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将军传奇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黄英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黄英  页数:220  

前言

这是一部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甘肃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宝珊先生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的长篇传记文学。    作为横跨新旧两个世纪、从中国大西北雄浑壮阔的黄土地上崛起的传奇式的现代历史人物,邓宝珊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见解,是颇为独特的。他生于一个弃懦经商的贫苦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一度沦入社会底层,过早接触人世的艰辛。但他不甘沦落,一再与命运抗争,终于在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少年从军,远走边陲,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他坚忍沉稳,好学善思,交游广泛,豁达宽容,考虑问题不囿于党派成见,能够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决定进退取舍,不计个人恩怨,择善而从。数十年来,他一直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密切接触,多次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在一些著名共产党的影响教育下,始终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在光明与黑暗殊死决战的关键时刻,他终于做出勇敢的抉择,同饱经苦难的人民站到一起,迎来了新中国金色的黎明……    不过,人生有如河流。世界上恐怕没有一条大河是清澈见底的,清澈见底的只能是潺潺小溪。没有流归大海的志向、兼容并蓄的气量、百折不回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条大河。湍急的上游,平缓的下游,明理的波光,滔天的浊浪……恐怕是任何一条大河都会具有的现象。流程越长,流域越广,汇聚的流量自然越大,挟带的杂质也必然越多。情况正如法国哲人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作为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的复杂人物,邓宝珊更是如此。    但是,不管多么复杂,在邓宝珊这条大河的主流上,一直奔腾着我们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洪波巨浪。从甲午战争到“文化大革命”,在他长达74年的人生历程中。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始终如同哺育他成长的黄河那样,不舍昼夜,滔滔流淌!    文学,既然被尊为人学,就得以人生作为自己注视的中心。执意品尝人生的况味,大胆揭示人生的奥秘,竭力表现人声的美好,帮助人类日趋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加文明、健康和幸福。    毛泽东对斯诺说过:“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处境变化得越来越快了。从现在起一千年之后,所有我们这些人,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内,大概会显得相当可笑吧!”    是的,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不仅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人生的色调也会越来越丰富而驳杂。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简单明了的、田园牧歌式的关系,将会不复存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的面目也许会更加难以辨识;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庸俗、庄严与滑稽……也许会交织纠葛,更加难以分清。作为人学的文学,职责恐怕还会加重。作为以实际存在的人物为主人公的传记文学,是否会受到更多的欣赏与欢迎?    郁达夫认为:“新的传记,是在叙述一个活泼泼的人的一生,记述他的思想与言行,记述他与时代的关系。他的美点,自然应该写出,但他的缺点与特点,因为要传述一个活泼泼而且整个的人,尤其不可不述。所以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抒写出来,长处短处,公生活与私生活,一颦一笑,一死一生,则其要者,尽量写来,才可以见得真,说得像。”    可惜,要完全实现郁达夫提出的这些要求,却颇为不易,我们还难以完全摆脱“树碑立传”的传统观念。在不少人眼里,传记,不过是一种政治待遇,一个人能否入传,不是看人物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人性内涵等文学价值,而往往取决于其职位。至于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那一套陈腐的东西,也还严重地束缚着某些人的手足。一些传记文学作品,也缺乏作家应有的主体意识,缺乏作家对传主的独特把握,顾及了材料的真实而忽视了人物的真实,使作品仅具有史料价值而缺乏文学价值,把活泼泼的人生变成了失去血肉的生物标本,大大减弱了作品震撼人心的感染作用。    这是我写的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之所以要以邓宝珊先生为传主,不仅由于他是我的前辈同乡,其生平事迹为人们所熟知,采写起来比较方便;也不仅由于他是一位对祖国和人民有过重大贡献的将军,被收入了伦敦出版的权威性很高的《世界名人录》。不,引起了我巨大兴趣的,首先是他这个人——这个内涵丰富、性格独特、具有传奇色彩、值得研究、值得表现的人。他没有高贵的门第、烫金的文凭、显赫的后台,甚至也没有地盘和军队,凭靠什么在那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舞台上站稳了脚跟?他屡遭挫折,历经艰险,饱受困顿,为什么不中途落荒,半路消沉,始终把人生作为“一个不息的奋斗过程”?他纵横捭阖,情系八方,交满天下,为什么不论失意得益,逆境顺境,总是不忘朋友,信守然诺,念旧情殷?他广听博览,随和大度,存异求同,为什么却不随波逐流,模棱两可,轻信盲从?……为解开他人生道路上这些令人饶有兴味的哑谜,我才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    为了写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人生,写作中我努力试图从人的角度,而尽量避免从社会的角度去把握传主。因为,人是社会的本体,是“万物之灵”。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从社会的角度看人,很少根据人的需求、人的幸福、人的发展去检验社会,而往往本末倒置,用统一的社会的精神的模式去衡量人、要求人、改造人,这就使得我们的文学,很容易失去文学的品性。但现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呢?我希望能得到切实的批评。    此书的采访写作经历了三个寒暑。甘肃省政协、甘肃省文联、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兰州邓宝珊故居展览馆、天水市政协、陕西三原县政协,都给予了有力支持。除邓宝珊先生的亲属之外,甄载明、徐耀斌、王焕文等几位老先生以及许多同学和朋友,都给了我热情的帮助。又承蒙霍松林教授题签。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英    1988年岁暮于皋兰山下

内容概要

  《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邓宝珊将军传奇》是一部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甘肃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宝珊先生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的长篇传记文学。作为横跨新旧两个世纪、从中国大西北雄浑壮阔的黄土地上崛起的传奇式的现代历史人物,邓宝珊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见解,是颇为独特的。他生于一个弃儒经商的贫苦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一度沦入社会底层,过早接触了人世的艰辛。但他不甘沦落,一再与命运抗争,终于在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少年从军,远走边陲,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他坚忍沉稳,好学善思,交游广泛,豁达宽容,考虑问题不囿于党派成见,能够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决定进退取舍,不计个人恩怨,择善而从。数十年来,他一直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密切接触,多次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在一些著名共产党员的影响教育下,始终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在光明与黑暗殊死决战的关键时刻,他终于作出勇敢的抉择,同饱经苦难的人民站到一起,迎来了新中国金色的黎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北平和谈第二章 秦州风雨第三章 伊犁烈火第四章 巍巍华山第五章 血沃中原第六章 忧满黄河第七章 情系塞北第八章 水流千转第九章 谋福桑梓第十章 负重尽瘁

章节摘录

炮声隆隆……    古老的神州大地,光明与黑暗正在殊死决战。1948年隆冬,辽沈战场硝烟未散,淮海大地激战正酣,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胜入关,与华北兄弟部队配合,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率领的60万部队,围困在北平、天津、张家口之间。    围绕平津战局,各种政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早在1948年11月3日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二天,蒋介石就将傅作义召到南京,命他放弃华北,率部南撤,以便保存实力,守卫东南半壁河山。为了保护千年古都免遭兵火,使蒋介石南撤计划落空,根据中共中央决策,中共北平地下党发动各界人士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力促傅作义和平起义。针对和平运动,国民党特务除加强对傅作义部队的监视控制外,还对主和人士进行暗杀,大打出手。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蒋介石特使徐永昌、蒋纬国、郑介民以及共产党叛徒彭泽湘,有的带着拉拢傅作义直接接受美国军事援助坚守平津的建议,有的带着诱骗傅作义去“主持东南军政事宜”的蒋介石亲笔函件,有的带着蛊惑傅作义在华北独树一帜、另立山头的阴谋,也纷纷来到北平……    但是,傅作义并非蒋介石嫡系将领,不仅与蒋氏矛盾很深,且为人正派,颇有头脑,抗日战争中与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民族立过功勋。他既不愿放弃长期经营的华北,更担心南撤会钻入蒋介石的圈套,因此,守走难决,举棋不定,一面与南京书来信往百般周旋,一面准备稳住阵脚伺机待变。不料,局势的变化使他措手不及:1948年11月6日从南京回来,当即调兵遣将,但不等他完成作战部署,百万大军已直逼平津!多年惨淡经营,赖以纵横华北的两支王牌部队——三十五军和一○四军,先后在新保安和张家口全军覆没,连他最得力的两个军长,也一个被俘,一个自杀!    怎么办呢?    待援无望,突围无路,苦守无力,傅作义只好与解放军秘密接触,可是,几次接触,全然不得要领。傅作义对和平条件还抱有幻想。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对解决北平问题的途径还存在意见分歧。而要进行严肃认真的谈判,也需要一个举足轻重,既能替傅作义全权负责,又能为共产党所信赖的代表人物啊。派谁前去才能打开僵局呢?傅作义坐困愁城,苦思冥想,终于想起了一位多年患难与共,可以推心置腹的老朋友。于是,吩咐秘书长王克俊,马上发电报邀请,同时派“追云”号座机专程去接。    1948年12月28日下午,“追云”号穿过茫茫云海,在天坛公园临时跑道上徐徐降落。此时,南苑西苑机场均被解放军占领,东单操场改作临时机场,同时在天坛公园修了这条跑道。灰暗的天穹下,苍翠的古柏之间,孑L雀蓝琉璃瓦重檐圆顶的祈年殿,肃然屹立。身材高大,衣着与普通士兵毫无区别的傅作义,神情冷峻,双唇紧闭。飞机刚一放上扶梯,就率领几个亲信僚属匆匆迎了上去。    “宜生兄——!”    随着一声浓重的甘肃口音的呼唤,机舱口躬身走出一位体态魁梧,举止沉着,约摸50多岁,与身后随员一样穿着灰军大衣的将军来。    傅作义跨步向前,紧紧握住那将军的双手,连连点头:    “宝珊兄!可把你盼来了……”    邓宝珊没有答言,耸耸浓眉,淡淡一笑,就跟傅作义同乘一辆吉普,拉上窗帘,避开繁闹之处,朝中南海急驰而去。    自从1948年12月13日围城前夕搬进中南海以来,傅作义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城外据点全部失守。撤退进城的部队尚有20多万,派系混杂,难以指挥,多属蒋氏嫡系李文、石觉两个兵团,傅作义自己的部队已没有多少。机关、学校、庙宇、部分民宅,全驻了兵。物价飞涨,特务横行,军民杂处,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危难之中有朋自远方来同舟共济,傅作义自然感到宽慰,但一想到进退无路、险象丛生的处境,眉宇间又浮起一片阴霾。直到车子开进中南海,两人并坐中,竟默无一言!    雕梁画栋的居仁堂傅作义书房里,一桌并不丰盛的家常菜,作陪的只有秘书长王克俊和参谋长李世杰。主人知道客人素来不饮白酒,特意准备了一瓶味美思。不料邓宝珊竟破例拿起桌上的“杏花村”来,抢先给大家满斟了一杯,双眸含笑,瞅着傅作义朗声说道:    “来,总座,借你的酒先向你恭喜!”    P1-2

编辑推荐

《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邓宝珊将军传奇》由黄英著,是一部传记文学。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展现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甘肃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宝珊的一生。特别是作者深入采访写来的充满戏剧性的实事记载,及对兰州、新疆、塞北的独特风情的描写,更增添了本书的趣味性,吸引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邓宝珊将军传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