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现代性-新世纪学人文萃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浙江电音出版社  作者:尤西林  页数:3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世纪学人文萃之一。现代性:现代化的主体心性气质;人文精神:对现代化、现代性的反思;人文精神提升现代性。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一节 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节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
第三节 “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
第四节 人文学科与20世纪中国学术
第一章 人的本质
第五节 对《费尔巴哈论纲》第6条的再思考
第六节 审美的无限境界及其人文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 人文意识
第七节 康德“理性”及现代失落
第三章 人文主体与个性
第八节 禅与现代人的主体性
第九节 个性的毁灭:有别于崇高的悲剧
第四章 人文学科的方法
第十节 “回到事实本身”:现象学与人文阐释
笫十一节 形象直观:摹状词与审美判断
第五章 人文学科的骨干:美学与教育学
第十二节 美学对象的人文特质
第十三节 马克思审美理念与现代人文理想主义
第十四节 有别于美学思想史的审美形态史
第十五节 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
第十六节 经典文本导读在现代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第十七节 师范教育的人文学科特性
第六章 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
第十八节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第十九节 守护理想与消解权威
第七章 人文社会观
第二十节 理性与公正:人文主义与市场经济
第二十一节 人的管理的人道主义涵义
第二十二节 人文精神团契与现代社会
附:原始儒学团契传统与法住人文活动
第八章 人文自然观
第二十三节 自然美: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善
第二十四节 生态危机与现代性悖论
第二十五节 生态保护:作为社会行动的艺术
第九章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省查
第二十六节 实学与本体论
附:信仰:对非实在的实在感
第二十七节 古今与中西
第二十八节 中国人的公德与私德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新世纪学人文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新世纪学人文萃
  •   这本书结合东西方文化中对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发展。
  •   人文精神,是我们人生活的本身,也是生活的最终归宿,但在现代,人文精神的缺失,让世界变得不和谐……
  •   “人文”,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字眼。中国古代的《易经》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基本上就是说圣人观天象而知四时变化,观人文,即诗书礼乐这些东西,来教化天下人。从中国的传统来讲,“人文”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至于现在所说的“人文主义”,这个词是西方的“humanism”翻译过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想反对、超越中古时代欧洲的宗教传统,而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作为一种依归,用这种办法来回归一种比较入世的、世俗的、人文的传统,所以当时就有一个拉丁文的词,叫做“humanistus”,就是“人文学者”的意思。后来呢,人文学者所做的学问,也就变成西方学术史上的“人文学科”。14世纪英国的大学里面也开始有“人文学科”这个字眼。在欧洲,“人文”的意义可能更广一点。一般来讲,欧洲把人文学科叫做“human science”,人文科学,意思就是说在欧洲国家的词源里,科学和知识是一样的。 在20世纪初的中国,“humanism”基本上有三种翻译:一种是“人文主义”,一种是“人道主义”,还有一种叫“人本主义”。说到人文主义,在当年的东南大学,有几位知识分子,特别是吴宓、梅光迪,20年代初期办了一个杂志,叫做《学衡》,他们在上面特别提出了一个所谓“人文传统”的问题。他们认为非但中国有人文传统,西方也有,并且中、西方人文传统是可以互相参照的。他们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在哈佛大学,当时有个教授叫白璧德,这位教授最讨厌的就是卢梭式的浪漫主义。这位比较传统保守的教授,写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卢梭与浪漫主义》,对卢梭是从头批评到尾。他受1819世纪新英格兰的传统,特别是爱默生的传统的影响很大,认为中国儒家、道家的人文传统是值得敬仰的。他觉得西方也应该有一个人文的传统,而这个人文传统应该是基于一种理性、一种道德、一种秩序,而不是乱七八糟的、革命式的、卢梭式的,所以他在哈佛大学开的课都是和西方的经典有关系的。吴宓、梅光迪这些人在哈佛受到教育以后,回来看到五四特别是《新青年》杂志提出来的一些主张,他们不大同意。他们认为,人文主义的精髓实际上是西方的经典,而西方的经典是希腊、罗马到莎士比亚这个传统的经典,而不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现代的经典,所以他们不太喜欢易卜生、托尔斯泰这些《新青年》的支持者所赞成的作家。《新青年》的支持者就认为学衡派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如果你看他们编的《学衡》杂志的话,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们基本上是用一种中国古典的考证的方法来研究西方的学术,如同研究中国古书的方法一样,有注有批的。比如他们翻译白璧德的一篇讲述人文主义的文章,就把英文注得非常清楚。在形式上,学衡派并不认为有所谓新旧之分,也没有中西之分。他们认为真正的人文主义应该相信一种普世价值,所以要用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来看这些人文主义的经典。 《新青年》的一些重要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鲁迅、周作人、胡適,他们基本上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周作人在1918年写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叫做《人的文学》,他在这里面特别提出来“什么叫人的文学”,就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所以他基本的着眼点是人道主义,就是说对于人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心。他又认为文学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正面的任务,就是要描写一种有人道的、理想的生活;另外一个是侧面的批判的任务,就是要批判非人的生活、兽性的生活。他用这两种方式提出来“人的文学”,事实上背后已经有一种当年比较流行的达尔文主义进化的观念。换言之,人的进化、社会的进化是从古到今一直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这个“人道主义”的影响非常大,到了30年代以后,从自由主义一直到左翼的各种派别,大家都以人道主义为本。当然像自由主义者,梁实秋等人更认为文学所表现的就是“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阶级之分的。梁实秋也是白璧德训练出来的,所以他也认为这种人性是一种普世价值。李欧梵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文化系讲座教授
  •   精神不可或缺,現代人就是缺少了精神
  •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还未细读,待评价。
  •   尤西林先生的学问还是很棒的 这书是早年的一些随笔和小文章 看着很不凑
  •   看名字还以为是外国学者
  •   愤青必读经典文献,指引读者进入真正的责任社会。
  •   书看上去还好,正在读。
  •   挺好的,感觉很学术。但是如果没有底子会看不懂
  •   非常便宜,所以值得买,值得买
  •   这是一本好书,虽然不是什么名著,但是值得一看
  •   分析的好,。,。,。,。
  •   莫测
  •   对作者很陌生,看了目录,想增加些社科了解才买
  •   这个系列已经收了几本了,挺好
  •   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17]。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18]。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19],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20]。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   ……………………………………………………
  •   当代思考必须,哲理性很强,赞一个
  •   内容比较深奥吧,但是毕竟是好书。
  •   老师的书,学生要认真看。
  •   现代性:现代化的主体心性气质;人文精神:对现代化、现代性的反思;人文精神提升现代性。
  •   当下的中国,一切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谁讲人文精神之类定会被归入异类。但现在的国人,缺的恰恰是人文素养。本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还是要有最起码的人文素养的。
  •   由于很多原因,对于这本专业性比较强的著作,没有仔仔细细的看完,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但是我要说明的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世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需要学习和树立的东西,其意义,是难以用语言所描述的,本书作者是国内较早的关注和研究人文学科的专家,专业水平很高,对于人文精神的本质、意识、个性和方法,以及其内容与知识分子社会、自然和传统都有极其详实系统的论述,不失为一本专业性强,内容涵盖广泛丰富,非常值得推荐的好图书。但是书虽好,但是我们也需要有学习的基础,比如对于哲学美学等最好是有一点基础,否则阅读起来怕是有些困难,毕竟人文学科还是脱胎于哲学的一部分,没有哲学的基础,没有西方历史文化的了解,对于人文的理解不够到位和彻底。
  •   这是一本类似于学术随笔类的著作,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对当前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及其重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疗治当前我国社会的精神疾患有一定的帮助。
  •   以人为本是近现代的社会体制基础
  •   一本作者的论文汇编,还算能看,反正便宜。。。
  •   不错的解读,中国复兴,不单单是军事、经济的复兴,文化的苏醒和复兴才是最根本的
  •   比较专业的书,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   内容还没看 不过看目录感觉还可以的样子
  •   胡调的,慢慢看了在吖、说
  •   一时兴起买来看,觉得很不错,就是有点深奥,慢慢读。
  •   现代社会,需要人文精神的重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究竟怎样重塑,如何实现人文精神与现代性的有机交融,则是一个重大课题。这本书就此进行了认真探讨,不乏真知灼见,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意义的见解参考。
  •   对作者了解比较少,专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购买这本书主要是题目和该书要探讨的内容,还没读完,不敢贸然下评论。
  •   一般,纸质不是很好,
  •   没什么意思 没细看 学专业的也许爱看
  •   理论讲解角度的问题,有些观点不是太认同
  •   不值得一看,就别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