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江湖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学泰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前言

从江湖的泛化说起    20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以及流行港台的一些通俗小说、通俗电影进入大陆,使得思想领域里的一元化状态逐渐瓦解(在历史的进程中文艺的演变往往起着先头兵的作用)。它对大众文化影响尤剧,甚至在这种影响下构筑出一套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大众话语”,流播于“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大众”’之间。这种话语渗透到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之中。    例如武侠小说中竭力描绘的半真半假的“江湖”就成为流传非常广泛的话语,是文化领域或社会领域中使用极为频繁一个词汇。如果用“百度”搜索一下“江湖”这个词汇的话,可以找到相关网页有430多万条。翻一翻这些网页,真是五花八门,其中许多就是以江湖命名的网站。这些网站有官方的、有民营的,更多是个人的。许多用“江湖”命名的网站之前还加上了带有各种情绪色彩的辞藻,如“逍遥江湖”、“欢乐江湖”、“铁血江湖”、“雨诗江湖”、“芜聊江湖”、“乌伤江湖”、“飘零江湖”、“黑黑江湖”、“飞飞江湖”、“梦幻江湖”、“梦断江湖”、“风云江湖”、“酷屋江湖”、“不如相忘于江湖”等。我们从这些名字的色彩上不仅可以看出“江湖”这个概念影响的广泛,而且还可以大致地感觉到在这些名称的后面主持者与参与者的心态。    金庸和其他一些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与旧式武侠小说不同,他们大多受过新式教育,他们笔下的“江湖”带有理想化、文人士大夫的色彩,并通过荧屏、银幕和网络得到极度的张扬,因为它的影响极为广泛,涉及许多领域。一时间,仿佛是处处江湖、事事江湖,例如近日报纸上就出现过这样的标题:“力帆不容徐明独霸江湖,坚持改革,但要按法律办事”。光看标题以为是黑社会之争呢,实际上这条新闻是讲重庆力帆集团,不赞成大连实德的老总对于足球改革的意见。这里的“江湖”是指“足球界”。指足球界为“江湖”还有“周铁民(足球领队)惊呼:这个江湖太可怕!”又如“谢军重出江湖”,这个“江湖”是指国际象棋界。如果说称体育界、文艺界为“江湖”是沿袭过去对江湖艺人的说法,那么有些“江湖”则会令人感到奇怪:如“衡南高考状元面临落榜——谁还在讲江湖道义!”这里的“江湖”是指什么?恐怕连写作者也不一定很清晰,难道官方举办的高等院校统一考试的考官们要遵守“江湖道义”吗?按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江湖”是指“社会”,然而,“江湖道义”能够与“社会公德”画等号吗?更令人奇怪的是非常现代的“股市”、“金融”也与江湖结缘了,例如一篇评论经济学家郎咸平著作的文章中说:“名震江湖的郎咸平的《运作》、《整合》二本案例集,他满脑都是股市江湖的风声鹤唳,刀光剑影,一个一个的案例,读下来深觉这真是金融江湖掌故的汇集。”(金羊网)这仅仅是随手拈来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到“江湖”几乎无所不在,特别是在青年人的口中,什么领域都可以称之为江湖。至于什么是江湖,江湖在哪里,它的确切的内涵是什么,却是不十分清楚的。    为什么大众话语很快吸收了“江湖”这个词?各种武侠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之大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经济和单位制度的逐渐解体,人们逐渐趋于独自面对社会情状,而秩序化的公民社会还没有形成,此时起着秩序化作用的还是人们常说的“组织”。这在没有“组织”的和在“组织”之外的人们看来有些“乱”,很不适应。于是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做武侠小说中缺少秩序、打拼由己的江湖。    对于“70后”和“80后”的年轻人,“组织安排”、“组织统筹”已经成为过去,而这些人大多又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生存能力和社会经验,他们独立面对社会时,“江湖感”要比他们的上一辈更甚。再加上大众语汇追逐生动时髦和反主流性,许多“旧社会”的行帮隐语、地下社会的黑话大量涌入主流语汇,青年人好奇,媒体媚俗,“江湖”一类的流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实际上未必人人都懂得它真正的内涵。    自武侠小说问世以来(近世武侠小说滥觞于清末民初),“江湖”就成为武侠活动的典型环境,许多武侠小说就直接以“江湖”命名,如最早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另外,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之前,的确也存在一个世俗的“江湖”,许多沉沦于社会底层的人士在这里谋生存、闯天下,它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既令人羡慕追逐,也令人望而生畏。著名评书艺人连阔如在20世纪30年代以“江湖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了长篇连载《江湖丛谈》,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    江湖那么引人注目,但评价和研究江湖的著作却很少。如果搜索一下国家图书馆所藏书籍中的名目里有“江湖”这个词的,就有八百余种,除了以江湖命名的武侠小说之外,就是半真半假的回忆和记录旧时“江湖”奇闻轶事的书籍了,至于江湖的研究著作却不多见,严格地说是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    二、当代江湖    连阔如笔下的江湖在1949年后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实现了行政管理组织化的社会以后,一切自生的社会(包括当时合法与不合法的)及其文化便被彻底地扫除了。这是自宋代以来没有一个政权能做到的。但由于这种依靠行政组织形式管理的社会与经济生产相背离,很难持久。于是,便有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原有的社会控制形式发生了改变,例如人民公社的解体,单位作用日渐改变,从全能型转变为专业型,单位不再承担社会的职能。这样,社会逐渐由行政组织型向自生型回归。    从公社、生产队游离出的人城人员,以及单位解体后下岗的职工都要自己单独面对社会,独自去打拼。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人们习惯于生活在组织严密的共同体之中,个性和进取能力或说自己找饭吃的能力萎缩了。人们要生存和发展时的第一期待便是组织的力量,原有的垂直的组织形式不行了,指望不上了,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个体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新的联系方式大量涌现,如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网友会、车友会、影友会等,旧有的、曾被打烂的组织方式如宗族、庙会,包括江湖等也在复活(当然这种回归远不像话语泛滥那样夸张)。    随着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进城、城里企业的减员增效,江湖人的数量也在激增,特别是江湖艺人发展得很快。我们看惯了演艺界明星不断在电视荧屏上闪现,以为艺人过的都是如此富有、如此靓丽的优越生活,不了解也不知道大量的跑大棚艺人在江湖挣扎,他们不仅面临着物质上的困境,而且受到有权者的打压。吴文光的《江湖报告》其副标题是“一个以大棚为个案而展开的田野调查”,书中用文字与摄影方式记录的就是当代江湖艺人的生活,从中可见江湖人的艰辛。过去许多活跃于江湖、后基本灭绝的行当又重新出现,如游丐、游医、游僧、游道、贩毒者、娼妓等,又如“金”门中的相面、算卦、批八字、黄雀衔卦、看风水等,还十分繁盛,受到广泛的追捧。甚至过去为江湖老合们所不齿的专以拐卖妇女儿童为业的“老渣”,现在也有泛滥的趋势,令人痛心疾首。江湖人之间也有相当的联系,甚至也有江湖人的有形组织(如诈骗团体),但总的说来,在国内,或说某个地域尚未形成一个“场”,因而还不能说有成熟、完整的江湖出现。它还在初级阶段。

内容概要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社会的解读另具一番风景。譬如书中所及,《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第一次全面生动地把江湖生活、江湖人的理想与奋斗、江湖人的成功与失败展示出来,给后世的游民、底层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边缘人士组织化进程提供了范本,更成为他们反抗和奋斗的教科书。其中的“好汉”、“义气”、“替天行道”、“不义之财,取之无碍”、“逼上梁山”等话语随着《水浒传》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普及到整个社会,直至今天。《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水浒”是作者多年潜心的另一领域,是游民与“水浒”研究的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

王学泰,原籍山西清源,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1988年转到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比较关注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03年退休前任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后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采菊东篱下》《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人的幽默》等。

书籍目录

引言
江湖溯源及历史
江湖本义
文人士大夫的江湖
游民的江湖
《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
游民的江湖社会
与主流社会迥异的江湖社会
《水浒传》中的江湖社会
成熟的游民是江湖的主体
产生游民的社会背景
从游民到江湖人
江湖的中坚和领袖——社会边缘人
什么是社会边缘人?
社会边缘人形成的原因
永远的灰色的一群
宋代的社会边缘人
江湖人中的特类——江湖艺人
历代艺人
江湖艺人的产生
第一代江湖艺人
江湖艺人对江湖生活的适应
江湖艺人不能简单地用“民间艺人”概括
宋代“水浒”故事形成及其要素考辨
“水浒”故事所依据的历史真实
是否有宋江?
关于宋江的宋人史料
史料的小结
关于宋江的私人记载
宋江武装斗争的性质
南“水浒”故事钩沉及其要素
故事钩沉所依据的资料
宋代“水浒”故事中的要素
南“水浒”故事中有重要影响的诸要素
三十六人与九天玄女
梁山泊
太行山与忠义
山寨、水寨、山水寨
元代的北“水浒”
东平——元初杂剧创作中心
战乱中的一块绿洲
通俗文艺的恢复与活跃
北“水浒”故事及其要素
与公案戏相类似的故事
从“水浒”戏中看北“水浒”特征
……
《水浒传》的成书
《水浒传》的主题
江湖人的梦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与创新
《水浒传》中的江湖人物
不是结语的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宋、卢虽有家室,但却不以女色为意,冷落妻妾,弄得后院起火。晁盖连妻子都不娶,只是与江湖好汉来往。就连农民出身的李逵也是“自小凶顽”,不爱劳动,专爱打架。史进是“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江湖人不把劳动生产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就整个江湖来说是寄生在主流社会上面的。江湖人也看不起农村的庄稼汉,第三十二回写孔亮追赶打他的武松:“背后引着三二十个庄客,都是有名的汉子。怎见的?正是叫做:长王三,矮李四。急三千,慢八百。笆上粪,屎里蛆。米中虫,饭内屁。鸟上刺,沙小生。木伴哥,牛筋等。这一二十个,尽是为头的庄客”。当然“长王三”三字句是说书人的套语,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乡村和市井一般劳动者的看法,认为这就是一批“蠢汉”。上述一些例子,是从《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人物话语表现出的独特的价值标准和独有的道德舆论原则。实际上《水浒传》的作者不止一次直接表现自己的江湖倾向、宣传江湖人的价值观念。例如社会底层的民众,特别是游民对于当时(宋代)社会流行的重文轻武风气的不满,这是当时统治者贯彻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作者常常谴责“大头巾”(大头巾也就是身处高位的文官),认为当今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是那大头巾弄得歹了”。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更是把这种谴责作为梁山武装造反集团的宗旨。作者赞梁山泊好处时说:“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着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假文墨”也是对靠读书作文出身的大小官员的讽刺。一个小小的清风寨还要两个知寨,让文的做正知寨,武的是副的。副知寨花荣恨死了这个正知寨刘高。他说:“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真是切齿之声如闻,一句“穷酸饿醋”不仅生动表现出花荣对于刘高的痛恨和鄙视,其实这也反映江湖人对于靠耍笔杆博取功名的人们的敌视。我们说江湖是非主流社会,可对于江湖人来说江湖就是“天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江湖就其本质说乃是游离出主流社会之外的人们活动的空间。它与主流社会有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因此,对于江湖的研究不仅具有文学的意义,也包含有历史学、社会学的意义。江湖艺人创作和演出的反映游民、江湖人生活和理想的文艺作品,也在“组织”和丰富着江湖,使得江湖的性格日益凸显、江湖规则日益明晰,于是江湖也在召唤更多的游民、社会边缘人投入江湖。《水浒传》与它的衍生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游民、江湖人生活、奋斗与理想的通俗文艺作品。  ——《江湖人中的特类——江湖艺人》

编辑推荐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不懂水浒,就不明白游民文化。不懂江湖,就不理解隐性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浒·江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水浒”是作者多年潜心的另一领域,是游民与“水浒”研究的拓展、延伸。
  •   王先生的书为我们揭示了底层社会,建议大家再阅读他的《游民与中国社会》。
  •   梁山泊上,江湖就在这里。
  •   其实水浒这东西说说也无伤大雅。研究的人多了。
    用于高中生语文知识的课外扩展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   书如其名,水浒的一个解读
  •   王学泰的书总是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   商品不错,书的质量纸张也还行,比较划算。
  •   看完后很长知识,但趣味性不强。
  •   参照作者的另一本书会更深刻
  •   作者强大威武。
  •   书挺厚的,很多历史借鉴的。值得一读
  •   个人认为这书还不错
  •   评述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也很适合学生读
  •   内容还行,不过废话有点多,可打6.5分
  •   老公在部队,很积极上进,平时喜欢看书写文章,这本书是他自己选的,说很不错,喜欢~~
  •   水浒.江湖
  •   江湖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然这本书中对“江湖”作了非常全面的描述,虽然还没有看完,我会继续看下去哦
  •   老先生的书,都很扎实,剖析也深刻,远非当下这些“青年学者”所能比。就是书的版式有点粗糙,不像北京、上海那些大出版社那样精致。
  •   非常好啊,老师建议看的
  •   只看了一部分,还没看完,不能总体评述!感觉观点不是很鲜明,突出;引用的资料比较多。
  •   一般吧,一件很小的事硬是刨个道理出来
  •   还好吧,闲来无事翻一下可作放松,
  •   关注很久的书,终于买到了,价格还很便宜。
  •   这书写的很不错,江湖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好奇的,本书给我一个答案,通过对水浒的解构,也多少明白点那时候的一个独特的人群的生活。
  •   需要静静地去看这本书,佩服作者考证、考据的能力。
  •   原以为是一本专写水浒的书。其实是一本中国古代社会的史书。好东西。
  •   这是继《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后,单独展开对水浒与江湖关系的讨论,确实提供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作者文采也好,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