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斯坦福·肖  页数:4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原名《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史》,是叙述奥斯曼帝国兴衰史的一部专著。本译本为该书上册,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1280—1566年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第二部分叙述了1566—1808年间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过程。同时,探讨了这个时期奥斯曼帝国面临的西方人的挑战及帝国臣民的反应,特别反映了这个帝国在面临内忧外患时,掀起的一次次充满艰辛和血腥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失败原因。全书史料丰富,文笔洗炼,提纲挈领,观点鲜明,结论审慎,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较深刻地揭示了奥斯曼帝国兴衰的过程和原因。

作者简介

  斯坦福·肖于1930年出生在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等大学学习伊斯兰史和土耳其史。他长期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任教,讲授土耳其语和土耳其历史。1999年他受邀到土耳其安卡拉任比尔肯特大学的奥斯曼和土耳其史教授。除了本书外,其主要著作还有:《奥斯曼埃及的财政和行政组织及其发展(1517—1798年)》(1962)、《新与旧之间:塞利姆三世时期的奥斯曼帝国(1789—1807年)》(1971)和五卷本的《从帝国到共和国: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1918—1923)》(2001)等。鉴于他对土耳其史研究做出的贡献,斯坦福·肖曾获得土耳其历史协会、美国-土耳其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1981、1989年)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帝国史译丛》总序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1280—1566年)  第一章 历史上的突厥人  第一节 突厥人的起源  第二节 突厥帝国   第三节 伟大的塞尔柱人及其后继者  第四节 12—13世纪的安纳托利亚  第二章 奥斯曼第一帝国(1280—1413年)   第一节 奥斯曼的起源和加齐时代(1250—1389年)  第二节 14世纪的奥斯曼的行政体制和社会  第三节 奥斯曼第一帝国的崩溃:巴耶济德一世(1389—1402年)  第四节 大空位时期(1402—1413年)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的复兴(1413—1481年)  第一节 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0年)  第二节 穆拉德二世(1421—1451年)  第四章 奥斯曼政权的鼎盛时期(1451—1566年)  第一节 新帝国的征服:穆罕默德二世的统治时代(1451—1481年)  第二节 帝国的巩固时期:巴耶济德二世(1481—1512年)  第三节 东征:塞利姆一世的统治(1512—1520年)  第四节 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顶峰:苏莱曼大帝一世(1520—1566年)  第五章 奥斯曼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变迁   第一节 统治阶级  第二节 被统治阶级  第三节 帝国的外国臣民  第四节 奥斯曼帝国制度的核心——苏丹  第二部分 地方分权和应对挑战的传统改革  第六章 地方分权和传统改革(1566—1683年)  第一节 衰落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第二节 衰落的社会和经济因素  第三节 传统主义者的改革努力  第四节 衰落的表现(1566—1623年)  第五节 穆拉德四世统治下的复兴(1623—1640年)  第六节 衰落重新开始(1640—1656年)  第七节 科普鲁卢时代(1656—1683年)  第七章 新的挑战与回应(1683—1808年)  第一节 神圣同盟战争和卡尔洛维茨和平条约(1683—1699年)  第二节 衰落和传统改革的新时期(1683—1808年)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改革的转折点  第八章 地方分权和传统主义改革时代的奥斯曼社会、行政和文化(1566—1808年)  第一节 行政和社会  第二节 文化发展  附录  一、研究奥斯曼帝国常用文献  二、奥斯曼帝国苏丹在位年表  三、主要人名、地名和有关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第3章 奥斯曼帝国的复兴(1413~1481年)随着穆罕默德对其兄弟的胜利,奥斯曼帝国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巴耶济德时代的帝国边界被恢复,甚至还扩大了,而且国家的内部机构也被改组,以防止其出现缺陷和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第一节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0年)穆罕默德一世最终获胜了,因为他不仅得到了拜占廷帝国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更重要的加齐边握首领和突厥贵族的支持。为了赢得曾扶持他登上王位的宗教领袖们的好感,他罢免了贝德里丁谢赫的职务,并把他和他的家人流放异乡,而他的继承者则由保守的乌里玛(穆斯林宗教权威)提名接任。而贝德里丁谢赫在加齐首领中的支持者,包括米哈娄格鲁·穆罕穆德,尽管他们是在最后一刻才背弃他,穆罕默德一世还是把他们都流放到安纳托利亚。依照与曼努埃尔的协议,被穆萨重新占领的君士坦丁堡和萨洛尼卡一带所有的领土都还给了拜占廷,尽管土库曼贵族和其他人反对这样做。为了获得时间恢复奥斯曼的力量,穆罕默德与巴尔干的基督教国家和威尼斯及热那亚达成了和平协议。但这并没有阻止穆罕默德采取行动消除来自奥斯曼宫廷的拜占廷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巴耶济德抛弃了加齐传统。拜占廷女]女和幕僚都被赶出了王宫;突厥语和波斯语取代希腊语,成为行政管理的语言。穆罕默德强调本王朝的突厥历史传统,而且历史学家在撰写该王朝历史的过程中,得到了资助并刻意强调这方面的历史。奥斯曼王朝与阿赫行会的联系被恢复了,卡皮库鲁被镇压,他们的蒂玛被剥夺,并撤销了他们的职务。随着卡皮库鲁的离去,封建骑兵成为贵族阶级的主要军事力量,他们以前在奥斯曼军队中的核心地位得到恢复。随着基督教和奴隶因素的大幅度减少和加齐首领的失势,穆罕默德陷入了以坎达里家族为首的突厥贵族的控制,坎达里家族曾经设法让他战胜了穆萨。这时,坎达里家族提出米的基本国策是放弃巴耶济德对东方存在的野心,恢复加齐突袭队,并且把贴小儿帝国崩溃后留在安纳托利亚的数以千计的游牧民派遣到西部边疆,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加齐传统的恢复也暗示出避免与安纳托利哑的公国冲突的政策的回归,但因为卡拉曼、艾丁和坎达尔实行挑衅性政策,奥斯曼很难做到不与他们冲突。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国家是这些公国中最强大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作者是美国培养的研究奥斯曼帝国史的老前辈,在书中他广泛地使用了以专题著作形式存在的奥斯曼帝国的档案资料,是美国从事这办面研究的历史学家的先驱。  ——里法特·阿里·阿布-埃尔-哈依(Rifaat Ali Abou-El-Haj)教授    本书史料丰富,文笔洗炼,提纲挈领,观点鲜明,结论审慎,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较深刻地揭示了奥斯曼帝国兴衰的过程和原因。  ——译者

编辑推荐

  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用其智慧和勇气使四方的基督徒国家再一次感受到了东方游牧民族的力量。1500年前后,世界给人印象更深的是穆斯林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奥斯曼人驰骋在欧业非三大洲的辽阔舞台,控制着东两方的主要通道东地中海,几度兵临维也纳城下,使整个西欧都在他们的铁蹄下呻吟。但终因过于迷信马背上的成功经验,示能摆脱游牧民族固有的不足,面对用蒸汽机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奥斯曼帝国衰落了,曾经消火了拜占廷帝国的大炮却末能抵挡住近代西方列强瓜分帝国的野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奥斯曼帝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自1453年攻下君士坦丁堡以来,奥斯曼帝国屹立在欧亚非交界460多年,不可不读,何况还有穆罕默德二世,苏莱曼大帝这样的牛人。作为《帝国史译丛》的一本,感觉学术味浓了一点。普通读者再找一本通俗一点的一起阅读,可能更易入书。
  •   内容不错,各方面也都较满意,不过这本书只是作者书的上部分,名字也不是这个
  •   不错的书,就是翻译有点问题,期待第二部会翻译的更好
  •   以前买过奥斯曼帝国闲史
  •   了解一下这套书了解古代帝国
  •   奥斯曼帝国历史
  •     正文第46页,奥斯曼在安纳托利亚的新进展和帖木儿的崛起
      第二段,Genghis Khan被译成,吉赫斯可汗。
      欢迎您~~吉赫斯~~~您看,这是您的老朋友,常凯申,还有,孟修斯。
      再说一句,字数你大爷(—_,—)
      
      
      23页奥尔罕加齐与62页穆拉德二世 尼玛配的图是一样一样的啊
      
      
  •     几经翻寻,终于在财大可怜的图书馆角落里找到了这本《奥斯曼帝国》,与印度、以色列、阿拉伯等一大堆缺号史书混在一起,估计很久没被人翻阅了。财经院校里读史的气息不甚浓厚,读外国史的就更少了。但是历史既已被书写,就不应被遗忘。我这个财大的异类常常手捧书卷,半包香烟,一杯浓茶,随作者在浩瀚史海中遨游一番。
       本书的汉译标题下有行英文小字,大意是说本书是关乎于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的历史,而本书中的历史则只是写到了1808年,少了下卷,但是依旧可看,且看的津津有味。
       当突厥人游牧于乌浒河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时,东方的大唐帝国和西亚的阿拉伯大食文明汇聚于此,最后大食人成功的将伊斯兰的文明带给了突厥人。但“突厥人是选择喝酒的穆斯林,”我曾听别人这么讲道。突厥人接受了外族的文化,但也保留了自己的许多特性。这也是20世纪时凯末尔进行改革的前奏。文字改革拉丁化时,拉丁字母相比阿拉伯语字母更有利于突厥语的发音。
       奥斯曼人,突厥人的一支,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他虽然继承了拜占庭的土地民众,却没有继承其文化。与之相比之下的沙俄,二者同是继承拜占庭的遗产,俄罗斯帝国却发展的更为庞大,究其原因我想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俄罗斯在文化上比奥斯曼更加纯粹。“帝国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兼并建立起来的,政府以后对被征服者实行政治上的高压和经济上的剥削。”唯独缺少的是文化,这恰恰是奥斯曼的硬伤。奥斯曼人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将安纳托利亚完全伊斯兰化,却将巴尔干的基督教留了下来,既不是让其伊斯兰化,也不是产生融合的文化,而只是那样简单的让其继续存在下去,这就造成了长久以来的奥斯曼的动乱,国内总是有因为宗教和种族的矛盾导致的内乱,这种内乱又总是跟国外势力藕断丝连,给予别人干涉的口实。总的来讲,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宽容,是一种软弱的文化宽容,将自己总是置于周边列强的虎视之中。反观俄国,自始至终单纯的民族性与宗教性将力量大部分凝聚与对外扩张,而没有奥斯曼帝国那样的内耗。况且,奥斯曼周边的强国,东边的波斯萨法维王朝,西面的哈布斯堡王朝,北面的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及后起的俄罗斯,南面的马木鲁克王朝及后来的英法,无不借着所谓的宗教民族矛盾来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内政,挑起事端,而奥斯曼帝国总是疲于奔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井底之下,倘若不能生存,等待的必然是灭亡。奥匈帝国也是这么在内耗中灭亡。
       帝国在内政方面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公平循环论”穆斯塔法 奈玛这样说:“a-没有军队就没有统治 b-维持军队需要财富 c-财富需要从臣民中获取 d-臣民需要公平才能繁荣 e-没有统治和国家就没有公平。”这种理论掩盖了宗教和种族的矛盾,是以一种单一的眼光来看的,倘使没有罗马教皇和正教主教,什叶派和正统派之差,帝国都是突厥人,那这个政策是好政策。类似的政策还有德米舍梅制和加里沙尼军团,从基督教儿童中招募人手以克制地方贵族和军队势力,最后竟演变为帝国后期长期内乱的根源之一。可见,帝国文化上的软弱宽容是多麽的不成功。
       于是,回到本书序言中的问题:“问什么地理上如此接近西欧的奥斯曼帝国没有跟随西欧的脚步现代化?”我想,原因之一大概有:文化上的长期软弱宽容造成帝国内部潜在的分裂,与此而来的内耗和外患使之疲于奔命,精力乏困,只得等待列强的瓜分了。
      
  •     感觉还行。缺点是地图太少。全书最后一幅地图是15世纪穆罕默德二世扩张时期的奥斯曼疆界地图。、
      
      后来奥斯曼扩张顶峰(苏莱曼大帝),以及其后几个世纪帝国从围攻维也纳失败,到丧失巴尔干北部控制权,以及俄国逐步进入黑海的过程,都没有任何地图说明,光看文字容易让人头晕..
      
      所以建议阅读时受上备本世界地图册
      
  •   《巴尔干》一书提到了这么种观点,也是伊斯兰思潮扩张时的政策留下的隐患:一神异教徒增税,大量的非穆斯林要求皈依但不被准许。想来也是,苏丹养着大票的禁卫军,把希腊正教都宣教过来短期内经济体系就会崩溃~
    另: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   是啊 恶性循环 还不如Stalin的策略 整体迁移 彻底根除
    又及:谢谢你的忠告
  •   Stalin的策略没有得到贯彻,才导致了现在的结局,但是看看对原德国领土上日耳曼人的处理,就可以发现这种政策的有效性
  •   奥国苏丹说到底,还没有中国皇帝有权利!上台都要付钱给军队,打仗每年冬季都得解散,税收制度错杂————包税人!采邑!封臣!这么混杂对异教徒的征服也是虎头蛇尾,文化上来说,我觉得是野蛮人坐上皇位,继承东罗马的传统是必须的,想做世界性的帝国,野蛮人那套是行不通的否则蒙古的征服成果不会那么快崩溃。说到底奥国的地方分权太严重了,苏丹想要中央集权可是没什么约束地方的,这种国家存在这么多硬伤,却还是能支撑五百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只能说皇帝玩弄权术太厉害了,在刀锋上跳芭蕾,还能割伤敌人。
  •   我觉得还是种族宗教过于混杂所致 这就好比中东欧地区 波兰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的纠结缠绕 纷争百年不断
  •   为什么地理上如此接近西欧的奥斯曼帝国没有跟随西欧的脚步现代化?
    大概是把“现代化”想的太美好了吧,才会有此一问,呵呵
    现代化是宿命,那共产主义算什么呢
  •   奥斯曼人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将安纳托利亚完全伊斯兰化,却将巴尔干的基督教留了下来,既不是让其伊斯兰化,也不是产生融合的文化,而只是那样简单的让其继续存在下去
    ——终奥斯曼一代,安纳托利亚均存在大量希腊或亚美尼亚基督徒,虽然他们甚至以土耳其语为第一语言,为土耳其语文学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不知当代土耳其人对这些用希腊或亚美尼亚字母拼写的土耳其语文献研究进展怎样。安纳托利亚彻底伊斯兰化,一赖于一战时奥斯曼政府及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对亚美尼亚人的消灭与驱赶;二要归功于土耳其共和国与希腊王国的人口交换。
    阿尔巴尼亚和波斯尼亚在脱离奥斯曼时,当地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多数均已成为穆斯林。保加利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耳其族比例仍然占总人口约10%。还不算巴尔干各国独立时逃回土耳其本土的穆斯林,如希腊拿下克里特岛时赶走的大批操希腊语土耳其人。
    另,雅内萨里制度的崩坏,主因在于天生穆斯林子弟的加入。
  •   呵呵,谢谢哥们指正。这是去年大二随手写的,资料看的也不多,纰漏之处较多,还望海涵~
    我觉得同化方向应该指向欧洲,即便是安纳托利亚存在大量希腊和亚美尼亚裔,但是包裹在穆斯林海洋下,有什么前途呢?反观巴尔干,德俄都可以借口各种问题插手其中。
  •   西南财大?
  •   现在国内某些民族说被同化,但他们在欧洲说同一种语言的同胞就是一个同化和种族屠杀的专家!!!
  •   图的话 可以查看世界地图册的 全球通史等书里也有大概的地图说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