有152张。克林顿·米莱特先生1944年因美国加入二战而参军援华来到昆明,在滇池岸边筹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战地医院——172美军陆军医院,并任副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172医院迁至上海,而克林·米莱特医生则离开中国返回了家乡。    克林顿·米莱特医生在昆明期间结交了很多朋友,并一直对他们念念不忘,他所书写的上百封战地家书和拍摄的百余幅照片,不仅反映了二战时期中国后方的一些情况,反映了当时昆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及风土民情,而且反映了他对中国、对昆明的尊重,反映了对热情、纯朴的中国人民的一种友好感情。1964年他离开人世。生前他曾一再表示,希望把这些图片带到中国,带回昆明去,看看昆明的新变化,寻找当年在昆明结交的一些老朋友。    当年还是小孩子的葛瑞格和姐姐,曾经把父亲带回的这些照片看过一遍又一遍。6岁时,葛瑞格还曾在自己家的后院挖洞,梦想着穿过地球到达另一端的中国。58年后的2004年,退休后的他终于有了时间来为父亲圆梦,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梦想。    珍贵的东西包含着特殊的情感,金飞豹为他接触到的这些照片中所包含着的一个美国人对昆明的深深眷念而深感震撼!    在与葛瑞格有过更深的交流后,金飞豹的内心更加不能平静,不禁想起父亲曾讲过,抗战时期他也曾在援华美军飞虎队的一个招待所工作过,以及许多飞虎队的各种传奇故事。与葛瑞格相似,由于父亲的影响,金飞豹对这段历史、对飞虎队援华美军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当这段感情被唤醒时,他觉得对这些照片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要有一个比葛瑞格提出的幻灯展更好的方式再现那段历史。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以此为契机,将美国老兵当年援华抗战的经历以及在昆明生活的点滴感受加以整合,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向昆明人民献上一份厚礼!    金飞豹向葛瑞格提议:办一个属于昆明的有影响力的、大规模的图片展览,届时葛瑞格不再作为单纯的旅行者,而是作为昆明尊贵的客人来参加展览。葛瑞格觉得不可思议:这能实现吗,那岂不成了奇迹?    经过多方咨询,金飞豹了解到:举办一次他想象中的这种规模的展览,至少需要30万元的资金投入,而当时他手中只有3万元钱;此外,还需要3个月的筹备时间。葛瑞格来昆明的机票已定,只有不到40天的时间了。在如此条件下要举办这个展览,的确如葛瑞格所说像是一个奇迹。

内容概要

金飞豹编著的《1945美国老兵昆明印象》汇编的家书和照片,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援华美军在中国云南昆明的所见所闻,客观反映了当时中国军民的精神风貌。
《1945美国老兵昆明印象》这份弥足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料,唤醒了一座英雄城市的记忆,填补了中国抗战时期彩色照片资料的空白,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之间真诚的理解与友谊。

书籍目录

引子
离开美国
上篇
穿越利多——滇缅公路
筹建医院
再次穿越滇缅——利多公路
昆明印象
疗养营的工作
接待病人
战争结束
归心似箭
下篇
华夏·1944·彩色昆明
致谢
感谢昆明人民
后记——书外见闻

章节摘录

1937年,日本军队在全面入侵中国的同时,也开始封锁中国通往外界的通道,中国随即修筑了从云南昆明直通缅甸仰光的公路——滇缅公路。不久,这条公路就成为中国和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通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从缅甸入侵,在击败了由中、英、美组成的盟军后突入云南,切断了滇缅公路。    此时,得不到盟军援助的中国局势异常危急,一旦中国溃败,那么入侵中国的百万日军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和美、英作战,这将给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所以,美国在印度集中军事力量,紧急开辟了驼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    由于驼峰航线运输有限,而且费用太高,无法满足中国战区的需要,中美决定打通一条从印度一缅甸北部一云南滇缅公路的陆路通道,以此为中国战区输送更多的战略物资,因此就开辟了米莱特医生信中所谈到的利多公路。    这条公路从印度阿萨姆邦的边境小镇利多(Ledo)出发,经过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和孟供谷地到达密支那,然后南下经过八莫、南坎,最后在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交汇。    战争的种子    中国二战的种子在我父亲开始沿着利多公路前往中国昆明的许多年前就已经种下了。这些种子包括西方国家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略;中国国内动荡的时局;日本的扩张政策。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创造了高水平的艺术、语言、哲学和社会结构。那些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会被护送着来到皇宫(如果允许进人的话),向中国皇帝表达敬意。看到中国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和繁华壮观的景象,许多来访者可能会产生卑微的心理。他们会把诸如丝绸、香料、茶叶和瓷器之类的物品带回家,但他们可用来交换这些珍品的东西却很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早期鸦片输入中国之前。    P22-23

后记

2005年9月25日,当我登上海拔8 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时,紧接着便不得不快速地下撤,因为我早已订好了10月3日北京飞美国的机票。抵达美国时,机场移民官员拿着我的护照仔细辨认上面的头像是不是我本人,登山时面部被世界屋脊的阳光晒得与护照上判若两人了,颇费口舌地一番解释后方得入境。    缘起“彩色昆明”    十多年前,出国的风气盛行之时,有许多年轻人涌向国外,边工边读,有的甚至靠在餐厅洗盘子来维持生计。当时也有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到美国去,在餐厅洗盘子赚的都比在中国多。我听了开玩笑地说:“将来我到美国要以嘉宾的身份去,去做讲座。搞文化交流。”多年后的今天,我的美国之行终于如愿以偿地以我想要的方式实现了。    抗战期间,美国人民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派遣英勇善战的14航空队,也称为飞虎队,沿驼峰航线在空中架设了一座经历了战火洗礼的中美友谊桥梁。今天我正是沿着这座友谊的桥梁来到美国的。    走下飞机舷梯,扑面而来的秋风让我感到阵阵寒意,早已守候在机场的葛瑞格·米莱特博士用热情的拥抱来迎接我这个中国朋友。看着我安然无恙的到来,葛瑞格心情十分高兴,他说在我攀登卓奥友峰期间,他和夫人安天天盯着我们的登山网站,每天都在关注我们来自高原的攀登信息。一年前,仅仅是一封来自美国的普通电子邮件让我和美国斯科耐克特迪市的葛瑞格·米莱特博士结下了传奇式的不解之缘。    60年前葛瑞格的父亲克林顿·米莱特随美军172医院来到中国帮助中国进行抗日,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克林顿先生用当时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彩色反转片拍摄记录了中国二战时期的珍贵人文景象。2004年3月,我在偶然之间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电子邮件,信中有一批60年前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昆明拍摄的照片。“我的父亲克林顿·米莱特在临终时特意交代,一定在适当的时候到昆明去,把照片带回昆明,并在这些照片的拍摄地再拍一些照片带回美国。”葛瑞格希望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想把照片带回中国时安排一个小型的幻灯展览。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的脑中成形,在随后的一年里,克林顿先生拍摄的这些彩色反转片在中国共有四场盛大的展出,参观人次超过了50万人。最终,这批图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    一年来,这一系列展览得到了云南企业界、媒体及葛瑞格·米莱特博士的支持和帮助,在交流中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并受到了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的关注。该协会对葛瑞格与我所做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此次受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及斯科耐克特迪博物馆的邀请,我作为特约嘉宾专程赴美参加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的第二十届年会。    斯科耐克特迪——爱迪生的家乡    从机场到斯科耐克特迪有270公里,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初次抵达美国,对这个国家很好奇,在和葛瑞格交谈时,我的眼睛总是看着窗外的景色,汽车行驶了近一个小时,道路两旁还是茂密的森林。北方的寒风染红了部分枫叶,其他的则慢慢褪去绿色开始泛黄了。典型的北方秋色。    车辆行驶到莫哈克河华盛顿大桥时,葛瑞格指着对岸高楼林立的城市说:“看,那就是纽约,我们过几天会专程去的。”

编辑推荐

金飞豹编著的《1945美国老兵昆明印象》记述了金飞豹跨越大洋追寻弥足珍贵的国宝档案,收集了抗战时期援华美军记录下的昆明人文历史,弥补了抗战史上彩色照片的空白。此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重温昆明的人文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45美国老兵昆明印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棒的一本书,让人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历史,甚至还能在里面找到小时候见过的地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