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朗读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 爱丽丝·奥兹玛  页数:288  译者:郭娜,张坤,张乾  
Tag标签:无  

前言

吉姆·布罗齐纳(爱丽丝的父亲)1998年一个温暖的夏夜,我带一位朋友和她的女儿到费城听音乐会。回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女儿爱丽丝在车道上像一个疯婆子似的暴跳如雷,一边挥舞手臂一边大喊。因为时间已近午夜,我以为一定出了大事,所以停车跳了出去。爱丽丝喊着:“你干什么去了?看看时间!都几点了!”我愣住了。我把我们的读书计划完全抛之脑后了!于是我们急忙进屋,拿起书,开始我们的夜读。几个月前,我担心爱丽丝年龄渐长,不想再让我晚上为她读书了。所以为了让这一天晚点到来,我们做了一个约定:我每晚都为她读书。为了避免我们之中有谁偷懒,爱丽丝大胆地给我们的计划订下了一千夜的期限。我被她的提议吃了一惊,因为我觉得在这一千天里,中途一定会出点状况,所以这个计划应该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身为家长和老师,我觉得孩子有愿望,自己的角色应该是进行鼓励而不是让她泄气。尽管如此,这个“一千夜”的想法还是让我有些头大。正如您将在这本书中读到的,从那之后我们的计划坚持了很多个夜晚。其间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坚持了将近九年。因为爱丽丝和我都是那种做任何事情都不墨守成规的人,所以从她9岁到18岁那年的夏天,我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一起读书,可能在别人看来有点怪异。为了让计划坚持下去,有时我们在半夜十二点开始读书,有时在凌晨痛苦地开始。有很多次,我不得不把熟睡中的她叫醒;也有很多次,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把我叫醒。面对这些状况,我们俩谁也没有抱怨过。这是我们决心要做的事情,绝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妨碍。坚持完成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总是让我们付出很多。读完书之后,我经常问问爱丽丝今天干了什么,以后有什么打算。这成了我们之间一种自然而然的交流方式。我们读的书大部分都是我们学校在三次书展上采购的。作为学校图书馆馆员,我每年都可以为学生们保管这些书。每次开书展的时候,我都会带回家很多书,父女两人反复斟酌,每本书都读一些片段,直到选出最合适的书为止。读书计划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停下来。唯一让我们中断的事情就是在这个计划开始九年之后,爱丽丝要从家里搬出去了。如果你想开始自己的读书计划,应该先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在那里你们可以徜徉在书架之间,寻找适合自己阅读口味的书。当你们之中有谁发现一本好书的时候,告诉对方。在孩子的选择和你的选择之间,以孩子的选择为先;在放弃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书时要慎重。记住,读书计划虽然是由你完成,但最终却是为了孩子。你们找到合适的足够多的书之后,就把它们借出来带回家。你的孩子一定会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期待着那些美好的读书之夜。时间一久,孩子和你都会找到喜爱的作者和丛书。其中一些书会吸引着你们遍遍重读。你们也可以考虑通过当地的书店或者众多的网上书店购买时下的畅销书,这些财富可以代代相传。对你的后代而言,还能找到比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更好的馈赠吗?我热爱朗读的习惯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因为家里只有一辆车,我的父亲要开去上班,所以母亲经常带着我和弟弟步行去当地的图书馆(大约离家有一英里半的路程)。我们每个人可以借两本书:一本我们自己读,另外一本母亲为我们朗读。如果小时候有人为你读过书的话,今后你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读书。树立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吧。身为家长,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经在有些事情上投入太多。一个人不管是多么优秀的父母,永远都不会说:“我觉得在孩子小时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多了。”孩子并没有那么好骗。他们能看出家长最在乎的是什么。我的妻子离开我之后,有六年多的时间我都没有寻找伴侣。我希望让两个女儿坚信我会陪伴在她们身边。如果父母亲一个走了,另一个每晚都到外面找乐子,那么孩子会是什么感受?我猜她们应该会想:“妈妈有了新男人,爸爸有了新女人,有谁要我们呢?”1983年,由美国教育部成立的“阅读委员会”宣称:“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知识,最终具备阅读的能力,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无论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家读书都是被提倡的。这个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做法应该在孩子上中小学期间坚持实践。”回忆我上学的时候,只有高中时的一位老师为我们朗读过。弗兰克·达菲先生非常陶醉地为我们朗读了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当时我和其他的同学认为他是在打发时间,一定是想偷懒,不想教我们真东西。听他读了几周之后,我们竟然欲罢不能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情节。每个人都端坐在椅子上侧耳倾听,生怕错过每一个字。如果在达菲先生朗读的时候有人说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很快被制止,并且被同学们看做真正的傻瓜。他花时间为我们朗读,而不是让我们自己阅读的结果就是:我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保持了终生的兴趣。如果达菲先生就按照一般的方式上课,讲完之后我们再也不愿意听到莎士比亚这个名字,两种方式相比,孰优孰劣呢?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终其一生都对所学的东西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不知道爱丽丝会不会在她的小说中提到这些:八年级时,她的阅读部分在州考中拿到了“特别熟练”级别的高分,三百多个考生中只有三人达到这个水平,而爱丽丝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的读书计划已经坚持了四年多了。十一年级时,她的SAT预考分数是全班最高的。当时我们的读书计划正进行到第七个年头。在读高三时,她获得了两次全美写作比赛的一等奖。当时我们的读书计划已经一天不落地坚持了八年多了。拥有这些荣誉的爱丽丝,注定不是一个平庸的女孩。我想,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某件事情让他们与众不同,体现出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是怎样的人。爱丽丝上学期间,我从没要求或者希望过她打工。我想这些时间应该省下来学习或者娱乐。未来她会有很多时间在那种平凡忙碌的日子中度过,而我在小学的工作已经足够养活全家了。所以在课余时间,爱丽丝能够自由地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她大胆尝试写了一个剧本,叫做《微不足道》,并且利用暑假组织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在我工作的小学把它搬上了舞台。我给她提供了购买服装和道具所需要的资金,并且作为成年人在现场监护,除此之外没有插手任何事情。她自己组织演员——我学校的学生,他们都自愿参与她的创作。他们都是二到五年级的学生,之前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我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境不好,贫困率一直都在88%以上;她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好的学校,比如她小时候上的小学,而且就在我家附近。但是让孩子们参与一次这样的活动,有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是她的愿望。有四十多个学生交回了同意书,同意书上非常具体地写明了对演员的要求,例如排练时间和日期等等。有不到一半的“演员”参加了第一次排练。在第一次试演中,最有表演天分的女孩在发现自己并不是女主角之后就退出了,从此这出戏的演出开始每况愈下。排练的时候,有戏分的演员经常连一半都到不了,到场的人也经常迟到。每次主演们毫无缘由毫无征兆地连续几天不来排练的时候,爱丽丝的耐心都会经受极大的考验。她不得不一遍遍地修改剧本,因为能在排练中保证时间演员数量有限,所以她放弃或者合并了一些角色。有时候,那些戏份已经被删的演员又会在一周之后回来,想重新扮演他们的角色。看着这一切,看着爱丽丝为了让这出戏得以呈现,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工作,我感到心痛。爱丽丝从来没有发脾气,也没有陷入绝望。我不愿意在闲暇时同她讨论关于演戏的一切,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不安影响到她。我打心底觉得她所承受的一切足以挑战一个圣人的耐心,足以让最强大的男人吃不消。但是爱丽丝每天都会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没有完成的工作上面。最终的结果是,爱丽丝呈现了一次足以令她的高中感到骄傲的演出。过了一年,她又编导了另一出戏,同样备受好评。热心,自信,乐观——这些特质构成了爱丽丝。我从没见过她做一件坏事,甚至没见过她先己后人。还没有为人父的时候,我曾经夸下海口:“等我有了孩子,我不会跟他们说话;等他们长到16岁,我就让他们自食其力。”孩子出世之后,把她们抱在怀里,我开始反思之前的想法。我发现生活中我所在行的事情太少了——我不会修车,不会修屋顶,甚至不会开车。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已经尽我所能,并且欣慰地站在一旁等待付出之后的收获。父母的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生活充满了同情,理解,耐心和爱,那么他们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为什么要去反抗一个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并且愿意帮助你实现梦想的人呢?一向把孩子的成长和快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是不需要担心孩子误入歧途的。这些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成为善良、有为的社会成员。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这样的一个女孩,同样也出自她的笔下。

内容概要

他用朗读打败时间
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
她用倾听放慢成长
驱散父亲注定的孤独
女儿是父亲注定失去的珍宝,
在她长大之前,如何好好参与她的人生?
作为一个孤独的单亲父亲,
他最大的财富是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
他承诺每晚给女儿朗读经典,
给予她超越寻常孩子的生命的丰富。
长大后的女儿用文字记录了这段传奇的成长故事,
将父女深情和对书的挚爱传递出去。

作者简介

【美】爱丽丝·奥兹玛Alice Ozma
一位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阅读和写作天赋的女孩儿,目前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社科文艺专业深造。
精彩书评:
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知识,最终具备阅读的能力,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
——美国教育部“阅读委员会”
一个承诺,坚持了3218天的朗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与经典,还让我们思考爱与责任。
——台湾阅读推广者 小意达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就是他们整个的天空,将世界的丰富变成他们精神的丰富,才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无限可能性。
——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
我是笑中带泪地读完的,女儿是父亲注定失去的珍宝,但是书中的父亲找到了最好的办法来对付“长大”这个专门分离亲情的怪物——送给女儿整个精神世界的宝藏。
——亲子阅读推广者 玥玥妈

书籍目录

序言 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第一篇 承诺
第1天 “连胜”开幕
第38天 跳跳虎什么都会
第100天 管他呢,一千夜!
第185天 “讨厌男孩者”俱乐部
第211天 记忆永恒
第440天 妈妈在遥远的前方
第529天 书市之趣
第646天 蜘蛛与暴风雨
第758天 倾听爸爸
第829天 爸爸的课堂
第873天 自行车狂人
第1074天 肯尼迪后遗症
第1206天 成长和失去
第1384天 星星有记忆
第1513天 冒点儿傻气也和谐
第1528天 “C”
第1724天 伴读拉比
第1948天 你想谈谈那些事吗?
第2015天 美妙低语
第2340天 推迟梦想会怎样?
第2578天 你们家有没有什么传统?
第2740天 尴尬
第2986天 爸爸的女主人公
第3156天 幸存者之家
第3170天 当我们被抛下时
第3218天 结束即开始
第二篇 “连胜”效应
1.必做之事
2.为朗读而战
3.“连胜”效应
4.读书承诺
附录 “连胜计划”部分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100天玛丽是一个古怪倔强的小女孩,现在她决定要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她真的对这件事情非常投入。——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秘密花园》父亲带着一种终结的神情合上了书,尽管这本书还差一两个晚上才能读完。我们在史蒂芬·曼的《三天成为一个完美的人》(Be a Perfect Person in Just Three Days)上面花了很多工夫。这是一本薄薄的平装书,讲的是一个男孩得到了一本人生改进指南,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建议。昨晚我们读到,那本指南怂恿男孩把一块西兰花用细绳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我和父亲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觉得这样一个馊主意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实在是太荒谬了。那天读完之后,我和父亲还偎依在他的床上,兴致勃勃地谈笑那本奇怪的指南。今晚要读的章节也同样搞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读完之后,我们却没有笑——应该说没有马上笑出来。我们沉默地坐了一会儿,只是在微笑;然后我开始兴奋地咯咯笑出声,父亲也大笑起来,但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笑。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让我们觉得更加好笑,所以我们笑得更加厉害,都快停不下来了。当我们平静下来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感觉我们也不清楚。经过这么多天的紧张和期待,一直让我们忐忑不安的“平衡木表演”终于告一段落了。我们完成了读书100天的计划。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庆祝一下呢?”父亲问。我们都想不出来。但我们是开心的,非常开心,不过没有大肆庆祝罢了。几年后,当姐姐考上耶鲁的时候,父亲也只是为她从“棒!约翰”买了一个中号披萨。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惊喜”,因为父亲为了庆祝我们的读书计划告一段落,还提议下了一次馆子呢。“我们明天早上去'弗利克'吧。”父亲说,声音听起来格外激动。如果你去过“弗利克”的话,就会怀疑父亲有点激动过头了。“弗利克”餐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它面积不大,毫不起眼,位于城里比较穷的地段,但是也不至于在贫民窟。它呈长方形,矮墩墩的,天花板有点低,不过不注意的话看不出来。墙面刷成白色,地上铺着地板砖;桌子是灰色的,椅子坐久了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不过在你觉得不舒服之前足够吃完一顿饭了。餐厅里有很重的烟味,就好像每位客人饭前或者饭后都要抽一支烟一样,不过空气倒是从不浑浊。这就是我们要去庆祝的地方,之所以选择这里,并不是因为它是新泽西州米尔维尔市最好的餐馆。嗯,实际上,在米尔维尔也确实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地方了。我们多年来一直光顾“弗利克”——甚至都记不清这个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父亲不喜欢在外面吃饭,更别提去那种正儿八经地坐着吃饭的餐厅了(或者用他的话说,去那种“管家侍奉左右”的地方)。不过,在我们家附近的街上,“弗利克”似乎成了他唯一能接受的地方,父亲不介意那里的“管家”,甚至似乎也不介意花掉十或十五美元来开始新的一天。我们走进餐厅,坐在我们靠近门的老位子上。我们连菜单都不用看,因为每次来都点一样的食物——父亲要煎饼,我要肉桂葡萄法式吐司。我们每次都坚持着这个惯例,就好像打定主意要用自己的极度坚定来对抗这里的随意氛围一样。这顿早餐很难看出来有什么“庆祝”的意思,因为跟以前没有任何区别。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同,空气中充满了完成目标的满足感。尽管这次我们桌子附近的空调不停地嗡嗡作响,但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情点亮我们的这个清晨。尽管我们身后的窗子很小,看不到太阳,但我们的视野之内没有一丝云,天空的颜色也很漂亮,就像刚刚染好颜料未干的复活节彩蛋。我一边小口喝着一杯冰爽茶——照例加柠檬不加糖,一边等着我们的早餐。父亲喜欢等他的早餐来了再点饮料,于是他现在只好把手放在桌上,四处打量其他客人。父亲冲远处笑了一下,笑得有点傻,而且别人肯定也注意到他了,因为随后这家店的主厨兼老板走了过来。因为我们频频光顾这里,所以跟他很熟,他也经常过来打招呼。但是这次有点不同寻常,因为我们的早饭还没上桌他就过来了。“吉姆。”他打了个招呼。他从厨房出来,用一块洗碗布擦着手,“我就是过来问一下:你中乐透了吗?还是中什么大奖了?因为你从坐下到现在一直在不停地笑。还没吃到我那举世闻名的煎饼就笑成这样了。”“宝贝,你想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儿吗?”不管来过“弗利克”多少次,我还是不好意思跟弗利金杰先生说话。他有一种欢快的、孩子气的神情,跟大多数成年人的沉闷相比,这种神情让我更加畏惧。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又像一个刚刚发现宝贝的孩子一样快乐爱玩。他见到我们总是发自真心地高兴。我担心自己不能配合他的热情,一大早就扫了他的兴,这样他会觉得我是个既乏味又沉闷的人。我发现那些爽朗的成年人通常都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又有消极疲惫的一面。“好吧,弗利金杰先生。”“叫我弗利克就行,你知道的。”他冲我眨了眨眼睛。“好吧,弗利克。”我说,“我们做到了。我们坚持读书读了100个晚上。”话刚一出口,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在过去的半个来月里,父亲和我都变得如此充满动力,目标明确,我甚至都忘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在进行一个读书计划。在我的印象中,每个家庭都在试图创造一个读书记录。也许他们会设定一个低一点的目标,因为虽然我们完成了100夜,但这仍然是个很可观的任务。可是,难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在洗完一个热水澡之后爬上床,依偎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读一两章《小淘气拉蒙娜》(Ramona the Pest)或者《飞天巨桃历险记》(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吗?我甚至以为,弗利克之所以不明白,只是因为他没有孩子呢。然后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这不是一件寻常的事儿,可能需要费一些口舌解释一下。这时父亲插话了:“是这样的弗利克,我们以前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晚上都读书,连续读100个晚上,一晚都不能少。昨晚是我们的收官之夜——第100夜。所以我们今天特意来你这里吃点油腻的剩饭庆祝一下。”在父亲口中,所有的食物都是“剩饭”或者“油腻的剩饭”;这句话还暗暗称赞“弗利克”是个适合庆功的有品位的餐馆,只不过父亲的话有意无意地带了点讽刺的口气。弗利克笑了,还有些脸红,可能他有些糊涂,不知道自己是被小小地冒犯了一下还是被大大地称赞了一番。弗利克了解我父亲,可能那句话里两种意思都有,不过他过了一会儿才搞清楚。“这么说,这应该算个小派对了!”他的脸色逐渐恢复了正常。按理说,他早就应该回厨房了,但是我们这个精彩的故事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站在桌子旁边,开始向我们提问:这件事难吗?不,不是很难。我们之前已经养成了几乎每晚都读书的习惯,所以适应起来并不费劲。真的,我们觉得就算当初没有要挑战“连胜”,可能也就仅仅会落下六七个晚上而已。甚至可能还要少一点。我们会不会漏掉几个晚上没读书?嗯,每天晚上都要读书已经深深地种在我们的脑子里了,所以不可能忘记。但是有几次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们差点就放弃了当天的计划,一页书都不碰就去睡觉。比如当我生病的时候,因为害怕把流感传染给父亲,所以不敢离他太近,想离他远远的;或者当我们出去玩得太晚(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比如有时看完一场演出或者棒球赛回家已经十点或者十一点了,我想父亲和我都想懒洋洋地爬上床,拉过被子蒙头大睡。但是我们当然从没这样做过,因为我们有一个目标,尽管难免会遇到诱惑。我们每一本书都读完了吗?是的,目前为止每本都读完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这样例行公事般的读书会不会变得很无聊?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蠢;而且问这个问题的人恰好是每次光顾都会有条不紊地给我们做同样饭菜的人,这就让人觉得更加好笑了。我们对“例行公事”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连胜”又与一般的例行公事不同。每个晚上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故事都不一样。尽管有的书开头拖沓无聊,有的书后半部分拖沓无聊,但是我们的目标在一步步地接近,这仍然让我们感到兴奋不已,无聊的内容也变得稍稍有趣起来。不过正如父亲告诉弗利克的那样,每个保持阅读习惯的人也会有同感,其实每天晚上唯一重复不变的动作就是翻页。每次捧起一本新书的时候,除了翻页,其他的一切都不同了。一张张不熟悉的新面孔会把我们深深地带入一个新的情境。“连胜”虽然是保留节目,但是与父女之间其他的互动相比,它又远算不上“例行公事”。最后一个问题,他问道: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和父亲都看着他,好像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就像这是一个设问句而不是疑问句,他自己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样。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对他笑了笑,因为我们也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我们之前谈论的主要是计划完成之后怎么庆祝,因为直到昨晚我们才完成计划。我们知道应该继续下去,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一直在坚持的。但是接下来要怎么做呢?我们只能对他耸了耸肩,皱了皱眉。我们只能装作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正式宣布我们的“官方计划”之前,我们得进行反复的讨论。父亲的性格中有好强的一面,这种性格让他即使在平时也喜欢挑战自我;所以一旦告诉别人他的目标,他就会竭尽全力去完成,而不会退缩。弗利金杰先生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把我们的食物端了上来。于是我和父亲边吃边开始讨论下一步的计划。“我们得重新制定游戏规则了,宝贝。”我一边想,一边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了五个黄油小料盒。父亲的手总是发抖,所以完成一些比较精确的动作对他来说有些难度,例如撕开餐馆里提供的黄油料盒上的那层铝箔。父亲吃煎饼的时候喜欢在上面加五小盒黄油,而且喜欢趁煎饼刚出锅的时候倒上,这样黄油会融化得比较均匀。于是我和父亲组成了一条小型的流水线——我打开一个递给他,他倒在煎饼上,这时下一个我也给他准备好了。所有的动作都完成得那么流畅自然。“你知道,爸爸,”帮父亲把煎饼加好黄油之后,我终于可以享受自己的那份早餐了,“这件事我考虑过很多次。而且是再三考虑。考虑之后,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再制定一个1000夜的计划比较合理。”说完我从眼镜上方看了看父亲,然后比画了一下“1000”。我以为父亲听了会大笑,但是他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停下了咀嚼。“1000夜!那200夜,500夜呢?你怎么想的?怎么会认为我们下一个计划应该自动乘以十呢?如果这个计划能完成,又要重新制定计划的话,那岂不是就要读10000夜了。到那时我可能要在养老院里给你读书,而且要冲着你的助听器大声喊了。”“我可没说过10000夜,我说的是1000夜。是的,这个计划的确是我们目前'连胜'计划的十倍,但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吗?我是认真的,爸爸。这真的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吗?我觉得不是。至少对我来说不难。”我说得有些语无伦次,因为这个主意是我一两分钟以前刚刚想到的。我都不记得本来要提什么建议了,但肯定不是1000夜。不过,当我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就觉得它非常正确。1000夜。1000夜的读书计划——尽管比《一千零一夜》还少一夜,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那么,”父亲盯着面前的煎饼,好像向他提出挑战的是煎饼,而不是我,“1000夜中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你知道,这可是好几年呢。你现在只有9岁,完成计划的时候你多大了?谁知道到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父亲仍然盯着煎饼,没有看我,好像它们会说话一样。也许煎饼上的糖浆在向父亲传递某种未来的信息,给他某种启示帮他做出决定。如果糖浆真的会说话,那么它和我就是一条战线,因为父亲最后摇了摇头,说:“不过我想试试也没关系。管他呢。1000夜。”我高兴地鼓起了掌,把手臂举过头顶高兴地挥舞起来。尽管这个主意只是刚刚想到的,但是好像我已经期待这一刻很久了。也许几个月来,这个想法一直在我的潜意识里。也许本来就没什么逻辑可言。我的鼓掌和手势一定是被餐馆里的女招待误解了,她以为我想找弗利金杰先生呢。因为她进了厨房,出来的时候弗利金杰先生跟在后面,来到我们桌旁。“饭菜味道如何?物有所值吧?”我向父亲快速地使了个眼色。于是父亲笑着说:“弗利克,我的女儿想让我来告诉你一个重大消息呢。我想,你的餐厅已经成为'连胜'计划的官方赞助商了,因为我们还没吃完这些残羹冷炙,就已经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1000夜。而且,这是她的主意。”父亲一边指了指我,一边吮了吮食指上的糖浆。我冲弗利克笑了一下,但是他的表情看上去比较迷惑,而不是兴致勃勃。 “嗯,那不是很好嘛。”他说,听上去有些兴致缺缺。他又问了几个关于食物的问题,给我们添了些饮料,又回厨房去了。他虽然笑着,但是并没有对我们的大新闻表现出太多热情。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我们在努力什么,在做什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一部朗读生活记录,更是一部充满着欢笑、书香、感动甚至忧伤的成长故事。  ——英文亚马逊读者父亲3218天心无旁骛的付出,让阅读和书籍变成女儿开启明亮人生的魔法钥匙。  ——纽约书评

编辑推荐

《为爱朗读》是一部在经典共读中写就的父女情书(心无旁骛的无边父爱,上百部经典的倾情分享)。他用朗读打败时间,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她用倾听放慢成长,驱散父亲注定的孤独。女儿是父亲注定失去的珍宝,在她长大之前,如何用爱拥抱她的人生?爱丽丝的父亲用3218天的朗读,实践了一个父亲的承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爱朗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3条)

 
 

  •   文\Shirleysays
      
      “这场被我和爸爸称为‘连胜’的长达3128天的读书马拉松是在一列开往波士顿的火车上拉开序幕的。当时我正在上小学三年级。”,这便是美国学生作家爱丽丝.奥兹玛《为爱朗读》的开篇。
      
      爱丽丝,宾夕法尼亚大学社科文艺专业在读学生。当她九岁的时候,爸爸承诺每晚都为她读书,在坚持了一百天之后,他们欲罢不能地选择继续,目标为一千天。谁承想,由于爱丽丝升入大学而不得不终止“连胜”计划时,他们已经度过了3128天一起读书的日子。父女两人如何实现这份爱的承诺?爱丽丝都写在了《为爱朗读》里。该书于2011“父亲节”当日在美国上市,可见爱丽丝回报父爱的真挚情意。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写过一本书,《阅读是一种宗教》,曹老师称之为私人阅读备忘录。当阅读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时,它显得神圣而庄严。然而,对于一个九岁的女孩来说,阅读本身是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它有一个不变的动作,就是翻页。但当文字转化为爸爸的悦耳声音以后,它们却像一串串神奇的爱之密码,敲击着小爱丽丝的耳鼓。除了阅读有乐趣,还意味着父亲的陪伴,那才是爱的源泉。在本书中,爱丽丝选取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来记录父女之间读书与爱的故事。
      
      吉姆是位图书馆管理员,大学主修历史,擅长绘画、热爱棒球,可生来只有25%的听力。爱丽丝在书中对爸爸刻画得如此细致周到,如果汇集起来,完全可以给爸爸来一张素描肖像。爸爸性格内向坚毅,思想既传统又开放。传统不仅限于对前妻的包容,而且若遇上书中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他会想尽办法以求巧妙地篡改内容。思想开放的爸爸不会禁锢小爱丽丝的思考,包括在她英语考试得C时,还请吃一顿冰淇淋帮助她正确看待。这位集严厉与可爱于一身的爸爸,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富裕的生活,连钟爱的自行车也一直是在收藏二手货。但是,读书却成了他一生拥有的最大财富。
      
      就是这样一位单亲爸爸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女儿,坚持阅读是爸爸送给女儿们最好的人生礼物,尽管家里一直都很穷,用爱丽丝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过着在生存之上,在生活之下的日子,可这丝毫没有影响生活的乐趣。阅读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冲淡了物资的贫乏,它是爸爸奉献给女儿们弥足珍贵的爱。
      
      爱丽丝从小就是个古灵精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给蜘蛛和小猫读书;用从书中学来的方式为小鱼办葬礼;热心读书事业,积极参与“书市”活动;在爸爸手抖时,方便地递上黄油;在爷爷去世时,为爸爸分担忧愁;在与爸爸吵架时默默地承受。在爱丽丝文字的引领下,我们慢慢地接近了她与爸爸的深情世界,继而发现阅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观与人价值观的形成,她在其中学会了爱与被爱。
      
      书中充满诙谐幽默的情境描写,文字简单易读,生动而富于趣味,笑与泪混杂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对活宝父女跃然纸上,这还多亏了“连胜”计划,那些父女同乐的美丽读书时光。
      
      “一个有阅读传统的家庭是永远不会停止读书的。”在书的结尾,爱丽丝如是说。那些整日留恋于酒桌的爸爸和浸泡在肥皂剧里的妈妈们,在你们抱怨孩子们迷恋网络,荒废学业时,可否想过,亲子阅读也是一种爱的承诺。
  •   常常习惯于早起,也常常习惯于在早起的晨光中阅读。静谧的早晨手捧一本心爱的书窝在被子里阅读,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美妙感觉。

    今早读的是《为爱朗读》一书,这是一部在经典共读中写就的父女情书。黄色的、温暖的封面上画着一本书,我想,它代表着作者奥兹玛和他的父亲坚持13年的朗读习惯,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对父女的坚持了3218天的朗读习惯——他用朗读打败时间,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她用倾听放慢成长,驱散父亲注定的孤独。

    深深羡慕奥兹玛有一个如此喜欢书籍和朗读的父亲,而这位父亲又是对孩子充满了深深的爱与责任,正是这份爱和责任令父亲无论生活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下都能做到坚持每天为女儿朗读,即使他生活困窘债台高筑,即使他夫妻分开经历离婚之阵痛,即使他要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这些都不能阻止他每天为女儿朗读。即使女儿因为排练舞台剧不能在12点前赶回家,为了能保证当天的朗读,他会开车到女儿那里,把女儿叫出来,站在停车场里为女儿朗读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对于每一次朗读,奥兹玛的父亲都会事先准备,自己先朗读几次进行演练,直到每一次为女儿进行的朗读都是那么完美!遗憾的是,这坚持了十多年的朗读习惯在女儿离开家读大学的时候不得不结束。父母对于孩子这份独特的、精神上的爱和给予,在当下社会和家庭中,是多么稀缺和难能可贵!

    大大喜欢奥兹玛这样一个如此喜欢书籍和朗读的女孩,从四岁的幼儿,直到长成青春期的少女,奥兹玛每天都坚持和父亲一起读书,无论客观状况如何,都始终践行着和父亲的“连胜”计划——连续朗读1000天。在当下社会,天天上网一天都不会中断的孩子会很常见,但是能坚持每天读书的孩子恐怕并不多。所以,像奥兹玛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和父亲一起读书,而且读过大量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女孩,是多么值得喜爱和尊敬!她的内心又是多么丰盈!

    当身边的老公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我正津津有味地阅读时,说到:“又在看书啊,很上瘾,是吧。”我回应到:“是啊,看书的感觉很好。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父亲为女儿每天朗读,坚持3218天的故事(像每次老公询问我所看的书讲述了什么内容时一样,我又一如既往地对他讲述了一下书的梗概)。。。我也要每天坚持为儿子朗读,这对儿子来说太有意义了,如果每天都有妈妈在为他朗读,儿子以后回忆起来一定会感到很幸福,他的内心也一定会非常充盈。”

    是的,正是这样一本令我深深喜爱和深受感动的《为爱朗读》,促使我决定恢复每天为儿子朗读的习惯。早在儿子七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为他读书,有时是照本宣科地规范朗读,有时是以可爱的口吻、灵活地转换成我想说的话来讲故事,有时是以提问的形式来考察和复习儿子对书中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当日复一日地带领儿子读书成为习惯,渐渐地,儿子已经习惯于自己读书(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来说,看图画便是读书),渐渐地,我便很少有计划有准备地为儿子选择读物阅读,多半是他自己兴之所至拿起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有空的时候我会在一旁亲子共读,没空陪在身边时基本是儿子自己看。今天,当我读完《为爱朗读》,我想我应该再度端起那些可爱的绘本和故事书,字正腔圆地为儿子大声朗读。我的朗读并不应该和儿子的自主阅读合二为一,因为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功用,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阅读,在一个短暂的瞬间真的不算什么,即便再不喜欢读书和再不具备文学修养的人,想必也一定有过阅读的时刻。难的是,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对孩子而言,除了他渐渐积累起来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便是父母为他进行的朗读,如果能每天为孩子朗读,在孩子成长的漫长时间跨度中,一定会显现出它独特的美好和巨大的效果,而这份颇具内涵的爱一定会更有深度和意义。
  •   阅读人生
      评《为爱朗读》
      
      同为对书的痴迷,我却没有布罗齐纳先生对于阅读的执着,我也没有像爱丽丝那样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同为对阅读的热爱,我至今却不敢对和孩子的阅读做任何承诺,也很少去发动我周围的人去共同读书享受乐趣。或许这就是这本《为爱朗读》给我吸引的最大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于书或者阅读留存自己独特的感觉。我也不例外,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我的成长中伴有很多阅读方面的趣事:比如说小时候为了能免费看到连环画,我会“帮”家里出租连环画的同桌做作业,做为回报,他每天都能给我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连环画。再大一点时候,为了能读到课外书,我经常会跑到学校边上的阿婆家,整天整天地“赖”在那里,有时入迷得都忘了回家。从高中到大学,图书馆成为了我看课外书的最大去处;参加工作以后,自己便开始自己买书读书,家里也成了一个小书库。我的周边也有很多爱读书的人,初中同学远润酷爱武侠小说,因为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眼镜度数高达5、600度;大学同学小芳喜欢言情小说,参加工作成家以后也没有改变这个好习惯;人以群分,我在很多场合遇见了更多和我一样喜欢阅读的人……因为对阅读的喜欢,所以对这本《为爱朗读》也就有了偏爱,因为书中的爸爸和女儿也是同样对阅读的热爱和坚持,他们对于阅读热爱的程度和坚持的韧性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
      
      在一个父母亲感情并不和睦的家庭里,书成了这个家庭最具有温情的纽带。父亲出于对女儿的爱,和女儿共同制定了“连胜”计划,从她上三年级开始,每天坚持为她朗读经典书籍,即使遇到生病、外出等挑战也能一一克服,一共坚持了3218天,直到她上大学的第一天,因为无法再继续坚持才结束。近10年代的时间他们阅读了上百本经典和故事,也在他们的人生中为朗读做了最精彩的注解。父亲用朗读驱散了离异的孤独,也为自己的兴趣浓重地描上自己的意志;女儿通过父亲的朗读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洞悉了人生的奥妙。这本《为爱朗读》就是3218天“连胜”计划中的26个片段,外加4个计划外补充,也是女儿爱丽丝•奥兹玛对于她对“连胜”计划的重点回顾,以及她对阅读人生的一种感悟。在每一个故事和感悟之中,我们都能发现父女俩对于书的情有独钟,也能发现朗读(或者是阅读)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阅读人生,就是通过阅读品味人生,也在人生中因为阅读增进对人生的理解。
      
      先贤教育我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我们能获得更多生活以外的财富。在教育孩子方面,给孩子读书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即使是这样,人类社会面临着阅读、朗读逐渐淡出生活的尴尬:除了快节奏的工作、高压力的生活让人们更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的同时;报纸、网页、视频、电子书等信息大爆炸让人们更难以作出选择,纸质书籍逐渐退出,阅读(更不用说朗读了)成了一种奢侈。
      
      读书会过期么?朗读会被淡忘么?诚如这本《为爱朗读》书中作者的呼吁一样:是时候该做点什么了。兴趣和热爱不会过期,对孩子的感情不会过期,父母们还可以用心无旁骛的朗读陪伴孩子的成长,为他们神圣的爱做一份庄重的承诺。
  •   我们一起为爱朗读《为爱朗读》
    这本书写了一个美国的父亲,坚持每天为自己的女儿读书,连续读了一千天,然后就这样坚持了下去,读了快九年,直到孩子长大。一看介绍就买了这本书,因为和本书的作者一样,我是一个这样的爸爸,我也每天都为女儿读书,直到上了中学,因为作业太多才中断的。
    这个父亲和我实在是太相似了,他也在是一个小学的图书馆管理员。他实在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单身一人抚养着女儿,作为一个渺小的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能够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图书馆。
    这是他和女儿的一个约定,每天都为自己的女儿读经典儿童文学名著,第一个目标是100天,然后是1000天,然后这就成为了他们父女之间的习惯。有时候他不在家,有时候是女儿出远门,那么他们就在电话中读书,真是了不起。
    不过书并不是父亲写的,而是出自女儿手中,看来是女儿长大了,也成为了一个作家,女儿的写作肯定从多年的听父亲读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朗读功不可没。不过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描写父亲给她读书的故事,里面更多的写的是女儿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虽然写得也不错,但是却并不是预想中的样子。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应该是父亲写的,里面记录的都是这漫长的阅读中两个人的故事,里面有经验也有烦恼,可是却并没有这些,所以有点失望。
    我女儿上小学我就开始给女儿读书,一直读到上中学,不过中间有时候有停顿,有时候出门,或者孩子累了就耽搁了几天,所以并没有一直连续读,不过我和女儿都很享受这个读书的时间,我们一起也读完了很多本书,只是我给她读的往往都不是儿童文学名著,很多都是我喜欢看的大人的书,她也同样听得津津有味。我们选书的原则就是我们都没看过,我们都喜欢看,这就够了,要是读个开头感觉没意思就放弃了,换下一本,因为好书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呢。
    如果小时候有人为你读过书的话,今后你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读书。这个传统在很多西方的家庭中延续了很多很多代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吧。为什么要读书呢,其实读书是最好的相处时间,在每晚的阅读中,两个人可以共同分享和欣赏一段美妙的故事,这本身就多么幸福和温馨啊。正如这本书里面的父亲所说,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如果你关注你孩子的成长,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就拿起书来为孩子朗读吧。
  •   微群里在传那个“承诺书”,挺打动我的,买来两天就看完了。“他用朗读打败时间,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她用倾听放慢成长,驱散父亲注定的孤独。”这话写的真好。亲子朗读这种事情,时间才能呈现它的意义,亲子双方都会有大收获的。这位父亲太感人了,一个单身,贫穷又孤傲的父亲,但给女儿的温情超过太多人了。我搜了一下,国外媒体有对这父女俩的采访,爸爸整理的书目超过七百本呢,收录到这本书后面的那个书单是精华版,现在女儿终于成人了,读书这种传统会被传递下去,意义深远。承诺这种事情,其实挺重要的,承诺双方都因为承诺而将对方放在重要而平等的位置上,坚守承诺就是坚守情感和对自己的信任。西方的父女往往平等对待孩子,所以孩子的心态、情感才能那么阳光,才会获得平等待人的好品质。值得学习。
  •   在中国,许多相依为命的故事,多是以孤儿寡母为对象,笔调也多是凄苦情深。一般来说,都是母亲很坚韧、儿子很勤奋,最后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儿子出息了、母亲安心了,双双扬眉又吐气。而这本书,对于上述情形,完全是一个颠覆。主角不是母子而是父女,笔调也不是凄苦情深而是温馨有爱。或许,这种现象也体现了中外教育理念的一种差别。

    一个父亲和一个女儿用不间断的3218天了创造了一个阅读奇迹——“连胜”计划。父亲每晚为女儿朗读经典,女儿依偎在父亲身边静静倾听……诚如封面推荐那样,父亲用朗读打败时间,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女儿用倾听放慢成长,驱赶父亲注定的孤独。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传递情感和心意,相互支撑相互扶持。这本《为爱朗读》就是女儿回首与父亲的“连胜”计划,写下的许多记忆的片断:有脆弱的时候;有“特殊的日子”;有分享的时刻;有人生中的“第一次”……开心与不开心,好办与不好办的任何事情,他们都可以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阅读从容应对。

    除了温馨感人的阅读故事之外,父女两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更让人启发、发人深省。眼下的社会,离异和单亲的家庭明显增多,与传统的“三口幸福之家”相比,这些家庭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太幸福的。其实,有时真让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是“三口之家”才会幸福呢?!当然,三口之家是一种人伦的常规模式,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常规模式为前提,就不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了吗?母子、父女就不能温馨快乐地生活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作者父女的阅读故事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想,这本书将会成为一种经典和标志,它所传递的愉悦信息或许可以让更多的单亲和离异家庭能够放心释怀地追求轻松快乐的家庭生活,或许也可以让这些家庭周遭的环境学会释放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应该是比“阅读”本身更有社会意义的一种价值。这也正是我要郑重推荐的地方。

    如果还要挖掘更多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建议做爸爸的人来阅读这本书。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多是由“妈妈”承担了教育子女的任务,而许多的“爸爸”往往以一个“妈妈更细心”的借口便轻松搪塞过去了。“妈妈更细心”,只是“爸爸”们日积月累传诵下来的一个狡猾借口,典型的“三人成虎”。至少,从这本书看来,没有谁比谁更细心的问题,只是谁比谁更用心罢了。

    朗读有爱,倾听用心——向作者父女致敬。
  •   有这样一首诗,我甚至不知道它的题目,但一直记得——
    你是我的彩虹
    我的金杯
    你是爸爸的小小可爱的女儿
    拥有你,搂着你
    我无比珍贵的宝石
    你是我圣诞树上的星星
    你是复活节可爱的小白兔
    你是蜜糖,你是香精
    你是一切的美好
    而且,最重要的
    你是爹地永远的小小女儿……

    这不是一首翻译的佳作,这甚至算不得一首好诗,可是在父亲去世后,就是这样一首小诗总能让我泣不成声。

    2012年的4月2日,在我的父亲去世十三年,母亲去世十二年的时候,我们回到老家去给他们立墓碑,看到墓碑上父亲的名字,早已不在坟前哭泣的我又一次忍不住哭出声来。

    《为爱朗读》是一个女儿记录父女之间长达十几年的亲子阅读的故事,当然,这并非一部简单的记录,而是通过所阅读过的经典书籍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引出自己曾经的生活或者感受,当然,父亲是永远的主角,所有的快乐与伤心都与父亲有关。

    作者完全是用回忆记录,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带给一个女孩的所有影响,作者都能清晰地记得并生动地记录下来——母亲的离开,父亲的落寞,爷爷的去世,姐姐的远走……在一个敏感的小女孩的记忆里都是无以抹去的记忆,所以小女孩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心有所动,最柔软最隐秘的记忆就这样被猝然打开,然后微笑或者流泪。

    因为是忠实于记忆的记录,所以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各有自己的风格,或忧郁或快乐或沉重或轻松。爱丽丝和爸爸之间并非一直有着那样的温情,两个人甚至也有较为激烈的争吵,而且在一次争吵过后,爱丽丝再也没有回到爸爸温暖的怀抱中继续听爸爸朗读,爸爸仍在为爱丽丝朗读,但胳膊就那样尴尬地收了回去,两个人都不愿如此,却又无力改变,可是,这似乎就是父女之间的宿命——当女儿逐渐长大,父亲就只能拉开距离地爱她。

    作者所列出的书单无疑是吸引人并完全可以参考的,然而整本书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脉脉的温情才是本书最让人动容的地方,父亲为女儿读了十几年的书,而女儿得以在书中与独居的父亲互相理解和交流,尽管爱丽丝的成长中缺乏母亲的帮助,却和父亲在书中找寻健康的生活意境。这里的阅读绝非单纯的付出与接受,而是父女之间的深情,每一个人都是爱的施与者同时又是受者……

    每一个还有着老父亲的女儿都是幸福的女儿,愿每一个女儿都知道珍惜……
  •   首先我建议这本书以后再版的时候能把封面上那两行小字“一部在经典共读中写就的父女情书”给删掉,这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尤其是对我这种喜欢胡扯但骨子里非常老派的人来说,但这一句话可能就会让我把书给扔掉。
    爱丽丝 奥茨玛是本书的作者,也是这本书集中要描写的“阅读计划”的发起人吉姆 布罗齐纳的女儿,她的原名叫做克里斯滕,爱丽丝是成年后她和父亲共同想出来的名字。源于她们三千多个读书时间中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我在读了本书的序言后,曾经感到很遗憾,因为这本书不是吉姆而是爱丽丝写的,而吉姆写的序言又是如此之好,只是在读完全书后我才觉得,原来爱丽丝写的并不差,只不过相较于父亲来说稍欠一点炉火纯青的功夫,而且孩子的视角可能更为独特,观察到我们成人曾经在孩童时有过但已然忘掉的东西。我的遗憾减少了不少,欣喜却在阅读中增加了很多。
    爱丽丝提到的很多令自己痛苦不堪的事,比如最喜欢的金鱼死了、父母分居离异了。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提到,她总是担心“前总统肯尼迪先生的尸体躺在自己的下铺(吉姆先生有两个女儿,爱丽丝是小女儿)”。爱丽丝的这种骇怕源于她曾做过的一个噩梦,噩梦的后遗症导致她总是会产生一觉醒来,或者睡着突然一睁眼,肯尼迪的尸身就躺在自己床下,这种恐慌感我相信大多数小孩子都有。我自己小时候非常痛恨那种床板下堆放很多杂物或者床单垂到地上的床,总觉得会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或是节肢动物(比如蜘蛛,这点我和作者相反,他们父女两都喜欢蜘蛛)爬出来……我估算了一下,爱丽丝的这种梦魇般的恐惧感自上小学期到高中,我几乎也是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家长也无法行之有效的给予帮助,能像吉姆那样放一盘相关的录像带给女儿看已经了不得了,尽管没起到什么大的帮助还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爱丽丝的惊惧。但相对我们,闲着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关心孩子在惧怕什么,更别说想吉姆那样忙了。
    所以,扉页上的一句话是最好的注解: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吉姆由于不能容忍校长干预自己为学生们读书并粗暴的否定他那么多年来为孩子们采购好书的辛勤而提前退休了(尽管提前的时间也就是几个月),吉姆请来专家和上级部门要求论证自己的工作最后也未能回到原样,他决定在退休后重拾阅读,为孤儿院的孩子,养老院的老人们,医院的患者们读书,他成功了,人们尊重他,不只是在见到他的时候,这种敬意还渗透在倾听他的朗读是。我认为,这是他该得到的。这个男人,清醒的知道两点:一、尽到父亲的责任乃是一个男人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非格外的付出;二、对孩子的付出,只要的理性的、真挚的、谦卑的,再多也少。
    我们的家长,我不知道你们能意识到多少,什么时候能意识到,什么时候真的能做到。
  •   ——《为爱朗读》读后感文飞舞爸爸的话:“宝贝,有时候某件事情横在面前向你挑战,你知道除非去勇敢面对,迎接这个挑战,否则你的人生永远过不去这个槛。你需要证明自己。”“不过,路上遇到点磕磕绊绊也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抚养孩子。牢记一点:给他们读书,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他是专业的杂技演员,正在像往常一样工作,即使没有乐趣,也会精确优雅地做好每一个动作。人们付钱给他让他创造美,而他完成得如此出色。”连续100天,每天晚上读书。……爸爸给女儿读的书:“福克斯是一只凤凰,哈利。当死亡来临时,凤凰会化为一团熊熊烈火,然后从灰烬中重生。等着看吧……”——《哈利波特与密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吧事情做好。记住,就像人们说的,生活像一个布丁,要做得美味,必须既加点糖又加点盐。”——琼W布洛丝《生活集珍》“因为动物和鸟儿也像人一样,尽管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做着不同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话,地球会成为一个没有欢乐的地方。”——斯科特欧戴尔《蓝海豚之岛》“聚精会神地观察是为了准确无误地记住。”——埃德加爱伦坡《莫尔格街凶杀案》“我向来信奉一条金科玉律:小事永远是最重要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身份案》“死亡冷酷无情、令人悲伤,每个人都会为其痛哭,但是,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你认识的某人去世,让生活继续是你的使命。”——《每只歌唱的小鸟》“她读书的时间越长,那些画面就变得越美妙和真实。”——《黎明踏浪号》“猪这样叫人讨厌,一个男孩子要是像头猪,就加倍叫人讨厌。”——《远大前程》……女儿的话:只要父亲计划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什么都无法阻止他——尤其当这件事是朗读的时候。读书是神圣的,是多年来一直坚持下来的传统。不过还是有些不同,空气中充满了达成目标的满足感。尽管这次桌子附近的空调不停地嗡嗡作响,但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情点亮这个清晨。……飞舞的感慨:一个单亲父亲,用这样一份的爱,点燃了女儿生命中的阳光。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因为坚持朗读,而是每一个平凡且平淡的日子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和意义。这是一本女儿写的书,详细、琐碎、甚至有些唠叨,但是,父爱怎么又能说的清楚呢?约定的1000个日夜,有时不在家,怎么办?电话成了延续计划的唯一载体,为了不中断,无论怎样的方式,都在延续着这样一个貌似平淡其实很神圣的计划。3218天的朗读,一个单亲父亲,用爱支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将近9年的朗读,留给女儿的是无限美好的回忆。我相信,这份美好的感觉一直会无限的延续下去,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时刻都不会忘记,无论是对父亲而言,还是对女儿而言。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实施起来也简单,但是,坚持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不过,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这个单亲父亲,他只是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给女儿朗读。为了督促自己,和女儿制订了这样一个计划,取名“延胜计划”。制定计划容易,实施也容易,但是坚持却很不容易。9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日子,日日坚持,夜夜朗读,让人敬佩。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惰性是人性的弱点,很多人连自己都战胜不了,遑论其他。自律性强会让人不仅战胜自我,还会积极影响并感染别人。台湾的吴淡如、刘墉等名作家都是自律性极强的人,无论多晚多累,都会坚持把当天想做的事情做完。我想,文中的父亲,也是一个自律性非常强的人,所以他才能坚持了那么多年,创造了一个奇迹。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否从这样的文字中悟出点什么来了?
  •   在新浪微博看到朋友的转载,买来看了,很感动。一个性格孤傲的单身父亲,面对9岁的女儿,做了“每晚都为你朗读”的承诺,居然真的一天都不落地坚持了九年。这九年,女儿从儿童变成少女 虽然没有妈妈的陪伴, 依旧能开朗、独立,全拜父亲的朗读所赐。后面的“承诺书”也很感人,我郑重填写了我和女儿的名字,要开始坚持为她读书。书后所附书单很超值啊。
  •   我发现“承诺”这种仪式很重要啊,父母和儿女之间的郑重承诺,并且坚持了九年,一天都不落下,这个孩子必然也是重情重义守信义的人。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爸爸的幽默感,他的生活并不轻松,薪水微薄、单身、总找不到女朋友,他的财富就是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他在图书馆给学生读,回家给女儿读,这生活其实真是很充实啊。喜欢看父女俩用书中的语言说话,像是俩人的暗语,很有意思,这种默契、亲密在很多父女之间其实是很难存在的。书后面的承诺书很有意思,等将来我有孩子了,就填上它和我的名字,坚持给它读一辈子书。还有那个书单,好像很多书国内也引进了,是个好参考。
  •   《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这些书大都是塑料书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这本《为爱朗读》感觉像是《朗读手册》的姊妹篇,用小说的形式讲述一个父女如何履行承诺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强烈推荐!!!
  •   一收到,就迫不急待打开读了。
    之前以为是父亲写就的传奇,没曾想竟是女儿执笔的,应该更令人感动。

    自己本就是爱读书的人,也爱买书。
    想着将自己觉得好看的书收集起来,等女儿到了适龄就与她分享自己的爱书。
    到时候我们可以畅谈各自对书的见解,对人生的理解。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懂得倾听与交流的好母亲。

    自从女儿一周岁后,我有时会为她朗读插画书,她很喜欢。
    现在她已经两岁半了,会背诵,会跟读,还会讲故事。
    虽然不是神童级别,但这已令我欣喜万分。

    相信看完这本书后,我会更加坚定给女儿朗读图书的信念。
    也希望我的女儿能如作者一样有所成。
  •   每章开篇有所读书籍的精彩摘录。描画出了一个爱书的女儿是如何在爱读书的父亲的亲情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语言温馨、幽默,内容充实,令人不由得思考生活中爱与承诺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建立起对亲人的责任等问题。
  •   我带孩子参加读书会的时候,一位妈妈跟大家分享过这本书。买下来细读,确实非常不错。这书里“连胜计划”是一个重要线索,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父女俩每天所读书的内容也是重要线索呢,这个女儿真的很有才情,是9年亲子朗读的好结果。我要好好取取经哈。
  •   好书,赞一个,给五星了,我给学生在教室里读了《倾听爸爸》那篇。一个孩子对生死的态度这么从容豁达,一定是爸爸朗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子阅读太值得重视了,我给学生读的时候,其实也觉得是在影响他们。我们好像一向缺乏朗读图书和公开分享图书的传统,我知道现在很多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会参加一些读书会,这是好现象。作者的爸爸写的序真诚恳:“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如果您是一位还没有开始陪伴孩子读书的爸爸或妈妈,那么,就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和孩子一起,许下一个为爱朗读的承诺。我们一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赏尽人间美景;我们一起扬帆起航,揭开未知世界的谜底。某一天,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回首童年时,他们的故事里,会留下我们同读一本书的美好快乐。
  •   微博里看到不少人在讨论,忍不住买了一本,很不错啊,很适合我这种痴迷亲子阅读的人。读这本书以后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坚持,只要坚持,孩子一定会从书中,从你的朗读里收获丰富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亲子朗读是亲子沟通的重要方式,读书传递你对孩子的爱、信任、鼓励,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位爸爸是我的榜样啊。
  •   最喜欢的一篇是“第3170天 盛装舞会之夜”,我读完后流泪了,可能被触动了吧。九年的坚持啊,女儿终于十八岁,要参加相当于成人式的盛装舞会了,穷得只有书的老爸,依然坚持给她读书,穿着晚礼服高高挽起头发的女儿在身边静静听着,一定是感慨万千吧,这一篇写得太精彩了。当初的一个读书承诺,成就了这么不平凡的女儿……
  •   看完了,特别感动,收获很大,好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给五星。爱书爱孩子的都应该关注。为了孩子,为了读书做一个承诺,这太让我感触了。从女儿1岁起,我确实也坚持给她读书了,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她的语言能力很强,性情也很好。真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写出一本这样的书。
  •   读书承诺这种事情值得做。虽然我没有特意承诺过什么,不过从孩子1岁多,我也坚持为他朗读了,这里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想给孩子的教养,你想给孩子的情感,都可以通过书来传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读书的力量。
  •   很有幸参与了《为爱朗读》的雨枫书馆的现场活动,两位老师分享了许多关于亲子阅读的意义、方法与细节,深受启发。中国人真正爱孩子,首先要做到拿出时间来陪孩子玩。先从容易的做起,否则都是空谈。在现场,我签了一份“阅读承诺书”,从未想过要挑战3218天的记录,只想为孩子的未来投注一份心力吧。其实不管亲子阅读能让我们受益多少,无疑我们首先收获的肯定是爱,满当当的爱。
  •   不错,看完后又买了一本送朋友,他也在坚持给孩子每天读书呢。亲子阅读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放在时间的跨度里,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书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也滋养了做父母的,小孩子精神品格的塑造全都在这每一夜的朗读中了,真了不起。
  •   在微博里看到孙慧阳老师的推荐,毫不迟疑地下了单,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真是一本好书啊~~先进的亲子共度理念以及慈父心无旁骛的坚持,成就了女儿美好的人生。我们做听众的时间太短了,而现在又急于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珍惜亲子共读的好时光,让孩子享受倾听的幸福。
  •   看了相关推荐,尤其是卷首作者的父亲吉姆的一句话:“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感慨万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父母都在身边,每天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谢谢父母给了我快乐的童年和爱。
  •   父女之间的朗读,传递的是深深的亲情和爱。
  •   开篇的话值得分享“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其实不但对于孩子,对于所有你爱的人都是这样啊。而且这本书提倡为所爱的人读书,这一点特别好,这个喧闹的世界,书是让人清亮让人成长的好东西,和亲人分享一本书,这是多幸福的事情。
  •   主持人说,如果小时候有人为你读过书的话,今后你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读书。树立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吧。对你的后代而言,还能找到比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更好的馈赠吗?非常感兴趣,所以买了一本,深受启发——为人父母,朗读要从娃娃抓起啊!
  •   看了分享会才下的单,最打动我的除了爸爸的坚持,还有女儿对爸爸的这种感情:深深理解和包容。关于书和情谊的书,我之前看过查令街十字84号,爱书之人是执着的,这本书又是一个明证。
  •   不错的,好一个为爱朗读,九年成就了爱丽丝,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何为逆境中坚韧,虽苦犹荣.不错的,好一个为爱朗读,九年成就了爱丽丝诠释了什么是父爱,-诠释了什么是
  •   一件事坚持九年,很难做到,如果那位家长也能像这样坚持哪怕只是为孩子朗读,仅仅是朗读也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可惜,大多数人都会说,我很忙,没时间……要靠孩子自己,或者依靠老师——老师能陪孩子九年吗?不,不能。所以,孩子们的成长在于家庭,在于父母。
  •   为爱朗读,为孩子的成长,每天读一点
  •   毫不犹豫给了五星,这种好书我们太缺了,上次打动我还是看《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这本书的女孩儿也和小豆豆一样幸运,她有个爱书而且整天跟书打交道的爸爸。虽然家境一般,童年物质匮乏,但老爸的承诺和每晚都读书这件事儿给了她更多未来的可能,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可见她对书对于她收获确实巨大!!
  •   .我也用这本书“为爱朗读”了一把呵呵,给我老公读的,其实这书不光是给爸妈们的吧,给你爱的人,你认为值得的人都可以朗读呀。反正我挺喜欢给我老公读各种书,分享好文字的感觉特别好。
  •   我喜欢这种风格的,第多少多少天,然后一段意味深长的摘录,再加上一个故事。算是父女版的一千零一夜吧,只不过这个故事居然是三千二百多夜。挺传奇的,国内的爸爸妈妈们能不能做到呢?反正我打算试一下。今天开始记读书日记。
  •   这个书名很不错,女儿真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呐,女儿长大离开家后最失落的就是爸爸了吧。这位爸爸用读书给了女儿这么不一样的人生,爸爸带大的女孩其实性格会非常好呢,不娇气也不做作,会有很好的气质。这本书太感动我了。
  •   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生活充满了同情、理解、耐心和爱,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为什么要去反抗一个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并且愿意帮助你实现梦想的人呢?一向把孩子的成长和快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是不需要担心孩子误入歧途的。这些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成为善良、有为的社会成员。
  •   作者的文笔很不错啊,虽然是女儿独自写的读书故事,可是爸爸的形象太鲜活了,好喜欢这个幽默又执着的魅力老爸,后面写道他现在居然去给老人们读绘本,好有爱啊。
  •   父女之间,母子之间,亲情友情,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东西,有时教育孩子,到不如让他自己看看书,从书中获取一点情感体验,那是最好的。
  •   坚持朗读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爱是一切。
  •   美国已经发起了“读书运动”号召母亲们在一天24小时内抽出20分钟,坚持为宝宝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戏机的有力武器。在中国被多数家庭忽视了,父母们也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坚决向“电视儿童”和“游戏儿童”说“不!
  •   朗读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我也很想坚持
  •   一直坚持在睡觉前读书。我觉得那个父亲真的很有爱很伟大
  •   买来之后,开始每天给孩子朗读了。虽然她已经上中学了,但这种朗读依然很温馨,令我们期待。
  •   挺好看的,让我想起芒果街上的小屋,女主角气场很足,所以才能把清贫的童年和少年写得这么有趣吧。这个计划挺惊人的,能坚持下来说明父女俩深得其乐。她爸爸太幽默了,很经典。
  •   买给老公看的 临睡前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用来阅读 这是一个好习惯 对孩子的在乎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   爱孩子就给他读书吧,你会收获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   收到书以后就迫不及待的读了几十页,真的是很好,更加坚定了我坚持给孩子念书的想法。
  •   应该增强跟孩子一起阅读的质量,任重道远
  •   可以给爱读书的朋友一次再打气坚持读书的机会,很受益
  •   不错不错,五星的水准,尤其是后面附的书单超值啊。我喜欢每一篇开篇的摘录,每天我看这书的时候,会大声读出那些片段,我儿子会要求我书里提到的那些童书给他看。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   爱书人的情结
  •   总算拿到这本书,会慢慢阅读
  •   一个网友介绍的,但是看了对我没什么用
  •   不错的一本书,贵在坚持
  •   只看了大意,没时间品读。等闲下来一定要看书
  •   吸引我的是想知道爸爸给作者读过什么书
  •   父亲节的好礼物
  •   听朋友推荐的,很喜欢。一直在当当买书。
  •   我们单位一研究生推荐的书,还没看,应该不错。
  •   很好看,让我这个当爸爸的反思一把。孙慧阳老师推荐的书一向合意。
  •   太强大了,作为妈妈的人,不只看了五遍了,每次都受益
  •   很赞,很给力!
  •   给别人买的,说不错。
  •   很感动哦
  •   非常让人感动。
  •   书本质量不错,快递也非常之快,价格折扣比较大
  •   伟大的父爱,很感人
  •   好,我非常喜欢!
  •   刚看了几页,很有动力
  •   看了几章,觉得有点啰嗦,还行吧
  •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愿意为自己的小孩付出一切!!!!
  •   给儿子学习用,对学习有帮助。
  •   生活密码的完美结点

    偷爱警/文

    不要老是拿单亲家庭说事儿,这样不好。家长的不负责任,会成为校园,旁观者耻笑讽刺的把柄。文中的单亲父亲,并没有为家庭情感的缺失,而忽略家庭温暖的维系,甚至用更加深刻的父爱,来打破,影响女儿的那处隐痛。独处的两个人,用文字阅读的沟通,缝合情感的缺口,填补空虚、恐惧、无聊的孤独。

    近水楼台先得月,父亲利用职务之便,将许多书带到家里阅读。父亲在阅读前,需要核查一下,生怕不良内容和不健康的情节,污染了女儿纯洁的心灵。与女儿计划阅读百天,成功一刻,并没有给父女两人带来超脱的喜悦感,为此两人约定,阅读三千天的远景规划。时间数字,并不好相处。每天做到阅读一书,即使偶然事情的发生,都不可以,打破常规的进程。父女两人的默契,在女儿一天天的转变中,逐渐形成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无论是女儿熟睡,还是父亲晚归,哪怕是后半夜,两个人也会一起阅读一小段文字。

    执着的约定,值得遵守么。两人能够在一起相处享受的机会并不多。每个人都有常规性的交际圈,每人每天,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去办理。两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父女俩,能够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几个小时。作为父亲,每天并且不是,询问式的关照。作为女儿,每天除了固定的学习,不会将焦躁不安的情绪变化,倾诉给父亲。彼此沿用一种共享阅读,抛弃每天的烦躁,体验快乐的生活时光,消除沉静中的距离感。父爱不一定要多伟岸高大,富有形象性质的深刻意义。而是,在于能够给予子女多少,建议性质的理解与坦诚相见。

    本书更似一部私人日记,记录生活的随笔。家庭中,彼此细微的成长过程。写入到书中,更加具有生活的真实气息。每篇文字的开始,会有一段简短的摘录。引用生动的提示,想象阅读的快感。阅读并没有给父女俩人,带来生涩枯燥的乏味感,他们经历了三千多天的考验,一个小女孩,长成了一个淑女。

    父亲的阅读,有时候是跳跃的,并没有按照原文进行阅读,女孩会提出各种疑问,父亲也会将问题进行延伸和铺展,进行更深层的对话。实际上,讲故事,并不是父亲所要表达爱意的重点,而是女儿能够在故事中,体会到父爱的关照,父亲对话的诚恳与尊重。日常生活的运作,会挤压父女两个人的性格改变,却无法阻碍父女两人的沟通与对话。阅读已经成为两人的交流密码,只有在密码的输入下,才能打开睡意的大门。只有故事的讲述,才是破译每一天,生活密码的完美结点。

    故事都是虚构的,当然要源于生活的揣摩。动人的故事里,有文字的升华,也有对生活感恩的转达。拥有父爱的女孩,是幸福的依赖,是承诺的兑现。真诚的爱,给女儿热乎乎的暖意,即使再破碎的生活,也有父爱相随。
  •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每晚坚持为儿子朗读。
    很长时间我都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比如极爱读书、写作,虽然也会照顾家庭,照顾孩子,但就是在孩子的读书这一方面稍微懒惰,只是为他买了很多的读物,却没有教会他阅读。
    并且因此经常责怪他,怎么不向我学习,多读书,整天只顾着玩。

    但是在阅读《为爱朗读》时,我发自内心的感到一种愧疚,而一位邻居,也是孩子同学的妈妈,更是尖刻的断定我对孩子的忽视。虽然当时听来觉得刺耳,毕竟自己精力确实不足,无法像她一样将整个人生都扑在孩子的教育上,但实实在在的,我对孩子在精神上的引导,还是不够充足的。
    书终究是读不完的,且那应该是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占有。于是,在儿子七岁多的今天,我重新找回在他两三岁时坚持过一段的时光——为他朗读。
    第一本读物是《小王子》,最初还不确定他是否会喜欢。没想到,在那些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情节里,儿子深深的被吸引了,一边聚精会神的听着,眼睛还努力的看着书本上的字,逐字逐字的对照我是否准确的朗读,不时还发出会心的笑声。在夜里,当他睡觉前,我们都会拥抱在一起,为爱朗读。
    很奇怪的,也就短短几天的时间,他的日记居然有了飞跃性进展。

    言归正传,回到这本改变我对儿子态度的书——《为爱朗读》中。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日记结集,作者在自己的爸爸为她朗读了三千多个夜晚后,成就了这样一部用爱书写的书。原本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离异,姐姐又长期不在家中,小女儿和父亲的相处,应一件尴尬而生硬的事,但是,因为有书本作为桥梁,他们却拥有了最和谐的关系,作者的成长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反而成为一个出色的少女。书本使她早熟、聪明、睿智,书本使父亲温和、善良、勤勉。

    也就是因此,我才感悟到原来大声的朗读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啊。
    用准确的读音,生动的表情、不同的语气,将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表现出来,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阅读中,我发现自己咬字的读音越来越标准了,在表达上也越来越丰富起来。而孩子在阅读中,耳濡目染的也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美感,对读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不能怪罪自己的孩子不爱阅读,而要责备自己,作为父母是否过于怠懒了。
    能为爱朗读,这是一份极不容易也极重要的事情。我想,即便我无法做到坚持为孩子朗读3218天,但是,在空暇时间里,多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   为爱朗读,讲述爱与承诺之下最动人的父女故事
  •   讲述爱与承诺之下最动人的父女故事
  •   有这样的爹,这样用爱去朗读够了
  •   非常温馨的书,适合父女一起看~
  •   父女的执着很感人
  •   还不错,挺适合刚做爸爸的年轻人阅读。
  •   读书,和孩子分享
  •   感人的故事,学习了
  •   很感人的书。
  •   内容很好 很喜欢这本书
  •   爱与承诺之下最动人的父女故事,为爱朗读
  •   建议购买.实用。
  •   可以让爸爸们看一看
  •   正在阅读中,想看看父亲给女儿朗读的都是什么书籍。
  •   说老实话,不太看得懂.是老师推荐买的,自己也觉得这种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本想买来学习学习,但是作者写作的方法确实让人不太看得懂,好像是以女儿的日记的形式体现,我只能说是好像,确实看不懂.
  •   读完再评价
  •   抽时间看吧,还是对内容有点失望。
  •   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觉得读着没有那么吸引人
  •   以为是大人的语气。,结果是女儿的日常所叙。小学生能有点兴趣读?
  •   有点读不下去,故事不是故事,小说不是小说,读了孩子也听不进去,本人也没有欣赏的兴趣。
  •   没有想象中的好,里面有一些章节写得有点乱
  •   作为这本书的译者,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这本书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享受。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看,这位父亲无疑是成功的,两个女儿一个上了耶鲁,另一个也上了知名大学,成为一名年轻的作家。但是,他的成功不仅限于此。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位不善言辞的父亲,用宽厚的肩膀和执着的态度,为两个幼女支撑起了一片晴空;懂事的幼女,用自己的倾听陪伴孤独的父亲。陪伴是双向的,需要对方的同时也被对方需要,这是何等的幸福与幸运。孩子与家长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幸福的家,这才是最大的成功。我们习以为常的是,父母陪伴幼小的孩子;孩子长大了,有这个默契陪伴父母吗?我想,爱丽丝和父亲的故事,不单是为人父母者值得一看;为人子女者,同样可以有所收获。这本书有关成长,有关亲情,有关付出,有关爱。
  •   看到这位父亲坚持三千多天不间断为女儿读书,非常感动,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样!让人感动又有趣的读本,希望孩子长大了会说,我爸爸跟这个爸爸一样好~
  •   不知道 凑单买的 估计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